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穿越重生>重生之陪伴>第38章 买卖

因为赶上秋收,这个月,祝连国隔三差五的就出去买趟衣服,没想到就是这样,一个月下来净赚了有一万多。

过日子哪里都需要钱,于是夫妻俩商量着就在市里先盘下了一个店面,简单装修之后,早晨祝连国会把媳妇送到店里,然后回村里干活,晚上再给她接回来,又过了一个月,他们就买了一套120平的楼房。

之前的店面,他们还跟别人说是租的,但这楼房实打实是他们买下来的,该知道也的也就都知道了。

这天夫妻俩又上车站接了一批货,等到在店里整理完回村子的时候,就已经很晚了。

快到家门口的时候,老远就看到有一个人在他们家院门外来回徘徊,到近前一看是赵家的两兄弟。大名是啥不清楚,平时就赵老二,赵老三的叫着。祝连国看到他们就直接问:“老二,老三,这是有事啊!”

赵老二搓了搓手,半天也没说出一个字来,还是赵老三开了口,“那啥,我们确实有事。”

“那成,进来说吧!”

进屋后,温玉梅给他们倒了水,然后就去厨房做晚饭。

祝连国就在屋里和赵家的两兄弟说话,原来,这赵老二和赵老三他们家一共是三兄弟,他们家里穷,他们大哥结婚就结得晚。那时候倾全家之力,盖了新房,娶了媳妇。

可等到赵老二,赵老三的时候,家里就已经没钱了,这么多年过去,赵老二已经32了,赵老三也30了,是名副其实的老光棍儿。

前两年分了家,兄弟俩倒是能干,可是在农村再能干,也挣不下多少钱。

尤其是分家的时候,因为父母要跟着大哥大嫂一起过,分到他们手里的就更是少的可怜。

兄弟俩现在住在原来的老房子里,农村汉子糙的很,家里也不怎么收拾,看着就很不像样,这样的日子过久了,人就更没奔头。

可事情在六月间有了转机,村里有一个修补匠,那是个老手艺人,姓孙。

比如家里的大缸或者瓷器碎了、裂了,他就能拿工具将它修补好,这时候的人过日子普遍都是精打细算的,所以他的生意也很过得去。

他有一个女儿,两年前,女婿在河里淹死了。女儿和外孙女现在在婆家的日子就很不好过,他就想着再给女儿找个男人。

想来想去,若是能嫁到本村,他平日还能看顾着点儿,就问赵老二愿不愿意,介不介意她女儿带着孩子?

赵老二想媳妇都想疯了,哪有不同意的!

只是孙师傅也说了,他们家这房子太破,想要结婚怎么着也得有个像样的家。

赵老二当时自是满口答应,可是回过头来对着自己兄弟,却是愁的睡不着觉。

赵老三也觉得他们兄弟俩再这样下去不像话,于是在农闲的时候就会到城里去找活干,跟着老师傅做个打下手的泥瓦匠,一天也能挣个十几块,可是这攒钱的速度还是太慢。

因为最近这两个月他们经常往外跑,有时也能看到祝连国和他媳妇在市里摆摊卖衣服。

他们亲眼看着最开始他们摆路边摊,然后看着他们有了店面,最近又听说他们竟然在城里买了房。

想来这卖衣服确实赚钱,于是就想到他这儿讨个门路。

祝连国想了想说:“我们进衣服的厂子就在江浙省,那谁都能去,可是如果你们没有本钱的话,跑一趟就不值当了,这一趟路费就得不少。”

赵家兄弟听到这话,面色有些为难,兄弟俩小学都没念完,别说出省了,出了洮北市他们都不知道怎么走!

祝连国看着他们的神色,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于是又接着说,“不过你们也别着急,我这还有一个主意,那就是从我这拿货,咱们都是一个村的,彼此也算知根知底,你们先从我这儿少拿点,卖完了再进,我算你们批发价。不过亲兄弟明算账,我也跟你们说明白了,这衣服款式和进货路子都是我和你嫂子辛苦定下来的,多少都会在原价上面涨一点,你们若是觉得可行……”

还没等祝连国说完,赵家兄弟就连忙点头答应。

赵老三更是直接道:“那行,祝哥,你们这回来挺晚的,也没吃饭,我们哥俩也不在这儿多呆了,今天晚上回去我们就算算家底儿,明天就来找你进货。”

祝连国把他们一路送到了大门外,顺带着去孩子小姨那儿接闺女。

到他们家的时候,那小丫头正和她小丰哥在那儿吃零嘴呢,□□不知道用什么给他们炸的丸子,那小肚子都鼓起来了,还不停嘴。

临走的时候,祝连国对□□和温玉兰说:“咱们实在亲戚,之前我家的果园和地里的庄稼你们也看到了,伺候的那么好,我都没舍得买量四轮车。可是现在这衣服才卖了多久,房子我都舍得买了。

为啥?我算是看明白了,出苦大力是真不挣钱,可是做生意找对了门路,那钱也是真好赚。

□□,你有做饭的手艺。玉兰,你有做衣服的手艺。就算不跟着我干,你们到时候盘个店也比现在轻松,关键是挣得多。

我看早晨有些职工就到附近的早餐摊子上凑合着吃一口,一碗豆腐脑两根油条就要一块钱,这些东西可没啥技术含量,你们这几年也攒下了些家底,到时候直接盘个店面,这个生意就很是做得。

现在店铺便宜的很,盘下来以后就是不干了,往外租也不亏。

还有玉兰,你做的衣服可以放你四姐那儿卖,也可以自己开个裁缝铺。

城里人不像咱村里,有不老少是不会做衣服的。总有些人太高、太矮,或者太胖、太瘦的,买不着合心意的衣服,到时候你给他们量体裁衣。那叫啥?那叫私人定制!名气打出去了,有的是人找你。”

祝连国留下这番话,抱着闺女走的利索,可却没想到,这番话给□□夫妻俩带来的冲击有多大。

就是祝连国自己也没意识到,他现在的想法和最初已经完全不一样了,他不再是那个一心只想守着土地耕作的庄稼汉子,他开始向往更好的生活,同时也想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拉拔一下身边的人。

回家之后,祝菁菁白天玩的太欢,晚上又吃的太饱,早早的就睡下了,夫妻俩这才商量开关于生意的事。

“你说这东西给他们定价多少合适?”温玉梅询问丈夫。

祝连国想了想,他们现在卖衣服,也掌握出规律来了,越贵的衣服,利润翻的也就越高,比如一件普通的羊绒大衣,他们进价60多,能卖200左右,一件普通的羊绒衫进价20,能卖50。

“其实要是把运费平摊到每件衣服上,一件衣服加一块钱,咱们都是赚的。”

温玉梅听到这话,马上反驳道:“那不行,那咱不相当于白忙活了,我们自己又不是卖不掉。”

“你听我说完哪,今天是赵老二,赵老三过来,等他们卖好了,你觉得会有人不动心?”

“你的意思是——”

“都是一个村里的,抬头不见低头见,要是别人真找上门来,咱就不能答应了赵家兄弟,不答应李家兄弟,王家大姐,对不?”

温玉梅想了想,确实是这么回事儿,而且同样都是把衣服批发给别人,钱货两讫的事,也没有必要闹得脸上不好看,于是就问丈夫:“那你说订多少?”

“我刚才合计了合计,他们最开始估计也不敢进贵的衣服,50以下的咱就一件在进价上面涨十块,他要是想进贵的,咱们就翻一倍。而且以后要是来的人多了,还要定下规矩来,就是卖货的时候分散开,别都挤在一个地方,这样货不好卖,还容易被压价。”

“对,到时候还得跟他们说好了,比如羊绒衫卖出去就不能低于45,这样才能保证咱们村里人的利益。”

祝连国再次被自己媳妇这精明的生意头脑惊了一下,“我媳妇可真棒!”

祝连国看着温玉梅脸上自信的笑就有些蠢蠢欲动。

两人也算老夫老妻了,温玉梅哪里不知道他在想什么,转头看了一眼熟睡的女儿,对他说:“轻点儿!”

祝连国看了一眼碍事的小家伙,一边动作利索的解开媳妇身上的衣服,一边在心里盘算着,看来得早点儿搬到楼上去,和孩子睡一个炕上,办事都提心吊胆的。

第二天,祝连国早早的起来,在妻子和女儿脸上各亲了一口,接着就轻手轻脚的到了外间,他先把饭用电饭锅焖上,然后去院子里捡鸡蛋。

天冷了,他们家的鸡就不养在果园那边了,几只狗也就都不用再两头跑,看到他在院子里活动,大黄起身在他身边绕了一圈,算是打了招呼是秋收过后,他们这边向来习惯一天吃两顿饭,祝连国打量了下橱柜里的东西,正好有块里脊肉,决定做个白菜炒木耳,再做一个锅包肉,一个熘肉段。

等他这边做好了饭,媳妇和闺女也起来了,这母女俩都比较喜欢吃锅包肉,一顿饭下来,他就尝了一块,剩下的都进了他们的肚子,祝连国看着光溜溜的盘子,很有成就感。

这边碗筷儿刚端下去,赵家兄弟就上门了。

角角分分的他们一共拿过来500块钱,他们家的衣服现在都放在店里,祝连国就把昨天和媳妇商量好的跟他们说了,赵家兄弟一听,果断决定先进些便宜的衣服卖。

之后的情况果然如他所料,又有其他的人找上门来,就这样,他们家竟是做起了中间商,每月光差价至少都能赚上好几千。

作者有话要说:

我也想做中间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