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凭新出炉的北京冬奥跳台滑雪标准台冠军本人表现得多么淡(别)然(扭), 也没什么用。大家就是要拥抱,要抛举、还要大声欢呼着簇拥着他,在屋子里和十几个大马猴一样, 跳来跳去撒欢儿。

  平昌奥运金牌也宝贵, 但那时候, 一是去之前没有这么大期许和压力,二是除了马尔赛和几位教练, 其他队员基本没去现场。

  中国跳雪如今在自家门口能有这样的时刻, 往前十年做梦也想不到。

  年轻人们欢呼雀跃的时候,有老教练在边上偷偷抹眼泪。

  江卓和滕九中也狼奔豸突地冲进来, 看到师哥们和年轻的助理教练们都在抱抱, 立刻选择加入,积极地把凌放裹成一颗菜芯儿。

  凌放扫视过大家的笑脸,心头有些触动。

  甚至还看到了在门口探头探脑的女队几个姑娘。

  还行, 好歹姑娘们到底是矜持些的, 没有人直闯进入开着门的男生休息室……

  ……哦, 夸早了(。)

  一看到屋里情况一切正常, 阿依努尔蹦蹦跳跳地进门带着女队员们,都呼啦啦扑了进来, 围着凌放, 叽叽喳喳地恭喜他。

  职业女运动员们的劲儿可不小, 兴奋地冲撞过来, 隔着两层人还能让凌放晃一晃。

  凌放不再控制嘴角的弧度——他拿下了北京2022冬奥会的一枚金牌, 值得庆贺。

  嗯,干得不错。

  四十分钟后。

  凌放捧着一只金色橄榄枝和梅花围绕的金墩墩, 进入记者群访厅, 跟着叶飞流、王副教练等一起, 等待入座接受媒体群访。

  金墩墩憨态可掬而又富丽堂皇,考虑到这才是中国奥运代表队手里的第二只墩儿,它现在可谓是个非常、非常珍稀金贵的小东西,从凌放出现开始,屋里起码一半摄影镜头是对好焦,准备先拍几张金墩墩的。

  这还是凌放难得有一回在抢镜方面比不过谁。

  凌放抱着它,表情淡漠,只是在坐好后才把这只墩墩转过来,和它对视了一眼。

  可爱当然是可爱的,就是依然有些憨憨。

  啧,第二个比赛日的时候,你这人气还是有些虚高的吧墩儿?

  “……”心里默默吐槽归吐槽,他还是打量过后,认真地把墩墩边上精致的梅花小叶子里沾的一颗小水珠儿拭掉。

  低头时,清冷的眼底带着些柔和的笑意。

  这动作被注意到的摄影师抓拍下来,实时发到微博,氛围感绝佳。

  不过,此时微博许多网友的注意力暂时没法集中在金墩墩上,他们被一个插曲转移了讨论度——

  凌放他们被安排在转播中心接受媒体联合采访,随后还得跟教练组一起,全员登车返回太子城冬奥村,准备在晚五点去颁奖广场参加领奖仪式,领取真正的金牌。而就在凌放一行到达媒体群采室之前,微博热搜上出现了一个话题:#跳台滑雪信号灯#。

  相关事项原本是在推特上发出,由于冬奥是当前最热门的话题,就快速转到了微博。

  英国跳台滑雪队教练被相熟的英国记者采访时提到:中国运动员凌放技术确实不错,我们拿到银牌也很值得高兴,但是……

  “今天这座跳台的信号灯——可能是不太适合欧洲的选手。”看起来一派绅士风度的英国教练瞥了一眼镜头,含蓄地笑笑。

  BBC记者立刻抓到了点,追问一句:“请问,是跳台赛场的信号灯发生了什么异常情况吗?”

  教练摸摸小胡子没说话,年轻的英国选手琼斯于是看了教练一眼,状态随性地甩了下略长的侧发说:“信号忽红忽绿,变的频率有点快。不知道是设备故障还是天气不适宜。今天裁判台给出发信号慢,不知道是否有这个原因。”

  “不过……”他和教练对视一眼,会心笑了笑,对着记者挑挑眉,“第一次在国际大赛里用的跳台,有任何情况都是我们能够理解的。”

  就连“理解”这个字眼,还是翻译到中文社群时美化过的,原话说的其实是“我们能够耐受的”。

  总之,态度总体表达很“宽容”,但傻子才看不出那层层带刺儿的潜台词呢!

  采访结尾是英国教练一耸肩:“不知道外界会说什么,但琼斯就是这样子,我们是友善坦诚的。”

  这才是本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第二个正式比赛日,各国媒体和大众都在紧盯着奖牌、金牌破零情况,其中盯着中国办赛各方面安排的更是不少。

  何况还有添柴火的。

  “北京冬奥跳台场地信号变化太快,亚军获得者称难以适应”这个事情,发生十几分钟后,外网的网络舆论刚起来,又有“利益相关方”发言:

  在第一跳时折戟,才排48名未进决赛轮的韩国队运动员,也冒出来在个人账号上发了一条:

  “啊哈,我之跟教练私下聊了聊,当时没好意思跟记者们和支持的fans讲,我觉得今天的指示信号灯变化有点频繁来着,平时成绩是可以进决赛轮的呢,这么说虽然有些自大了但是也是事实,想了想还是要勇敢说出来[emoji吐舌头][emoji微笑]”

  网络时代信息流速就是快,更别提跳雪从业者们还多少关注了一些竞技体育相关大V、账号,值此冬奥高热度期间,体育相关话题和账户都有权重加成。

  于是,微博#跳台滑雪英国队采访# 这个话题几连跳着,从热搜榜第几十位,一路霹雳带火花地冲进了前三,而且热度还在上涨。

  凌放备采的时候马尔赛就刷到了,皱着眉眯着眼快速看完。相关评论区里大部分网友都在义愤填膺骂“输不起”“找借口”“什么东西”,但也有一小部分人迟疑着——

  “确实是第一次办大赛”

  “会不会经验不足”

  “我不信有什么问题,但是希望懂的人帮着说明一下?直播里确实看到很多人第二轮跳的时候那个灯灯来回闪,一直盯着恐怕会眼花……”

  情况有些混乱。

  马尔赛想凌放那边还有外国记者在场,怕有人搞突然袭击,就赶紧打电话给在场的助理教练,还又截图给凌放发了条微信。

  凌放恰好拿着手机对时间,收到信息就看见,他快速扫了一眼,面色平静地放下手机。

  采访要开始了。

  记者们的问题起初中规中矩,也问到了凌放对于今天自己状态的点评。

  不过两个问题后就图穷匕见,迎来了“非正常”的提问。

  一位美国记者举手提问:“请问中国国家跳雪队是否注意到了刚才发生的网络舆论情况呢?英国队的教练和运动员说风场信号指示灯有些影响?”

  叶飞流一愣,他压根不知道这个情况。

  这个愣神被对方注意到,那名记者迅速转向凌放:“请问凌放,是否在跳台上对于今天的信号指示灯变动格外频繁有亲身体会?”

  递话筒的十几秒里,工作人员迅速上前跟叶飞流、王副教练简要说了两句,王副教练快速打手势示意想接话筒的凌放稍安勿躁。

  面对一堆黑压压的镜头,经验丰富又谨慎的老教练,不希望运动员本人直接和外国记者交锋。

  他把话筒交给了叶飞流:“我们已经知晓了国外运动员提出的一些个人感想,关于指示信号灯变化的问题是吗?观察风场情况和择机选风其实是实赛教练组负责,可以请叶飞流教练回答。”

  叶飞流也听到情况,登时一肚子气,按性格他直接就拍桌子开嘲讽了,是被边上的方唐碰了碰胳膊肘才勉强地克制住。他板住脸硬邦邦地回应:“信号变化较快,应该是因为今天的天气,整体风场判定包括信号设备和人工判定,都在裁判组管辖范畴,有异议建议找裁判组。”

  他还能说啥呀,今天风转的频率高又不是什么十年一遇的特殊情况,无非是有人输不起就唧唧歪歪,呵。

  作为国家队主教练,叶飞流自问已经答复得很客气。

  外国记者还是寸步不让:“可以请凌放回答吗?我还是希望可以了解运动员本人的亲身感受。”凌放的性格大家都有所耳闻,比较冷清淡漠,在众人印象里很少说话,或是不善言辞。

  凌放二话不说从叶飞流手里拿走话筒。

  他直视着那名记者,“我的感受正常。在今天第二轮跳跃中,出发点有人体可感的回旋风。以当前新建跳台的传感器系统而言,我认为信号灯的反应没有问题。”

  凌放继续说了下去,意外地,他说了一大段。

  “我们都知道,跳台滑雪受风影响很大。开幕日女运动员们的训练赛就被中途取消,因为实时风速突破每秒4米的阈值。风向混乱比风速高更险,上升气流、强侧风、甚至小旋风,都可能造成倾斜翻滚,在这个项目历史上留下过血的教训。崇礼跳台在整条赛道安装高灵敏度的传感装置,各传感器信号都没问题才亮绿灯。比起十年前建设的许多老跳台,的确算比较新的技术。”

  全场摄像机对焦到凌放脸上,也有记者在私下低声议论,他眼睛都不眨一下,继续说自己的。

  凌放的直觉是:为了照顾看到采访视频时依然不完全了解项目的观众,他还是先说基本情况,否则国内观众一头雾水,连为自己讲道理都讲不清楚,多吃亏。

  他的直觉没错。在舆论发酵的第一时间采访主办国冠军运动员,是这个不大不小的事件传播效率最大化的关键时点。从科普和澄清的双重意味上,这几句话都很重要。

  凌放平静地叙述:“——但是,这一做法也并不是首创,标准台传感器布设参照的是索契跳台,本届世锦赛场地。”

  “不错的跳台,我也在那里拿到了世锦赛冠军。”他的声音清冷而笃定。

  作者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