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其它小说>烈火行舟>第12章 莫迟,就是永远都不要迟。

  =========================================

  杜昙昼说,最关键的人证就是被怀宁所救的男子,莫迟于是赶来郡主府。

  临走前,杜昙昼要莫迟带上兵器。

  莫迟拒绝:“你们那些剑,薄得跟纸一样,又脆又长,根本不能用。”

  杜昙昼神秘兮兮地朝杜琢抬了抬下巴,杜琢心领神会退下,不一会儿,献宝似的端着把长刀进来。

  杜昙昼让莫迟拿去用:“抽出来看看,满不满意?”

  莫迟拉出刀身,刀刃为淡青色,毫无杂质,纯粹如镜,森森寒气中甚至能映出莫迟的脸,刃锋似含着一泓清光,在日辉下流动不休。

  “好刀。”莫迟赞叹道。

  杜昙昼说:“我是文臣,家中没有什么好使的兵器,今早在库房里无意间翻出来的,不是什么值钱玩意,你随便拿去用,用坏了我再给你找别的。”

  杜琢在一旁眼观鼻鼻观心,紧抿着嘴,尽力不露出破绽。

  什么在库房找的?哪里不值钱?分明是前几日在他养伤之际,杜昙昼让他满京城搜罗宝刀,最后从某个西域富商手里花千金购得的——为了让莫迟用得惯,杜昙昼还吩咐他要找毓州那边人常用的刀形。

  毓州紧邻胡地,许多习俗都有相似,这种刀多为胡人所售,而缙京胡商最为黑心,宰客从不手软,否则怎会看出杜琢真心想买以后,狮子大开口,要了个天价。

  要不是杜昙昼叮嘱过不要在意价格,杜琢才不会把上千两的银子交出去,只为买一把刀了。

  在他看来,这些兵器哪有差别?拿在手里不都是一样用嘛!

  莫迟飞快地扫了杜昙昼一眼,明明是一瞬即逝的目光,杜昙昼却敏锐地发觉了,立刻朝他露出笑容。

  莫迟的脸蓦地一热,心中腾起被抓包的窘迫,再也不看过来了。

  哼!仗着自己好看,就为所欲为。

  杜昙昼的笑容凝固在脸上。

  被人明目张胆地偷看也就罢了,怎么送了把那么贵的刀,还得不到好脸色啊?

  “我收下了。”莫迟收刀后插入腰带。

  杜昙昼放缓了语气,像老父亲一样殷切地叮嘱:“这里是缙京,天子脚下,到处都有翊卫,皇城脚下还有禁军,只要你大喊一声救命,四面八方能涌过来一群人。这里不是关外,你也不会孤立无援,所以遇到危险,不要蛮干,能跑就跑,什么事都没有你重要。”

  “知道啦。”莫迟语气生硬,小声道:“……谁都没你啰嗦。”

  莫迟很不擅长应对这种场合,在他不长的二十年人生里,很少有这样温柔的人出现在他生命中,更没有人会用这么温和的语气同他说话。

  ——什么事都没有你重要?

  不是的。

  任何事情都比他重要,战友的鲜血、焉弥的敌情、叛徒的下场,每一件事都比他的命重要千百倍。

  所有任务中,夜不收的性命都是排在第一位被牺牲掉的。

  更加悲壮的是,所有夜不收都认同这一点,连莫迟也不例外。

  因为他们身后就是雄伟的柘山关,那是大承面对焉弥的第一道屏障,柘山关破,毓州的百姓就要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了。

  ——就像莫迟出生的那个小村庄。

  “莫迟”这个名字,是他十二岁被允许加入夜不收后,自己给自己起的。

  此前他只知道自己姓莫,爹娘都叫他三子,所以他上面应该是有两个兄长或者姐姐的,但莫迟都不记得,他们死得太早,连一张清晰的面孔都没有留在莫迟的脑海中。

  莫迟,就是不要迟。

  他希望他当上夜不收后,可以每一次都及时将敌情送回关内,永远都不要迟。

  谁也不会料到,八年以后,在千里之遥的繁华帝京,当时的少年将军、此刻的四品侍郎,会弯起眼睛朝他露出温柔的笑意。

  那张初见就深深刻在莫迟脑海中的脸,笑起来就更加俊美动人,鸦羽般的睫毛微弯,如墨的眼瞳泛着盈盈波光,有如水波潋滟。

  莫迟心脏微微一颤,在同一时间感受到炽热与酸涩,两种截然不同的复杂情绪交织起伏,让他定定站在原地,良久才回过神来。

  杜昙昼点了点刀鞘,对他道:“给你找了把趁手的兵刃,是为了让你更好地保护自己,可不是为了让你打斗时更加无所顾忌,明白了么?”

  “明白。”莫迟像天底下最听话的孩子,乖顺地点了点头。

  而此时此刻,身处怀宁郡主府中,面对十数倍于自己的敌人,莫迟早就把杜昙昼的叮咛忘得一干二净。

  等反应过来的时候,地上已经躺了好几个人,而刀身上居然没有留下一滴血。

  所有沾染上的血迹在接触到刀身的瞬间,都会沿着刀刃迅速滚落。

  无论伤了几人,长刀本身都是干干净净,独善其身。

  这就是杜昙昼对莫迟的期待,他希望莫迟不要被鲜血沾染,永远不要受伤。

  但莫迟真的理解不了文人那套风花雪月,他只是在心里赞叹了句“真是好刀”,转身就提着刀继续杀敌去了。

  此时,忽然有刺客看出他手臂受伤,心生一计,举刀向他杀来。

  莫迟长刀往前一探,想要拦下对方的起势,让那人的刀尖避开自身的致命部位。

  谁知那人刀锋一偏,放弃刺向他的躯干,转手往莫迟胳膊的伤口上一划。

  衣袖破损,鲜血飞溅,露出底下的绷带。

  刺客心中一喜。

  未痊愈的伤口再次被割伤之痛,寻常高手也无法忍耐,定会因疼痛的露出破绽,到时便可趁机进攻。

  他心中得意,已经准备好见到莫迟吃痛分神的模样,下一瞬,含着清光的长刀正正扎进他心口,不偏不倚。

  刺客吐出一口血,目眦欲裂,含糊不清地说:“你——?!”

  莫迟的脸上看不到丝毫痛苦的神情,他仿佛早已对各种疼痛习以为常,刺客自以为是妙计的剑招,在他看来只是雕虫小技。

  不等那人说完,莫迟猛地一收刀。

  刺客轰然倒地,而莫迟已转身对上了其他人。

  其余几个蒙面人却并不恋战,有人吹了声尖锐的口哨,众人搀扶着手上同伴就要撤退。

  莫迟飞身直上,正要拦下他们的退路,就听身后传来女子的惊呼。

  “哎呀!”

  莫迟回头看去,赵夫人倚着门边,扶着下腹慢慢坐到门槛上,眉头紧皱,像是很不舒服的样子,额上布满冷汗。

  怀宁不见踪迹,身边的侍女早就吓软了腿,只知道瘫倒在地呆呆地望着她,没力气上去搀扶。

  莫迟有心抓几个刺客活口*给杜昙昼审问,但脑海中有个念头告诉他,那可是赵青池的孙子。

  心念电转间,莫迟略一迟疑,剩下的杀手便齐齐飞上屋顶,踩着瓦片仓皇逃走。

  “啧。”

  莫迟收起刀,想了想,怕惊吓的孕妇,把手上的血摸到裤子上,然后才走过去。

  刚想伸手扶起赵夫人,又突然想起自己刚杀过人,身上会不会有什么不好的东西影响到她腹中的孩子。

  手伸在半空,一时不知是该去扶她还是该放下。

  赵夫人此时已渐渐缓过劲来,腹中不再疼痛。

  她扶着门框,喘着气,抬头对莫迟道:“多谢这位侠士……若不是有侠士仗义出手,妾身与郡主只怕已没有命在了……”

  莫迟问:“郡主殿下呢?”

  他的背后是一轮月光,十五刚过,圆月亮如银盘,他背光而立,面目有些模糊,但仍能看出他秀丽的五官——眼睛大而圆,目光锐利冰凉,周身还散发着没有完全褪去的杀意。

  赵府院中有几只狸猫,赵夫人从小就喜欢,只是不曾亲手养过。

  无事可做的夜晚,她会在院中观察狸猫的动作。

  它们白天憨态可掬,时而睡卧在花丛中,时而醒来扑蝶捉虫。

  可一旦入夜,这群惹人怜爱的小猫就变成了夜色中的猎手,翠绿的眼睛闪烁着骇人的精光。

  捕猎老鼠时,那炯炯有神的双眼,和凌厉矫健的身姿,时常在她脑中浮现。

  有下人不喜欢它们,说它们生性残忍、心狠手辣,要把猫都赶走。

  赵夫人不同意,她就喜欢这样的小猫。

  今夜,她在莫迟身上也见到了类似的东西。

  那双像猫一样的眼睛里,闪着锋利的光,整个人就像一把尖刀,总是毫无畏惧地冲在最前方。

  赵夫人缓了口气,道:“殿下去府外搬救兵了,坊门口有值守的翊卫,应当快到了。”

  正说着,急切的脚步声就从正门口传来,怀宁领着一群翊卫急匆匆地跑进来。

  “那些刺客呢?!”她急问。

  莫迟把刀插回腰间,“跑了,没抓到活口。”

  怀宁跟着婢女一左一右把赵夫人扶起来,翊卫四散而去,搜寻刺客的下落。

  莫迟对郡主说:“你救回来的人醒了。”

  怀宁一愣,“什么时候?”

  “刺客刚现身的时候。”

  怀宁看着他的脸,心中突然升起森森寒意。

  莫迟是先去后厢房看了那个人,才过来救她们的。

  那个男子才是他赶来郡主府的目的,他明知院中郡主和赵夫人有危险,却还是先去检查了他的目标,然后才来救人。

  莫迟此举算不上无情,但也称得上是极度冷静了。

  他好像永远只会把目标放到第一位,任务完成前,其他的东西都要靠后。

  也包括他自己的命吗?

  怀宁不知道答案。

  大门外再次传来脚步声,杜昙昼不知道从哪儿听到风声,带着杜琢和临台护卫也赶了过来。

  而怀宁惊讶地发现,就在杜昙昼的身影出现在视野中时,那个被她认为极度冷静的莫迟,脸上居然浮现了如临大敌的表情。

  他硬着脖子,一点一点地侧过身,把左手臂藏在身后。

  而赵夫人也发现,那位芝兰玉树的临台侍郎走到院中,既不看她,也不看郡主,而是把眼神放到莫迟身上,将他从上到下扫了一圈。

  暂时没发现他受伤后,杜侍郎明显松了口气,这才分出神来关心郡主和赵夫人的安危。

  “有莫迟在,二位应该无碍吧。”

  怀宁忍不住在心里翻了个大白眼。

  “本宫和赵夫人好得很,一点也没受伤,就是赵夫人受到了惊吓,恐怕回府后要找个郎中瞧瞧。”

  赵夫人施了一礼:“多谢侍郎大人挂怀,妾身自是无碍,只是妾身的夫君赵慎不见了影踪,似乎是在从官署回府的路上失踪的,不知大人可否帮忙寻找他的去向?”

  杜昙昼有些惊讶,他明明吩咐过太常寺的人,无论谁来问都要说赵慎因公务缠身,近几日需留在官署办公。

  怎么赵慎刚被抓进临台,赵夫人就发现他失踪了?

  “是本官疏忽了。”杜昙昼面不改色:“夫人无需担忧,其实是临台有件案子,赵公子可能知情,于是本官就在他离开官署后,将他请到了临台,没来得及派人及时通知,是本官的不是,给夫人赔罪了。”

  他拱手行了一礼。

  “案子?”赵夫人又紧张起来:“什么样的案子?严重吗?赵慎他——”

  杜昙昼对她身后的婢女道:“还不快站起来,送你家夫人回府?”

  婢女颤颤巍巍站起来,白着一张脸,扶着夫人往外走。

  赵夫人频频回头,她听得出杜昙昼有所隐瞒,但也知道即便追问也得不到答案,只能心事重重地走了。

  怀宁对杜昙昼的态度十分不满,责问道:“你们临台办事怎能如此不周全?她可是身怀六甲,你们带走人家夫君也不知道知会一声,万一吓到了她,影响到腹中的孩子,赵将军不唯你是问!”

  “殿下说得是。”杜昙昼从善如流:“只是下官觉得,下官带给夫人的惊吓,还远不如她在殿下府里受到的惊吓多吧。”

  听出他话里似有所指,怀宁沉下脸:“你什么意思?”

  杜昙昼正打算开口,忽然闻到一阵淡淡的血腥味。

  地上的刺客都被拖走了,郡主府的下人正在院中清理血迹,血腥味从何而来?

  他唰地看向莫迟。

  自打他进来,莫迟就站在一个不远不近的位置,保持着一个一动不动的姿势,侧身对着他。

  他略垂着头,眼睛盯着地上的砖块,好像只是在出神。

  杜昙昼顿时有了预感,他紧盯着莫迟一步步走过去。

  随着他的靠近,莫迟一点点调整身体,慢慢往左侧偏。

  杜昙昼:“不准动。”

  莫迟像被当场抓包一样,猛地站定。

  杜昙昼走到他面前,莫迟眼神飘忽,左瞧右看,就是不跟他对视。

  ——总而言之,心虚得很明显。

  杜昙昼从他的脸一寸一寸往下审视,很快就在左臂上找到了一道伤口,破掉的衣袖下,绷带染着血,新伤叠着旧伤。

  杜昙昼眉心一跳,感觉自己后背的伤都跟着疼起来了。

  片刻后,怀宁惊讶地看着莫迟,发现这个一直以来在她面前都雷厉风行的护卫,竟然像做错事的小猫,垂头丧气地站在杜昙昼面前。

  而杜昙昼就是那只火冒三丈的大猫,手背身后,横眉倒竖。

  “让你不要冲动不要蛮干,你非干!非干!都说了八百遍,保护好自己!你就是这样保护自己的?”

  莫迟嘟囔道:“……哪有八百遍,明明只有一遍……”

  “还敢顶嘴?”

  莫迟紧紧闭上嘴巴,表示自己坚决虚心聆听教诲,绝不再开口。

  杜昙昼深吸一口气,眼看就要引经据典口若悬河。

  莫迟突然抬起头,“我就说最后一句话,郡主救回来的那个男的醒了。”

  杜昙昼动作一滞,迅速被这件事转移了注意力。

  “他在哪儿?”

  莫迟立马给他带路:“这边,我带你去审他。”

  满脸都洋溢着不用挨骂的喜悦。

  杜昙昼像抓猫一样,拎住他后衣领:“你凑什么热闹?去找杜琢,他带了伤药,先把你那伤口包扎了。”

  “……哦。”

  莫迟灰溜溜地去找杜琢了。

  而杜昙昼走进后厢房,怀宁也跟了上去。

  房中的男子见到二人,露出疑惑又陌生的神色:“敢问二位是……?”

  杜昙昼:“这里是怀宁郡主府,我是临台侍郎杜昙昼,你此前昏倒在缙京城外,是郡主殿下救了你。”

  “这里是缙京?!”那人不顾身上的伤,激动地从床上跳下来:“我终于活着赶到缙京了!”

  杜昙昼抬手护住怀宁,问道:“你是何人?”

  那人单膝跪地,双手抱拳:“末将是赵青池将军麾下,柘山关都尉嵇燃!此番进京只为向陛下揭发赵将军的罪行!”

  “荒唐。”杜昙昼沉声道:“赵将军乃护国大将,何罪之有?”

  嵇燃:“赵将军意图谋反,望大人和陛下明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