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都市异能>十世禅>第188章 完结后话

  全文里,佛道两教的设定都有参考和借鉴,借鉴佛教的更多一些,但整体背景设定是架空原创的。神佛齐驱,魔修逍遥,这三者最强,人界同样自古存在,后来才有仙界和妖界,仙界高于妖界,这一切设定都是为了方便展开人物故事。

  文中的世尊、释尊、佛陀,都是同一个人,就是我们平时所理解的佛祖,也就是释迦摩尼。

  那罗耶这个人物是完全虚构出来的,他的身份是真佛,构思人物时有借鉴一些佛教里的阿难尊者,但是只借鉴了一点点,毕竟我对阿难尊者知道的也很少,文中提及的石桥禅、摩登伽女,这两个是与阿难有关的故事。主要是我对石桥禅非常喜欢,佛门中人的爱情,在我的理解里就是如此,化身石桥,不为人知,无声等待数百年,只为喜欢的人在身上走过。

  耆阇崛山就是灵鹫山,灵山,确实有这样一座山,但本文单纯地借用了山名,山上所有的描述都跟真正的耆阇崛山没有关系。须弥的部分设定参考了佛教,场面是我根据西游记构想的,因为佛似乎是无形无相无色,无处不在,应该不会有那种罗汉菩萨佛集聚一堂的场面。

  山海经或者别的典籍里,龙的初祖可能是孟章或者应龙,本篇文不参照这些,只遵循文中所设定的,伏䶮就是龙的祖宗,伏䶮这个人物也是完全虚构的。在印度佛教里龙属于畜生道,并且是大鹏金翅鸟迦楼罗的食物,文里虽然有描写到天龙八部,但佛教对龙的设定不用于本文,本文的龙,实力和地位都属于至高至尊。

  最后伏䶮归入梵天,这个梵天是想指代一种佛境,一种更高的境界,更高的一重天,和佛教对梵天的定义也没有关系,佛教中的梵天是一位创世神。

  那罗耶说的但愿送一轮明月,借鉴于当代作家林清玄老师的短篇作品《送一轮明月》,当中禅师对小偷说的一句话“但愿我能送一轮明月给你”,寓意是把美好的品质送给对方,同时月亮在佛教里也有佛性的寓意,所以借用了林老师的这一句话。

  本文的章节名全都节取或借鉴自古诗,我想分享几句很有禅意的诗。

  第九世标题。

  出自唐代鸟窠《无题》

  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事一同。

  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是梦中。

  译文:

  人的生与死都毫无痕迹可寻,不知道我从哪里来,也不知道向哪里去。人从生到死,只有一件事是相同的,就是都无法摆脱迷惑。何必再在意这空虚不实的人生中的事情,这大千世界、人生都像是一场梦。

  最初世标题。

  出自宋代《嘉泰普灯录卷十八》

  千山同一月,万户尽皆春。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译文:

  这是佛家偈语。

  月如佛性,千江则如众生,江不分大小,有水即有月;人不分高低,有人便有佛性;佛性在人心,无所不在;就如月照江水,无所不映。任何一位众生,只要有心向佛,他便会有佛性,任何一条江水,只要有了水,就会有明月。

  天空有云,云上是天。只要万里天空都无云,那么万里都是青天。天可看做是佛心,云则是物欲、烦恼。烦恼、物欲尽去,则佛性本心自然显现。

  大结局标题。

  出自《楞严经》

  狂心顿歇,歇即菩提。

  意思就是说只要一人顿时抛弃贪嗔痴,放下对自身的执着,就立刻能证悟佛的境界,类似的意思还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等。

  所谓的大结局,其实就是每个出场角色放下自身的执着,啼野,将欲行是如此,伏䶮更是如此,最要突出的还是伏䶮本人心境的转变,而和尚的顿悟要早一些,他在第九世之前就已经顿悟,就像当时写的,要渡人先渡己。

  尾声标题。

  出自宋代法常禅师《楞严一笑》

  此事楞严尝露布,梅花雪月交光处。一笑寥寥空万古,风瓯语,迥然银汉横天宇。

  蝶梦南华方栩栩,珽珽谁跨丰干虎?而今忘却来时路,江山暮,天涯目送飞鸿去。

  这首诗是南宋法常禅师临终前写的最后一首诗,法常和尚念完后就停止气息进入了涅槃。译文就不具体写了,有兴趣的可以查查,这首诗更重要的是意境,体现了一种生命的境界,关于证悟,关于菩提。我很喜欢这首诗的意境,所以把它当作收尾的标题。蝶梦南华也是像庄周梦蝶、蝶梦庄周一样,让伏䶮回到前世的那柱香的名字就叫蝴蝶梦。

  我讲了这么多,但是我本人其实半点也不懂佛教哈哈,道教也不懂,真的不了解这些宗教,所有浅薄认知都是靠着百度了解的内容,如果小说中有写错或者冒犯的地方,欢迎批评和指点出来。

  我的初衷是想讲佛和魔,一组相互对立又相互吸引的关系,佛自己本身可以成魔,魔自己亦可以成佛,佛想渡魔,魔想堕佛,这十世可以说是躲不开的孽缘,也可以说是美好的禅缘。

  我在设定伏䶮的时候,认定了他是一个很聪明的角色,但是我写的时候发现,他好像每次都被骗得挺惨的,这似乎跟他的人设矛盾了,可我仔细想了想,也不矛盾。伏䶮虽然聪明,但他的心很赤诚,即使被骗了一次又一次,到头来还是愿意相信别人,愿意用命来付出。他堕入罪渊是他的果报,缘由却是为了救一只小小的兔子。这也是我对伏䶮的定义,一世行恶,却愿为慈悲而身死。

  这慈悲是佛给他的,他成魔的时候,佛送了他一场雪,他就在雪中放过了那只掉进西荒的兔子。佛就是在看到这一幕后,开始产生私心的。伏䶮就像是一面纯净的镜子,你送给他什么他就会有什么,送给他恶他就有恶,送给他善他就有善,所以佛对他好待他善,包容他,甚至把佛心给出去,希望他能把这一份善留在本性里。当然,这件事绝非那么容易,所以他们注定要轮回九世。

  伏䶮的爱情带着他的特质,偏执却真诚,他一次次断尾,一次次爱得不甘心,甚至爱得咬牙切齿,即使到了第九世,已经被雷劈得奄奄一息,他还是真诚地爱着和尚。

  和尚的爱也是我写到后面才感悟出来的,疯狂的爱似乎是为一人而负天下,和尚爱到癫狂的时候,当然也一度这么想,去你的世道,去你的戒律,我宁叛佛门,绝不再辜负我要爱的人。

  然而对方是一个孽业满身的魔,并非一个寻常狐妖。和尚的癫狂,终归不是清醒的爱,那只是执迷不悟的爱罢了,他无论怎么求怎么找,也连一个身影都求不来。属于和尚真正的爱,是因为一人成圣成佛,因为一人苦禅九世,因为一人渡尽众生,最后化身为桥,渡那个人,那个魔。

  伏䶮最终也如和尚所愿,狂心化为菩提。伏䶮肯定恨透将欲行,在他杀念最盛的时候,却选择了放过对方,这一幕在我心里就是人物弧光的完成,是伏䶮成长路程的完美落幕。

  这个结局目前在我心里是最圆满的,没想到第一次尝试写长篇,竟然写了四十五万字,除了断更的时间,差不多写了一年,回头看来还是充满瑕疵,很多地方都处理得稚嫩,修改也总是有心无力。但是有一点不算遗憾,就是我想过瘾的桥段我基本都写了,还是很快乐很满足的。

  最后的最后,感谢读者们的陪伴。

  下一本书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