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穿越重生>【推荐】夫郎家的赘婿首辅(穿越)>第139章 建设昭州39

  陈二娘在家中时,闺名唤婕娘。最初是‘捷’字,那时候陈翁还是秀才郎,几番科举考举人,屡战屡败,妻子怀二女时,便想着有好消息,便起了捷字。

  后来自然是落空了。

  捷字陈翁想没有女孩家的柔美,便换了婕,这一改,次年便中了举人。之后陈家的种种便不表述了。

  夏日炎炎,怀安州下的固原府县县太爷木府。

  木府是一座四进的大宅子。前院正厅不多说,后院分了左右各两院,无外乎府上有两位正经夫人,早先也是平分秋色,后来慢慢的,不知何时起,早前的大夫人倒是落了几分风头,被西院的夫人给压了过去。

  五六年前,东院的大夫人体弱染了一次风寒,怎么看都好不了,老爷发了话说移到东南角后的小荷塘院子中养身体,别把病气过给了太夫人和幼子。

  这一住,那股‘东风’也彻底没了。

  木府上下谁人不知,东院的大夫人就是个虚名,如今西院那位才是木府真的掌权管家夫人,名下有三子一女,就是府中的几房姨娘都不爱住东边,都往西边,谁乐意烧冷灶啊。

  尤其是没了儿子没指望的灶。

  这日清晨,东南角的荷花塘小院,一位粗使妈妈打扮的婆子拎着食盒进了院子,院子地方狭小,没什么布置,打扫的却是干净。

  婆子放了食盒,进了里屋。

  陈旧的床幔透过缝隙,床上的人还在梦中,只是泪痕沾湿了被角。婆子心疼上前,口中正要唤人,却听细微声,夫人在喊阿娘喊大哥。

  是老夫人和大爷。

  “夫人,起来了,睡得太多沉了不好。”婆子扶着人起身。

  床上躺的便是陈二娘,她起来靠着后头枕头,面容苍白,形容枯槁,瘦的一把骨头,声音也是细微问:“徐妈妈何时了?”

  徐妈妈报了时间。陈二娘叹了口气,说:“睡了这般久了,也不知道何时一睡就醒来不了。”

  “夫人——”徐妈妈急了,想到刚见夫人睡着还想着娘家人,便改口说:“婕娘莫要说这种晦气的话,自是会好的。”

  陈二娘听到婕娘二字,是恍若在梦中一般,脸上眼底也多了几分精神,说:“徐妈妈不知,我刚做梦了,梦见昭州时我还在家中……”

  竟是多少有了几分女儿家的神态。可一晃即逝。

  徐妈妈去端粥,一边说:“这是燕窝粥,婕娘先用几口,听妈妈一句,好好养好了身子,大娘还指望你,早前送信的顺运镖师定是会把信送回昭州。”

  小荷塘这边燕窝俩字早有五六年没沾个味了,如今能用上燕窝粥,陈二娘知道,这是上次昭州来的镖师送的银钱,她看着那碗粥,摇了摇头,说:“我这身子早坏了,花那些钱作甚,都给大娘留着,让大娘别想法子买这些了。”

  远在昭州的爹娘送了信件银票来,十多年未得音信,陈二娘都是不敢置信,直到看了亲笔信,看了阿娘给她缝的衣衫,抱着是痛哭了一场。

  她以为自己眼泪早已流干,没想到还有泪。

  徐妈妈说:“婕娘又不是不知,大娘孝顺,您先用了粥,别凉了。”

  “大娘呢?”陈二娘察觉不对,往日里大娘先来她这儿的,这会都日上三竿了,人却没有。不由着急,“是不是西边找了麻烦?还是旁的?”

  徐妈妈先放了粥,忙找了借口说:“夫人忘了?今日月初,正院老夫人出了佛堂,每月初都要唤府里的孩子们去团圆吃饭的。”

  陈二娘略是不信,府里是有这么个规矩,可一年到头十二个月,大娘能被惦记的也不过两三回,怎么这次叫上了?

  “徐妈妈你被瞒我,到底什么事?可是大娘出了事了?”陈二娘又急又忧,说得快了一连的咳嗽,捂着嘴,心肺都要咳出来。

  徐妈妈先怕了,老实交代,“是、是今日盛夫人来了,西边的唤大娘过去作陪——”

  陈二娘一听盛夫人,顿时顾不上咳嗽,是更急更恨了,揭了被子便要往出去,可她身子无力,要不是徐妈妈手快扶了一把,早都栽倒床下了。

  时下官夫人的社交场合,尤其是家中有年轻未出嫁的女郎男郎,那都是上头女性长辈亲自到府过去帮忙相看的。盛家是隔壁府县的县令,盛夫人前来,自然是给自家孩子相看儿媳的。

  按理来说,木府与盛府都是七品的官,两家的嫡亲孩子成亲算是门当户对,没什么好指摘的,可坏就坏在盛夫人的二子品行不好,且已经娶妻。

  如今盛夫人来,是给大娘许诺平妻位的。

  大娘已经十七,是该谈婚论嫁,从去年便开始挑,有给怀安州城的同知大人做继室,这自然不可。陈二娘一万个不答应。

  说来说去,看似送了许多合适的人家,可真到头来一个都不成。这便是西边那女人的厉害之处,传出去了,说自己这半个母亲也算上心,是她这个病秧子亲母太过挑剔耽误了大娘。

  正院的老夫人已经嫌她意见多了。

  今年便相看上盛家。

  陈二娘最初一听,觉得盛家不错,比先前那些要好了许多,可要是真的好,怎么会轮的上大娘。后来一打听,知道早已娶妻,她家大娘嫁过去是做平妻,还是后来的。

  当时陈二娘气的一口血喷了出来。

  西边的这是拿大娘婚事糟蹋作践她。

  你这个前头正儿八经嫁进来的官家千金又如何?你不是瞧不上我爹商贾乡绅后进门的平妻吗?那便让你的女儿也是如此,做了平妻娘子——

  “毒妇。”陈二娘恨啊,可又有什么用。

  徐妈妈也是咬牙切齿骂多了,西边的要是心肠不歹毒,为何要给老爷老夫人说,让夫人移到了这处来,明知道大爷是掉进荷花池没的,还要让夫人住这里,日日看着荷花池,遭受锥心之痛。

  这哪里是休身养病,这是巴不得要了夫人的命。

  大娘不忍母亲替她伤心,哄了徐妈妈,让徐妈妈别说,要是盛家真要人了,她哪怕一根绳子吊死也好过嫁过去给母亲抹了黑。

  母女二人在这木府中便是孤立无援,除了徐妈妈几个忠仆别没什么可信的人了,可忠仆能做何?吃喝勉强能拿了银钱打点,哪能插手府里千金婚事问题。

  真真是叫天不应,只能认命了。

  “夫人莫急莫伤心,还有昭州的老爷夫人在,他们没忘夫人,写了信一直惦记着夫人,要是老爷夫人知晓了,定会过来的。”徐妈妈如今只能这般安慰。

  西边那毒妇家中行商,早先进门说话好听,说什么自知晚来一步,家里出身低,商贾人家,只是来伺候老爷的,不敢越了夫人规矩。可后来有了子嗣,一步步的,逼着夫人退,这一退再退,那就不成了。

  尤其是老天爷不开眼,五六年前毒妇家中的侄子中了举人,在这府里腰板子更是硬了。

  真是好人命不长,坏人做尽了坏事却享了名声威望。徐妈妈恨的要死。

  这一句话,便是母女二人绝望中的一丝希望,一直吊着两人,可这绝望中生了希望的日子是最难熬的,容易患得患失,随着时间一日日过去,昭州还未来音信,反倒是盛夫人上门了。

  陈二娘能疯。

  殊不知早几日,昭州的一行队伍踏入了宛南。陈家男丁不忍二娘在受苦,是半分都等不了了,孟见云便说:“我拿了帖子去宛南州,你们先去固原。”

  是分头进行。

  陈家男丁想的是他们接二娘回去是家务事,没准用不上顾大人同宛南知州这层关系,也是操心担忧二娘,便答应了。

  姓木的畜生再混账,他们陈家人都到了,还敢如何欺辱二娘?

  陈家男丁连着同行队伍十多人,到了固原直接上了木府敲门要人。这些人都是男子,门房开了门,问是何人,陈大郎面色愠怒,破口大骂,“叫姓木的出来,他是如何对我妹子的?禽兽不如的东西。”

  下人听不对,这不是夫人娘家那边的舅爷,从未见过,可看外头人多势众,不由合了门丢了句等着,麻溜跑着去后头回话。

  陈家男丁要才无才,皆是平庸之辈,在昭州地头上明明是知州儿子,行事说话也是踏实老实,可老实不代表没血性,平庸无才干不代表会眼睁睁看着自己亲人受折磨而屈了权势。

  这世上大多平庸碌碌无为之人,可心头总有一丁点的热乎气。

  或是亲人,或是朋友,或是旁的。

  如今陈家男丁便是如此,上门讨人,以往老实的面容,如今也是带着怒气,“敲锣!让固原的百姓都听听,断断理。”

  陈大郎冲着紧闭的大门啐了一口,跟着其他弟弟说道。

  来之前,顾大人说了,既然是和离要人,怕是会撕破脸,木家以往对二小姐做的种种,如今陈家来人,怎么可能心平气和说话?你们肯吗?

  陈家男丁言自然不肯。

  对那种畜生还留有什么脸面。

  是以就算是不会说话,可陈家在理,桩桩件件的说出来就成,人家地头上了,别一言不发要人到时候让人家倒打一耙,百姓虽是人微言轻没有地位能帮什么,可众口铄金,陈二小姐出嫁时风风光光,回来时,也不能落得一身污名。

  是木县令畜生在先,对不起陈家二小姐这位发妻,如今陈家来人要人,那也是该的,陈二小姐和离,那也是被逼的,若是不和离,留在虎狼窝中,会步上二小姐早夭孩子那步。

  ……

  顾大人说了几点要害,陈大郎都记在心中。如今在木府前敲锣打鼓,做的也是顺手习以为常——昭州衙门张贴告示,便是如此。

  没一会,固原府县的百姓便听了响动围了上前。

  陈大郎自告身份,说起来这桩血泪案。百姓们刚见这行外来人要在县令府门前闹事,还不敢驻足围观,怕被连累到,可一听这外来打头的是县令的大舅爷,其父还是五品的知州大人。

  那这可比县令官大。

  官大一级压了人,又是家务事,他们这些看热闹的怕甚?听听罢。

  这一听下去,可不得了了,百姓们原先是瞧着‘狗咬狗一嘴毛’的热闹,官跟官之间让他们平头老百姓做什么断案官司?可一听,那个个义愤填膺的,原来不是官官相护一嘴毛的事,而是戏文里的陈世美狗东西。

  他们这儿的木县令忒不是个东西了,那简直是畜生东西。

  当时家中贫寒,读书考科举还是岳父陈大人帮忙的,考上了去京里调任,前前后后陈家就给这位二女婿打点塞了有两千两银子。

  当日木县令跪在陈大人面前,发誓会爱护尊重发妻陈二小姐的。如今是有了平妻便不说了,刻薄磋磨,陈二小姐的孩子掉进了荷花池……

  “……前前后后那么多仆人看着孩子,怎么就掉了下去人没了?”陈大郎大声问。

  围观百姓一想,对啊,这县令家的少爷又不是他们寻常百姓家中孩子,没人看着,四处玩耍。

  “我记得去年出门上香的那位夫人,前前后后就四辆马车,听说一个小姐身边伺候的就有六人,怎么轮到了小少爷,一个人都没掉了荷花池淹死了呢?”

  “你说那天我在也看见了,多风光气派,对啊,提起来府尊夫人,都是去年那位,怎么就没正经夫人影子呢?”

  “后头进的那位听说还是商贾出身的,这放着正经官家小姐磋磨刻薄,偏重后头进来那个,木县令是不是——”

  脑子有问题啊。

  百姓说了一半给咽回去了。

  时下官家千金那才是体面尊贵,凭商贾如何有钱富裕,那也比不得当官的正经千金小姐。

  士农工商,谁尊谁卑,百姓都懂得道理。

  怎么就能让后头那个爬到前头正经夫人头上呢?

  这木县令也忒是畜生了,岳家扶持起来的,给银钱、关系,诸多打点,结果狼心狗肺出了昭州就翻脸不认人了,还由着商贾的女儿磋磨正妻。

  “这不就是欺负陈家路远,固原无人么。”

  “谁家中都有女子,换谁谁能这般忍。”

  一遍遍的说,一遍遍的敲锣,引的城中百姓一波波的前来。

  而早早关了府门回报管家的下人,丝毫不知道外头已经热闹成什么样了。木府管家是西边夫人娘家人,沾亲带故,自视甚高,听了下人回话说大舅爷来了,那自然是欣喜,先骂门房下人怎么不请来外头喝茶等着。

  被下人叫住,才知道是东边的娘家人。

  管家先是骂了句,“什么东边夫人西边夫人,你领的谁发的工钱?要是认东边那位,尽管过去当值去。”

  门房自然是不肯,自扇嘴巴,说说错了话,府里他就认这一位夫人,立即改口,说是东边那位晦气药罐子的娘家人。

  即便是如此,管家也不当回事,即便是个官小姐又如何?要是陈家真有本事真看重这位小姐,怎么十多年毫无音信,怎么他们大人敢这般对待?

  不就是有恃无恐吗。

  虽是如此,管家思量一二,还是去报夫人了。不过今日不巧,正是初一,老夫人团员和乐日子,再者盛夫人过府,在后头院子里看戏听曲,不好打扰。

  “你去跟前头回话,说大人在衙门没在府里,不好外男进,让他们寻了客栈等一等,明日再说。”管家吩咐道。

  门房立即去回话,想着管家都如此说了,那应该没什么大事。

  木府后院,戏台子上正唱的热闹。

  看戏的楼台水榭中妇人们饮酒用食看戏,话题正说到了大娘身上,西边夫人嘴里道:“我家大娘虽是年纪略大了些,不过年岁跟着你家的二郎正合适了……”

  “二郎是个好孩子,母亲之前见过。”

  木老太太自然说好,当着盛夫人面她难不成骂人家孩子吗?再者,大娘确实是年纪大,又一副不听训的烈性子,跟着她那娘一般瘦的看着晦气病恹恹的,还挑三拣四什么,早早出了嫁,别坏了她家名声,累及后头的四娘。

  大娘坐在席间,被人挑肥拣瘦的说着,木着一张脸,心里那丝的希望也慢慢没了,她攥着手,紧紧的,扣得生疼,便瞧见她那四妹正冲着她做鬼脸笑的得意。

  贱妇生的小贱人。

  ‘长辈们’在座,三言两语便定了大娘婚事,连问一问大娘亲娘都没有,大娘一颗心沉了下去,眼底半点光亮也无了。

  木府门外。

  陈大郎铿锵有力道:“是木家人对不起我陈家在先,忘恩负义之徒,我陈家半分没有对不住木家的,现如今只希望接了我陈家女回昭州,与木家一刀两断各不相干。”

  “要我陈家女守规矩尊女戒,木家郎他配吗?”

  “今日,我代表陈家,要和木家和离断了干系。”

  “劳请固原百姓做了见证,若是我陈家女再留此地,只怕落得命丧黄泉。”

  和离啊。

  百姓们一愣,可想想陈家说的也不无道理,这种背信弃义之人,难不成还留下来真死了?给那畜生守名节,配吗?

  好女郎配好二郎,那姓木的自是不配。

  动静闹得大,和离都是少见的,更别提是一府的县令夫人先要县令和离,这可是多少年没见过的热闹,自然是口耳相传,没一会整两条街都知道此事了。

  木家的丑闻也传了开来。

  家风不正,沆瀣一气,还谋害了正妻的儿子,这等虎狼窝,如何敢留?敢去?

  等木府县令得知时,已经传的沸沸扬扬再也压制不住了。木县令恼火,被下属看着,脸上是青红不接,曾经如何披上去礼仪仁厚风雅的皮,现如今就是怎么被揭下来拿脚踩了。

  原来是靠岳家发家起来的。

  还说什么没落的名门世家,呸!

  小人一个,唯天下读书人不耻。

  今日陈家女若是平头百姓,那自然有攀炎附势的小人替县令辩驳找个借口说道说道,可陈家女爹可是昭州的知州啊,正五品的官,虽说昭州远了些,但破船还有三分钉,人家在昭州坐知州二三十年,谁知道有没有别的门路认识旁的关系?

  都能把木县令送到县令位置,那就不是他们小小官吏能站队说话的。

  上头打架那便打着,别底下小虾米遭了罪。

  之后自然是木县令回府,倒是姿态放的低,门口那般多的人都瞧着,还想站在口舌上风,可陈大郎也是不好惹的——受过顾大人培训了。

  木县令先礼后兵。

  既是撕破了脸,那便就别给脸了,给了脸,那就是退了一步,外人瞧着会觉得你们是不是有什么理亏的,不然都如此境地了,人家说一句话软和些态度,你们便算了?

  别后头被倒打一把说是上门讨银钱讨关系的。

  毕竟陈大人没去,你们几个白身没功名,游手好闲点儿郎当赌博赔家底的大舅哥也不是没有,怕家里责罚,借了名目来要钱。

  诸多的路,顾大人都想到了,给堵死了。

  为何。顾大人可是知道陈世美的下作手段。

  陈大郎不给脸,态度硬直,就是要人,没商量余地,更是啐了口唾沫到木县令脚下,“若是不肯,我陈家哪怕是上京告御状,言官那里参你一本又有何不可。”

  这便是吓唬人了。

  先声夺人。

  木县令果然是惊惧,怕了。不过之后冷静下来,也知道这是说说,毕竟十多年的官不是白当的,就在木家与陈家胶着没结果时——

  木家不给人,不和离。

  和离了不就是认了这个畜生名头吗。

  陈大郎没想过这姓木的真是不要脸,如今这般情况还要扣着人,同他说些条件,让他先退一步,呸!不然不让他见妹子同侄女。

  木府中木县令也是焦头烂额,最近脾气大,却是压着忍着。西边夫人提出来,不然压了人堵了嘴——

  “如何堵?我倒是想送几个蹲牢子,可现在全城百姓谁不知道,这些人是陈家人,是我的大舅爷。”

  木县令说到此咬牙切齿的作响。

  人人都知晓,若是他罚了堵了打了,那岂不是不打自招了?再者,木县令其实也怕,十多年了,昭州不来人,断了音信,这么多年慢慢的心也大了不束管了,毕竟一把手,在固原谁能管的了他?

  可现在昭州来人,岳父是五品的官,在想起来以前对待二娘种种,自然是后怕,他怎会被迷了眼——

  那自然是有人教唆的。

  木老夫人护着儿子,不是儿子错,那都是旁人使坏才犯了错,“要我看,都是西边那搅家精生的事端,我就说了一个商贾出身的,怎么能当的了正经娘子,祸害的木家风气不正。”

  谁人都有错,自然不是儿子的错。

  可以说是知子莫若母,木县令自然是松了口气,觉得全是平妻的错,教唆他的……

  让平妻给二娘斟茶道歉,再同陈家人磕头赔礼。

  这下子,西边那院子也闹了起来。

  “现如今全是我的错了,当初他在我跟前说他那妻子没什么颜色,人老珠黄不及我娇柔。”

  “这么些年,木府吃喝用度,他们母子二人穿金戴银各样的花销,哪样不是我们家供的银钱,如今倒是埋怨我,嫌我家商贾人家铜臭了?”

  “他自己心高气傲嫌那女的整日说什么爹娘,一说昭州便想起来靠岳家,分明是他自己做的,自己嫌弃……”

  “夫人,你说荷花池——”

  “闭嘴!这事再敢提一个字,我有的是法子让你这辈子说不出话。”

  这事便哑了声,再无人敢提及。

  就在僵持不下时,孟见云拿了手信到了固原府县。木县令见惊动了宛南州的知州,当时便腿软,固原虽不归宛南管,可宛南富裕又是与怀安接临,他们怀安的知州跟着宛南知州多是有些交情来往在的。

  怎么就有了宛南知州的手信。

  那岂不是怀安知州也知晓了,这、这他这辈子晋升无望了。

  陈大郎是旁的一概不要,当初送二娘的陪嫁都不要——自然也是没了,这些年越往后头过的越是艰难,那些陪嫁二娘自己都变卖当了,换了银钱给女儿花销。

  “还要大娘。”陈大郎道。

  木府先是不肯,大娘是木家人,怎么能随着母亲回昭州呢。大娘脾气烈,当即说:“那我便不姓木,是陈家人。”

  “好孩子,有志气。”陈大郎夸赞。

  木老夫人气得撅了过去,可事情闹得大了,如今还是赶紧先遮掩平息了才对,便说:“打发她走,咱们木家不要这样的也罢。”

  不过是个不值钱的丫头片子。

  签了和离书,陈家归陈家,木家归木家,男婚女嫁自此各不相干了。

  “大哥,大哥。”陈二娘签完了书,便哭的不成泣,这些年的委屈苦难全都哭了出来。

  陈大郎红着眼眶泛着泪花,抬手摸了摸妹子细软的头发,就如曾经两人还在村中时,他在树上摘果子吃,二娘在底下看着唤:“大哥大哥要最甜的那个。”

  等他摘了下来,最甜的二娘也舍不得吃。

  留给爹吃娘吃还有他。

  这是同他一起长大的小妹啊,如今磋磨成了这般模样。幸好幸好。

  陈大郎哑着嗓子,“莫怕了,哥哥带你回家,咱们回昭州……”

  木县令的正经夫人出木府时,门口是赶都赶不走围观瞧热闹的百姓。

  “什么县令夫人,如今和离了,人家那可是五品官的正经小姐。”

  “这年岁也当不得小姐了……”

  “即便不是,那也是陈贵妇。”

  和离了便不随夫姓,改回了原先娘家的姓了。这般叫确实是该。

  “木府的大小姐也回去吗?”

  “留这里干甚?难不成还要跟她那可怜早夭弟弟一般,我看走了好走了干净。”

  “这倒是,若是男儿,怕是也早没了。”

  百姓们纷纷议论,终于出来人了。众人终于见到了陈贵女,身边婆子扶着,走路都不稳,一副风一吹就倒的病秧子模样,瘦的骨头一把——

  见此景,人人都信了,若是再不和离,那便只有死路一条了。

  木府吃人的地方啊。

  离的好!

  百姓们是见陈家母女上了马车,陈大郎同他们拱手道谢,百姓们自然是七嘴八舌回回去,有什么好谢的,他们也没做什么云云。等马车碌碌走远了,不见了人影,众人再看合起来的大门,也不知是谁先啐了口骂了声:“腌臜地,污了我的脚。”

  车队没停留,日夜赶路,出了怀安地界。

  陈二娘终于松了口气,摸着女儿的手,“好了好了,终于出来了。”像是不敢置信,真的出了木家。

  “阿娘,也不知昭州是什么样子?”

  陈二娘是日夜做梦都想以前,说:“穷苦了些,不过那里天很蓝,果子很甜,没什么绫罗绸缎漂亮衣裳——”

  “我才不要穿这些,同阿娘一起就好了。”

  是了,再穷苦昭州有爹娘亲人,那便是极好的。

  作者有话要说:

  陈家女回昭州了【大娘也姓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