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穿越重生>复唐>第471章

说得有点危言耸听,但刘冕知道他并没有骗人。现在可没有卫星定位、空中救援、无线通讯。如果统兵将领指挥错误让大军误入岐途,很有可能是这样的下场。现在这个科技落后的时代,人的力量在大自然面前太过卑微和无力了。刘冕向西北方向看。今天风沙很大可见度不高,隐约只看到起伏的群山。他对身边的灵武军将士问道“那就是贺兰山了吗?”

“正是。”军官说道,“灵武军在贺兰山上设有三道卡哨和十余处烽火台。如果发现敌人就会放烟报警。”

刘冕略作寻思道“可是本将曾了解到,贺兰山东侧也就是*近灵州的这一边,地势陡峭雄山峻岭,军队想要直接攀越上去几乎是不可能。也就是说,如果真有敌人从贺兰山偷境。我们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们从我们身边溜走;相反,贺兰山西边山势平缓完全可以行军。突厥人要是从那里杀进来,就可以像一把尖刀一样直接插入河陇腹地。建在贺兰山上地所谓岗哨,恐怕只是个摆设。”

灵武军军官略显惊讶“想不到大将军头一次来灵州,却对此地的地理如此熟悉……诚如将军所言,贺兰山既是天然屏障。也是防守的盲区和弱点所在。我们曾因为布防贺兰山一事伤透了脑筋,最后……也只得采取了这样的愚笨办法,设立岗哨希望可以早点预警。其实贺兰山太高了,守在山上值哨的兄弟大多都吃不消。上山没半个月就个个身体发肿吃不下也睡不着,喘气都喘不上了。因此只得经常换人……贺兰山,着实令人苦恼。”

刘冕点了一点头,这是高原反应。很正常。贺兰山平均海拔有两三千米,一般的人地确会有点受不了。但是,光*这样放哨的确不解决什么问题,除了被动还是被动。

如何解决这个防守盲区的问题呢?刘冕皱着眉头一时陷入了沉思。如果突厥人从贺兰山西麓掠杀进来,当真会很麻烦。派兵去那一侧山脉驻守吧,那可就真是守株待兔了。而且就算是兔子来了还不定逮得住、打得过人家。天知道他们会有多少兵马前来?分兵过去,灵武空虚。万一突厥人又从正面杀来袭破灵武,那才真是满盘皆输老本输光。而且隔着这样一座大山分兵两处。彼此难以响应补给相当困难……总而言之。分兵去守是不科学的。

“王、马敬臣、郭虔,说说你们的意见。贺兰山这个防区。该怎么办?”刘冕发问了,打算集思广益。

众人寻思了半晌都有点没辄,纷纷摇头。博闻广志的王说道“大将军,贺兰山的麻烦并非表现在当前。实际上从我大唐建国之初起,贺兰山就是个软肋所在。突厥人不止一次地用处种方法从这里渗透进来骚扰河陇。从贺兰山到凉州的这一片高原和荒漠,百姓牛羊无法生存,却是突厥人最喜爱的用兵之地。他们只要突破了丰州的防线就能一马平川的插切进来为所欲为。想要在贺兰山西侧设兵马营寨阻截,仿佛也不大现实。一来补给困难;二来那里地势极高我们的将士难以适应;三来,那里的地形对突厥人的骑兵太过有利,我们会十分地吃亏。”

“所以这里就成了大唐河陇地痼疾、短板和软肋。”刘冕深吸一口气有点郁闷的缓缓吐出,“照这样看来,除非丰州黄河一带地防线能够扩大、加固。否则想凭借灵武这处天险挡住突厥人,根本就不现实。”

“实话实说,的确是这样。”王实在的说道,“我大唐在这一带的边防线实在太长、太远,而且漏洞极多防不胜防。除非在丰州那里增设军镇、在阴山之上架设岗哨。才有可能真正遏制突厥人的南下。”

刘冕心中一亮,缓缓地点了一点头道“此乃后话当务之急,如果突厥人拿下丰州那个弱不禁风的边防小城了直插南下。我军该当如何?或许说,如果突厥人再肯吃苦一点,向西绕走大沙漠避开丰州直接贴着贺兰山脉向河陇腹地刺杀,我们该当如何?”

众将一起叹息“哎,现在的大麻烦就是对敌人地动向没有确切的了解。我军实在太过被动。”

刘冕的眉头渐渐拧紧,表情变得严峻。

现在若是有无线通讯这样的东西,倒还好办。大不了派出精细的斥候和信探往丰州黄河一带打听消息,然后第一时间回报。可是现在通信麻烦。由于往返困难,等得到突厥人的消息,他们恐怕已经做出第二步行动了。

刘冕有点恼火的一拳头砸到城头的青砖上“有没有前方丰州送来的消息。”

“回大将军。暂时还没有……”

郭虔思索了片响说道“大将军,我军如此被动,能否想些办法主动扭转这一不利局面?”

刘冕侧目看向他“你有何高见?”

郭虔说道“卑职的建议是,将右卫兵分二路。一路留守灵州观望以伺后动;一路继续前向推进前往丰州。如果突厥人尚未拿下丰州,则可以巩固那里地防守;如果突厥人已经突破了那里,则前军可做第一道防线并且迅速将敌情报知给大将军。到时也好做出应对。”

王马上反问“如果突厥人不走丰州一路而绕走大沙漠。直接从贺兰山西麓杀进来又该如何?到时我右卫大军在灵州的兵力已经削弱一半,纵然是发现了敌踪恐怕也会无能为力。”

“如果是这样,我们右卫全体固守在这里也还是一样啊!”郭虔解释道,“分兵前往丰州,至少可以取得少许的主动权,总好过在这里完全处于被动被突厥人牵着鼻子走。”

马敬臣一直没说话,这时道“这是个中庸之策。虽然难何万全。亦有可取之处。大将军……是否可以考虑一下?”

刘冕知道他的意思。他就是害怕刘冕采取那个不得已的战术,放弃后方州县以鱼死网破之法围堵阴山。

刘冕在沉思,没有说话。

半晌后,他说道“兵分两路,两路兵力皆是不济。不管是哪一方遇上了突厥人,都有被歼灭的危险。现在,除非有另一只军队前来给我们善后,否则我们就要坐镇灵州这个枢纽之地。哪里也去不得。如果全军开赴丰州。则后路可能被断。\\\\\\到时丰州陷落后无退路,我军死无葬身之地。到现在仍然没有丰州消息传来。我感觉突厥人这一次地行动相当诡密,并没有按照常规手段来南下入侵。或许,他们还有更大的阴谋。”

“那依大将军之见,该当如何?”几名将军一起来问。

刘冕深吸一口气缓缓吐出“敌踪不明,我军不可擅动。分兵两路是自残武功的做法,暂时不可采纳。稍等两日,待前方有消息再做计较。”

“也只得如此了……”众将也提不出好的意见,只得认可。

第二天深夜,刘冕没有入睡而是和马敬臣一起秉烛研究大地图。他的心中一直有一个挥之不去的阴影。突厥人很狡猾,尤其是默啜和敦欲谷,都是善长用兵、善用计谋的高人。上一次地吐蕃使团一案足以见得他们的功力。

那样精密的计策都失败了,他们这一次一定是策划了更加精密的行军计划。确保万无一失天衣无缝了,方才大胆南下进

他们会制定什么样的战术呢?

刘冕摸着额头感觉思绪有些伸展不开,心中的阴云越聚越浓。

“天官,这次这仗打得好不憋闷。居然左右寻不着敌人地影子。”马敬臣忿忿的道,“莫非突厥人只是虚晃一Q并没有南下?是我们自己过敏了?”

刘冕漠然地笑了一笑“我倒是希望是我们过敏了。现在太安静了,安静得有点异常。就像是夏日暴风雨即将来临地前一刻,天地阴沉一片漆黑,暗底里狂风云涌。就是不知道会有多大的惊雷闪电,会有多大地滂沱大雨。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不仅是这一次的战局偶然。而是大唐对北部防线地弊病所形成的。早些年突厥曾是大唐属地,我们在北方的边防主要是*单于都护府的兵力。后来骨咄录率众反叛击溃占领单于都护府,从而让大唐几乎是赤身裸体的面对整个草原的冲击力。这样的一个现状无法在短时间内扭转,因此我们这一次的出兵就显得相当的茫然和被动。东北一代还好一点,代、朔、云、幽一带本就有军镇兵马,以逸待劳驻过即可。我们在河陇则会显得顾此失彼。纵然投入百万兵力也无法有效的堵住这千里疆域上地防守漏洞。”

“那怎么办?”马敬臣有点傻眼更有点恼火,“难不成我们就真的坐在这里,等突厥人先将战争打响了我们再过去追击?那恐怕于事无补啊!”

刘冕沉默了半晌,背剪起手走到窗边看着漆黑的夜色,说道“其实我最担心的并不是河陇几个州县有多少百姓要遭殃。也不是陇右牧马监将有多少马匹牛羊被掳走。而是……关内!”

“怎么说?”马敬臣有点惊骇。

刘冕皱着眉头缓缓说道“突厥人行踪诡密,无法预料他们的动向。假如他们从空隙地带抹进了河陇一带,却不去攻打河陇州县而是转向直指长安怎么办?”

“不会吧?”马敬臣惊道,“突厥人会有如此大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