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穿越重生>重生之大国芯片【完结】>第46章 微机

  公司和工厂建设分两步走, 先建公司,再建工厂。

  3800平方米的面积, 说小也不算小, 晏旻和蔺征西打算充分利用空间,除了实用之外,还要兼顾环境。

  除了主建筑写字楼, 还要修培训中心、食堂、健身房以及员工宿舍,集学习、生活、休闲、休息于一体,让员工既能安心工作, 又能好好休息。

  尽量在空地上多种花草,让大家在工作学习之余, 还有地方能够休憩放松。

  写字楼修高层建筑, 其他功能尽量集中于同一建筑中, 以节约面积,当然,公寓楼是要单独成栋的。

  为什么要修公寓楼, 因为这个时候深圳还没发展起来,当地村民甚至都还没有钱修出租屋, 公司不准备宿舍, 员工就会没地方落脚。

  到后期公司发展壮大起来,员工越来越多的时候,深圳也同样发展起来了,员工们就可以自行解决住宿问题。

  这个方案是晏旻和蔺征西一起合计出来的,他俩一个在未来见过大世面, 一个在美国见识过现代化, 两人的想法碰撞出了美丽的火花, 越聊越兴奋。

  建筑设计师在跟他们深入交流沟通过后, 开始按照他们的要求设计图纸。

  修建深圳公司的事主要由蔺征西负责,晏旻的重心是研发新产品。

  三月份开始,晏旻便陆续去几大高校进行招聘。

  也在报刊、杂志与广播电台刊登招聘广告,诚邀业界精英加盟。

  广告刊登出去还是有用的,至少就招到了一名从税务机关辞职下海的资深会计师。

  之前公司招了一名会计专业的应届生,小会计一边干活一边学,成长得很快,但对于一些复杂的财务问题,小会计就显得经验不足,蔺征西自己要花很多时间去处理财务问题。

  如今招收到一名精通税务的会计师,蔺征西就不需要事事亲力亲为了。

  除了会计师,公司还招到了几名行政与后勤人员。

  原本负责后勤的李志伟终于如愿以偿,专心跟着安春生干起了业务,做销售是他一直以来的梦想。

  李志伟转去做业务后,有时候需要出差,老胡头也出国了,公司就没人守夜了。

  于是李志伟主动要求搬出去,让公司另外请人来守夜,晏旻便请了个门卫专门负责接待和值守。

  今年公司没有再招到从西华信息辞职出来的技术员,西华信息遇到了麻烦。

  1992年,国家取消了进口微机的调节税,也就是说,外国的微机品牌可以低税率进入中国市场。

  前年英特尔和AMD的芯片价格战在微机形成了海啸般的冲击,许多组装品牌破产,不能自主研发芯片的微机品牌纵使存活下来,也陷入了不同程度的财务困境。

  正好这个时候中国调低进口关税,等于是开放了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因此各种微机品牌蜂拥而至,一时间微机价格暴跌。

  当然,这对国内的消费者们来说是件好事,国产品牌和国外品牌打起了价格战,也就意味着可以买到更为便宜的微机。

  但对国产的微机品牌来说,无异于一个巨大的灾难,他们需要跟早已成熟的外国品牌竞争,对本来依靠关税保护赚得盆满钵满的国产微机来说,他们失去了巨大的利润空间,产品性能上占不了优势,为了生存,就不得不降低价格,并且还要在性能上下功夫。

  晏旻从前在西华信息时经历过这一阶段,曾率领技术团队协助西华信息度过了这次难关。

  如今他早就离开,西华的技术员也走得七零八落的,只剩下赵工领着十多个技术员,不知道瞿延宁要怎么渡过这次难关。

  不过瞿延宁一向很有本事,还有院里和所里做后盾,他应该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反正自己只需要抱着看戏的态度静观其变就好。

  这次关税调节,对赵建平来说影响还挺大的,本来他已经打算年后辞职下海来旻西科技的。

  因为关税调节,瞿延宁急红了眼,央求所里尽快推出586系统,也给公司的技术员们下了死命令,尽一切可能提高微机性能,谁也不许离职。

  赵建平被迫赶鸭子上架,担起了这个重担,每天都要在办公室里加班到半夜。

  晏旻知道这些的时候,已经快五月了,是李庚云过来给他报喜的时候顺道说的,他终于成功申请到了美国一所高校的半额奖学金,七月份就可以出国了。

  李庚云感慨地说:“我可算是解脱了,这段时间我们累得跟孙子似的,天天还得看姓瞿的脸色,好像是我们害得电脑卖不出去似的。这事能赖我们吗?国家政策如此。而且当初他要是听您的建议,说不定CPU我们都研发出来了,还用怕打价格战吗?要说我,他就是活该!”

  晏旻说:“最近没有赵工的消息,他怎么样了?”

  李庚云摆手:“嗨,别提了,赵工现在最难了,他是总工程师,什么事都是他顶在最前头。以前姓瞿的还忌惮您,但他完全没把赵工当总工尊重,就没给过好脸色看。赵工现在想走走不了,留又不想留,我看他痛苦得很。我已经不记得多久没看他笑过了,除了工作,就没听他说过别的话,他太难了。唉!”

  晏旻闻言,也不由得叹了口气,赵建平是一名优秀的工程师,但他带着那么点人,也不可能在短时间让电脑性能实现质的飞跃。

  晏旻问:“所里没派人来支援?”

  “派了,今年新分到所里的毕业生都安排到公司来了,学校就在北京的,现在已经过来上班了。不过我看也没多大用处,应届生哪能跟老技术员比。再过几年还差不多,不过再过几年还有没有西华电脑就不好说了。”李庚云说到这里耸耸肩。

  晏旻换了个话题:“你出国的事准备得怎样了?”

  李庚云说:“我早几年就在准备了,已经差不多了,就是钱少了点,不过听说美国的钱好挣,到时候去那边半工半读吧。晏工您也是半工半读的吧?有什么经验传授点给我吧!”

  晏旻便跟他说起了自己当初留学打工的经历。

  微机关税调节,一时间国内市场到处都充斥着外国品牌,国产品牌的市场份额从原来的七成迅速下降到三四成左右,并且还在持续下降。

  当初西华信息在这场价格战中胜利存活了下来,瞿延宁也正是因为这次胜利,而被媒体吹上了天,从而忘乎所以。

  西华进入快速扩展期,到处投资,收购其他品牌,瞿延宁逐渐忘记初心,并且视西华为他自己的企业,开始蚕食侵吞西华的股份。

  这一次,不知道瞿延宁还有没有这个运气。

  微机价格战对旻西科技也有一定的影响,方正电脑买过一次显卡后就再也没有追加过订单,倒是进入了中国市场的康柏公司又追加了一万张显卡。

  这天晏旻给田为民打了个电话:“田总,您不是一直都想做电脑吗,现在可以做了。”

  田为民说:“啊?现在做电脑?我今天才看的新闻,说一台最新款的电脑价格降了5000块,那还有赚头吗?”

  “当然有,要是没有赚头,怎么会卖这个价?电脑降价,是因为成本降下来了,利润不像之前那么高罢了。一台电脑肯定能抵你几台传呼机的利润。”晏旻说。

  “可一台电脑一两万,一般人也买不起啊。”田为民说。

  晏旻说:“现在买不起,等您把生产线搭建好的时候就能买得起了。您要知道,人们的生活水平是在不断提升的,您五年前想过一年能卖几十万台传呼机吗?”

  田为民笑起来:“晏总你说得对,做生意就是要有长远的眼光。那我抽空来北京一趟吧,晏工你帮我指点一下迷津。”

  晏旻自己目前没打算做电脑,但又觉得把电脑市场拱手让给外国品牌有点可惜,所以叫上了田为民。

  一是田为民之前有做电脑的想法;二是他确实该考虑转赛道了,毕竟传呼机的黄金时代马上就要过去了,后面虽然还会卖好几年,但利润已经非常薄了;三是田为民是他们本地的重点企业,地方政府会给予支持,这对投建新的生产线非常重要,毕竟花几千万上亿搭建生产线不是说搭就能搭的,所以晏旻希望他能够把握住这个机会。

  这也算是晏旻扳倒瞿延宁的一个方法,他自己不亲自出面,但可以拉盟友一起。

  蔺征西听到晏旻的打算,非常支持他这么做,不光是显卡可以多个销售渠道,以后新潮电脑需要其他芯片,他们公司还可以帮忙设计,相当于为自己培养出一个长期的固定客户。

  晏旻笑着说:“到时候还得麻烦你帮田总去美国引进生产设备。”

  “没问题,这事我去想办法。”蔺征西说。

  田为民也不拖拉,他很快就到了北京,跟晏旻商议起做电脑的具体事宜。

  晏旻建议他先去申请微机生产许可证,这个许可证之前是非常难批的,数量也有限制。但今年随着关税调节,外国品牌大量进入,国家为了鼓励国产品牌与外国品牌竞争,政策也放宽了一些,应该比较容易审批。

  晏旻还建议新潮公司设立一个研发中心,从各高校以及社会上招募专业的技术员,毕竟电脑的科技含量要比传呼机高得多,所有技术完全依赖进口和购买,那么利润会非常薄,所以要尽可能多地采用国产技术甚至自研技术。

  至于这个研发中心是设在北京还是济南,由田为民自己决定。

  田为民听到这里,不由得愣住了:“晏总,咱们不合作了吗?我们需要什么芯片,找你不就行了?”

  晏旻说:“我们当然还要继续合作,但是电脑需要的芯片和零部件非常多,我们做不了那么多,你们可以自己试着研发一部分,这样节约成本,利润才会更高一些。”

  田为民把心放进肚子里:“这样啊,那我听你的。在北京办个研发中心吧,离你们近,有事我还可以请教你们。”

  晏旻笑了:“可以的。在北京办研发中心还挺好的,虽然成本高了点,但是招人容易,北京高校多,愿意留北京的人才也多。”

  田为民点头:“那是,到底是首都。”

  晏旻建议他:“现在北京的房价便宜,田总要在在这里办研发中心,不如像我一样买套房子?”他这是真把田为民当伙伴,才会劝他买房子。

  田为民兴奋地搓手:“其实我早就有这个想法了。但想到我家和公司都在济南,在北京买了房子也用不上,现在可好,终于有理由了,我得去选个大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