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穿越重生>【推荐】夫郎家的赘婿首辅(穿越)>第141章 建设昭州41

  去往唐州的路上并没什么大危险,昭州商队伍人多势众,且都是成年精壮男子,宵小都避让几分,不敢上前。那些城门口的客栈,见了他们人多货多,更是热情上前招呼。

  跑前跑后。

  一路顺利平安。

  走商送货的艰苦其实是在路上这段‘熬’,货多走的慢,要走一个多月,天气炎热,不能洗漱是常态,加上没到目的地,一路上总是不敢掉以轻心,这才是难熬的。

  等终于看到了唐州城门,队伍中每张脸都露出笑意来。

  能进城安顿了。

  守门的士兵已经认识黎老板了,一年光来他们唐州就一两次,加上上头发了话,见了昭州黎家的,能给行方便就行方便。小兵卒子想,这昭州的老板真是厉害,才来几次便搭上了他们唐州的官。

  这会查了户籍册,放行。

  “黎老板这次送这么多货啊。”守门的队长老唐笑呵呵搭了把手,推了前头的车,又说:“早先那椰皂好使,我家闺女也爱用这个,就是当时买的少了。”

  黎周周回笑说:“唐队长要是想买椰皂自家用,可来我们昭州商黎宅,我按批发价给你算。”

  “那敢情好啊,我下了值过去。”老唐当即一口答应了。

  商队进城又是吸引了一大波唐州百姓的围观,大家伙七嘴八舌说的热闹。

  “哟这么大的商队啊,哪里来的?”

  “瞧着打头的是不是位夫郎?那就是昭州商了。”

  一说昭州商,本地的百姓大多知晓了,有说起椰蓉椰糖,想着这次再买一些。自然也有外来的,不晓得这昭州商怎么了,便细问。

  “就是南边的州城,出了些货都是没瞧见过的,贵是贵价了些,但确实是好用。”

  “咱们唐州知府大人五小姐出嫁,听说还送了两车椰皂过去。”

  “啊?堂堂知府大人女儿出嫁,嫁妆是两车椰皂?”外来的诧异,这椰皂吹的再好,可也是胰子用啊。

  唐州百姓不乐意了,道:“谁说椰皂是嫁妆了?那就是贵女用顺手的小物件算不得什么嫁妆,真说起嫁妆来,那才是风风光光够面子的。”

  “对,有人瞧见过,说是什么琉璃,在太阳底下一会一个颜色一会又变另一个色。”

  真这么玄乎?

  百姓们说的真切,那外来的听得一惊一乍的,真信了。

  说了会五小姐出嫁的热闹,几个月前才发生的,众人是忘都忘不了,说的上头高兴了,那外来的给揪回来,“还没说这椰皂是不是真这般好使?”

  “自然了,咱们唐州家里富裕殷实的女郎,人人都用这个。”

  “我听说北面也有人用,一块要一百五十文了。”

  “啊?不是一百文么?”

  “人家倒卖过去,路途走的远,能不贵价吗?要我说,想用的还是尽早去昭州商的黎宅问问。”

  ……

  “到了。”

  王坚从车架上跳了下来,这次霖哥儿没来,货多路上远,霖哥儿细皮嫩肉的吃不了这个苦,便不跟着过来,在家中琢磨琢磨绣花样子也好。

  敲了门,没一会便门户敞开。

  唐家男人开的门,他家大儿子帮忙卸了门槛,护卫队几个帮了忙,先进院子,之后便是烧热水洗漱、吃食。

  王坚当初招了三人,以前还觉得多,如今嘛则是忙活不过来了。

  “唐嫂子,你要是有附近认识的人,手脚麻利勤快了,招两个短工来,这些日子我们人多,多忙活些,一天就开个十五文钱。”王坚找到了唐嫂子说。

  “成,我一会就去办。”唐嫂子干脆道。

  这次人是多了,有一百来人了,要是吃饭烧水,她和王婶俩人就是手脚不停,那也忙活不过来,倒不是怕累,而是吃食供不上怕耽误了事。

  这俩人名额,自然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唐嫂子先问王婶,看看你家儿媳、闺女要不要过来。她娘家在外头村里,没时间跑一趟,再者人太多了叫谁都不是事。

  不如近近的给了王婶这个人情。

  王婆子自然是高兴,回去就喊人,被唐嫂子叫住了,“主人家一行才到,正是烧水吃饭用人的时候,我让我家大郎跑一趟去喊人。”

  “成成,谢谢了。”

  王婆子就是附近的人,唐家大郎跑去喊人,没一会两个年轻妇人来了。唐嫂子正要安排事,先瞧着王婶脸上不痛快,等一介绍才知道,这是王婶的儿媳,连着儿媳娘家的弟媳。

  没把王婆子闺女叫上赚这个钱。

  这……

  唐嫂子不插手了,人家家事,该怎么吩咐活,先忙活做饭,“主食就是饼子馒头,我男人去买肉了,回来做了肉浇头,面我揉了一些,不够,再揉。”

  这会全都忙活起来。

  两个大灶,火烧的旺旺的,上头的蒸屉就没停。一人和面揉面团成馒头,一人洗菜洗肉剁菜剁肉,等两灶馒头出了锅……

  黎周周先用清水擦了手脸,头发是用毛巾沾着水擦了一遍。等吃了饭,安顿好了在慢慢洗漱。

  天刚擦黑,饭就好了。

  竹簸箩里装着大馒头,个个拳头大,就的是肉和菜丁烧起来的,用的黄豆酱,夹在馒头中,这般吃,饿了肚子的护卫队,一口下去就少了一大半。

  “这馒头好吃。”

  队伍人到了唐州就爱吃面食,什么饼子饺子馒头面条,无外乎昭州只种稻米,种不出小麦,这面粉在昭州是稀罕东西,可贵价了。到了唐州自然是要好好吃一顿。

  黎周周也爱面食,跟着大伙吃一样的,不过他和王坚是坐一张桌。

  “老板,外头唐队长来了。”

  “让进来。”黎周周放了筷子,让王坚继续吃。王坚不愿意,端了碗筷移到了旁边桌子上,临时收拾出来好招待来人。

  老唐进了大院子,这宅子真敞快真大,走了一通,两边的回廊上都有端着碗,坐在回廊栏杆上吃饭的昭州人。

  这可稀奇了。

  他没从连廊穿,走的正院子里,可也一股的香味往鼻子里蹿。下了值过来,他还没吃饭呢,这是大馒头就肉酱菜,好啊,这手艺不错。

  老唐想的肚子饿,那头见黎老板出来了。老唐见了人先是寒暄,可他还没说两句客气话,就听黎老板说:“我们正吃着,唐队长要是没吃一起用一些,吃完了再说事。”

  “王坚让厨房再送一些馒头和一碗肉酱来。”

  老唐倒是想推辞,可一说话就咽口水,太香了。于是就这么蹭了一顿饭,他也不好意思同黎老板一起用——毕竟一位夫郎一个哥儿。

  最后是进了掌事的屋,坐下来一起吃的。

  真香。

  等吃完了,老唐来买椰皂,一张口就是要五十块椰皂,还问能不能买一些椰糖椰蓉的……

  等老唐拿着东西走后,宅子还借了一个推车给对方使。

  王掌事说:“老板,这位唐队长不是自家用,刚一起吃饭,说起来好像是想送人巴结人的。”

  “我知道。”黎周周点头,“唐队长脚上的鞋子都破了,打了补丁,来的时候闻到饭菜味便馋了,怕是日子也过的节省,不像是花五两银子给女儿买椰皂洗漱的人家。”

  王掌事想笑,老板说的还给留了情面,刚吃饭的时候,那唐队长狼吞虎咽的,吃完了肉酱的碗,恨不得在舔一舔——

  “咱们只管买卖就成了。明日找张桌子,摆在大门外,看着点,咱们的货,按照最先的价钱零散卖,一百件以上的就不卖了。”黎周周说。

  给唐州百姓几分实惠便利来。

  “说清楚了。”

  王掌事点点头道晓得了。黎老板还是心善的。

  当夜早早歇着,第二天便如黎周周所说,大门外摆了桌子,上头放着椰货。昨日见昭州商进城的百姓,原是想买一些椰糖椰蓉的,今个跑来撞撞运气,这一看,嘿,还真有摊子,当即上前。

  “零散卖的,还是老价钱,椰皂一百文,椰糖八十,椰蓉七十。”

  “一百件以上的不卖。”

  百姓是不解,怎么多了还不卖了?

  “我们的货是跟几位老板签了契书的,人家天南地北的走,一要就是成千上万件,要是东西现在我们卖了,怕人家来了不够了。”

  百姓们自是理解,他们自家用,十来件就够用了。

  “那我各要五件。”

  “不要椰皂,其他两样来十件。”

  “我只要椰皂,来十块。”

  没一会这摊子前就络绎不绝的唐州百姓,都是自家用的,这次不多买一些,要是用完了想吃了,再去铺子里买,那就贵个十文了。

  黎周周这次来的晚,快八月中才到。原先还担心,京里的梁掌事,两浙的胡老板,还有宛南的齐老板,别是撞不见了。

  可其实不用他操心,昭州椰货的名气打了出去。这三位没来,倒是有些其他的商贾老板拎着礼上门来了,为何,买椰货的。

  要讨价还价的,说买的多能不能便宜些。

  也有套近乎的,听说黎老板是宁平人,我便是能不能便宜些?

  王坚说:“去年京里的梁老板一出手买了就是一万件的东西,也没少半文钱,不是我说的难听,椰货三宝卖的就是家中有些钱的人家,你们买回去了,拿到府县镇子里,加个十文二十文的也能卖出去。”

  “若是怕了,这次少买一些,我们明码的买卖。”

  至于宁平府县的老板,王坚没回话,而是看老板。黎周周则是说:“在商言商,价钱不变,不过看在同一府县人,我私人送你两块椰皂使。”

  “……也成。”宁平府县的老板高兴了,多两块也是多啊。

  这几位商贾都是小商贾,同原先胡老板一般,魄力还没胡老板的大,出手买椰货三宝,都是二三百件的走,多了五六百件,就没见上千的。可架不住这样的零散小商贾人多,没个两天,就来了有三十多位。

  第三天,梁从先到了。

  互相打了招呼。黎周周才知道,梁从七月份时派了手下跑了一趟,结果自然是扑了个空,手下在唐州留了半个多月也没回京,梁从这才出发来了唐州。

  “正好赶上了。”

  黎周周则说:“这次货多了一样,耽误了些功夫。”他让王坚去拿丝麻布匹,说:“你先看看,我还没卖出去。”

  丝麻布分两种,带织花的和纯色不带的。不带的轻薄,颜色柔和,像是春日的桃花、绿柳,料子也轻盈透气,尤其是那纯色的,比纱略厚一些,搭在胳膊上隐约有几分朦胧感。

  梁从一见此布料,顿时将一肚子的椰货抛到了脑后。

  他在京里做的是女人方面的买卖,自然晓得这布料好,女郎们定当会争相恐后的拿回家做衣衫。

  “是丝麻料子,里头是苎麻和丝。”黎周周介绍。

  梁从念了两句丝麻丝麻,而后摇头道:“这昭州丝麻不好,谐音不好听,我看得改一改。”

  “如何改?”

  梁从摸这料子柔软光滑,如女子的肌肤一般,颜色又好看,便说:“春日娇如何?”

  “……”黎周周沉默了几息,而后说:“那便昭州流光绸。”

  黎老板没接纳自己取得名字,梁从略有几分小失落,念了念黎老板取得,很快便抚掌说好,“这料子轻柔光滑,阳光下更是有几分流光溢彩,叫流光绸好。”

  名字定了,轮到价钱方面。

  梁从是一匹这等的流光绸,素色的六两银子,带织花的便八两银子。黎周周再次沉默了,不管梁从要价多少,他们最初出这流光绸便是走的中间路线,让中层的百姓都能穿上。

  “素色二两半一匹,织花四两。”

  梁从觉得黎老板不像是商人,哪里有人放着银子不赚的。黎周周则道:“东西本身料子在这里,有钱人家也不是傻子。我想走长远些,大众一些,到时候大历穿得上流光绸的人家,皆知昭州。”

  便如此定下了。

  梁从买了许多,花纹的素色的各五千匹,这东西好放不易招惹虫子,又要了椰货三宝,尤其是椰皂,说起来,“当日还觉得自己买的多,到了京里,几家店一分,也没多少了。”

  昭州带来的四十多辆车的货,一下子则是去了一大本。梁从是主力。而后胡老板和齐老板来了,见这流光绸自然是要了。一年多未见,胡老板消瘦了些,不过精神奕奕的,说:“我在两浙州城盘了一家铺子,以后算是定了下来。”

  他还将家人都接了过去。

  黎周周自然是道喜,听闻是安定在两浙,请托胡老板帮个忙,“我在两浙州城认识一位钱老板,得了他的人情和方便,若是胡老板方便,麻烦替我带一车货过去,自然车马费我付。”

  那自然是没意见的。胡老板一口答应下来。

  黎周周给钱老板准备了椰货三样半车,还有半车的流光绸,又写了书信。

  昭州商行黎宅门外。

  路过的百姓驻足不走了,瞧热闹围了过去。

  “这也是你们的货?咋这般的好看,做衣裳的?”

  王坚笑说:“是,叫流光绸,女子哥儿们做夏衣穿的,你摸摸料子凉快舒服。”

  百姓哪里好意思摸,她这糙手,别给人家摸坏了。

  王坚拿了一块试样递过去,让妇人摸摸,见旁边的也好奇,递了另一块颜色的流光绸,说:“没事,这是样布,让大家上手摸的。”

  他这么说了,大家伙才敢上手,一摸,便惊呼。

  “这料子也太软和了吧。”

  “滑溜溜的。”

  “好舒服,穿着定是凉快。”

  如今八月中,天气正热的时候,若是换上了这一身,那可不一般了,又好看又凉快,有人心动,可一看这料子颜色和质地,便知道贵价。

  “这多少钱啊?”

  王坚道:“阿婶,你要是买可以零散买,一匹素色的是二两半银子,一匹有四丈,那就是六百二十五文钱一丈。”

  六百多百文一丈啊,她买布,一丈的布还不到一半的价钱。

  可也不能这般想,布和这料子比不得。布洗几次就发硬,颜色也不好,没这个看着讨喜,还轻薄——

  “我们这流光绸里头混了丝的。”王坚道。

  乖乖哟,难怪这般的好,滑溜溜的,原来是混了丝的。众人这下不觉得贵了,凡是沾了点丝的,那可是好东西,贵人富人才穿的。

  “这便不贵了,咱们唐州那丝绸铺子里,最便宜的丝绸一匹也要三两半的银钱。”

  “对啊,那你这为何这般便宜?”

  王坚笑:“各位都知道我们昭州路远,若是全都是丝纺的,在千里迢迢送过来,怎么可能要这个加?也不瞒大家,我们昭州做买卖便是童叟无欺,这流光绸里头混了我们昭州出名的苎麻线。”

  “麻啊,这麻才不值钱。”有人想压价,自然是先贬低这流光绸。

  王坚不恼,依旧笑呵呵的说:“婶子,麻和麻不一样,我们昭州的苎麻,从收割到出丝,十二道工序一道都不能少,出来的麻线是白的跟棉花没啥两样,织出来的布,柔软轻薄,跟一般的麻衣可不同。”

  “我们那儿雨水多,说实话棉花是种不出来多少。”

  “你们不穿棉衣吗?这没棉花,冬日咋办不得冻死了?”百姓这下听得得趣。

  王坚:“昭州冬日不下雪,我长这么大要不是同我家老板出来,来中原见了一次雪,我都不知道雪长啥样的。”

  众人惊讶连连,这还有地方不下雪的?

  见大家好奇,王坚也乐意多说说昭州,他说:“冬日冷了多穿几层单衣,要是再冷一些,那也有棉衣,不过穿的人少,大多是多干干活,或是烧个火盆取暖的。”

  “在我们昭州,苎麻纺的布料,这是一等。”王坚竖了个大拇指。

  这也是实话。昭州穷苦多了,底下百姓地里干活刨食的,多是穿粗麻布的衣裳,坏了也不心疼。这苎麻多是城里人穿的。

  “苎麻衣的好处大大的有,洁白保暖好,还轻薄不怕被虫子咬,也没味,如今加上了蚕丝,混纺起来,这个可难了,不好上色,种种手续麻烦,这才有了流光绸。”王坚撤了一块粉色的——这会多是婶子们。

  他在阳光下抖开。

  众人只见这料子滑落开来,像是水纹一般,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漂亮的不像话,而且这粉色颜色实在是好看,鲜艳却不扎眼,柔和轻柔,粉色就如那雾一般的朦胧。

  “婶子您比比,这粉色衬人,半点不显黑,还显的年轻肤白许多。”

  王坚的嘴是哄得这位婶子乐开了,也确实是颜色好漂亮,当即道:“给我来一丈粉色的。”

  “好诶婶子。”

  王坚拿了尺子来量,给足了量,还送了一小块绿色的,“婶子拿回去做手帕,如今买就送这小块,我们路远实在是价钱不能低,能送的都送了,是我们昭州商的几分心意。”

  “换那鹅黄成不?”

  “自然成的。”王坚给婶子换了鹅黄色小手帕。四四方方的一小块。拿回去了锁个边,绣些花草,这就是一块漂亮的小手帕了。

  这开了个好局,接下来买的就多了些。

  王坚每日在摊子前卖货,后来来他这儿的妇人身上衣料都好许多,颜色鲜艳几分,布料也柔软,没穿几年的新衣,这便是家里情况殷实的人家。

  有时候也有光看不买的,多是穿的普通了些,有的衣衫虽是洗的干净,但打着补丁。这是家中不富裕的,只是言谈说起来,家中有女儿在择婿,目光看着流光绸多是想要,可价位要不起。

  这也没法子。

  王坚只能心中叹气,同买不起的婶子嫂子说一些昭州的事,风土人情结婚嫁人,大家伙都爱听,有时候没事干了还来这儿同王坚聊天说话。

  “你们昭州的男郎是不是个个这般高大?”

  “自然不是,哪里都有高的有矮的,能来的是要护送我们一路,自然是力气大,身板足的。”王坚道。

  “小哥儿,你多大了?家中怎么会让你一个哥儿来跑商做买卖?”

  王坚:“今年十五了,我家也是做买卖的,家中不穷,在昭州也算富裕人家,我爱这个,跟着老板一同跑,多见见世面,不然我怎么看到唐州下雪呢。”

  大家伙便都笑了起来,觉得这小哥儿模样好,嘴也会说,就是怎么想不开跑出来吃苦受罪,家里也不劝着点。可看小哥儿半点不觉得苦,每日出来卖货,人多了问的杂了脸上不见半点不耐烦,都是笑盈盈的,可见真喜爱这行。

  一时不知道说些什么好了。

  有素色的流光绸,自然也卖织花流光绸。这个是看的人多,买的少,一连几天,一匹都没买全乎。而昭州商行黎宅这几日访客商贾也是络绎不绝,空手进来的,谈完了事,下午拉货几辆几辆的。

  不出六天,人少了,瞧着应当是卖光了。

  “小哥儿啊你们是不是快回去了?”婶子还有点舍不得。

  王坚笑说:“是啊,货卖的差不离了,我们收拾收拾要走。不过婶子别惦记,我下次还来,到秋了。”

  “秋日好,到时候来了,我给你带栗子吃,这山上的毛栗子小小的甜的跟蜜一样。”

  “好啊。”王坚一口答应了。

  下次给这位婶子带个椰子来,也不知还有没有了。或是换别的。

  出发那日,王坚找了给他送栗子尝的婶子,这婶子就是家中女儿要择婿却没钱买流光绸的,他说不还价,婶子后来没张过口,他将几块样布打包起来送了过去,“婶子你别嫌弃,这样布加起来够一丈,就是颜色各异,回去洗洗手巧了能做……”

  这位婶子自然是不嫌弃,千谢万谢的走了。

  王掌事瞧着一切,嘀咕说:“这婶子怕是看坚哥儿年轻心软,故意日日过来找坚哥儿说话,那栗子才值几个钱,换了一丈多的流光绸。”

  黎周周其实都知道,王坚送样布还问过他。

  “总归不是什么坑,即便那婶子说谎故意骗王坚心软同情,那也就是失了一些样布,费不了几个钱,若是真的,也算做了一桩善事。”

  “在他能承担的范围内,就由着他了,总不能做了买卖,心肠冷硬如铁,没点温情性格了。”

  王掌事听黎老板最后的话,不知怎么的想到了年轻时的他,他做买卖这行,被师傅带着入门,第一个学会的就是心硬心冷,少一些没用的同情心,做买卖商贾赚的是钱,要朝钱看的。

  黎老板做买卖可真是不同,但却说不上错。

  这带来的货,可是没几天就卖了个精光。

  唐州城门口的老唐面色带着喜气,跟着关系好的,熟络的,都知道怎么回事了。老唐有本事了,把他儿子送进了唐州城最出名的彭举人那儿念书,彭举人可是收徒严苛的,近两年就收了两名弟子,一位还是出了名的神童。

  另一位嘛,自然就是老唐的儿子了。

  “欸,咱们俩兄弟不说说,怎么办的?彭举人那处可是难进的,城里乡绅捧了银子都塞不进去,还被骂什么铜臭。”

  钱啊,钱哪里臭了,不懂。

  老唐见是老伙计,才说一嘴,“是昭州的椰货,彭举人对外严厉,谁都不知道,这位举人老爷是个这个。”拧了下自己耳朵。

  “怕妻啊?”这可真没面子了。

  老唐严肃:“你可不许传出去。”

  是女子怎么能不爱俏的。彭举人为人刚正严肃,不慕钱财,谁的情面都不给,专挑聪颖的孩子考校才能进了私塾做他的弟子。老唐也是想着试试,不送银钱了,送椰货过去当见面礼,只求给大郎一个机会。

  “也是我家大郎是念书的这块料子。”

  这倒是,不然什么都不好使。

  正说着呢,远远的,昭州商的队伍便到了门口。老唐是笑开了花,说:“黎老板要回去啊,路上走好。”

  作者有话要说:

  梁从:听我的春日娇,要它个六两八两的【这还是卖的便宜了

  京中兰香阁忠实卖家们。

  贵女1:这兰香阁这两年怎么东西越来越好,可价钱还不涨,倒是便宜了。

  贵女2:是个实诚肚子的。

  贵女3:就是缺货,要的这般便宜,谁都能买了,不如抬它个二三十两的,不就没人抢了【有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