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耽美小说>良妃重生记[清]>第335章 篡位学说

  皇上驾崩前身边的奴才是不少,可都归梁九功管。而众所周知,梁九功这人呀比魏珠胆子要大得多,他不但和一些朝臣有交结,还和一些皇子也有勾结,无论是雍正还是胤禩都对其进行收买过,而且梁九功还都将银子收下了。

  真正皇上驾崩的时间,他身边是没有大臣守着的,就几个奴才。

  哪怕就是来的最快的隆科多,接到消息后,从畅春园的其他地方赶到皇上的屋子,在怎么样也需要几分钟的时间。

  而这几分钟的时间,以传位这种大事的角度上讲,是空白的,只有梁九功等奴才的话,却并没有重量级的证人。

  也就是说,从理论上讲,梁九功当时是可以将遗旨偷梁换柱,时间也充裕,他也压得住当时皇上身边的那些奴才。

  再加上雍正登基后,刚刚办完皇上的丧礼,立马梁九功就被「自缢」,时间上太过巧合,实在是让人生疑,怀疑是不是雍正行灭口之事。

  再加上其他人的推波助澜,以及很多人的不甘,这才有雍正得位不正的流言蜚语传出。

  不过其实当时,这真的只是流言蜚语而已,伤不了雍正分毫,连胤禩等人也都认命了。

  只是怎么说了,他们是认命了,还要雍正能放过他们呀!可惜雍正没有放过他们,那既然你不放过我,那我自然就直接放飞自我了,不讲什么规矩潜规则这一套了。虽然我没有逼宫造反的能力,可恶心你,总是可以办到的。

  于是乎,等德妃乌雅氏在雍正登基不到半年就薨逝,更是让胤禩等人如获至宝,大肆向民间宣扬雍正是篡位,弑父弑残害兄弟。

  反正你也不让我活了,我当然也不管什么了,左右就是死路一条,那还不如死前爽快一把!

  而民间了,也有不少内心反清的人存在,这些人连太后下嫁都编造得出来,更何况现在是京城内部放出来的大新闻,当然是必须要记载在野史上,大书特书,在后世成为雍正篡位说的有利证据。

  然后了,众所周知,雍正在解决完八爷党、年羹尧和隆科多后,就开始了自己抄家生涯,后面又是推行摊丁入亩的政策。

  值得一提的是,看上去雍正的种种政策上上下下的人全部都得罪了,事实上抄家只是得罪了当事人,可当事人绝大多数都被雍正咔嚓掉了,哪有什么能力报复雍正。

  雍正的政策只有摊丁入亩的政策得罪了人,而且只得罪了那些民间汉人的地主阶级,连八旗都没有得罪,甚至于八旗还非常支持,所以这摊丁入亩的政策才能顺利的推行下去。

  而这些地主阶级正好是那些自以为有才却无施展空间「才子」的资助者,也有人自己也是读书人。

  这些人了,就和胤禩一个想法,我肯定害不死你,可我有一支笔,恶也要恶心死你,于是乎雍正篡位的流言蜚语经过这些人的加工,流传得越来越广,越来越像是那么一回事。

  后世,更有大手指,写出一部大爆的《雍正王朝》,整出一个天马行空不切实际的,雍正在药碗里下毒死康熙,这事变得越发深入人心。

  以至于不少人长大后,深觉自己被骗,来了一波洗白雍正的风潮。

  其实,谁都没错,谁都有错。

  雍正成功了,扫除了集权于手的妨碍。胤禩也成功了,让雍正遗臭万年,至今「雍正篡位说」依然被人津津乐道深信不疑。

  而历史上皇帝斗倒权臣的,有。同样权臣废掉皇帝的,也有。

  这种事情,其实一直都没有什么对错可言,只有胜利者和失败者而已。

  如果这辈子如上辈子那样,云果估计胤禩上位后,八成还是会遭遇如此情况,因为自古「阴谋论」就是所有人茶余饭后都爱看的戏码。

  胤禩在怎么优秀,也改不了一件事——他不是皇上的长子和嫡子。

  这事就是胤禩的一个天然的缺陷,而且他也的确没有完美无缺到,没有一点缺陷,能够让人找不到攻击的地方。

  哪怕没有三阿哥胤祉,哪怕有清晰明了的继位过程,恐怕后世人也会认为最后的大赢家云果母子不是什么好人。

  一如上辈子的德妃乌雅氏和雍正。

  所以,秘密立储最好,能够较为圆满的解决这事。

  至于那些「阴谋论」爱好者,随便他们去吧,反正云果也听不见看不见他们的话。

  除此之外,云果还有一个算计,那就是增加皇太后的地位。

  现在这种情况,云果一是码不准皇上中意哪位阿哥成为储君,二是码不准皇上到底会在什么时候病逝。

  瞧皇上现在的身体情况,自然要比上辈子这个时候严重多了,说不一定撑不到康熙六十一年就要驾崩。

  而皇太后是在康熙五十六年冬才薨逝的,离现在足有八年时间,皇上现在能不能撑八年,云果也码不准。

  如果皇上驾崩在皇太后前面,那皇太后的身份可就非常有用了。

  哪怕如今这位皇太后平时不怎么管事,可真到了那个时候,也得如孝庄皇后辅佐皇上一般,站出来,给新帝站场子。

  可以说,如果上辈子皇上驾崩的时候,皇太后还在,皇太后站出来给雍正站场子,就不会有那么多「大戏」上演了。

  什么宜妃跪在新皇生母德妃乌雅氏前面,什么新皇生母德妃乌雅氏不受太后之位……

  这种事情那是必然通通没有,因为皇太后是有资格训斥这些人的,她的站台就是新皇最大的大义。

  可在云果心里,这还不够,胤禩是新皇当然无所谓。可如果是三阿哥胤祉继位的话,皇太后这份量还不够,不够在新皇那里保住他们母子,甚至于三胞胎都保不住。

  那么怎么增加皇太后的地位,但又不会让皇太后权利过大,可能坑到自己儿子了?

  云果左思右想下,就想到了增加皇太后的大义。

  大义这东西,看不见也摸不着,遇见厚脸皮的人根本没有半点作用,可有些时候又非常管用。

  这种事情,还有比拥立之功更大的大义吗?

  没有!

  所以云果让庄亲王提议,放在正大光明牌匾上装着密旨的锦盒的钥匙,一把交给爱新觉罗家的族长,一把交给皇太后。

  到时候无论那位皇子继位,都得呈族长和皇太后的情。

  而自古以来,无论是民间、勋贵、世家、皇宫里,继承人的事情,一般都是和族长、母亲商量决定。

  这个提议并不出格,很符合现情。

  同时也避免,上述上辈子皇上驾崩时的情况,让人怀疑那遗旨到底是不是真的,有没有被人偷梁换柱。

  乾清宫龙椅正上方的牌匾,这个地方非常安全,时时刻刻都有人守卫着,那些护卫的立场可各不相同,不存在被人偷梁换柱的事情发生。

  更何况钥匙不在皇上身边,而是分别在皇太后和宫外爱新觉罗家族长那里,就更不可能有临时被人掉包的可能性,毕竟自古以来宗室族长和皇太后外戚都是对立着的。

  可以说,秘密立储,留给那些有野心但没圣宠的皇子,唯一的一条路就是——逼宫造反。

  有李二这个前辈在,这条路也不是不能走,只是会异常艰辛而已。

  

  皇上虽然同意了秘密立储,可当做遗旨的圣旨上到底写谁,皇上其实还没下定决心。

  而秘密立储,虽然对皇上来说有好处,可也有坏处,那就是无论选好继承人,还是后面换继承人,都会被人知道。

  因为放在正大光明牌匾上的密盒的钥匙,是要交出去的。

  这交出去容易,拿回来就难了。

  而且以皇上现在的年纪,恐怕也支持不了第二次废太子风波,所以必须要慎重。

  见皇上迟迟未动笔,皇太后和爱新觉罗家族长迟迟没有收到钥匙,消息灵通的人都知道,上次大家差点又被皇上耍了。

  什么已经做好准备,压根就是骗人的,皇上根本就没有选好人,只是在忽悠他们而已。

  不少人为此还松了一口气,对庄亲王有些感激,如果不是庄亲王提出这个人人有机会的建议,他们怕是又被皇上忽悠了,也没办法跳出夺嫡的这个大坑。

  别怀疑,有些人还真心不怎么想参与夺嫡之争,想要做个纯臣,自然视夺嫡是大坑。

  但怎么说了,有句俗话说得好:老大和老二打架,最遭罪的却是老三。

  夺嫡这事也是一样,不怕你站错队,就怕你不站队,那样两方都会整治你。

  有不少人不想参与夺嫡之争,但为了自保,只能被迫加入自己稍微看得顺眼的一方。

  现在庄亲王想出这么一个好主意来,算是解放了这部分人,一时之间庄亲王倒是收获到了不少善意,这对于他而言完全是意外之喜。

  不过事情也有两面,也有些人在暗恨庄亲王,有这么一个好办法,你就早点拿出来呀!

  要是早点拿出来,说不一定就没有一废太子这一连串的事情了,至少大阿哥胤禟和十三阿哥胤祥是可以保住的,他们大千岁党也不至于落得如此凄苦的地步。

  作者有话要说:PS:我说雍正不放过胤禩并不是没有证据,看史料,雍正在继位后,虽然看上去重任胤禩,但几乎胤禩管的所有事情,雍正都会在鸡蛋里挑骨头逮着胤禩大骂一顿,这是和解?这摆明了是看你不顺眼,故意给你事做,抓你的错,好给出处罚。

  ===

  胤禩夫妇对此也是猜到的,八福晋郭络罗氏,当着外人面,就敢直说:今天你来恭贺我,何喜之有,明天可能我就是阶下囚了。【原话记不得了,反正就是这意思……】

  ===

  如果我是胤禩,我也会这么干,你不给我活路,我没办法弄死你,那也要恶心死你,让你遗臭万年。

  ===

  当然,站在雍正的角度上讲,能一力影响半个朝堂众臣的人,哪个皇帝都不敢留,必须要除之而后快。

  只是一般朝代都是皇上对武将权臣下手,而雍正是对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下手而已,但本质都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