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穿越重生>乘风登玉京>第275章 二百七十五·当时用尽生民力

  韩顷出逃,很多人猜测他或许会回吴记一趟,但加派人手暗中监视却一无所获。无名殿掌殿,吴记主人,他又一次没回吴记,事实上他的很多地字阁心腹早已不知所踪。

  当天夜里裴游风跟他一路跟到北边祭祖斋戒的太和宫,突然碰到云碧薇带着一帮青鸾派的小姑娘蹦出来阻拦,待韩顷和郦王人影都看不见了她们也不住手,裴师武功虽然高强但不可能跟几个小姑娘下死手,一时被飞缎围住,老半天云碧薇才喘着粗气问:皇后娘娘呢?

  问罢才知,青鸾派弟子收到急信等候在这处,原说是接应云是焉,韩顷甫一到地方也说的是娘娘紧随其后,因此她们才如此拼命阻拦裴游风,没想到皇后根本没来。

  云碧薇跟着云氏一齐收押不提,当务之急是韩顷。他带着郦王直接号令驻扎在北禁苑的禁军,北出长安,一头扎进帝都西北面的安北都护府辖地。

  邪龙入海,恶虎归山。

  安北兵力雄厚,一时间西北诸镇不少陷落在他们手中,最靠近的城镇只与长安一水之隔——咸阳。咸阳没有正经守军,收归易如反掌,咸福宫也是现成,郦王遂当即在咸福宫另起炉灶自封正统,说长安皇宫中奸佞横行,君父母后落入奸人之手,他要清君侧。

  要说清君侧实在是个好借口,任谁都能拿来用,前一刻你还是那个要被清的“侧”,今日你拉扯出一支队伍就能清别人,谁也不占谁便宜。

  出乎意料地,对于这一面反旗景顺帝态度很坚决,必须打,不留情面,打。温镜还以为要威逼利诱加加码,没想到景顺帝比他还积极,直接停下朝臣们的休沐,连下几道圣旨命无名殿和京畿营加强长安防备,召京兆、凤翔、上洛等临近几府的府兵进京勤王,又忙着叫鸿胪寺选派使节去北边突厥、回鹘等部游说。

  温镜知道这是合纵连横,想要把当中的安北都护府包饺子。哎呀,温镜心想,咱这便宜爹,打起精神来也不昏头么,皇帝做得像模像样的。

  无名殿还是由李沽雪节制,原本景顺帝不很乐意。他第一不大乐意继续重用无名殿,但是宫中戍卫实在无人可用,且粗粗一查,韩顷亲信有些已经提早听到风声秘密离京,早已不在吴记,因此余下的人应当尚算清白。温镜点了头,无名殿追责的诏书暂按下留中不发,先稳定人心固守皇宫。

  景顺帝第二不乐意,他压根儿不想看见和韩顷有关的任何人,更何况是李沽雪这个韩顷的亲儿子。奈何现如今,他的意志并不能完完全全、原原本本地下成圣旨。满殿的傀儡看着,虽说裴玉露一直陪在清心殿,但另还有一位年轻的刀客,煞气重得很,还是温擎的儿子,景顺帝无论如何不敢惹他。

  锐哥儿。锐哥儿领这个差事领得十分心不甘情不愿,他原指望他哥哥姐姐能允他上阵带兵,十分看不上给狗皇帝看门的差事。最后还是温镜,温镜假装不放心地跟温钰念叨,说韩顷万一有机会回宫一定会去刺杀皇帝,跟着皇帝的守关之人说不得是最后一道防线,如此重任,是不是还是另外选一名老成持重的内家高手。

  锐哥儿眼睛都要瞪出来,嚷嚷着你看不起谁!

  当即呼腾呼腾进了宫,脸上表情凶神恶煞,惹得景顺帝一半是安心一半是头疼——看温锐的刀安心,看他的脸头疼。比看见温镜还头疼,套近乎也不理,一把刀回答所有问话,一时间裴玉露显得真是温和可亲,每天还能请个平安脉。

  其实李卿掌无名殿也好,他能服众,且就后来听说的消息来看,这个李卿被他老爹坑得可是惨,虽说血缘大于天,可是韩顷不仅是李卿的老爹,还是他的杀母仇人,因此李卿大约是可以信任。最要紧的,裴卿有句话说得很是,若是没有李卿,说不得无名殿也跟禁军一样,会被韩顷拉去郦王的阵营,那宫里真正是没有一个安稳觉可睡。

  这日李沽雪进宫汇禀防务,景顺帝正召丘禾等人议政,李沽雪听了两耳朵,紧要的事就一项,丘禾说如今事情不好办,郦王狡猾,并没有急着称帝,只说侥幸从奸人手中逃脱,一力要救父皇母后于水火,一副纯孝姿态使得民间观瞻尚可,百姓们对他并无恶感。

  两军对垒,真正开打之前拼的就是“势”,说白了就是民心,民心所向才是人和,天时地利人和的人和。

  眼下长安朝廷是广发教令陈述云氏和韩顷的过失,痛斥郦王不服君父管教叛出咸阳,然而皇权不下乡,百姓们觉着左右是你们老李家自己人,如今各执一词,孰是孰非大家也并没有特别明显的偏向。景顺帝大为光火,朕辛辛苦苦忙活三十来年,怎么也算是为了百姓为了民生干过些好事罢?事到临头居然不值尔等愚民一句偏向?

  丘禾便劝解说少部分人不明真相,已经命文人士子制文作歌,舆论扭转是迟早的事。

  景顺帝歇一口气,道:“朕也听说了,云生学宫此番出力不小,当记一功。不过还是要想些旁的法子,”他抽出一本奏表,“昭告天下,对咸阳挂免战旗。”

  几个大人齐齐讶异:“免战?”为何?

  李沽雪在一旁也很奇怪,免战若是免得不好,看起来就很像是示弱,还没开打呢士气先输一截可不好。

  景顺帝:“去岁洪涝,四境受灾,幽州战事连绵又使仓禀空虚,而即便是一年三熟的南方禾稻,最早也要到四月份才能收上成粮,这期之前百姓吃什么?从京中粮仓往各地发粮赈济,这是去年秋天就开始施行的政令。昭告天下,南至百越西至葱岭,但凡有一户人家没收到这批粮,朝廷便决计不开战。”

  啊…这是告诉天下人,即便在打仗,即便有人谋反,朝廷是勒紧裤腰带也要先顾住民生疾苦。

  景顺帝接着道:“今年第一季的禾苗要到二月上才能下地,插秧追肥,百姓们一直要忙到惊蛰前后,就告诉咸阳,这仗过完惊蛰再打。”

  丘禾看样子是不意景顺帝能说出这么一番话,反应一瞬而后立刻接上,说此计甚妙,趁这个时机还可扩充长安军备。

  景顺帝神情看不出是满意还是不满意,有点类似于两者之间,或者说两者都有一些,点点头将手上那奏表传到殿中:“这上头写得清楚,众卿瞧一瞧。”又道,“禁军眼下再扩充来不及,不如用现成的人手,先镇国上军使遗孤温氏愿率江湖人士固守长安。”

  “啊,”底下有个兵部的大人看一看丘相的眼色,站出来道,“温将军的案子逐渐水落石出,温将军的公子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忠君之志一脉相承,正可以子承父业。”

  这话就微妙,子承父业,这个“业”自然不是指居庸关的防务,而是指军职。这大人是说既然令人效忠,皇帝你也不能吝啬,好歹给封个一官半职,人家祖上镇国大将军的衔就挺好。

  李沽雪冷眼旁观,看景顺帝神色那叫一个不爽,非常不情愿。不过他还没说话,丘禾先截住话头:“启禀陛下,臣认为不妥。一来居庸关案还未彻底查清发诏恢复名誉,二来温氏这一代还并未有军功,不宜封在高位。”

  嗯…丘禾明面上是不赞同,但李沽雪听得分明,两位搁这唱双簧呢?一个张口从二品纵然是漫天要价,可皇帝你只管坐地还钱呐。李沽雪就看着,问题一下子从“给不给官做”变成“给多大的官做”。不一时便吵出章程,镇国大将军衔太高,暂先封一个归德将军,领京畿防务。李沽雪瞧景顺帝那个样子,一方面长安武备据防除却白玉楼实在无人可用,另一方面他也实在心不甘情不愿将兵权交给温家。

  后面的吵吵李沽雪没仔细听,因那本奏表传回御案前翻着他看了一眼,是…温镜写的。亲笔写的,风姿秀逸的永兴体一丝不苟,一笔一划李沽雪都很熟悉。李沽雪直觉事情不太对,温镜为什么主张拖延开战?

  他做事绝不拖泥带水,岁日直接带兵杀进皇宫摧枯拉朽,皇宫都能拿下,区区一个安北拿不下么?杀伐决断为何临了却要休战?顾念民生?可是细算,战事越拖民生越苦。顾念幽州战事?可幽州其实并没有战事。温大虽然对李沽雪本人有些看法,但上了一条船也没有做隐瞒,已经坦诚告知,所谓黑水靺鞨卷土重来,乃是白玉楼的散骑假扮。

  甚至使长安朝廷显得仁慈攫取民心、给温家谋兵权,等等这些,李沽雪太了解温镜,直觉这些都不是他的目的。

  他到底想干什么?

  --------------------

  作者有话要说:

  温小镜要干大事。干完这件大事基本就尾声了Q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