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转了三路车,花了我三元钱,还徒步走了十多分钟,我才来到了旧书市场。

已经两三个月没有来旧书市场了,附近好像都在拆迁,不知道旧书市场会不会被挤走?

说是旧书市场,其实只不过是一个很大的露天广场,在广场中摆了很多的摊位,就是旧书贩子们的全部家当了。这些人大多都是周末兼职,把自己家里的旧书储备处理一下,只有少部分的人才是真正的旧书贩子,而卖旧书其实并不赚钱,所以这些旧书贩子大多都是老爷爷辈的人物。大多是闲着无聊才来这里的。

现在刚刚下午,正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没有多少人在这里,我一路行来,也没有看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D城是全国有名的油城,书摊上关于石油的书籍尤其多,看的我眼睛油乎乎的,差点都冒出油水来了。

我一路挑挑拣拣,却没有看到几本中意的,有些书确实很好,但是我每月收入并不多,好像并不能供应我自己胡乱花销,钱还是要花在刀刃上。

而且,似乎翻检着书本身也是一种享受,买书的老爷爷们大概也都习惯了这样的情形,下棋的下棋,逗鸟的逗鸟,除非我出口询问价钱,不然不会随便招呼人。

(推荐<好色天使翼>好色青年遇到天使之后发生的事情.)

资料片一:古老的智慧 目标二十九:破财之灾(中)

(更新时间:2005-8-22 0:12:00 本章字数:2685)

淘宝本来就是考眼力的活儿,仅以淘书而论,要特别注意是否有缺页,是否有墨迹,是否曾经水湿,纸质如何,印刷如何,是否是盗版。而一本书的年代,也并不能以外表的新旧来评论,往往一本书看起来崭新的,却有了二十年以上的历史,有些书已经肮脏不堪,看纸质也已经发黄,却是仅仅五年不到。

出版社也有讲究,如某些出版社经常出盗版书籍,某些出版社的校字经常有问题,某些出版社的发行量比较小,却多是精品,属于学术界内的收藏本。

在书籍的排版方面也很有讲究,淘书的时候,大多讲究一个古字,读书人对“古”的东西很有兴趣,所以跟古字沾边的书籍大多会比普通的书籍贵上一些,其中最明显的就是排版问题。旧书摊上很多书都是竖排繁体印刷,看起来古色古香,却并非真正是老书。

国内在六十年代后才渐渐少了竖排印刷的书籍,改为了横排印刷,而台湾等地区却一直沿用了竖排繁体。有些书籍只有几年的历史,却是从台湾等地带回来的。

这些东西都曾经听旧书摊上的老爷爷讲过,我也了解了不少。但距离成为一个真正的行家,我还早得很哪!

转了半天,终于在书摊上发现了一本注解本的《黄帝内经》,厚厚的五本书,用的是以前那种有些发黄,但是很厚实的纸张,看看出版日期,是八十年代的版本,算不上老,但却绝对很有用处,我连忙询问价格。

砍了半天价,以二十元的价格把五本书全买了下来,我知道这些书绝对可以压到三元一本,可是想到再压价,实在是有些对不起这古老的医书了,我前段时间帮老药做了个中医任务,现在对中医知识也是万分渴求,好不容易找到了注解本的,怎么能不高兴?

能淘到五本书,就已经很高兴了,我想我此时一定兴奋的如同某种鸟类,在旧书市场上最难得的事情就是在同一个书摊上发现一整套三本以上的书籍,更难得的是同时发现,而不是断续的发现,这简直就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仙缘”了。

今天运气真好啊,我把书装进书包里,继续向其他的书摊进发,《周易》,《易经》,《易传》纷纷成为我的囊中物,这些五行八卦的东西确实需要仔细研究,我现在连初学者都算不上啊。

甚至《风水学说》,《布衣神相》等等书籍也被我装进了包里,虽然这种类型的书大多都是盗版。更有意思的是我竟然淘出来一本已经发黄的《四柱》,根据字面上理解,应该是风水之类的书,可惜我还没有多少涉猎,不知道具体如何,可惜的是,这本书封面和封底都已经不见,更有几页缺页,但是看起来印刷质量很好,纸质也很不错,花了一元钱买来,书摊老板笑的挺贼,而我也笑的挺贼。

兴奋的离开了旧书市场,我看看手表,不知不觉已经四点多了,于是决定先找个地方吃点东西再回去。

四处张望一下,发现旁边有一家刀削面馆,刀削面?好像没有吃过几次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