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都市异能>如何当一名网红星际探险家>第一百三十一章 :真空桌球真·三维桌……

  吃完这顿涮锅之后,这次城市探险的1G模拟重力体验部分也就结束了。

  轿厢重新停靠在“天极光”空间站中央走廊,姜祎成和白沅在失重状态下飘出轿厢,而在此之前也花了不少时间清理吃饭留下的食物残渣和垃圾。

  虽然这老式空间站大概率是不会有人再使用了——也许除了深空引力的粉丝可能会非法“故地重游”之外——但形式上的环境保护还是要做好的。无论是不是所谓的偶像,当公众人物都会受到更严格的监督,有些行为在实际上或许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在直播里做出来就会引起社会性死亡。

  而吃了饭之后,显然也有更多的精力在空间站里好好玩儿了。

  姜祎成和白沅基本上把生活舱的娱乐设施玩儿了个遍。因为“天极光”空间站保存得相当完好,在连接上紧急供电系统之后,大多数设备都还能够正常运转。

  在这些生活舱供那些高雅旅客们解闷儿的游戏里,姜祎成最喜欢的还是一种叫“真空桌球”的东西。

  从这个名字就能看出,这是在真空环境中进行的桌球游戏。然而从实际操作上,“真空桌球”和普通桌球相比于“真空”,更明显的差异显然是它只能在失重条件下进行——真空桌球没有球台,所有的球都飘在特定的三维空间中。

  这也就意味着,真空桌球主要应用在没有模拟重力的老式空间站里,而且还需要在空间站的一个标准大气压环境里专门圈出一个房间抽成真空。这在老式观光空间站的服役年代是相当奢侈的行为了,因此在当时玩儿真空桌球也被认为是有钱人的高雅游戏。

  但也是因为所谓的“高雅”——其实就是条件达不到而造成的少见——真空桌球在太空旅行发展初期的时代也并没有多大的玩家群体。而等到可提供模拟重力的旋转空间站取代了老式空间站,也就没法在舱内的失重条件下打什么球了。虽然能够上天的人多了,但真空桌球在新式空间站里也没法玩儿,还没等普及就彻底沦为了具有“年代感”游戏。

  正是因为这样,姜祎成和白沅才会在直播里专门花时间介绍和体验真空桌球——探险类直播总得播点儿普通观众没见过的东西。

  真空室是悬浮在生活舱大厅中央的透明立方体。从其位置和周围的扶杆依稀可以看出,曾经在空间站还在运营时,玩儿真空桌球是会被众人围观喝彩的活动。

  透明真空室相对的两个面上有滑轨,伸出两根球杆,一端在真空室内,一端在外面供玩家持握操作。在打真空桌球时,玩家只能从这两个面持杆击球,而不像平面上的桌球那样球杆从四条边都可以伸进台内。

  在准备状态下,所有球应当被排列成立方体,飘浮在真空室的正中央。在空间站平稳滑行的情况下,那点儿离心力①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然而这套真空桌球的设备已经很久没人用过了,原本飘在中央的球自然也无法维持,全都散落并堆积在了真空室的角落里。

  从游戏规则上讲,真空桌球和平面桌球一样,主要目的都是把球打进袋里。真空室的八个角各有一个球袋,其中填充了可塑性变形的减速材料。进行游戏时球袋开启,球在打到角上时便会进入袋中,同时在常压区的玩家又可以把球从袋里再挤回场中——毕竟即使是对于所谓的高雅人士,白球落袋②也是时有发生的。

  场中球的移动除了用球杆进行击打,还有专门的机械臂负责摆放。机械臂是由计算机控制的,可惜因为时间太久远,空间站的计算机基本上都没法使用了。

  没有机械臂,想要开一局就得用球杆一个一个地摆球,这个操作难度未免有点儿大。特别是两根球杆各在一边儿,必须得两个人配合。试想一下儿一只手拿一双筷子是方便,而左右手各拿一根儿很多人就不太行了,这俩人拿一双大“筷子”夹球,肯定是没法办到的。

  白沅尝试用单个球杆拨了一下儿球,感觉这样不行,忍不住转过头看向姜祎成。

  如果是只有他自己直播,遇到任何问题都得自己解决了。但和“前辈”在一起的时候,有什么困难第一反应是问“前辈”,自然也是人之常情。

  虽然话说回来,如果不是有姜祎成这第二个人在,白沅也不会想玩儿真空桌球这种需要两个人的游戏。

  姜祎成略微歪头,对他“抱歉”地微笑了一下。

  其实从理论上可以把在常压区操控机械臂的面板连带计算机都拆下来,只要里面的传动装置完好,手动操控机械臂也大概是可行的。但是先不说在不知道内部结构时随便乱拆会不会损坏里面的零件,要知道机械臂可是连接着真空区的,一不小心就可能会破坏真空。到时候引起局部压力失衡产生碎片,在失重状态下清理起来会非常困难。

  就算能把面板和计算机拆下来,作为人类用自己的手控制机械臂传动装置也是困难无比。人类习惯了以关节为极坐标原点进行旋转的运动方式,再想适应XYZ轴就得费点儿工夫。就算她能手动控制机械臂,精准度和效率估计也得低到一定程度,估计还不如俩人一起用球杆当“筷子”夹球呢。

  “摆球不太现实,不如造个残局。”姜祎成简要提示道。

  造个残局,也就相当于把球打散了,当作是残局来玩儿。反正也就是为观众展示一下儿这种曾经的小众高雅游戏是怎么进行的,球到底是按照规则开球开散的,还是直接从角落里“大力出奇迹”打散的,其实也并不是很重要。

  白沅从他原本选定的那一端飘过来,以只有对方能听到而麦克风不会收录的音量问道:“怎么造残局?直接一杆儿下去,球还不飞得停不下来?”

  按照真空无空气阻力的特点,球在获得了初速度之后,确实会无限地运动下去。而真空室的四壁又可以近似为固定的刚体表面,球发生无摩擦的完全弹性碰撞,动能不会改变,理论上就永远不会停下来。

  真空桌球不像平面的桌球,球在球台上滚动摩擦力做负功消耗掉动能。在失重环境下的真空里,球是作为导体依靠真空室覆盖磁场的电磁阻尼③而减速的。但是现在真空室没有通电,外加磁场还没开启,因此其中的球一旦运动起来,不受阻力就会一直动下去。

  “先一杆儿下去,把所有球都撞散,再开启外加磁场。”姜祎成如此解释道。

  白沅大概明白了,在有电磁阻尼的情况下动能耗费得很快,一杆打下去不一定能碰到几个球。而如果先在没有阻力的情况下把球打散了,再开启强磁场让所有球减速,大约就是最方便的办法了。

  在直播频道的观众面前,白沅对姜祎成点了点头,而后从真空室左前下角的球袋里挤出了一个蓝球,一杆直接打向右后上角角落里常年“吃灰④”的球堆。

  因为没有任何阻力,组成球堆的各种球都被一气儿砸开,飞向真空室内的各个方向。而后它们再在碰壁弹回,同时也互相碰撞,已然乱成一锅。

  此时姜祎成再过去,把真空室也接上连着穿梭机可控聚变反应堆的紧急供电系统。开启外加强磁场后,可以明显看到真空室里你撞我我撞你的各色球都在慢慢减速,最后悬停在了原本的动能完全被电磁阻尼的阻力所消耗的那个时间点。

  “你先打吧。”白沅对姜祎成说道,这也算是卡着偶像“尊重前辈”形象的政啊治正确了。

  “还是你先吧。”姜祎成微微挑眉,开玩笑地自吹自擂道,“免得我一上手,就直接一杆清场⑤了。”

  ————————————

  注释:

  ①需要特别注意,地球表面或环绕地球运动的空间站都不是惯性参考系。物体必须时刻受力才能做匀速圆周运动,而在空间站内真空室中漂浮的球仅有初速度而无指向地球重心的加速度,其运动方向会和真空室本身发生偏移,表现为球在真空室里被“甩”到壁上。

  ②白球是规则中唯一可击打的球,通过用白球撞击其他球使其他球进袋得分。而按照规则,白球进袋则会发生处罚,通常是给对手自由球,在斯诺克规则中还涉及给对手加分。本文中设定的三维真空桌球没有设计固定的规则,但按照逻辑白球进袋需有处罚。

  ③电磁阻尼:导体在磁场中运动而产生感应电流,受安培力且其方向与导体运动方向相反,因此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表现为受到与运动方向相反的阻力。

  ④真空应当是相当干净的,一般不会真的吃“灰”,此处仅为夸张。

  ⑤一杆清场:如果每一杆都能按照规则将相应的球打入袋中,则可以进行连续击球,最终可能将所有球都打入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