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头继续看这些诗词,没想到这些诗词质量都还挺高!

我略微一沉思,招紫毫过来,把我所想写的批语全部写上面。

“三十六峰诗酒思,

东风吹起细漪涟,

今朝池口风波静,

更漏丁东在画船。”

三十六峰虽然夸张,但是泉城周围的山却绝对不只这些。虽然都是一些小山,算不上峰。诗里的画面很美,先是白天,或者是黄昏,对酒当歌,然后静思,此时东风细微,比酒更加的醉人,然后,到了晚上了,更漏丁东,画船泊月,怎一个美丽了得。可惜的是第三句犯了一些时间错误,如果把今朝改成今宵,就更加好了。不知道这诗句里的画船,是不是我们的画舫呢?

伸手把今朝改成了今宵,我微微点点头,放在了一边,师傅拿起了诗句仔细的端详。

(这是集句诗,所以好一些,也是作诗机作出来的。让人吃惊的是下一首,因为那是作诗机自己作的。)

“道骨江从作上宾,

仙风竹覆宿江村,

何人破竹孤舟去,

有客穿杨两地春。”

写的应该是一个仙风道骨的仙人,拜访江边的小村子的事情,虽然有些字句用的匪夷所思,却别有一种生涩中的美丽,因为这好像是一个很美丽的故事……再发挥一下想像力,一名名叫东风的仙人,独自泛舟沿江逆流而上,在他经过的地方,树绿竹嫩,人间还春,更美丽的是,似乎连仙人自己都抵挡不住绿色的诱惑,慢慢的走进了树林,悄然的拜访了这小小的江边村落,玩赏一番之后,才破竹而去,在他经过的地方,两岸的杨柳,却都变绿了……

虽然这首诗比上首差一些,但是我却无法下笔更改,因为这首诗整体有一种独特的风格,虽然不严谨,但只要更改一个字,原来的那种因为生涩而格外美丽的感觉,就会荡然无存。

这样吧!我轻轻提笔,为这首题名为“无题”的诗句,写上了题目——东风涩。

“这个人……是谁?”我拿起了那张纸,总感觉这人身上有一种莫名的闪光点,却又必须拼命发掘才能发掘出来。

“郑康,一直很低调,所以你大概不记得他!”师傅回答说。

“师傅,咱们船上的人,好像都满有才华的呢,为什么会如此?巧合还是……”

“呵,太白城的院试是由老白主持的,大概是他预先挑选过吧!”师傅想了想,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