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宁远啊。”

  施明文眉头蹙着,想说什么欲言又止,最后说出口成,“以他的学识当老师自然是够格的,就是和——走的太近了。”

  “得了,不是你这个五品小官能掺和的。”孙沐倒了茶,“喝茶吧。”

  施明文接了茶,没喝下去,而是叹了口气说:“我没你这般潇洒,说辞官就辞官,说云游讲学就云游去了,唉,若是旁人也倒罢了,严谨信可惜了些,寒门出身,灵气有天赋也有,为人秉正,不忍他掺和其中,埋没了前程,若是圣上属意……还好。”

  跟着褚宁远还有个从龙之功。

  孙沐知道,好友就是这副性子,看着面容严肃不好接近,其实也是,对着一般的庸才那是连个眼神都不想给,但是要是有学问学识的人,那便惜才,不忍其受埋没,话才多几分。

  “褚宁远有收徒这个念头,没准你说的严谨信不愿意呢。”

  施明文手里的茶都凉了,干脆放桌上不喝了,说:“这天下寒门士子,谁不想做褚宁远的徒弟?若是换做杜若琪,我自然不会操这份心,严谨信初来乍到,不知道京中这水有多深,底下更是盘根错节——老孙,不如你收了吧。”

  “你啊你啊,说着说着又来哄我收徒弟了。”孙沐笑,却始终没开这个口,而是说:“各人有各人的造化,没准严谨信搭上了褚宁远的这条船,是一条通天船呢,你在这劝阻,那就是阻拦了人家大造化。”

  “毕竟占着嫡子……”

  嫡子又如何?若是元后的嫡子,那才是正统的嫡长,如今这一位,不好说。施明文知道老友这是铁了心不打算插手了,其实不管好坏,一旦掺和进去了,以后情势就由不得一个小小的没靠山的修编了。

  如今朝中波云诡谲,单看二皇子闭门谢客就知道了。

  时候不早了,孙沐起身告辞,施明文也没挽留,一路相送,问:“在京中留几日?何时走?”

  “开了年天气略暖一些。”

  那便是还有一段时间,施明文点点头,送孙沐上了车。他见天色不早,便不留前院看书了,去往后院,问:“夫人呢?”

  “回老爷,夫人上午看帖子,如今在偏厅等着您用饭。”下人回。

  因为知道老爷和孙大家在喝茶,夫人特意叮嘱她们不准去打搅,一直等着老爷。

  施明文抬步到了正屋偏厅,饭菜都摆好了。施明文喝了一早上茶,肚子饱胀,并不是太饿,不过还是坐下陪夫人用饭,只吃了几口菜。

  安安静静用完了饭。

  夫妻俩移步到了正堂说话,丫鬟们重新上了热茶。施夫人先说:“今个一早上拜帖有三张,都是翰林院各位大人送来的……”

  将什么什么礼也说了。

  “有一样是一盒子鸭子,我打开看了眼,刚开始还以为是点心匣子。”

  “鸭子?”施明文诧异。

  以往夫妻二人闲话家常,都是施夫人说,施明文不回话就听着,坐一刻茶的功夫,施明文便去书房看书去了,施夫人知道老爷的脾性,后来闲话家常也拿趣事说,这样能多留老爷坐一会。

  “可不是嘛,盒子上头还有一首鸭子诗。”

  “我看看,在哪呢?”

  施夫人旁边婆子去拿,递给了夫人。施夫人转手给老爷瞧,施明文念道:“鸭鸭鸭,黎家有全鸭,滋味各不同,旦得一品尝,绝绝绝。”

  施明文先是一愣,而后笑了起来,说:“略有几分野趣。”

  算不得什么正经诗。

  “读个乐子。”施夫人说。

  这倒是,施明文含笑,问:“我尝尝这绝绝绝的鸭子到底如何。”

  婆子便拿了盒子下去,各样挑了一口,装在白瓷小碗里连着筷子递给了老爷。施明文一瞧,颜色倒是红亮,夹了块不知道什么放入口中,味道浓郁,不错。

  再试试旁的。

  施夫人就瞧着老爷用了一小碗,看着老爷神色意犹未尽,便说:“老爷刚用饭也没用多少,不如添了些饭菜,配着这鸭子再吃一些?”

  “可。”

  方六一早上跑了三家,先是紧着施大人送,之后去了赵、田两位大人家中,最后才是梁大人,因为梁大人家中离黎家特别远。晌午也没歇,送完了,回黎家已经是傍晚了。

  赵、田两位人家收了年礼,小厮门房直接送到了后头。正好是晌午饭时间,两家的夫人瞧是一盒鸭子,便收拾收拾成了一盘菜,正好上了桌。

  筷子一尝,那就停不下来了,真如那盒子上写的一般,绝绝绝。

  梁家也收到了,只是收的晚些。

  “拎着什么就往后头跑?”梁子致叫住门房小厮。

  小厮捧着食盒匣子回话,“回老爷,刚外头说是翰林院顾大人家送来的年礼。”

  “顾兆的?”梁子致先是自言自语了句,跟小厮说:“拿过来我瞧瞧,看着像是吃的盒子,什么点心?”

  小厮乐呵说:“老爷您眼神可真好,大老远就能瞧见小的手里捧得吃的。”

  若是旁的什么金玉古董字画,老爷是看都不搭理看的,唯独这吃食上,是一抓一个准。

  梁子致不跟小厮逗乐,看到食盒上的诗,笑了出声,打开一看,还有一张字条,凭着字就知道是顾兆写的,不是他背后言,这顾探花的字是臭了些,若是放在他老师手底下,那老师不得气坏了。

  “皮冻,凉拌不可加热。卤鸭:鸭翅鸭脖凉着入口,鸭杂配面条……”

  梁子致扫完了,也不管离下午饭还早着一个时辰,当即吩咐下人,让早早拾掇出来一份,他要尝尝,这卤鸭、皮冻是何味道,“……别弄完了,先留一份,要是好吃了,我送师父那儿。”

  “是。”

  梁家灶屋的厨子早知道自家主子在吃食方面是个急脾气了,得了一味什么新鲜吃食,那就得早早尝了,要是好吃了便喝酒吃个尽兴,不好吃了,那就得念叨好几日的‘名不符其实’,还要喝个大醉。

  总之不管好不好吃,都得喝酒喝尽兴了。

  厨子是不懂这些,麻利收拾好了,该凉拌的凉拌,该配面条的配面条,该是凉的直接入口那就装盘摆好看了送过去。

  前院小厮正给老爷温酒,饭菜上了桌,请老爷入座。

  梁子致没动筷子,先痛饮了一杯,喝的猛了些,摆手让伺候的都下去,这些下人早知道老爷习惯了,虽是担心老爷身体,可没人敢提敢说,规矩下去合了门。

  里头梁子致又连着喝了两杯,这才拿起筷子夹菜,挑来挑去筷子去了冻猪皮上,面色不改的送入口中,然后便惊了,筷子又往鸭子上了,到了汤面里的鸭杂……

  一一试过,脸上尽兴痛快,一时连酒都忘了喝。

  等不知不觉的用了一桌饭菜,梁子致是胃暖肚子舒坦,因为就喝了先头的三杯,吃的时候忘了喝酒了,他望着空了的面碗,大笑两声。

  守在外头的小厮知道,老爷喝醉了,又来了。

  今日应该吃的痛快。

  “若是你还在,你也该痛快,喜欢这个。”梁子致喃喃自语,随后叫小厮进来,说:“今个还有的半份收拾出来,套车,我去老师家中。”

  小厮说:“老爷天都快黑了,您刚用了饭,又吃了酒,这般折腾会不舒服的。”

  “让你去就去,多什么话。”梁子致今日没喝酒,那三杯的量对他来说跟没喝一样。

  小厮不敢再言,规矩去收拾套车,送老爷走。

  天这般晚了,老爷估摸今个不回来了,要歇在孙大家那里。

  孙府路远,住的偏一些,赶着马车要一个时辰。梁子致到的时候,外头又下起了雪,看门的老仆听到动静前来开门,一看是子致抱着一个匣子过来,不由惊呼:“子致怎么这么晚过来了?先生刚歇下,我去收拾屋子,你今晚睡这儿,有什么明日再说。”

  “劳烦孙伯了。”梁子致跟孙伯道谢。

  “快进去吧,雪越下越大,别受了寒。”孙伯心疼,一边让小厮牵马去后头,一边安排热水洗漱,问子致吃了饭没。

  “吃过才来的,我得了一味好的,带来让老师尝尝。”

  孙伯笑着慈祥说好好,接了东西说他放好,明日等先生起来,你们师徒二人一并用,背过身便叹了口气,子致还是想着……

  都这么多年了,先生已经好了,可子致还是。

  罢了罢了。

  梁子致躺在床上,这屋子是以前明源的屋子,十多年过去了,东西还没置换,他心中知道,大家都说老师早都好了,可要是好了,为何每年明源死的祭日都要回京,为何院子屋里光景一如既往。

  老师没放下,他也没有。

  明源是梁子致的师弟,是孙沐最小的儿子,中年得了一个哥儿。

  孙家是滁州的名门望族大世家,出文豪大儒,孙沐学问极好,十六七便开始科举,连中大三元,拿了状元也不过二十出头,夸一句少年天才也不为过的人物。

  跟着恪守规矩,不敢丢了世族颜面的孙氏子弟不同,孙沐性格豪放,不拘小节,洒脱自在,天赋好,看文章过目不忘,很有文人风流气质。当年还年轻力胜的康景帝十分欣赏,在孙沐入翰林时,便时常宣进宫伴驾。

  孙沐连圣上作的诗都有胆子批两句。

  康景帝不仅不生气,甚至十分高兴,说孙爱卿待朕忠心会说实话。

  当时滁州孙家红极一时,鲜花锦簇门庭若市,一到节日,全京城的文人豪客争相相邀孙沐去赏花作诗喝酒。

  后来孙沐入内阁,做了几年官,不喜官场争斗,跟着圣上请辞。康景帝惜才没允,调了孙沐去国子监教学。之后没两年,年三十五的孙沐有得了一子,是个哥儿,取名明源。

  孙沐爱极这个儿子,亲自教导,这明源得了孙沐天赋,也是过目不忘的本事,六岁便能作诗,七岁能写赋。

  可再有一身才华,是个哥儿。

  梁子致八岁入国子监求学,得了老师青眼,收为徒弟,跟着师弟明源作伴写文章读书有十年,可以说是青梅竹马一同长大的。

  他心里有师弟,可知道师弟才学在他之上,也不会甘愿嫁入后宅,当个夫人摆设,便一直没敢提,提这个是辱了师弟。

  结果他中探花那年年末,师弟明源大雪日跳湖死了。

  空有一身本事,却无法施展。

  梁子致知道,老师自责悔恨不已,不该教明源读书识字,不该让明源看到那些天地,若是明源什么都不会,懵懵懂懂未启蒙未开智,便不会痛苦。

  明明是一同长大,他处处不如师弟,可他入了庙堂,得了圣上青眼,能施展抱负理想,师弟便只能这么看着,如何不痛苦。

  梁子致悔恨,悔恨自己一身的学问,悔恨当年没能多陪陪师弟。

  若是可以,他宁愿不要这一身学问,不要当官,不去科举。

  可一切,晚矣。

  梁子致叹了口气,裹着被子睡了,可一闭眼,还是师弟笑脸,说师兄这个好吃你尝尝,师兄莫不是怕了?这虫子有什么好怕的,你尝吃起来很脆的,烧的壳子酥脆……

  师弟胆子大,好奇心重,又好吃,什么都敢尝什么都敢试。

  第二天一大早。

  孙沐在院后打了一套五禽戏,才回到正屋,师徒二人正巧碰见,梁子致跟在翰林院时的清冷不同,这会笑的有几分小儿姿态,说:“我正要寻老师,昨天得了一份同僚吃食,老师一定要尝尝。”

  “老孙跟我说了,咱爷俩烧一壶酒,中午就吃这个。”

  “成啊。”

  孙沐来京就带着一老仆,妻子在老家滁州,已经十多年没来过京中了,这是伤心地,不愿再见。

  师徒二人说说话,孙沐一说考校学问,梁子致便打岔想岔开,孙沐便说:“你一身本事,再这般下去要荒废了。”

  “我如今就很好,在翰林院做做文章很清闲,老师您也知道,我这性子莽撞,真出头了,容易得罪人,也不爱官场那些争斗。”梁子致笑说。他都这般年岁了,荒废下去便荒废了。

  孙沐知道子致还记着明源,他们二人都是。当年子致在翰林窝着荒废,外人便说:就算是为了明源,明源想做的没做到,你如今还在,更应该为了明源好好往上爬,施展抱负。

  可说的容易,做起来了,就只想明源的死。

  就跟孙沐后来辞官,说什么也不愿意再入仕途。后来时间久了,闲云野鹤,四处讲学,外人看便是荒废了一身本事到了如今。

  这些话便不提了。

  等晌午吃饭,梁子致请老师先尝。若说他是跟着明源玩久了,故意沾着这好吃的习性,那老师便是天生的好吃了。

  孙沐尝了后,当即颔首笑说:“好!”

  “这滋味我还是第一次尝。”

  “我也是。”梁子致有了谈兴,跟老师说:“老师尝尝这皮冻,您猜是什么做的。”

  孙沐夹了筷子,放入嘴中,慢慢嚼着,眼神亮了些,吞完了,说:“倒是劲道,可跟着以前的吃食劲道又不相同,弹牙,里头夹着一条的东西,口感——”

  “是猪皮。”梁子致说。

  孙沐惊讶,“竟是猪皮,没有肥腻腥臊味。”

  “这是我同僚顾兆家里做的,鸭子说是卤法,这道皮冻也是,都是他家夫郎独传的。”梁子致念说:“年前我闲聊问过他,没想到过年他还记得,送了我一份年礼,不过东西也太少了。”

  孙沐听好友说过,“顾兆?去年的探花,得了圣上夸赞还赏了银子。”

  “是此人,样貌俊美,学问比我差许多。”梁子致实话实说,“一手字也写的臭,不过人是实在人,年前八皇子来修书,他跟着编修严谨信二人还说要整合书,将那些重合多的合成一本,方便贫寒书生买书学习。”

  孙沐一听,便颔首点头。他出身名门,在读书上只有写文章做学问比试,从未为生计计较过,什么书多少银子,笔墨又花销如何,一概不知。后来四处云游,见的多了,那些贫寒农户的读书郎,怕费笔墨,都是用树枝在泥土上练习的。

  一些沽名钓誉者出的书,再有人东抄西凑又是一本,这样例子越是往下越是常有发生,欺负那些贫寒没开了眼界的读书人,骗他们银子。

  “此子倒是有几分赤子之心,还牵挂着同他一般出身的读书人。”

  “是了,所以他问我学问什么的,我便回了话。”梁子致其实也有读书人目无下尘的毛病,别看窝在位置十多年没动,可骨子里还是几分傲气,看不惯的同僚,像是爱捻酸的赵大人,梁子致就不爱跟着打交道。

  师徒二人边吃边聊,两人是随性惯了。

  “这小顾刚到院里,每日是辰时就到,前几日是不知情,谁知道这都过年了,还是如此,我瞧瞧他能坚持多久。”

  孙沐就看了眼徒儿,说:“你还看人家热闹,莫不是还想下注了?我听施大人说了,你整日比他去的还迟——”

  “老师误会了,那日下雨,路上不好走,我马车陷进去了,才耽搁了一会,再说施大人那日都快午时才到,我比他迟了一刻而已。”梁子致笑着打岔,说:“还是说说小顾,他是入赘上门黎家的,白日那般勤恳,下了值回去还要喂他家小哥儿吃饭。”

  孙沐知道徒弟伎俩,可还是话题偏了过去,“他还会给孩子喂饭?”

  “是啊,有一次眼底乌黑过来了,说给小哥儿换了张新床,孩子不适应,闹腾了许久,他一放下来就哭,一抱着就好了,我才知道这小哥儿还睡在他的屋里。”

  梁子致真的听了个稀奇。

  他家在滁州也是略有名望,打小记事以后就是跟奶娘一起睡得,他睡在床上,奶娘妈妈伺候在底下榻上,记事以后进父母院子便有下人丫鬟去禀告,得了回话才能进的。

  这样没规矩的事,能不稀奇嘛。梁子致对着顾兆没什么看不起,甚至还觉得黎家的小哥儿这样养着好,只是有时候会想到师弟。

  师弟在时,老师虽不及顾兆这般事事亲力亲为照顾,可也下了心血,十分疼爱了。

  孙沐听的晃了神,也想起明源小时候,夜里时有惊着会啼哭不止,奶娘照看怎么哄都不行,明源哭声响亮,吵得他睡不着,便披衣前去看,他到了跟前,明源就不怎么哭了。

  明源亲他这个爹爹,处处肖像他。

  可都是他,都是他害了明源性命。

  “……你下了帖子,邀他来我这儿,就说赏梅喝酒作诗。”

  “老师?”梁子致还装不明。

  孙沐瞥了眼这小子,说:“吃食虽好,可你句句不离顾兆,又是捡着我爱听的说,不就是此目的吗。你啊,倒是跟施明文一样,他劝我收徒,你也是想让我收徒,宽慰我的心。”

  “施大人也让您收徒了?谁?小顾吗?”梁子致倒是不否认,师父年岁大了,因为明源去世,师娘与师父离了心,如今师娘在滁州闭门不见客,常年茹素礼佛,而师父便一直飘零在外,没有居所,梁子致见了,其实心中痛楚。

  “严谨信。”

  梁子致听了,咕哝说:“这状元郎学识是好,比我有过之无不及,可性情真的跟施大人如出一辙的端正肃穆,师父您要是收了,这规规矩矩的,指定受不了。”

  孙沐想给这个徒弟紧一紧皮,便说:“那便连这位严谨信一起邀了,我再下个拜帖,邀请施大人过府当个评判,咱们乐呵乐呵。”

  “……”梁子致。这哪里能乐呵起来啊。

  但还是规矩应了,去下帖子。

  隔了两日,黎家门有小厮敲门送回礼,施大人家的一匣子糕点,并着一副字,是施大人亲自提笔的,可见送去的年礼是很满意的。赵大人的一块雕刻的矮松墨锭,墨是上好的墨锭。

  可惜现在没淘宝,不然顾兆扫一扫就知道多少钱了——倒不是他市侩,而是要记下来,若是回的礼比送去的贵了,以后走动要补上。

  顾兆记下,打算开年去铺子问问,总不能直接拿办公室问其他同僚吧?这话传出去了,还以为他和赵大人有什么关系,或者对赵大人送的回礼瞧不上。

  后来问过了,这墨锭是好墨,加上雕刻,虽不是名家出手,也要六七两银子。

  田大人家送的回礼也是吃的,是桂花糯米藕和一罐藕粉。如今这个天气,加上藕是南方产的,或者说京里应该也有卖,但是产量稀少。这份礼还是很稀罕又没特别出挑,跟着顾兆送的卤鸭打了个平手。

  倒是不用顾兆绞尽脑汁补贴回去了。

  黎周周在一旁记着墨锭,康景五十七年过年,收翰林赵大人家回礼一块墨锭,价钱那一栏空着没填,后头写送赵大人家一盒卤鸭。

  夫夫二人算礼,蓝妈妈进来了,手里拿着帖子,说:“老爷夫人,前头送来的,说是孙先生家的人。”

  孙先生?

  顾兆听了先是一愣,他家没给孙先生送过礼啊,而且才来京中也不认识孙先生,这般心里想着,拿了帖子拆开一看,嘴上说:“不是什么大事,这位孙先生是梁大人的老师。”

  帖子写的简单,顾兆看完递给周周,让周周看。

  “就是多送了一格皮冻的梁大人?”黎周周想起来了,因为自家相公和爹都爱吃这个,看着做了两大锅,先给严家送了不少,自家留着吃的,除了梁大人,其他大人家没这个。

  因为不够了。

  “是。”

  黎周周看完了帖子,邀相公两日后,那就是十五过府。

  “咱家还有些卤鸭,到时候再装两盒,幸好当时盒子买的多了,不过拿这个会不会轻了些?还是拿别的好?”

  顾兆拍拍周周手,说:“你看今日收了这么些回礼,其中还有一块名贵的墨锭,说明施大人和几位同僚都爱吃,觉得咱家卤鸭味道好,才回礼这般精细,所以就拿鸭子,不带别的了。”

  “我当日早早去,赶天不黑就回来,咱们一家还能去街上看个花灯。”

  黎周周便笑,“正经事要紧,看花灯晚了不看了也没什么,天气冷,爹还怕抱福宝出去受了风寒。”

  “那正好不带福宝了。”顾兆说的理直气壮的,又绿茶卖可怜说:“周周你都同我说好了,咱们第一次来京里过年,还未见过花灯,你说要陪我看花灯的。”

  黎周周一向是拿这样相公没法子,只能软乎了心答应了。

  下午严谨信过来了一趟,手里拿着两个帖子都递给顾兆。

  顾兆接了一看,这一封是邀贴,略过那些客套话,抓取主要信息,十五日邀二哥过府一聚说说话,等看到署名,不由眉头一跳,蹙了起来。

  褚宁远。

  其实刚拆开前看到褚府就猜到了。

  顾兆看了眼二哥,二哥面色如常,并没有特别欣喜若狂的神色,便把一肚子话先压回去,看第二封,一看名字,挑了下眉,把自己的也递过去了。

  严谨信拿着一看上头‘孙府’二字,看了看顾兆。顾兆点点头,“早上收到的,估摸是前后脚,十五日邀我过府吃席。”

  “……是赏花作诗。”

  顾兆:“二哥你摸着你的良心,就问我赏花作诗适不适合我?我过去可不是赏花吃席嘛。”

  就他那挤出来没灵气的诗还是算了。吃席适合他。

  严谨信还真不能昧着良心夸兆弟诗做的已经可以,只能岔开话题,说:“这位孙先生邀我过府,留言名字却是你们院子中的梁泽。”

  梁泽就是梁子致的名字,子致是其老师给取得字。

  “我与他就是见过几面,连交情都算不上。”严谨信蹙着眉,“他为何邀请我过府,还有,这位孙先生是不是早时的鹤仙人?”

  《鹤仙人诗集》当初在府县官学时,几乎是人手一本,广为流传且推崇。顾兆和严谨信也各有一本,不过都是抄郑辉的正版,他俩是手抄本。

  为何说早时,鹤仙人已经十多年没出过写过诗了。

  “如果不是巧合重名,大概率是了。”顾兆觉得是。如今读书人稀少,且能成为大家的更是凤毛麟角,还出版诗集读物,那就是稀缺中的稀缺了。

  郑辉买的是正版诗集,总不可能作者介绍那一栏印刷错误。

  “我之前听说,咱们施大人与梁子致师父交好是挚友,能与施大人结交的文人雅士,且教出梁大人那般少年成名的探花郎,学问应该是不会差的。”

  顾兆说完了,便正经起来,“如今去孙府和褚大人那儿时间重合了,去了孙府便不能去褚大人那,二哥你是怎么想的?”

  “褚大人帖子先送到的。”严谨信说起来颇有几分犹豫,“说实在话,我没想过褚大人会邀我过府。”

  顾兆倒是能想来,二哥是去年那一届的第一,又是连中三元的人物,背后没有家世门阀扶持,等于说一身本事还没个掣肘,不像杜若琪,想要招揽杜若琪,那人家杜若琪肯定不愿意,杜家背后势力有。

  他们这一届,寒门就他和二哥,择其一,自然是选能力强的。

  “二哥,我说句实话。”顾兆想着可能就这一两年?他记不清了,原身的记忆也是模糊,又是身在地方,道听途说来的,不记得具体什么时间点发生,但推算一下,差不多就这一两年的光景。

  曾经全天下寒门书生偶像褚大人抄家砍头的罪。

  现在一位官拜二品的朝中大员底下身段拉拢结交二哥,怎么看都是巨大的馅饼,不能吃的,有毒。

  顾兆说:“二哥,褚大人的门不好入,即便是入了,怕是后头另有所图,咱们如今在翰林,以你的学识,不出几年,大考一过,那就是天子近臣,做纯臣好。”

  不出危险。

  现在觉得门灶冷了,想逢迎抱大腿,可大腿没那么好抱的,一旦上头心思坏的想站位置,到时候出了岔子,全都是他们这些没背景的炮灰填补窟窿的。

  “若是只有这一封便过去,褚大人相邀,我一个七品的下官不好得罪人,过去看看而已,可现在鹤仙人来了帖子,自然要去鹤仙人那了。”严谨信心里早有断定了。

  若是孙先生是鹤仙人,那自然是去孙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