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其它小说>【全本精校】中国皇后全传>第二百八十八章 全氏南宋度宗赵禥皇后

  

  姓名:全氏

  生卒年:不详

  籍贯:浙江会稽

  婚配:南宋度宗赵禥

  封号:皇后

  封后时间:公元1267年

  子女:一子赵显(即恭帝)

  宋理宗之母慈宪夫人的侄孙女全氏年幼的时候,其父全昭孙出任岳州知州,把她携带身旁。开庆初年,全昭孙任满进京,途经谭州,恰遇蒙古将领兀良哈台率部南侵,先后攻破全州、衡州、永州、桂州,所向无敌。全氏只好与父亲暂入城中避难。谭州战事异常艰苦,几乎无望。不料,全氏入城不久,兀良哈台即解围北归。城中人纷纷传言,全氏身受神明庇祐,合城百姓赖以保全。不过,这却成了全氏日后册封皇后的契机。

  第二年,战事平息,全氏回到临安。父亲全昭孙出调外任,病死治所。就在这一年,忠王赵禥正拟议纳妃,有的大臣便直接提名全氏,说她侍奉父亲昭孙,往返江湖之间,历尽艰险,如果处于富贵,定能常加儆戒,赞成帝德。理宗虽对全氏未加认可,但他眷念母族,倒是很想亲上加亲。又听说全氏之父昭孙早死,便召全氏入宫,抚慰她说:“你的父亲昭孙,宝祐年间殁身王事,朕每念及此,总是哀怜不已!”昭孙对全氏爱如掌上明珠,父亲早死,自然伤心不已,但她自幼读书习字,深明大义,便随口答道:“家父固然可念,但淮、湖一带百姓更是可念!”理宗听了这话,暗自诧异,心想她年纪轻轻,竟能出语惊人,颇识大体,于是主意已定。次日,理宗便告知大臣们说:“全氏之女,言语伶俐,宜配太子,以承祭祀。”公元1261年年末,正式册封为太子妃。

  公元1267年,度宗即位以后,全氏被正式册封为皇后。

  从册妃之日算起,到度宗去世为止,两人共度过了14年的夫妻生活。度宗贪恋女色,而历史上似乎并没有全氏嫉妒的记载,据此看来,全氏颇为“贤顺”。公元1274年,刚过33岁的度宗即告驾崩。年幼的全皇后之子赵显奉遗诏之命即位,尊全皇后为皇太后。

  度宗在位时,南宋已呈亡国之兆;度宗一死,形势急转直下,南宋朝廷度日维艰。全太后虽位居太后,却无意干政,朝中仍由年迈的婆婆太皇太后谢道清听政。谢太后懦弱平庸,她倚为栋梁的陈宜中等人既不能建策,又不能齐心协力,终致一误再误,合朝被擒。

  公元1276年年初,太皇太后谢道清宣布投降,元军统帅伯颜进入临安。不久接到降表的元世祖忽必烈指示宋朝母后、君臣前往大都觐见元主。当宣诏的使者读到“免牵羊系颈”一句时,全太后哭泣着对赵显说:“受天子圣恩,你应拜谢。”

  行礼完毕,全太后带着少帝与一班皇亲国戚凄凄惶惶地离开了京城。

  五月二日,全后母子与侍从等人到达大都。

  当时元朝的统一战争已近尾声,出于对统一战争的考虑,元朝皇帝忽必烈对赵显颇为宽容,封他为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大司徒、瀛国公。当然这只是佯示优礼罢了。实际上,全太后与小皇帝只能在高墙深院中苦熬岁月。许多随来的宫女不堪凌辱,自戕而死。全太后念及小儿伶仃孤苦,无人照看,忍辱含垢,不肯轻生,但远迁北方,不服水土,使她受尽折磨。后来,大局已定,方动了回南方定居的念头,但她也清楚,恐怕今生是难见故土了,因此日渐憔悴。忽必烈的皇后察必看她凄苦难耐,多次向皇帝求情,但忽必烈担心南宋遗民思念故国,引起事端,不肯通融。

  公元1282年年底,忽必烈突然下诏,命赵显和宗室以及前宋官员火速迁离上都,解往内地。原来,忽必烈接到警报,说有人要谋害皇帝。他凭直觉认定退位的亡宋小皇帝赵显仍是一个潜在的威胁,所以有此一举,并勒令赵显出家为僧。同时,全太后也奉命削发为尼,出居大都正智寺。后来,全太后悄然死于大都正智寺。

  

  第五十卷 辽代后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