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都市异能>如何当一名网红星际探险家>第一百七十二章 :都是假人不会说话就……

  姜祎成看了一眼被简佚甩出去的那位“保姆”老师。

  云如旌经过被拽着把脑袋往扶梯把手上撞而后又被甩出去,此时竟然还能面前从地上撑着手臂起来,不得不说也是被迫练出来了一定的抗击打能力。

  然而要说让他立刻就从地上站起来转移到安全区域,恐怕也是不太可能的。姜祎成快速地对他做了个“安静”的手势,示意他继续在原地呆着不要再对简佚说话。

  而后她对简佚说道:“好。咱们可以到房子外面去。”

  姜祎成没有离开房子的充分理由,不过按照旅行的借口,应该也是不会在私人家里多做停留的。

  简佚看着她,只是迟疑了一秒就回答道:“这样也可以。”

  姜祎成原本以为他在出门之前会先回到自己屋里换套衣服,至少把他脚上的这双拖鞋换成户外穿的磁力鞋——就算出门溜达用不上磁力吸附装置,在户外穿户外鞋也是自从地球时代就有了的正常社会规则。

  然而简佚真就像是丝毫不介意似的,直接往房子的门口走了过去,到门口之后顺便还朝着那个自动清洁器踹了一脚,直接把那个碍事儿的设备从门口踢开了。

  这么看来,简佚还真的很有可能把云如旌当成他家里具有仿生外观的家居AI,而且这AI还出了毛病总是不听主人的话。但她也忍不住要有点儿偏见,觉得这事儿恐怕得有云如旌的责任——他既然已经是个人了,凭什么就不能按照人类的方式生活呢?但凡他能对简佚还手,简佚或许也就不会把他当AI了①。

  果然简佚也对她说道:“很抱歉,我这里的东西不受控制。”

  “没关系。”为了尽量减轻他对云如旌的排斥,姜祎成不得不有点儿违心地说道,“讲卫生勤消毒是良好的生活习惯。”

  云如旌也是够轴的,他要想继续当AI就好好听“主人”的话呗,反正星际开发集团也不指望“保姆”们真的把“精神病人”教好。可他偏偏还要按照自己的理念行事,如果不是知道他曾经是空间站AI管理员,姜祎成恐怕会以为他是故意跟简佚找不痛快。

  “这是不受我的控制的。”简佚迟疑了一下儿,又说道,“他可能是坏了,但我也不知道如何修他。”

  姜祎成回头看了一眼,云如旌已经勉强扶着展览柜站了起来,似乎要开口对简佚的行为进行劝诫。于是她连忙轻轻推了一把简佚的肩,装作愉快的样子说道:“咱们快点走吧。”

  ——

  简佚和姜祎成离开了室内,来到冥王星一号空间站第九区编号8541街道的大路旁。

  模拟重力的相反方向上,在他们头顶投射了天空的虚拟影像。和煦的人造阳光拂过“地面”的建筑,在人行道上投下清晰的剪影,而空间站的通风系统制造出略带清新剂香气的微风,吹得路旁种植的行道树上树叶莎莎地发出声响。

  尽管空间站的碳循环是由光合工厂完成的,为了营造相对舒适的环境,居住区仍然会进行充分的绿化。而这片街道的行道树是三倍体国槐,应当是经过了日中性驯化的,在空间站昼夜等长的恒定环境下能够持续地开花,却又免除了槐豆掉在地上难以清理的缺点。

  总体来看,这空间站的居住环境其实是不错的,甚至比地球上很多老城区都更舒适一些。只要不总是想着头顶上那片蓝的不是真实的天空,住在这种现代化程度颇高的空间站,和住在地球表面规划合理的城市里未必就有什么主观感受上的区别。

  但是姜祎成不禁又想到,简佚想住的还真不一定地球表面。他恐怕会想回到“蓝珀”,从那本纸质笔记来看,那里才是他精神上的家园。

  这以后还有机会。“蓝珀”人要进行公民化了,为了完善当地的基础建设,太阳系人类应该也会移民一部分到“蓝珀”。到时候他可以回到那些卡谢人朋友们身边,至少会比和云如旌这样儿集团教育部安排的“保姆”住在一起要好得多。

  走在路上为了缓解尴尬,姜祎成先开口道:“这里人很少。”

  “这是一个非常空的‘盒子’。”简佚却如此回应道,“除了我之外,这里没有其他真人了。”

  姜祎成有些意外,虽然她在这边儿的路上确实没怎么见过人,但路边这些房子不少都看着像是有人住的。要说除了他和云如旌之外这街道就没别的常住人口了,似乎也不太可能吧?

  “这条路上只有您在住么?”姜祎成有些惊讶地问道。

  “不。”简佚用相当平和的声音回答道,“不只是我,但他们并不是真人。”

  难道这条街道上的住户,除了他之外就都是前AI了么?

  姜祎成立刻意识到这恐怕是不可能的。前AI分散地分布在人群之中尚且有“AI恐惧”患者怀疑,而倘若世界上真有一个地方住户都是前AI——先不论前AI人类的总数够不够——这肯定会遭到舆论的疯狂反对。而且还是在冥王星空间站这么偏远的地方,倘若出现任何端倪,都会被怀疑是前AI人类想自立为王脱离太阳系文明的准备。

  没办法,人类害怕把弱AI改造出自我意识的傻子和疯子,却也害怕傻子和疯子手下获得了公民权的受害者。

  不过就事论事,这也就是说多半儿街道的其他住户只是普通天然人类,却被简佚当成了“不是真人”的AI仿生人。也许是因为在一成不变的空间站环境生活得太久了,行为习惯跟简佚脑海里正常人的样子产生了偏差。无论如何,简佚作为“精神病人”认知功能障碍是很可能存在,因此他说的这些话其实可信度也很低。

  “您是怎么知道,他们不是真人?”姜祎成对他问道。

  简佚听到她这么问,不由得有些惊讶地转过头看向她:“您一看便能知道,他们明显不是真人。”

  紧接着他就说道:“您可能还没有见过他们。他们是按照预设轨迹运行的假人,没有思想,就像我家里那个坏掉的一样。”

  姜祎成似乎明白了,他觉得除了他之外的所有人都不是真人,是因为他对于“真人”的定义跟别人不太一样。就像判断文明时常依据其是否有体系化的语言,而除了简佚之外住在这街道的其他所有人都不会说卡谢语也没有翻译系统,因此很容易被他这个精神疾病患者笼统地概括为“不是真人”。

  然而当姜祎成刚想稍微刨根问底,问他如何确定一个人形物是否有“思想”,简佚却突然一把拉住她的手腕把她拉到一棵两人合抱粗的槐树后面。

  他从后背环抱住姜祎成,压低声音在她耳边说道:“小心,野人来了。”

  ————————————

  注释:

  ①AI不能伤害人类,这个设定可能被认为与机器人学三定律的第一定律有关,但在实际操作中通常都会在编程时输入大量规则,前文也提到家居AI不能做出任何具有法律风险的行为[1]。此处与其牵扯到人类和弱AI之间的某种伦理学上的关系,不如直接理解为制造弱AI的公司是单纯为了规避法律风险。毕竟当代已经不是1950s了,大到自动化流水线小到手机智能app,大家见到“机器人”多了都知道其实程序的逻辑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

  至于当代文艺作品里很常见的“弱AI由于理解不了某一指令的真实含义,而造成为了完成任务而找到并利用指令漏洞的事件——例如为了保护人类生命而把人变成植物人的情节——我只能说这些“天才”想象出的程序设计者可真天才,非得给AI写一个“不择手段必须完成指令”的模块。为什么我写的脚本就不行,刚一碰到BUG就停下来报错?

  [1]“避免违反法律的行为”之间可能是冲突的,但只要不预设“必须完成指令”,AI在遇到此种矛盾时完全可以停止执行直接报错。相比于把“第一定律”放在最高优先级,简单地规避所有违法行为反而具有更高的可操作性和更低的法律风险。

  例如在主人发生窒息时AI判断需要切开气管,此时如果有最高优先级的“第一定律”,则可能发生AI为了救人而切气管却误切到主动脉导致主人死亡,引发用户和AI设计者之间的扯皮官司。而如果不区分优先级地禁止一切违法行为,救人行为与手术合法性冲突,AI直接报错而停止活动,是不存在任何问题的。

  本质上这是一个权责一致的问题。AI不是公民,就不能作为承担责任的主体,因此不应当被赋予任何权衡利弊的权利(从另一个角度,人可以有对他人的救助义务,而工具不能对人有救助义务;工具没有“义务”)。上世纪的很多科幻作品刻意在这一点上进行混淆,是为剧情服务所做的特殊处理,与现实中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方向不能相互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