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两边的老人,李元又去了郑婶那边,倒不是为了看他们两口子,而是想看看小牛犊、小毛驴那几只小家伙。

  现在天气冷,几只小家伙都一直待在十分暖和的屋子里,现在也都很活泼了,能跑能跳的,李元一开门,就特别活泼地往门口跑,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是啥样的。

  结果外面冷风呼啦啦吹进来,小牛犊打了个喷嚏,灰溜溜地自个儿跑回来了。

  比起刚抱回来,还站不起来,只能趴在被窝里的小家伙们,现在一个个的个头长得可大了。

  “爸,奶粉还够不?”李元摸了摸小牛犊的脑袋,小家伙大眼睛就眨呀眨的,眼睫毛特别特别长。

  “还够,现在喝的少了,两三天才喝一次。”郑叔就道,“估计再买一次就差不多了。等来年开春,就算还不能拉车,拉犁估计是差不多。”

  “回头我去镇上再买一批奶粉。”李元把这事记下,又挨个摸了摸小家伙,转身进屋往炕上一趟,就不动弹了。

  其实过来这边住林林总总加起来也没多少日子,主要是课题忙,项目也忙,真正过来住的日子其实很少。

  但客房炕上永远都有自己的被褥,永远都有自己的衣橱,即便是里面空着,放着的也只会是李元自己的衣服、鞋子、袜子什么的。

  这里其实并不华丽,跟村里的大部分砖瓦房都差不多,跟大房子,甚至是跟二彪子家比起来,这里是稍微有点简陋的,但是这里永远都有李元的位置,让他不用担心回来发现自己的床铺没了,自己的衣柜没了,属于自己的一切都没了。

  这种感觉并不是嘴上说说而已,是潜移默化的,就那样自然而然的形成的。

  以至于让李元一回来就忍不住放松,往炕上一躺,就睡了一觉。

  一觉睡醒,已经是下午了。

  郑叔没在家,不过炕比睡着的时候更热了一些,显然是在李元睡着的时候,又烧了炕。

  “醒了?”郑婶守着炉子,正在挑豆子,“明天我准备做豆腐,早晨吃豆浆、豆花,你那边不用做饭了。”

  “行。”李元轻轻点头。

  “去你爸妈那边看看。”郑婶又说了句。

  “正要去。”李元揉了揉眼睛站起来,“估计又得吵架。”

  “叫上阿青一块。”

  “恩。”

  给李不群准备的东西还在大房子那边,李元在郑婶这边喝了杯热水,吃了几个草莓,这才回大房子。

  同样是一些饺子,一块猪肉,以及一些一样的特产,而且考虑到李晶莹有小元琳,李元还特地买了迪士尼里面的小玩具,都用塑料袋装了,一大袋子提出来。

  齐长青本来一直在书房加班,这会子也出来了,默默跟在李元身后。

  这次两个人再一块去李不群那边,好像有什么东西变得不一样了。

  尽管以前每次李元去李不群那边,齐长青都会陪着,但好像现在就有些不同似的。

  “估计我爸又要不停地说我姐咋样咋样。”李元小声道,“到时候又得对我提一大堆乱七八糟的要求。”

  “听着就是。”齐长青就道,“你爸妈都一把年纪了,这些年就是这么过来的,性格根本不可能改变,忍忍就是了。”

  甚至是可以说,李不群从小到大就是这么过来的,他性格如此,而张梅鑫跟他结婚,是几乎对他千依百顺的,后来有了李晶莹,对于这个大女儿,李不群也是很宠的。

  只不过李不群这样的脾气、性格,或许有一些很好的优点,但同样也有着让人不能忽视的缺点。

  家里门开着,伸手一推就开了。

  里里外外都冷冷清清的,屋里没生炉子,跟外面一样冷。

  有呼啸着的风顺着门缝刮进来,吹得人透心凉。

  李不群在炕上装了个小灯泡,平时就开小灯泡,他睡觉的那头比较明亮,张梅鑫睡觉的那头还是昏暗的。屋顶有大灯泡,还是节能灯,就算开一晚上也用不了多少电。

  但李不群仍旧要节省这部分电费,只开他自己那边的小灯泡。

  屋里特别昏暗,李元把提着的东西放下,看向炕上,就见着李不群和张梅鑫像是两个黝黑的影子,他们也不说话,一动不动的。某一个时刻,李元都几乎要怀疑他们是否还活着。

  终于,李不群说话了,张口就是诘问,“你还知道这里是你家?哪儿哪儿都去了,怎么没瞎了眼?”

  这是说白天李元去看了两边的老人,又去郑叔郑婶那边,其余的像是村长李洪将,还有熟悉的牛大爷、辛梅那些相熟的人家,李元也都去露了面,二彪子那边,是直接进屋歇了歇。

  因为自家房子有大改造,还有一些家用电器什么的,都还留在这里。

  二彪子爸妈打心底里感激李元这帮子人,平日里没事就让二彪子去大房子那边找点事做,见着李元来家里,更是热情的不行。

  李元在村里转了一圈,等到天黑了,这才来李不群这边。

  这就让李不群特别不满了。

  “我出门这些天,家里出了那么大的事,你们也没给我打电话。从外面回来,镇上冷,你们不敢不问,哪怕是打电话问问也好。我回来了,身体不舒服,一天都没露面,去牛大爷家,牛大爷还得问问我是不是感冒了……”

  结果这边一进门,李不群率先开始诘问。

  有时候对比真的是很可怕的东西,尤其是现在李元可以自力更生,已经不需要李不群给予物质上的帮助才能生存下去,他已经完全可以不用依靠李不群就能活着,已经能够独立了。

  这对于李元来说,正在逐渐接受自由,享受自由。

  而对于李不群来说,他失去了控制李元的最有利的手段,而他想要控制李元的精神,却一直都在失败。

  这让李不群暴怒,他对李元哪儿哪儿都不满,“让你去镇上上班,你不去,好歹有固定工资,虽然不多,可你找个差不多的人结婚也能一起过日子。让你考公务员,你也不考,大学这是白念了。”

  李元没说话。

  现在村里种菜无论是分配种子,还是出货,基本都是李元在管,虽然不想正式上班那样有固定的职位和固定的工资,但对比起来,李元现在好歹也算是银行的VIP用户了,普普通通上班,得攒多久的钱才能成为VIP用户?

  “你姐这几天一直忙,都没空过来,你明天拿些东西去看看。”李不群就说。

  张梅鑫也开了口,“给小元琳买几件衣服,镇上就有,也花不了几个钱。”

  “买点鲜猪肉送过去。”李不群又说。

  两口子你一言我一语的,这就开始给李元安排去李晶莹家的事儿了。

  大概李元唯一的价值就是可以用来去给李晶莹供养一些东西,还可以骂骂李元,以此来对比出李不群和张梅鑫是长辈是代表正义的,而李元代表错误,需要长辈来纠正他的人生。

  听到这些话,李元都已经麻木了。

  李不群好像还没说过瘾似的,又说:“你年纪也不小了,过了年就有二十四,年纪太大了,赶紧年前找个对象定下。”

  “二十四不算大。”李元有些无语。

  而且他是二十四虚岁,过了年他是二十三周岁。

  李元是觉得,三十五岁以前结婚都不算晚,不过这话要是说出来,李不群大概要爆炸了。

  “还不大,你去看看那谁,跟你一样大,孩子都三岁,今年又生一个。”李不群很生气,他觉得李元有病,是怪物,满脸的失望又恨铁不成干,“你自己好好想想,做父母的肯定都是为了你好。”

  李元就笑了下,没说话。

  李不群说这些话,又有什么用呢?

  他从外面回家的时候,镇上那么冷,万一冻出个好歹,到时候人死了,李不群搁家怎么当父母,怎么对孩子好?

  这些话太假大空了。

  不等李不群说完,李元这就打算离开。

  后面李不群还在追着说,“明天别忘了去你姐家看看。”

  李元没应声,直接走了。

  院子角落堆满了柴火,摆地整整齐齐,眼看着别说是烧一个冬天,就是烧两个冬天也用不完。

  但是李不群就一定要节俭。

  客房收拾的很整齐,现在还开着窗户透气,里面炕上能隐约看得出来收拾过,不过肯定不是打算给李元住的。小耳房里面照旧堆满的了东西,以至于门都关不上了,就这么敞开着。

  大门还是跟以前一样,没什么变化。

  但其实很多东西都变了。

  回大房子的路上,李元就道:“我特地给小元琳买了好几个玩具,其中一个就得一千多块。这东西电视上有广告过,我姐和小元琳也都说过,我爸知道价值。”

  饺子、猪肉,还有一些特产什么的,加起来东西也都有不少。

  李元甭管去谁家送,都能得到笑脸,唯独李不群这边只有指责。

  “我送去东西,结果还要承受指责,我又不是受.虐.狂。”李元轻轻叹了口气道,“我就觉得爸妈真的不是正常人,他们究竟是以什么样的心态这样对待我的?”

  或许如果李不群知道李元有这种想法的话,肯定会说:“这才是一家人,我怎么不去指责别人?别人做错事了,丢脸了,我也只会看着,绝对不会去管他。”

  这种扭曲的想法,只有李不群有。

  事实上正常的家庭环境中,做父母的绝对不会不分青红皂白的指责自己的孩子,如果孩子做错事了,重点也应该是让孩子学会自己处理事情的后续,以后改正,而不是把重点放在指责以至于打骂孩子上面。

  齐长青伸手挽着李元的胳膊,跟他距离近了些,就说:“其实很多家庭都是这样的,父母也不是圣人,他们从小那么长大,成年以后有了自己的孩子,肯定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养活。”

  “所以幸福的家庭千篇一律,不幸的家庭千变万化。”李元就道。

  “是的。很大一部分人都不知道应该如何做好父母,也没有人告诉他们,都是自己摸索着来。要说你父母真的对你不好,其实也不是,至少让你成了大学,没有把你关在家里。”

  “有时候,把底线放低一些,感觉就会好受很多。”

  不对李不群有那么多期望,不期望他能成为想象中完美的家长,把底线放低,甚至是放低到自己只要活着就好,这样就不会难受了。

  但也仅此而已,不要妄想底线放低以后,还要给予李不群超高标准的回报,回报也是相应放低了的。

  只能这样相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