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穿越重生>重生之陪伴>第7章 收获

村民们把干草铺在了车厢里,把装着鸡鸭鹅的笼子一层层地摞上去,分工有序,动作干脆利落,这么默契,明显不是第一次。

后面还有两辆车上装着几头大肥猪,活的。跟车的是几个村民,祝连国虽然不知道具体情况,但也能猜得出。

果然,后来六子说的和他推测的八九不离十,村里人讨生活不容易,对于这种情况村长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几户村民把东西放在一起,推举出信得过的代表去临市交易,至于车资,可以直接拿钱,也可以用肉蛋家禽来抵。

车队的人在村民家里休息了几个小时之后就趁着夜色出发了。六子告诉祝连国,他们在凌晨三四点钟的时候应该能到通辽的农贸市场,那里原来是个黑市,现在却热闹的很,十里八乡的人,买货的、卖货的,都会在那里聚集。车上的东西看着多,到了那里就会被抢购一空。

真到了那里,祝连国才意识到究竟有多热闹,而且直到那个时候,他才知道车上还有100多匹的棉布,这可是紧俏货,到了集市上车队的人就拉开了阵式。

这种交易灵活的很,不像供销社,啥都按章办事,卖货员眼睛还长到天上。

不拘是布票,粮票、油票、糖票也成,工业票更是受欢迎。哪怕手里什么票都没有,多拿点钱也是可以的。

布匹摆出来,立马就聚集了一堆人。一匹布足有40尺,祝连国亲眼看见不到五分钟就被大姑娘小媳妇瓜分掉了。

果然,不管是什么年代,女人和孩子的钱都是最好赚的。这些布纯色的占了一大半,但也有一些花色的,要更贵一些,也更受欢迎。前几年压抑的狠了,现在人们就格外偏爱亮眼的颜色。

祝连国看着上面印染的大朵的牡丹花、月季花,就想到结婚后盖了20年的被面,想象着人身上穿着这样图案的衣服,就忍不住打了个机灵。

“走,咱们也去转转”。六子拿肩膀撞了他一下,几个年轻人就混进了来来往往的人群里。

用后世的眼光看,这个市场并不大,但卖的东西可真不少。挑着粮食的中年人,挎着鸡蛋篮子的妇人,推着小车卖油茶的老汉,支摊子卖早点的小夫妻……

此时天色还早,不少人的脸上还能看到未醒的困倦,但更多的是希望的色彩。

沉睡的巨龙稍探触角,就已经显现出了蓬勃的生命力。

“豆腐脑、豆浆,热乎着嘞!”听到叫卖声,祝连国顿住了脚步。“哥几个,咱在这儿吃点儿?”清早让这香味一激,几个大小伙子也都饿了,就在小摊边落了座。

“婶子,来四碗豆腐脑,再来两笼包子!我这是第一次跟车,两眼一抹黑,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还需要兄弟几个提点提点。这顿就我来请,哥几个也甭跟我客气。”

“这话说的,进了车队就是咱自己人,今后咱们就互相照应着。”说话的叫刘大柱,他是刘振伍本家侄子,还有另外一个年轻人叫陈路,和六子一样也才刚满20。

说话间东西就已经上桌了,几个人边吃边聊,气氛就圆融了起来。祝连国还把烤饼拿出来分给大家,这东西口感有点儿像后世的山西石头饼,滋味是真不错,而且还顶饱。大家知道是他对象给准备的,还调侃了几句。

这顿饭吃下来,对于车队的人员情况,祝连国才算真正有了底。别看都是年轻人,但既然能被刘振伍带出来,也都是敢拼敢闯的,大家的人品都过得去。

刘大柱告诉祝连国,如果想要带东西,先不要急,到时候跟着大家走,自然能淘到好货。这话算是十分实在的了,祝联国心里也是感激的。

等到几人回去的时候,布已经卖了十几匹,对于一个农贸市场来说,这已经是相当惊人的了,毕竟布匹对于80年代初的人来说,并不是生活的急需品。

早市的热度已经过去,大家都忙着归拢东西装车。祝连国发现这回车上多了一些硝好的皮子,很有可能是牧民用皮子换走了布匹。

之后这一路走走停停、停停走走,等真到了聊城的时候,已经是一周之后了。

也是到了这里,祝连国才知道想买海产品的话最好去太平镇,那里临海,回去刚好路过。个人带货的话,买的有限,可以直接找到当地的渔民,他们的手里总会有一些存货,东西也要更便宜一些。

聊城最有名的是阿胶,还有枣子。晾晒处理好的大枣能放到明年,可以买一些带回去。

到了这里,刘哥就开始忙活起来,他带着几个手下的兄弟,每天各处打转。

祝连国就跟着刘大柱他们几个去收些当地的土特产。别说还真的收了大蒜,而且还收了整整一车皮。北方人的生活中是少不了蒜的,它不仅能调味,而且还有杀菌消毒的作用。这车运回去都不用外销,洮北市都不够卖的。

车队的人忙活三四天,终于是把货车装了个七七八八。回程路过太平镇的时候再搞两车海产品,这趟就算齐活了。

刘哥最后给大家放了半天假,可以进城去看看,买些洮北没有的东西带回去,不管是自用、送人,还是转手卖给别人都适宜。

其实真正出来,祝连国才知道很多东西是买不到的,家那边的票印章都是本市的,出了省根本就没法用。全国通用的票,他现在也没有能力搞到手,只能用钱开路。

他这次一共带了不到1000块钱,梅梅的二百多,自己攒的一部分,还有两百块是嫂子给的,让帮忙带东西。

“走,哥带你们去淘换点好东西!”刘大柱挑了一下眉毛,示意大家跟他走。

也不知道刘大柱怎么搭上的门路,竟然可以买到这边供销社的瑕疵品。

说是瑕疵品,其实和好的也没啥太大的区别,比如说暖水壶上的图案印花了(图案模糊的意思),衣服上有个不太起眼的线疙瘩之类的。最重要的是,这些不仅不用票,还比正常价格便宜。

几个人一头扎进库房里,真是看什么都想要。

祝连国杂七杂八的买了一大堆。有五嫂让买的日用品,给自己和五哥各买了一双胶鞋。还给梅梅带了一瓶雪花膏,一盒香脂,挑了一条丝巾,一件的确良的衬衫。剩下的就挑轻便好带的使劲买,回去肯定不愁销路。如果不是还想留点钱回去买点海带鱼干虾米啥的,就得都花光。

几个人都是钱包鼓鼓的进来,包袱款款的出去。

“大柱,你可真厉害!”几个人对大柱有恭维,但更多的是感激。能够买到这样的好东西,实在是太难得了。

“回来了!哟,收获不错嘛。”

“你们不也是一样”

“哈哈哈哈!一样,一样!”

车队的人互相插科打诨,看得出这半天逛的都挺满意。

太阳渐渐西斜,金色的阳光挥洒向大地,大家的脸上好像也打了一层柔光,谈笑声在空气里欢快地跳跃着。知了在枝叶间嘶鸣,它即将告别这个夏天,退出生命的舞台,但新时代的强音才刚刚响起!

和来时的走走停停不同,回程异常迅速,除了在太平镇做了短暂的停留,车队一路疾驰,不过两天就回到了省城,把被服厂要的货卸下来后,当天就回到了洮北市。

重新回到自己熟悉的地界,祝连国有一种恍如隔世之感,这一趟走了还不到一个月,但看到的、学到的却抵得上半辈子。

也许刚刚踏出自己熟悉的地方,会有畏惧、有茫然。但真正走出去后,就会发现,外面的世界真的很精彩。经历的越多,内心也就会变得更加的坚韧。人就是这种既脆弱,又强大的生物。

晚上刘哥请大家在国营饭店吃了一顿饭,喝到酒酣耳热的时候,把这趟出车的工钱分给了大家。

祝连国分到了70块,这抵得上厂里职工两个多月的工资了。但他知道,大头其实在他买回来的货上,那才是金疙瘩。

回程的路上,他心里估算了一下,按着两边的差价,他至少这趟能净赚300。用钱生钱,这样的赚钱方式,两世为人,在他还是第一次。

有一瞬间,他的心里产生了动摇,要是这么一直干下去,虽然跑车辛苦,但来钱是真快。但他马上又打消了这个念头,这辈子他是打定了主意,要好好陪着梅梅,陪着家人的,他不能给自己再次失职的机会。

下次出车就是秋收结束后了,可以先好好的休息一阵。六子告诉他可以先把东西留在这边,队里有门路,明天过来就知道了。

祝连国带上给亲戚朋友带的东西,踏上了回村的路。此时天已擦黑,有些人家已经点起了电灯,草丛里时不时传来蟋蟀的叫声。他撇着两条长腿大步向前走着。

快到村口的时候,朦朦的月光下有一道身影伫立在那。透过时光,他仿佛看到了那个为他留门的妻子。这一世,绝不要再让她空等,他在心里告诫着自己。

作者有话要说:

终于有人回应我啦,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