吉奇小说>耽美小说>【旌奚】十六事>第六章 十六事·车前已过天涯路

  *《十六事》第六篇。

  *“这世上的每一个人,都应该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不虚度上天所赐的年华岁月。”

  林奚作为医者的一生,只收过一个徒弟,名叫裴翌。

  裴翌是南境人,生于景和六年,是个遗腹子。他娘亲,就是大名鼎鼎的南诏街第一老好人。大家只知他娘亲姓安,于是长辈们都叫她裴安氏,其他人呢,就都唤她安大娘。

  林奚和萧平旌定居南诏街时,就是从安大娘处租的院子,两家也一直是邻居,关系甚好。

  萧攸宁小时候,她娘亲时常去山里采药,常常一连几天都没法回家,她老爹又是一定要跟着娘亲去的。所以,她一大半儿的童年时光,都是在安大娘家度过的。而她的玩伴儿呢,则自然是阿黄和裴翌。

  说是玩伴儿,其实都是逍萧攸宁带着裴翌四处捅娄子。

  裴翌仍然记得第一次见到萧攸宁时,那个从天而降的大石榴。

  那年他才五岁多,坐在自家院子的树下发呆,想着如何把面前这碗苦药偷偷倒掉而不会被娘亲发现。

  他托着腮想了半天也不知该怎么办,突然头顶的树梢晃了晃,一个球似的东西砸下来,正巧砸在那碗沿上。

  他着实被吓了一跳,缓过神来定睛一看,那是个大石榴,正好把他的药打翻了,一滴也不剩。

  他高兴得很,欢欢喜喜地正要收了碗回屋给娘亲交差,就听到头顶上有个清脆的声音喊了一句:“快,拉我一把!”

  他正思忖着是谁在说话,等他慢吞吞抬头去看,已见一个人影刷地落下来。

  啧,摔得真惨。

  他的反应又迟了一步,等他想了半天男女授受不亲之类的事儿终于下定决心要拉她一把的时候,那姑娘已经麻溜儿地自个儿站了起来。

  “什么耳朵啊…叫你拉我一把…”那姑娘抚着自己的腰,颇不满地斜睨他一眼。

  她刚摔在地上,脸上沾了些灰,还有点红色的石榴汁儿,看着像只小花猫,还挺好看的。五岁的裴翌有些晃神,没来得及回答她的话,那姑娘已经自顾自地又说起来:

  “哟,喝药呢?”

  他看了看自己手中的碗,不知怎么有些难为情,支吾道:“嗯…风寒…”

  “行,那我也不怪你不拉我了。”她笑起来。

  “多…多谢姑娘…”他慌慌张张地朝她作了个揖。

  “我叫萧攸宁,就住在你们隔壁院子,你就叫我石榴吧!”

  那姑娘不知从哪儿又掏出个小石榴递给他,笑着说,她喜欢别人叫她石榴。

  后来,石榴就成了他们家的常客。

  石榴最爱吃自家娘亲做的艾草年糕,他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养成了定期去摘艾草的习惯。

  石榴来他们家时总是不喜欢走正道,偏偏要飞檐走壁地翻墙而来。他一直记得第一次见面时她摔得那样重,于是从街上李木匠那儿要了把梯子来放在墙边。可后来石榴功夫好了,再没摔过。

  石榴总是什么都会,功夫、诗词,样样都好,鬼点子还多,总能想出新法子帮他解决那几碗实在难以下咽的药。

  石榴特别皮,他都不知道为什么她的脑袋里能有那么多鬼点子,常常气得娘亲抄出笤帚要打人。可他也知道,娘亲最敬萧叔父和林姨娘,也最喜欢石榴,那一棒子,是无论如何也打不下去的。

  他自小身体就不好,一直喝着药,也从没去上过学。就只有石榴,是他唯一的玩伴。

  他跟着石榴去滇池里捞过鱼,在那水潭里脚抽了筋,差点没进水里淹死,还是石榴扛着他回了家。他虽受了风寒,连着一个星期喝了几大碗苦药,却还是乐呵呵的,只想快点见到石榴,却不知石榴被她爹关禁闭三天不准出门。

  他还去过霓凰阁,从小听娘亲讲霓凰郡主的故事,却从未去过青冥江。石榴偷偷带他去,给他讲霓凰郡主当年的战事。那时他心想,石榴可真好啊,哪儿都去过,什么都知道。

  最远的一次,他去了苍山。其实他体弱,根本没法儿爬山,可那日不知怎的,走走歇歇,虽慢了些,二人一狗还真的爬到了山顶。那是他第一次站得那么高,他兴奋地大叫,喊了一遍又一遍的“石榴”,石榴却没搭理他,只坐在那亭子上懒洋洋地歇着,让他省些力气别到时连山都下不了。

  其实石榴是不常来找他玩儿的。这么些年,他记得的事儿,也就那么几件。只不过是他反反复复地念叨着,就好像他们去过许多地方。

  他总是坐在那棵树下等着石榴。

  石榴很忙,她要习武,要学诗,有时还要帮着林婶娘整理药材,每日还要陪阿黄玩一会儿,并不会常来找他。有时就算是来了,也只是循着那饭香跑来吃两口菜,像只小馋猫。她说他身体不好,若是老跟着她出去玩儿,一定会加重病情的。

  可他还是甘心等着。

  他总是拣最好的大石榴揣在兜里,就等着什么时候石榴来了送给她。

  他还偷偷练过臂力,总希望下一次石榴再喊“拉我一把”时,他能第一时间反应过来伸出手去。

  可惜,后来石榴的轻功练得特别好,都不需要爬树,能直接飞进院子里。

  他也就再没有机会拉她一把了。

  不知是什么时候起,大概是他十四岁那年吧,石榴就不怎么来他们家了。

  南诏街上日日听得见她那大嗓门喊着“柳如晦”,裴翌家的院墙上,却再没出现过那小花猫似的身影。

  他每日必喝的那几碗药,也越来越苦。

  可他还是每日都坐在树下等着,日子久了,石榴还是没来。有一回,他不知怎么,竟将那药碗狠狠一摔,砸在墙上落得粉碎。

  他娘亲听见声响走出来,看见那情景,叹了口气,道:

  “翌儿,要不咱们…也去学堂念书吧?”

  他不去,石榴说过那柳先生无趣透顶,他才不要去。

  那有寄堂是什么劳什子好地方,他凭什么要去。

  他没说话,默默走进了屋,用了全身最大力气关门,弄出“砰”的一声巨响。

  第二日,裴翌穿戴齐整,跪在萧平旌家门口,求拜林奚为师。

  他记得林婶娘温柔地将他带到前厅,坐在主座上,他仍跪在厅中。

  “翌儿,你为什么想入我医家?”

  “翌儿知疾痛之苦,不愿世上有更多的人受伤病折磨。”他一字一句答道。

  “你已年过十四,如今才开始学,要比寻常人晚了许多,要付出的心血也要远多于常人,你可知?”

  “翌儿明白,愿以此生志之。”

  拜师之后,裴翌便总是一整日都待在师父的院子里。他学得极刻苦,也本就是个聪明通透的孩子,故而进益颇丰。

  他每日早晨都能见到石榴,她总是风风火火地跑出门去,有时会朝他喊一句“加油啊裴老弟!”,他并不答话,只是更专注于手头的药材与药典。

  他学到第三年的时候,听说了石榴要出嫁的消息。

  “柳如晦”。

  他又一次听到这个名字,是师父和萧叔父在商议着嫁妆的事儿。

  他手中正筛着一篓车前子,耳朵还是仔细听着。

  师父似乎很高兴的样子,他说石榴与柳如晦是两情相悦,说石榴能嫁给她真心喜欢的人,是世间最大的幸事。

  萧叔父似在感慨女儿出嫁,颇有不舍,却也流露出些欣慰,大概对这桩婚事也很是满意。

  他听着有些怔,还是阿黄叫了几声,他才意识到自己快把一篓车前子都筛光了。

  他慌慌张张去收拾,却又打翻了桌上的水仙。

  他有些哀己不争似的,懊恼地蹲下身来,摸摸阿黄的脑袋。

  阿黄已经很老了,石榴也要出嫁了。

  离他第一次见到那个从天而降的大石榴,已经整整十二年了。

  车前已过天涯路,石榴有了一生的归宿,他这个病秧子,本该一辈子窝在南诏街小院子里的病恹恹的少年,也何其有幸找到了此生所志。

  大概,这便是最圆满的结局。

  石榴大婚前,裴翌向师父请求,说想去四处游历,遍访草植。

  “翌儿虽才疏学浅,但也知医家自当有神农之志,遍尝百草方得新知。翌儿想去四处游历,还请师父准许。”

  林奚是多通透的人,从那年他拜师起,这个徒儿心中所想,她便猜到了七八分,“也好,你虽只学了三年,但你心思单纯,聪明刻苦,足够你去云游天下了。”

  “师父于翌儿有教导之恩,翌儿却不能留下来参加师妹的喜事,实是不孝,还请师父原谅。”

  林奚轻轻一笑,“翌儿这话错了。既然徒儿要远行,我这做师父的,可否送句话给你?”

  “还请师父指教。”

  “这世上的每一个人,都应该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不虚度上天所赐的年华岁月。”

  石榴用自己的青春岁月,去坦坦荡荡地追逐一个喜欢的、值得的人;师父和萧叔父用他们的岁月,去完成所愿、互相扶持;娘亲用一生的岁月,去怀念父亲、养育自己、善待他人。

  他也应该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就算是这一副病体,这少年岁月,也不该由着他沉睡在自怜自艾的忧愁中。

  一直跪着的裴翌终于抬起头来,他的师父笑得那样好看,他却已泪流满面。

  景和二十三年,裴翌离开滇州城。

  他送给萧攸宁的新婚礼物,是一串石榴石的手钏儿。

  他们说,石榴是“多子多福”的福兆,给大喜之人送的礼物,就该送这样的。

  他便打了一串石榴手钏,多子多福、早生贵子,他们说的,都好,都好。

  尽管,他只是想记住那年初见,有个姑娘说,她喜欢别人叫她石榴。

  《大梁医者传》有载,裴翌,字亭云,大梁南境滇州人士,师承长林王妃、济风堂堂主萧林氏。济风堂第三代堂主,《百草新编》第十至十八卷著者。仁心圣手,名列琅琊医者榜榜首,医家表率。

  -TBC-

  *写这一篇,最初灵感来自剧里那句“这世上每一个人,都应该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不虚度上天所赐的年华岁月”。我以为,这句话不仅适用于平旌和林奚这样本就优秀得亮眼的人,更适用于所有平凡的人。所以我写了裴翌这个平凡的少年,尤其在攸宁的对比下,他是太平凡的那个。但是他最终也去做了自己想做的事,他也做得很好。我想,这样的价值观,是琅琊榜在宏大的家国情怀之外同样可贵的东西,也是这个系列的动人之处。

  *裴翌算是我在琅琊榜同人中第一个自己独立构想、写作出的人物,我觉得他很好,希望你们也喜欢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