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狐狸特别害怕去李不群那边,大概是以前住在小耳房的时候留下了巨大的心理阴影,以至于小狐狸一去李不群那边就会整只蜷缩起来,一动不动的,恨不得让自己的存在感完全消失。

  “你想想,他们很有可能会来咱们家的大房子住。”

  “小元琳你是知道的,她向来没轻没重……”

  “如果让他们知道你很稀有,那你就危险了。”

  李元像个对孩子讲述社会危险的古板家长,只是他并没有一味的强调危险,而是很快跟小狐狸讲起了解决这件事的办法。

  “它们……”

  李元指了指三只小狗崽。

  “它们可以帮忙守住咱们家的大房子。”

  靠山村就有很多人家养狗,不管什么时候,几乎都能听到或远或近的一两声狗叫,不吵,就是给人一种烟火气。

  李元很小声的絮叨着,时不时指指小狐狸,再指指三只小狗崽。

  小狐狸也不知道有没有听懂,不过倒是变了态度,冲着三只小狗崽叫了声。

  小狗崽圆溜溜的眼睛湿漉漉的,哼唧着跑过来。

  小狐狸伸爪子挨个拍了拍小狗崽的脑袋。

  “行。”李元一看小狐狸接受了,顿时松了口气,道,“那咱们就接它们回家。”

  三只小狗崽都才刚满月,圆滚滚胖乎乎,身上的毛特别厚,就像个圆滚滚的球。

  李元拿了小被子,裹着三只小狗崽抱在怀里。

  那边朱武已经跟店家谈完,见着李元打算接小狗崽回家,就道:“接受了?”

  “恩。”李元很开心,“我讲了一些道理,小家伙应该是听懂了。”

  “挺顺利。”朱武就说,“那咱们回去?”

  “哎?不给店家钱?”

  一般像是谁家生了小狗崽的,去拿小狗崽就算不给钱,也得给点东西意思意思,要么就是互相之间交情好,没必要谈钱,不过在别的事情上也会帮忙找补。

  李元跟店家并不熟悉,谈交情肯定是不行的。

  “我已经跟店家说好了。”朱武就道,“三只小狗崽都要?想好名字了吗?”

  见着朱武无意再继续说这件事,李元也就没坚持,笑道:“想好了,红豆、黑豆、黄豆。”

  到了牛车那边,李元把小狗崽放到牛车上,又裹了一层棉被。

  朱武也上了牛车,凑过来看了眼,一下就明白了李元为什么这样取名了:因为三只小狗崽毛色虽然乍一看上去都是黑色的,但头顶都有些不同的颜色,红的、黄的,黑色的那只倒是纯黑。

  成功接了小狗崽,李元也没急着回靠山村,而是去了趟超市。

  整个靠山镇就这么一个大型超市,东西贵的实惠的都有,但很多东西都是刚需,也没得选择。

  像是抽纸、卫生纸等日用消耗品,就得经常补充,这回搬了大房子,李元又特地买了不少一次性拖鞋和非一次性拖鞋,逛着逛着,又瞅着厚实的军大衣很不错,就又拿了几件。

  其余的像是反季水果、进口水果什么的,都买了不少。

  付款的时候,李元站在前面拿商品给收银员扫码,朱武就站在手推车后面,特别一本正经的样子。

  付完款,两个人一块往牛车这边走,好巧不巧的碰上了不想看到的人。

  于天成的爸妈两个人,一个抱着硕大的猪头,一个抱着一大块猪肉,一前一后地穿过一排一排的车,一拐弯,正好跟李元这边撞上。

  按理说,遇见长辈,只要不是有深仇大恨,打个招呼也无妨。

  不过老头老太太没等李元打招呼,扭头就拐弯往另外一边走了,假装没看到李元。

  “看来他们小日子过得不错,买这么些肉。”李元就道,“这阵子于天成也不知道在干什么……”

  “每天除了打牌就是在家里睡觉。”朱武很自然地接过话茬,“我找人盯着他了。”

  “就没想过去城里上班。”

  “就他那人品……”

  就这段时间于天成回来山间村做出来的这些事,其人品也可见一斑了。

  回到靠山村,李元先架着牛车去郑叔郑婶那边,卸下一些东西,又去了二彪子那边,同样卸下一些东西,最后才回大房子这边。

  一进屋,热气就扑面而来,所有的地方都是暖和的,好像屋子里是另一个世界一样。

  “牛大爷来了,这是有啥事吗?”李元去厨房忙活完,进了客厅,这才发现牛大爷竟然也在。

  许锦棉日常抱着一杯热茶,轻轻抿了一小口,这才道:“牛大爷家里的菜棚塌了,来说这个事。我是觉得菜棚确实是有一定的危险,弄不好还会一起折腾房子……”

  可如果不弄菜棚,危险确实是没了,但也不能继续种菜,不能赚钱了。

  “嗐,我就是来说说这个事儿,回头给大家都提个醒,注意点就行。菜肯定得继续种,你就是不叫大家伙儿种,也管不住他们。”牛大爷倒是很看得开,又说,“这多亏了元元,不然大冬天的成天在家里吃吃喝喝,也没个赚钱的营生,这日子可怎么过下去。”

  像是在外面打工的还好,甭管工资多少,好歹每个月都能有些进项,留在村里的就不一样了,没有赚钱的营生,花出去一分钱就是纯粹的支出,这样就是有金山银山也经不起消耗。

  牛大爷冲着李元竖起大拇指,乐呵呵道:“元元可是我们的恩人。”

  “那我可不敢当,而且这事儿全靠我老师,我就是个跑腿的。”李元赶紧摆手。

  茶几上摆着小西红柿,李元又赶紧去洗了一些水果。

  水果刚洗完端出来,牛大爷已经到玄关处,准备离开了。

  “牛大爷这就走?”李元倒是没料到会这样。

  “菜棚得修修,不能耽搁种菜。”牛大爷就道,说完了这事儿,又语重心长地对李元说,“元元啊,大爷说几句不中听的话,你听听就罢了。你爸妈那边,还得经常去看看,要不就有那说闲话的。去一趟也不耽搁多少功夫,堵上那些闲人的嘴就是了。”

  李元愣了一下,赶紧说:“我马上就要去我爸妈那边看看的。”

  目送牛大爷离开,李元去厨房拎出早就准备好的肉和水果,是小块的肉和零散的水果,不多,但在这大冬天的也很稀罕了。

  许锦棉就站在玄关,看着李元沉默不语地换鞋,“不高兴了?”

  “肯定是村里又有人说什么了。那些人也真是,我碍着他们什么了?”李元当然不高兴,他去采购的这些东西花的都是自己的钱,给郑叔郑婶是因为他打心底里感激干爹干娘,给二彪子是因为这些日子大家全靠二彪子照顾,可给李不群算什么?

  就因为不能改变的血缘关系,所以就要强忍着不适去送东西?

  “现在还没有人说什么,毕竟你掌握着全村的经济命脉,但人从来都是时时刻刻变化着的,现在不说,以后也肯定会说。你牛大爷到底是为了你好,你就去一趟,给他们送点东西,不耽搁多少工夫。”

  “这就是人性中不好的一面:闲言碎语、学舌、传言。”

  要接受这些存在,因为作为一个人,不可能完全跟这些存在割裂开,既然不能割裂,那就只能接受,尽管过程可能会有些痛苦。

  但人就是这样的存在,有温暖的一面,也有阴暗的一面。

  “知道了。”李元低声答应着,又说,“我本来就准备了东西要给他们,倒不是怕人说闲话,是我心底里还做不到完全冷酷无情,做不到完全绝情。”

  “叫你家阿青陪你。”许锦棉忽然说。

  李元都习惯每次去李不群那边都有齐长青陪着了,现在许锦棉忽然这么说,他还愣了一下。

  “来了。”齐长青就跟闪现似的,衣服都穿好了,就差鞋子了。

  飞快地换上鞋子,这就可以出门了。

  到了外面,李元有点不高兴地用脚踢雪。

  “小狗崽想好名字了?”齐长青跟上来。

  “恩。红豆、黑豆和黄豆。”李元忍不住说起小狐狸一开始不接受三只小狗崽的事,又说了在镇上看到于天成的爸妈,林林总总的絮叨许久。

  等到了李不群这边,心情倒是没有那么难受了。

  进了门,屋里还是冷冷清清的。

  “没烧炉子?”李元把肉和水果放到桌子上。

  张梅鑫和李不群都坐在炕上,屋里冷冰冰的,桌子上的水都结了冰。

  “没烧,大冷天的,柴火也贵。”张梅鑫就道。

  所以只是烧饭的时候烧炕,半冷不热的,保证人睡在上面冻不死。

  越是到冬天,也的确煤炭、木炭,甚至是柴火什么的,都逐渐涨价。但现在不是过去揭不开锅的日子,至少李不群家里囤了不少粮食,而且他有木匠手艺,平时会做工赚钱,手头根本不缺钱。

  买烧火用的木柴才多少钱,一个月一百块都用不了。

  但这个钱李不群就是能省下来,如果李晶莹一家不来,他就能硬撑着不烧炉子,甚至是都不怎么烧炕。

  “行吧。”李元也没再什么,转身就走。

  倒是李不群主动说话了,“明天家里要搭菜棚,你来帮忙。”

  “我怕是没空。”李元扔下一句,并不等李不群接话,直接走了。

  他现在倒是能理解李不群的这种扭曲行为了,省一百块钱事小,主要是他需要施展自己日渐膨胀的控制谷欠,家里越冷,其他人越是想烧炉子,他就越是控制着不让烧,而且这样做还有好处,如果李元没改变,他发现家里竟然这么冷的话,一定会挖空心思买木柴、木炭的。

  部分人家,甭管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拼命的给家里奉献,就是因为这种行为恶劣的‘苦肉计’。

  因为恶劣的家长用行为暗示,‘我们需要你’,而从未被肯定过的子女就会拼命表现,以求家长能表扬一下自己。

  “冬天水果很贵吧?”齐长青忽然问。

  李元收回思绪,道:“镇上就一个大型超市,一些常见的水果,像是小柿子、苹果、橘子什么的还好,进口水果就很贵,车厘子之类的。还有反季水果,像是草莓之类的,实在是太贵了,那么一小点就花了三百多块。”

  “是挺贵。”齐长青轻轻点头,“要不回头我干脆让人采购了送来算了,也多不了多少钱。”

  “行。”李元想了想,答应了。

  实在是镇上唯一的超市大概垄断上瘾,也有可能是冬天水果就是这么贵,反正是有点贵的离谱。

  回到大房子这边,李元吃草莓的时候还在说价格的事儿。

  正好顾知巫回来,还摘了些冬桃,就道:“咱们的冬桃培育的不错,今年冬天不知道能不能大赚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