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穿越重生>清穿之温僖贵妃的咸鱼日常>第112章 全文完

  半个月后, 康熙已然将那繁杂的记忆梳理清晰,有了明确的规划,同时身子也调养好大半, 遂带着人回紫禁城。

  胤礽很快到来到康熙跟前,汇报近期的政务处理情况。他牢记梦中的教训, 特意犯了几个小错, 等着听皇父的指示。

  经了梦境那一遭,他才发现当太子有多难, 平庸了会被厌弃,优秀了会被提防警惕。他只能扮拙,尽量不让皇阿玛认为他是威胁。

  康熙并未察觉到的小心思, 故而看到那几个小错误,眉头拧得紧紧的。

  “这样的小事儿, 怎么也没办好……”

  不过他惊讶归惊讶, 语气里却没什么嫌弃, 反倒是耐心的指点。

  淡金色的阳光穿过玻璃, 照在二人身上,叫他们的身影轮廓都多了几分柔和感。父子俩都觉得这样的时光难得,默契的收了声, 安静的沐浴日光。

  直到夕阳落山, 暖融融的阳光消散,胤礽方才站起身子, 准备离开。在离开之前, 他鬼使神差的开了口, 请求卸掉身上的监国之权。

  他也弄不清自己为何会说出这样的话, 或许是试探, 或许是真的累了, 想要寻个假好好歇一歇。

  康熙犹豫了片刻,但还是答应了。

  “好,这段时间你也辛苦了,暂时歇阵儿,你肩头的担子朕先替你担着。”

  听到康熙的应允,胤礽心头生出一种“果然皇阿玛对我生出了防范之意”的念头。皇阿玛变了,逐渐向他梦境中那个多疑的君父靠拢。

  走到殿外,他拢了拢身上的披风,心想天可真是越来越冷了啊。

  康熙如此干脆利落的答应,主要是因为他想办几件事,而这些事儿和胤礽关系亲密,想要办好它们先得冷落胤礽一阵,以免孩子感情用事,坏了他的筹算。

  第一件事就是清除胤礽身边的太子党。

  虽说此时尚早,所谓的太子党还没形成规模,却不可不提防,毕竟他在另一个世界里已经看到过太子党坐大的后果。太子党将太子摁在权力的漩涡里挣扎,即便太子甘愿退出,却也退不了,因为有太多人的前程压在太子的身上,所有人都推着太子往前走。

  从前,康熙看在胤礽的面上,对索额图和其党羽做的事,睁一眼闭一眼,但他现在下定决心收拾他,便不在留情,招来科道官,暗示其在朝会上弹劾索额图。

  第一次弹劾,他斥责了科道官。

  第二次弹劾,他将折子留中不发。

  第三次弹劾,他让人审案。

  很快,他就收到消息,索额图赶往毓庆宫求见太子。不巧的是,太子得了风寒,闭宫谢客。

  索额图只好求到康熙面前。他想自己毕竟是皇帝的岳丈(虽然不是亲的),还是有几分面子的。

  康熙自个就做了近三十年的皇帝,又观摩了子孙们的百年帝王生涯,对于如何拿捏臣子,是做得驾轻就熟。

  与索额图长谈后,他的目的完美达成,打击了索额图的势力,没折损胤礽的声誉。

  如今“夺嫡”之战尚未开始,索额图一党并未丧心病狂的犯下大罪,称不上本朝第一罪人,康熙便让其回了盛京守陵。

  除了索额图,另一个料理对象就是凌普了。

  凌普原本只是一个小小的包衣,其妻是胤礽的奶母。他见凌普有几分才干,又担心年幼的胤礽没有额娘的照拂会被宫内其他嫔妃欺负,所以将凌普提拔为内务府总管大臣,管着皇家的钱袋子,好叫胤礽的用度能更好些、更自由些。

  谁料凌普是个轻浮的,刚开始那会儿还老实本分,时间一长,就显出了本性,阳奉阴违、欺上瞒下,甚至对着老七老八这样的皇子,都能显出几分傲慢。

  回想起这凌普在梦中的行径,康熙对其的憎恶是越发严重,也不似之前对索额图那般留情,在科道官第一次弹劾的时候,就下令叫人彻查。

  凌普和索额图一样,赶到毓庆宫求见太子。太子仍旧是病着,闭门谢客。

  康熙诧异的挑挑眉,胤礽竟然如此狠心?他还亲自去了一遭,发现胤礽果真是病了,却没严重到不能见客的程度。由此可见,胤礽是真的不愿管这些事,是完全站在自己这一边的。

  康熙心头疑惑,猜测许是胤礽还没感受到弟弟们的威胁,没有意识到索额图和凌普的重要性,所以无所谓这两人的离开。

  凌普和索额图一样,特别大的罪过目前还没影,但小错不断,便将凌普丢到了皇庄上种地去。

  处置完这两人,便到了年节下,索性收了手,安生过年。

  ***

  过完年,康熙重新将朝政交给胤礽,自己则是忙活其他事。

  他想出海,去看看日后崛起的西方诸国,究竟是怎样发家致富的。只是出海凶险万分,须得好生筹备。

  除了物资,最重要的就是人,需要护卫士兵需要翻译需要大夫……

  他训练了一支精兵,会西文擅长水性擅操作火铳。

  他让各省各府张贴告示,寻找聪慧的青少年,再送入京中学习西文;其次,寻找民间医术高明的大夫,入京开班教学,培养足够多的大夫。

  内政上也该有些变动了。

  他开了恩科,将数学、地理、水利等题目加入到试卷中,削减了八股文的比重,期盼以后多些实干型官吏,不要只会写文章。

  另外,在咸阳和福州两地,设立了科学院分院,从今春开始招生。南怀仁前些年写信回故国,招揽了不少传教士过来,如今开分校,教授外文,人手是十分充裕的。

  朝廷原本的火炮军,亦是扩充了规模,并发文到各省,让其驻防部队也学习大炮火铳的使用。同时,增加了对炮火兵器的研发经费。毕竟以后的战争中,热武器会替代冷兵器。

  康熙还想设立西药药房的,他自个是服用了金鸡纳霜才脱离危险,从中看到西药的益处,可反复思量,还是不敢将医药这样关乎性命的事交给外族人掌管。这事留给自己去做吧,他会医术他可以学,他还能带着出海的年轻人和大夫们一起学。

  语言和医术的学习,以及士兵的操练都需要时间,康熙在京里坐镇一年,见这些项目逐渐走上正轨,便决定带着蓁蓁南下微服私访。

  他在梦里看得很清楚,自己几次出巡,让国库很是为难,尤其是曹家为了接驾,大肆铺张,后头欠了不少钱,所以这回就扮作商队,低调离京。

  欠债?提及这个,康熙这才想起自己落了一件重要的事,那就是收债。他当年做主,让家境艰难的官员向国库借钱过渡,谁料后来借钱的人越来越多,甚至还有资产丰厚的宗室子弟也来借钱了。

  借钱的人那么多,又都是科举考上来的文人,他不好催得太紧,怕得罪了文人,坏了名声,于是这债放着放着就成了一笔坏账。

  于是,在离京之前,他又干了一件事,下旨让户部去找百官收钱。这些人已经不缺钱了,可这个国家需要花钱的地方还多着呢。

  得罪就得罪吧,骂就骂呗,反正他在梦中听过更难听的。况且,只要继位的人是他亲儿子,名声总不会太差。

  好在国库借钱这事还没搞多少年年,累积的债务不算特别多,两三个月的时间收回了大半。

  他这才带着蓁蓁去南方。

  两人之前南下是走的大运河,速度快却不方便体察民情,这回走土路。他打算去看看四川,当初三藩之战,收服云南最吃力,作为主战场的四川折损最大,战争结束后,当地几乎是十室九空。他花了将近十年的时间,用免役和赐田的法子,鼓励两湖和江西几省的人去四川落户,才让天府粮仓恢复了生机。

  他要去验收成果。

  出了直隶,经河南、湖北,抵达四川。到的时候正是七月,田间的稻谷成熟了,黄灿灿的稻田大片大片相连,彷佛金色的大海,看得人心情十分欢愉。

  “不愧是天府之国。”

  看过四川后,借道湖南、江西、福建,出海登上了台湾岛。

  岛上四面环海,气候温暖潮湿,无论是农作物还是水果花卉,都丰富多产。施琅所言不假,此地确实是个宝地。

  只是当台风袭来时,整座岛都彷佛大海中的小舟,摇摇晃晃无依无靠。风浪过后,他站在眺望对面的大陆,那里是他的国,是他的家,是心之所向。

  康熙和蓁蓁在岛上呆了半个月,便乘船回到内陆,准备北上回京。路上又视察了几个海关口岸,重开海上贸易不仅给国库带来巨大的收益,当地百姓的生活也有了大大的提升。

  继续北上,途径扬州的时候,康熙想起这里住着一位能人,梅文鼎。李光地曾给他提过此人,数学学得比他还好。

  康熙遂乔装打扮一番,前去拜访。

  扬州文风重,吟诗作对写文章的才子比比皆是,但爱好数学的人极少,梅文鼎在此地颇有几分独孤求败的意味儿。

  而康熙也热爱数学、涉猎天文地理,两人志趣相投,很快就熟悉起来,更是成为忘年交。

  在扬州停留了数十日,康熙提出告辞,梅文鼎很是不舍,要带康熙见另一奇人,借此挽留友人。

  “此人十分厉害,堪称地神仙。”

  康熙惊讶问道:“地神仙?可是会什么法术?”

  梅文鼎摆摆手,“不是不是,他可不会什么法术。我称他为地神仙,是因为他能发明出不少稀奇古怪的东西,还都很实用。”

  康熙来了兴致, “什么稀罕东西?且说与我听听。”

  梅文鼎瞧见他神色,就知道对方感兴趣。

  “比如不烧油的灯,光照十丈;又比如不用牛马的车,不要草料不要灯油便能日行百里;又比如那木头做的狗,能动能叫,却不耗一粒粮食……”

  哦?这下康熙是真来了兴致,听上去对方像是墨家后人啊。

  他拱手道:“有劳梅兄替我引见。”

  “好说好说。”梅文鼎摸了摸胡子,得意点头。

  次日一早,几人便动身。

  梅文鼎说的那位奇人叫黄履庄,亦是扬州人,少年穷困,跟着老师傅学手艺,加上天资聪颖,爱读书爱钻研,琢磨出不少实用的稀罕玩意儿,只是如今的人要不是努力读书考科举、要不就是专心农事多收粮食,都不大瞧得上黄履庄,认为这是奇淫技巧,不务正业。

  到黄家时,康熙便看到了梅文鼎口中的那只木头狗,不仅外形逼真,且能发出“汪汪”的声音,甚至能蹦跳着驱赶来人。

  梅文鼎蹲下身子,拍了拍那小狗,也不知是触发了什么开关,那小狗不再叫唤,乖巧的蹦跳回去,钻进狗洞,过了一会,便有人来开门。

  康熙心头惊叹,这木狗的制造,确有几分神仙手段。

  梅文鼎与黄履庄是密友,有他的引荐,黄履庄待康熙十分热情,将自己这些年的发明成果悉数展出,讲解得极为详细。

  康熙还亲自骑了那双轮小车,平稳的骑出半里路,他很兴奋。

  这小车虽没有马跑起来快,可马精贵啊,许多人都只能骑驴骑骡子,况且这小车用的是木头做的,不必担心它劳累患病,也不必耗费草料,只要人不累,这小车就能一直往前开,若是再拓展延申,这车还能拉人拉粮食,那才是受用不尽。

  晚上,他看到了梅文鼎说的大灯,叫做“瑞光镜”,夜里挂在院中大树上,其亮度堪比数百支蜡烛的光亮,哪怕是七八丈外都能瞧见其光,还不用一点油。

  ……

  花了四五日,康熙才看完梅文鼎的发明,心中实在欢喜,这一人就抵得上养心殿造办处的大师傅了。

  他看向梅黄二人,道:“我有一事,欺瞒了二位,我并非一名普通商人…”

  他坦诚了自己的身份,希望这两人能跟着自己一起去进京,将这技艺传下去。他甚至想带着这两人一起出海,如此聪慧的二人,想必比寻常人更容易接受、也更容易学到新知识。

  黄、梅二人震惊过后,倒是干脆应下了。

  若一开始知晓康熙的身份,他们肯定会拒绝,但已经相处了好些日子,看得出对方是真心欣赏自己的才干,便不再犹豫。

  一行人很快就回了京城。

  回到京城时,正是腊月,康熙让二人去科学院授课,等过完年,次年春暖花开时,再一起出海。

  出海时,康熙带走了胤禔、胤禩、胤禟、小十和三格格。

  带走胤禔,是担心他以后跟胤礽起冲突;带走老八是担心日后长歪,老八这孩子确实长袖善舞,小小年纪就和跟宗室里的叔伯兄弟们处得极好,康熙觉得吧,去陌生地方开展交际,很需要胤禩这样的人才。

  带走老九则是因为其自身优秀,众阿哥中除了胤礽,就属老九的西洋话学得最好,并且这孩子还有经商的天赋,带出去做生意挣西洋人的银子,那必须得带。

  剩下的三四五六七几位阿哥,都是能干又老实的孩子,把他们留下来辅助胤礽,康熙很放心。

  至于三格格,这孩子痴迷黄履庄的小发明,还悄悄的拜了师,说什么都要跟着一块出海。

  至于小十,那是被顺带的,最亲的阿玛额娘还有妹妹都走了,留下他一个孤零零的,未免太可怜。

  浩浩荡荡的万人出海大队,怀着激动和忐忑,正式扬帆启航。

  康熙牵着蓁蓁的手,站在甲板上挥别岸上的亲人,胤礽、胤祉、胤禛……二哥福全、肱骨之臣纳兰明珠、陈廷敬、张英,还有无数的百姓和养育他的水土……

  船在水的推动下,一点点往前,岸上的人影逐渐变小,直到再也看不见,众人才转身,前方一望无垠的大海,是蓬勃壮丽的朝阳。

  面对如此壮美的景象,离别的愁绪渐渐冲淡,随之升起的是美好的祈愿。

  故乡啊,请耐心等待我们的归来,待我等学有所成,必然会回来的,会将你建设得更为富饶美丽。

  再见了,我可爱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