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十四南下这么久了, 就从来没有惦念过他这个皇帝老子。问安的信都没几封,现在倒好,不知遇上什么事情, 还快马加鞭派信使来。

  让人将信送上来, 皇帝看着面前的红薯,有些不确定。老十四说得宝贝就是这个疙瘩?左看右看也看不出什么特别的地方啊。

  就在这时, 有宫人禀报说四皇子觐见。“这老四消息倒是灵通,这么快就过来了。让他进来。”知道老四一定会过来, 皇帝也没有惊讶的意思。

  不多时, 锦衣华袍的李晟走了进来,跟皇帝叩首行礼。

  皇帝摆摆手,笑道:“我就说老十四来了消息, 你必定是跑得最快的一个,果然没猜错。”

  “知子莫若父, 儿臣这点心思到底还是瞒不过父皇您。”

  “哈哈哈!”皇帝抚着花白的胡须大笑起来。“你倒是会说话。起来吧,福全, 赐座!”

  “谢父皇!”李晟叩谢隆恩。

  皇帝身边的贴身大太监福全已经搬来了锦凳,让李晟坐下。

  李晟朝他微一颔首, 这才小心翼翼的落坐。“没想到十四弟今日送信回来,他一走就是一年多, 就像是脱缰的野马。也不知道经常报平安,只三不五时的来信说些冠冕堂皇的套话。真实情况也不知道如何,害我这个做哥哥的担心不已。今日听说信使之事是十四弟派遣来的,我一时心急,想知道十四弟近况如何, 便匆匆赶来叨扰父皇了。”

  一番话有真有假, 说明了是自己担心弟弟, 这才关注消息赶过来。他来也只是为了从皇帝这里得知弟弟近况如何,话语中言辞恳切,兄友弟恭的兄弟情谊却是满满当当的。

  他没有隐瞒自己的消息来源,毕竟老十四大张旗鼓的派遣信使进京,京城中该知道的也都知道了,没有隐瞒的必要。要知道,皇帝最为忌讳的就是妄自窥探圣心,然而各位皇子买通皇帝身边人打听消息却是层出不穷。

  李晟能第一时间赶过来,足以说明他消息灵通。换做其他时候,皇帝可能会因此心生芥蒂,然而李晟的坦言却也成功消除了皇帝的疑虑。

  加上皇帝日渐衰老,更喜欢看到的是皇子之间的兄友弟恭,而不是他们的争权夺利勾心斗角。老四从小就与十四亲近,老十四病歪歪的,怕过了病气给其他皇子,所以他总是一个人孤单单的,也难得老四能放下成见与他多说说话。

  所以老四因为担心弟弟,关注信使,第一时间过来询问老十四的情况。这在皇帝看来,他们兄弟感情一如既往,还是很欣慰的。

  皇帝心情愉悦,说话自然就亲切和蔼了许多,“可不就是脱缰的野马吗?出了京,只怕姓什么都给忘记了,哪里还会记得父兄的担心?”

  李晟连忙起身跪下,替李槿辩解,“父皇,十四弟应该也不是故意的,山高水长,也不知道有没有水土不服之类的。他来信少,估摸着也是不想说出自己的处境,让父皇您担心吧。”

  “你看看你,就护着他。得了,起来吧,老十四朕还能不知道他?他还是有心的,不然也不会千里迢迢给朕送几个新鲜玩意儿。”

  李晟又坐了回去,他知道刚刚父皇并没有动怒,所以并不替老十四担心,只是尽应有之义。

  李晟正想开口,殿外有有宫人禀报,“太子殿下和九王爷前来觐见。”

  皇帝皱起了眉头,他们来干嘛?看了一眼案几上的红薯,顿时明白过来,脸色也阴沉下来。

  李晟自然知道这两人前来干嘛,不就是为了老十四信使之事?这两个蠢货,生怕父皇不知道他们因何而来么?

  李晟没有开口,就听皇帝声音已经淡漠下来,“宣!”

  有道是君心难测,今日之事,这两人掺和进来,只怕无法善了。自己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见机行事了。

  他也知道,今日之事,不会有人放心,自然会亲自前来探听消息。果然不出所料,最先来的竟然是太子和老九。只是,这两人一向不对付,怎么走到一起来了?李晟有些不明白。

  其实这两人并非是一同而来的,只不过正好在宫外遇上了。知道对方都是跟自己抱着相同的心思,自然不肯退让,便同时过来了。

  不多时,两人便联袂而至,给皇帝请安。

  皇帝淡淡的“嗯”了一声,“你们俩倒是来得巧,想来也是担心老十四了?知道老十四信使进京,过来关心十四的身体情况的?”

  两人面面相觑,不知皇帝话中的意思。李炤眼角余光瞟了旁边的李晟一眼,对方依旧一副冷冰冰如同木头桩子一般,看不出来在想什么。

  这两人能斗得你死我活,都是心思玲珑之辈,听皇帝语气有些不对,自然不会大意.

  太子李炤首先道:“父皇,十四弟远在南边,生活条件自然比不得京中。儿臣自然是担心弟弟的,他从小病弱,儿臣对他怜惜。现在又远在南边,很少来信,儿臣身为长兄,自然有关心弟弟之责。所以听说十四弟信使进京,也理应关切。”

  皇帝听了一番话,眉头舒展了些,点头道:“身为太子,你能关心照顾弟弟们,朕很高兴。”

  李炤知道自己是过关了,心中松了一口气。

  皇帝转头看向九皇子李淮,李淮不慌不忙,笑道:“十四弟身子骨弱,做哥哥的谁不忧心他?看看父皇您,不也跟儿臣一样心疼十四弟嘛?四皇兄,你说可是如此?”

  九皇子李淮这个笑面虎,倒是挺能摸准皇帝的心思的。不过几句话,就已经让皇帝心情大好起来。

  李晟突然被九皇子点名,便点头,“九弟说的是。”

  “行了,都起来吧。”皇帝让人赐座,“你们十四弟日子过得挺好的,这不,他说庄子上种出来一种新鲜的玩意儿。说什么也要送给朕品鉴品鉴,正好你们也来了,倒是可以看看。”

  果不其然,李炤心中不屑,故作惊讶道:“原来如此,十四弟果然孝心有加,八百里加急,就为了送种出来的东西,想来这样东西真是好东西了。”

  李晟看他一眼,这个李炤果然等不住,一来就开始给老十四上眼药了。他故意在八百里加急那里加重语气,是告状李槿擅自做主,动用八百里加急。一般来说,这八百里加急是发生了动摇国本,比如说边境邻国入侵,或者某地贼寇动乱这种大事,才会动用八百里加急送信入京。

  而李槿不过是种出来一样不知名的玩意儿,就为了讨好父皇,擅自动用八百里加急。严格说起来,这是触犯了国法,要是被朝臣参奏一本,追究起来,李槿可是吃不了兜着走。

  李晟自然知道这里面关系重大,连忙道:“十四弟不是莽撞之人,他这么做定是有他的道理的。”

  李淮笑着冷眼旁观,坐山观虎斗。

  皇帝点点头,“老十四大惊小怪的,他进献进京的这个红薯,说是生长力强,耐旱、高产、适应力好。如果将来百姓大规模的种植,可以缓解粮食不足的危机,更可以在灾年之时充饥,应对粮荒。”

  李淮在一旁听着,手上越捏越紧,指甲都陷进了肉里,他却似乎没有感觉到疼。皇帝这番话说出来,如果是真的……不,这一定是真的,至少李槿还不敢犯下欺君之罪。

  他已经能想象得到这个东西的作用,皇帝既然没有半句话责备李槿动用八百里加急,那就是已经想明白的其中的关窍。这种可以作为粮食的新东西,绝对是利国利民的大事。

  李淮咬牙,李槿这是什么运气,这东西不早不晚,偏偏怎么就落在了他的手里,这下子李槿只怕是风头无两了。

  他脑袋极速运转起来,之前他没能插手,让李槿独美于人前,现在他无论如何也要在这上面插上一手。

  李炤此时也是脸白一阵青一阵。万万没想到,他以为李槿的不务正业种地,却种了这么个宝贝出来。如果这是真的,那么这样关乎着民生的大事,就被李槿拿捏得死死的了。

  怎么之前没有打听出来这玩意儿的半点消息?他派出去跟着李槿南下的眼线是吃白饭的吗?这么大的事情竟然不给他汇报,一群没用的东西!

  李炤面上适时露出喜色来,“啊!这样说来,十四弟可是立下大功一件啊,父皇应该好好奖赏奖赏他才是。只不过这个东西见所未见,十四弟是如何了解此物的习性的?该不会是听人糊弄的吧?”

  话中有怀疑的意思,也是提醒皇帝。如果老十四只是为了贪功,进而夸大其词,不管是不是受人糊弄,到时候如果这个东西不是他所说这样,只怕少不得欺君。

  李晟站出来,“这事儿十四弟之前的来信中也有提过一句,不过儿臣却没有放在心上,只以为他是胡乱闹腾。去年他们就发现了红薯,一开始也没想过这有什么特殊的,只是觉得这东西口感挺不错的,便试着种了一些,没想到他真种出来了。十四弟不是莽撞之人,他能这么说,肯定就是有把握的。”

  李晟看了一眼皇帝,见他没有什么不悦之色,顿了顿继续说道:“如果将来能让大顺朝百姓不再挨饿甚至饿死,十四弟的这次八百里加急没有用错。这对大顺朝来说,是父皇泽被天下,是天降鸿福,是天下百姓之福。”

  李晟特意将刚刚李炤的话顶回去,让李炤差点下不来台。狠狠瞪了李晟一眼,李炤只能附和。

  皇帝听得心怀大畅,“老四说得不错,老十四也是个有分寸的。他能发现这个名不见经传的红薯,还能自己试种出来,发现这么多妙用,可以说很有心了。”说完看了李炤一眼,“太子,老十四身上这细致谨慎的特点你还要好好学学。”

  “是,父皇。”皇帝对李槿不吝夸奖之意,李炤心中咬牙切齿。李槿在父皇面前得了好大个脸,只怕父皇到时候又会召李槿回京了,到时候只怕更不好对付。

  “父皇,儿臣也觉得这红薯确实很不错,既然是利国利民之物,还需要推行天下才是。儿臣不才,愿为父皇分忧。”李淮此时插话道。

  李槿既然发现了红薯,得到父皇的赏识,那么自己争取到推广红薯的任务,只要能顺利完成那也是大功一件。

  李晟抬眼看了李淮一眼,却没有说什么。在他看来,能让天下百姓得利,谁去做并没什么大不了的。而且推广红薯一事,李槿来信中也提过,他们一致认为此事要找合适的人尽快推进。

  只是这个人选嘛?李淮既然自己送上门来了,就没有必要往外推吧?

  九皇子李淮其财力可以说是所有皇子中最为富有的。他的门生故旧遍布大江南北,帮他经营打理各地的买卖,甚至还有往返海外的商队,给他赚得盆满钵满。

  如果他愿意用心推广红薯,确实是再合适不过了。

  李炤闻言心中一咯噔。这个混蛋,不想办法阻止李槿在父皇面前露脸,反而自己掺上一脚,这不是跟他作对吗?

  不能让他们得逞,李炤连忙站出来,“父皇,红薯究竟如何,除了十四弟谁也不知道。有道是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不论如何,儿臣认为此事关乎着百姓的身家性命,不能仅凭十四弟的一面之词就劳民伤财。”

  皇帝明显也想到了这点,转头问李晟,“老四,你以为如何?”

  李晟低眉敛目,恭谨的回道:“太子的想法不是没有道理。只不过,如果前怕狼后怕虎,那么什么事情都做不了。”

  李炤冷哼一声,“照四弟这么说,如果出了差错,四弟承担得起吗?”

  李晟没理他,转而对皇帝道:“所以儿臣这里有个想法,不知该不该说。”

  皇帝点点头,李晟才道:“据儿臣所知,华阳之地近来似有旱情,持续下去必会成灾。十四弟不是说此物能抗旱吗?我们可以先在华阳之地让百姓先种些红薯。如果十四弟说的是真,那么几个月之后百姓也不会因旱灾颗粒无收,有这红薯怎么也能抵过一段时间。如果这红薯达不到十四弟所言,那么自然就能检验出真正的结果来。”

  李淮笑眯眯的点头附和,“这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好!就这么办。”皇帝眼前一亮,一锤定音,“至于此事……”还是要交给稳妥之人去办。

  李晟看了一眼李淮道:“九弟处事八面玲珑,此事交由他来办最好不过了。”

  李淮一愣,他还以为还需要自己再争取争取,没想到李晟居然会推荐他。此事不会有什么陷阱吧?李淮本就有些优柔寡断的性子,此时便又开始犹豫起来。

  送上门来的人给他用,李晟此刻哪里还容得他退缩?“九弟心系民生,定能将事情办得妥妥当当的,为父皇分忧。”

  皇帝的视线已经扫了过来,李淮只得躬身道:“儿臣绝不负父皇厚望。”

  皇帝满意的点点头,此事就算是定下来了。李炤哪怕再不情愿皇帝发话了,自然也就不敢再多说什么。

  “父皇,十四弟写信说过这红薯的几种吃法。儿臣斗胆,派人学了,做了几样呈上。不如父皇尝尝?”李晟回禀道。

  “哦?如此也好,太子和老九也在,正好可以都尝尝。那就一起在在此用膳罢。”皇帝心情好,比平日多了几分宽容。

  能跟皇帝一起用膳,是一种莫大的殊荣,几人纷纷放下心中成算,躬身应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