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其它小说>荒岛文本>第46章 有与无-02

  这场赌局和曲行涴的过去多少有共通之处,只不过曲行涴当初在实验中面对的是语词的表达,而现在,这位仿生的存在拥有的不仅是属于个体的言语,更加入了身体和行举。虽然和人类等同的心灵同样不在这种数据构建出的存在之上发生,也因此它们和世界发生关系的方式完全不同于人类与世界的联结。

  对于人来说,心灵和世界互为要素,彼此关联,世界及世界中的存在的现象通过心灵得以显现,而世界亦是构成心灵所意向的对象,并作为心灵的背景以及一切的容器存在。按现象学的说法,人的每一个意识行为和所拥有的经验都是意向性的,即和某个对象相关联,意识在本质上就是“关于”某事物或其他事物的意识。因此在人的身上,一个意识活动发生,世界和心灵就同时在人的存在中闪烁。

  那么反过来再看这场游戏中的仿生物,甚至是当初曲行涴所接触到的那段程序不同,在没有心灵的情况下它们显然不可能像人类一样和世界联结,但现在,它们能假装像人类一样同世界发生关系。这样的假装完全是一种模仿的行动。对世界现象和人类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大量的数据分析,从而提炼出一套对世界现象的应对模式——曲行涴这样和唐豫进介绍,“现在这场的机制其实还不确定,但至少陈晨是基于这样一套算法被构建出来的。”

  陈晨就是当初曲行涴遇上的程序。这个名字也是曲行涴给他取的。取名的时候她其实挺漫不经心,可惜后来也没有机会再给他一个更好的名字。并且,到后来她也不会再去做给他取名的事情,毕竟那时候的陈晨对她而言已经拥有了自己独立的心灵——即使只是在无数遍的模仿和总结之中,塑造出的一个被表现的心灵。

  混淆也就出在这里。个人的心灵对自我而言是同世界公开,但他人的心灵对“我”而言始终只会是一种缺席。反过来说,也是一个道理。人永远无法直观他人的心灵,无法抛却其它任何的要素任何的伪装任何的遮掩任何的工具,来明明白白、切切实实地,只看到心灵本身,而不是看到心灵表达出的某种东西。在心灵与世界发生关系的时刻,摆脱不开的是肉身性,在肉身之上心灵得以将现象接受,也是通过肉身,心灵朝向世界进行表达的活动。但在肉身表达心灵的过程里,心灵不是穿过肉身直接来到人们面前,而是将肉身作为画布,复制或者绘制一种被表现的心灵。

  他人的心灵可以通过肉体能被呈现,但却无法直观存现于任何“我”的眼前。由此当两个存在都能呈现出一种类似的被表现的心灵现象,人和仿生人其实很难找出什么太大的差别。也是因此,人很容易在现象学中滑入本己性的领域,将他人的事实存在否定。或者更进一步将自己心灵的存在在一种类比里也同样否定。好在否定心灵的问题还是容易解决,毕竟否定这样的想法本身就依托于心灵。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时停春大概还是会给维特根斯坦的那个命题投上赞同的一票。

  他人心灵的问题也许永远无法得到解决,他人的存在也还有待商榷——而如果是有待商榷的情况下,心灵和肉体,这二者与存在的相关性又进一步地确立。

  回到游戏,这一切导致了程序和人的混淆,但程序和真正的人相比,由于心灵在存在上的真正缺席,到底还是会有那么一些差异。至少对目前这场赌局来说,唐豫进和时停春还是相信它不会让人毫无头绪,只能莽撞猜测,全凭运气。而场上最了解程序和人的玩家,似乎是把他们叫来帮忙的曲行涴——其实感觉有点浪费,唐豫进在想,如果是曲行涴,她应该自己就能够尽力解决问题。

  不过这场游戏的规则还是有点意思,由于最后只能有一个胜利的玩家,也许会有人尝试误导他人,让别人以为自己是那个仿生人,引人去检举自己,同时,这样的做法也许也有利于找出真正的仿生人。毕竟,仿生人模仿的是人的心灵的表现而不是心灵,而在发现有人假装仿生人时仿生人能够接收到的世界现实是有人在模仿作为仿生人的自己,然而对于真正的人而言却并不会产生这样的认识,也就不会拥有与之相关联的情绪以及表达。这种情况下仿生人作出的反应,也许就不会那么完美,而这样的一点不完美就会成为他的破绽——不完美是仿生人模仿人类所产生的必然结局。

  其实试探的方法说起来还是挺多,至少坐在唐豫进旁边,时停春也能想到几个。除了假装自己是仿生人之外,还可以重复设置同一个事件,或者告诉人同样一个信息,判断对方的反应是否每次都会相同,甚至能进一步察觉在设置或提出的事件之外,重复设置本身也是一个事件,从而产生不耐烦的情绪;而如果观察力足够敏锐,也可以尝试观察他人对世界现象的反应时间;再或者,要求每人轮流主动提出某个世界事件,并且所有人都写下关于这个世界事件应该有的情绪反应,汇总五个人二十五份答案,找出和他人偏差值最大的以及最小的两个对象。

  进一步,还可以利用美来进行测试。不论古典哲学家如何构建美的理论,试图找出美的形而上的终极规则,现实是在生活经验里美并没有一个什么通用的标准,而更像是维特根斯坦所说的家族相似。没有固定的本质,没有固定的外延,所有美的事物都属于美的家族,但并不是它的眼睛或者它的鼻子等任何一个特征或特征集决定它是这个家族,两个家族成员之间可能会有鼻子或者眼睛的相像,但他们分别和其他家族成员相比可能相像的又是耳朵或者嘴巴,他们之间拥有的是一个由纵横交错的相似性构成的相互交叠的网络。很难说是某个内核决定了美,但当美的事物出现在面前的时候,人又能感觉到它属于一种美的事物。

  美没有所谓的本质,维特根斯坦认为,为何人会认为美具有本质不过是因为语言的使用让人将美误认成一种具有实体的名词,然而事实上,美最开始总是被当作感叹词学会,是针对某些具体的场景或者活动开始,“美学解释不是一种因果解释”①——曾经在游戏里让他们对世界感到疑惑的决定论在美学领域其实清楚地走向消亡,预测难以发生,计算的结果并不能让所有人都感到满意和信服。那么在一个没有心灵的仿生人那里,其纯粹依靠程序来进行感觉的表达,那它是否能够判断美,并给出所谓对美的反应,这也许是个值得尝试的事情。

  不过这一切方法又是基于对仿生人机制的猜测之上,仿生人的学习是不断发展的过程还是通过事先输入的数据进行,以及仿生人内在的逻辑链是怎样进行构建,一切其实并不确定,而一切又会影响对它的判别。整理了一圈思路,唐豫进和时停春其实都觉得三个小时的时间有些短暂——并且现在只剩下一个多小时了,他们即使有一些思路,在真正实施时也很难说会不会受到外部的阻碍。他人会不会愿意配合,又有没有那个时间。甚至他们可能完全理解错了仿生人的机制,从而走入一种误区,找到那个错误的对象。

  就像他们认为如果实施这些方法,仿生人出于要隐藏自己的目的可能会更加配合,反而是人类更不愿意让别人判断成功,先自己一步赢得游戏,从而阻碍这些测试的进行。但一切都说不准,不管是人性还是游戏的机制其实都没有得到真正的确定。他们唯一能够确定的就是,他们需要得到来自他人的更多反应。

  但他们又终究不是这场赌局的玩家,行动上只能由曲行涴施行。于是,时停春将他的一些思路提供到曲行涴那里,中途得到唐豫进意味深长的一眼,这一眼又让时停春察觉到了什么东西。不过他反应很快,他察觉到的事情并不影响他交付曲行涴这些思路和信息,并从曲行涴那里获得一句似乎还挺真诚的道谢。

  也明明和曲行涴相处不多,时停春却想,这道谢看着还真是难得的事情。

  在短暂的讨论后曲行涴走向人群,除了江岸雪,剩下的四个玩家重新聚到了一起。还是那个样子,每个人看起来都很正常,但每个人看起来都有那么一点问题。没有人能够经得起细看,即使是唐豫进他们自己——时停春转过头,看见两眼发光盯着人群中那个男大学生的唐豫进,忍不住掐一把他的腰,“你看什么呢?”

  “他好帅啊。”

  “……我不好看?”

  “好看也看腻了——不是,没腻没腻,你别走啊。”唐豫进将时停春一拽,拽回到自己身边,又扯着他的胳膊往他肩膀一靠,“别吃醋嘛,最喜欢你了。”

  话说得是没太大诚意,听着还挺敷衍。但被唐豫进这么靠着,时停春打消了和人算账的想法,暂且接受唐豫进的说法。也挺有意思,他们都觉得自己没那么喜欢对方,对方也没那么喜欢自己,不过是因为停尸房的特殊性才走到现在的关系,但偶尔还是会寻求起自己之于对方的特殊性。这到底意味什么他们也不是心里没数,只不过暂时不愿深想,毕竟他们的未来,对他们自己都不确定。

  他们在这边拉拉扯扯,而人群中,四个玩家已经开始一场列举游戏。甚至江岸雪也加入了进去,“多一份数据总归是更好吧。”她这样面无表情地为自己说明。五个人,现在他们每个人都将提出一个事件,并在纸上写下自己认为的对这样的事件应该有的想法或者情绪。这不只是语言的游戏,在这个过程中,行为也将成为判断依据。

  这样的方式,其实倒是很方便将时停春给出的几种思路都使用进去——除了将自己伪装成仿生人,曲行涴已经失去这样的机会。

  不管如何,看戏还是挺开心的。他们现在也算是完成任务,只要等着看曲行涴能不能获胜,给他们分点奖励就行。并且曲行涴现在的胜率应该还是挺大,唐豫进想。谁让这场游戏里没有比她更了解智能机器的存在,也没人比她更深地体验过,一个空洞的内里,能通过程序塑造出怎样的被表现的心灵。

  -

  备注:

  ①[奥]维特根斯坦,《关于美学、心理学、宗教信仰的课程和谈话》,《维特根斯坦中文全集十二》,涂纪亮等译,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二部 分 第39节

  --------------------

  第二更( ?? ω ??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