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穿越重生>复唐>第110章

这一天早晨,刘冕起了个大早在后院练完武正走到前院,忽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喧哗声,好似有许多人蜂拥的跑过。刘冕走到门口一看,一大群里坊地百姓急忙忙地朝南方跑去,还不时的议论纷纷。刘冕不禁被提起了兴趣,派了个家奴过去打听发生了什么事情。

片刻后刘冕在用早膳时,那家奴回报说,有人在洛水捞起了一块巨大地石头,上面雕有几个大字“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如今正用车儿拖着那块大石头,满洛阳城的游行示众呢!

刘冕拿着筷子的手一时停住了,眉头微然一皱心中想道圣母临人永昌帝业?那意思不就是说,武则天当登上九鼎之位永享帝业吗?前不久武则天刚刚加尊号为圣母神皇,这才过了多久,就捞出了这样的石头……

看来,武则天已经着手开始她的造神运动了。在现在这种封建神权时代,这种本来低级简单的法子,却是非常有用。如今的人,尤其是文化层次不高的平民百姓,都是信奉神佛敬畏天命的。这一手洛河献碑玩得恰在时机武则天刚刚摆平了叛乱的李家皇亲。李家声威一时大减她却蒙受天意,此消彼涨,高招啊!

韦团儿在一旁兴致勃勃的道“将军,此等热闹要不要出去看看哪?”

“你若有兴趣你就去吧,我就不去了。”刘冕笑了一笑表示拒绝。这种低级的政治秀,他没兴趣观瞻。

联想到这些日子以来发生的事情,刘冕感觉有一件事情已经越来越近武则天登基。他不清楚历史上的武则天是什么时候当上皇帝的,如今的形势跟历史上是否吻合也无法判断。回想起刘仁轨当初跟他说的话,武则天在排除李家的威胁之后要登基,还得办成三件大事。一是名份。这件事情已经在着手办理了,洛河里捞起的石头就是一个强有力的信号;二是继承人的问题。薛绍已经被解决了,太平公主改嫁的事情已经进行之中。只不过,这其中恐怕会生出一些枝节,原因就在于太平公主那个家伙,已经被自己打造成一个邪恶的小太妹了,恐怕不会再像历史上的太平公主那样,乖乖听话任由武则天摆布。

这第三件事情,就是整肃军队。程务挺已经上表自请卸甲归田了,看来他还算识相,倒是省去了武则天的一番手脚。相信用不了多久,王方翼也会识趣的缴械投降。因为他与程务挺向来就是同气连枝的。

那么这样一来,大唐在边陲的防备就会变得薄弱,可用的将领出现断层。这两年来突厥人和吐蕃人一直不老实,很有可能在这时候发难。

想到这里,刘冕不禁心中一亮这是否也就意味着,我的机会来了?

武则天有心培养和提拔自己在军队里的心腹将领,这个是必须的。她要想执掌皇权,手下没有忠心的掌权将领可不行。放眼方天大唐天下,能征惯战的还有几人呢?顶出名的一个,也就是如今的江南道行军大总管黑齿常之了。再者还有魏元忠,但他毕竟是政客是儒帅,是不可能常年经营军事的。如今他身任洛阳令,职责也非比寻常不是一般人能轻易可取代。

刘冕的心中暗自拿定了一个主意只要边疆爆发战事,我就去请缨出战!现在在洛阳的小日子虽然过得舒坦,可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不能不居安思危。朝堂之上暗流汹涌杀机四伏,我在这里混生活就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刘仁轨去世了,我失去了一个大*山和丰富的政治本钱,跟那些老奸巨滑的政客们玩勾心斗角我也明显不是对手。

那么,回到军队里去打拼一场,凭借军功来飞黄腾达则要容易得太多了,简直就是一条捷径!

想到此处,刘冕露出一个微然的笑意,起身朝后院练武场走去。

第二卷 烈火乾坤 第174章 小太妹得手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09-7-6 17:06:42 本章字数:3260

十天的假期很快过去,刘冕也只得去千牛卫上班了。经过前段时间的忙碌和折腾后,现在的生活算是安定了许多。刘冕再度养成了早睡早起的习惯,每日上朝之前还要练一通武艺。韦团儿温暖的被窝并没有让他沉湎其中不可自拔。

回到卫所,刘冕仍是那个门神一般的中郎将。武懿宗依旧用他的老鼠眼斜斜的瞟着他看,明那个小白脸也从来不正眼瞅他。这些刘冕全然无所谓,也算是习惯了。道不同不相为谋,虽然刘冕无意得罪人,但也没兴趣低声下气的去讨好这类人。

接连上了几天班,一切平安无事。那一块从洛水里捞起的大石头,被武则天称为宝图,后不久又改称为天授圣图,看来她是有意在这块石头上大做文章。随即,她又率领文武大官在洛水边建起神庙大搞祭祀,还夸张的封洛神为显圣,加位特进。

对此刘冕感觉有些哭笑不得。追封祖先的事情她干了,轰动一时;现在居然还封起了神,实在有些叹为观止。看来这个女人,是有意打破一切陈规旧制,尽可能的颠覆以往格局。

发现并献上这块石头的人可就美了。从一介平民被提升为五品游击将军。同时,武承嗣也是很是风光了一把被改封为魏王,加了许多的食禄,接连通报表扬了数次。原因就是他政治觉悟高,第一时间遇到了捞起这块石头的人,并要求他将石头献给了朝廷。

明眼人都知道,这不过是武承嗣自导自演的一场戏而已,演技很拙劣。剧本很垃圾。偏偏武则天要的就是这种掩人耳幕的弱智政治剧。

一时间,武承嗣大出风头。已经有人在纷纷猜测,太后是否有意让武承嗣接承她地衣钵呢?从周王改封为魏王,一来可能是有意避国号讳谁都能想见,武则天如果登基,必然立国号为周。她已经不止一次地表达出这个用意了。比如,追封自己武家先祖是东周姬姓后裔、依《周礼》称号改官制称号及年号。二来,迁都神都之后,大唐的国体中心已由以往的雍、晋之地转移到魏地。封武承嗣为魏王,是否正是此意呢?一如当年。李世民晚年时封李治为晋

对此,刘冕也心中暗自疑惑难道说,武则天真的有意将来把衣钵传与自己的侄儿?那么说来,刘仁轨当初的分析,居然错了?

刘冕百思不得其解。毕竟,他来到这朝堂之上还只有几个月的时间。还是个十足的新嫩,对时局的把握不牢,对武则天的心思也并不了解。时局不停在变,刘仁轨却已作古。如果说当初他地料断出现错误,也是有可能的。按照当时的分析。太平公主才是武则天最为中意的继承人。难道是因为这一次太平公主在薛绍的事件中的表现,让武则天失望了,才不得不令她改变了初衷。从而将希望寄托到了武承嗣地身上?

刘冕细下一想,好像有那么一点可能性。可是也不排除武则天提拔武承嗣,仅仅是为了提高武氏的门第的可能性。反正这个女人一向心机极深,谁也无法完全揣透她。跟着她混了几十年的刘仁轨如若在世,也许能看出点端倪。刘冕自叹还太嫩,没这份功力。

同时,刘冕也不禁有点替太平公主担忧起来。眼看着武承嗣一天天风头正盛。万一哪天武则天高兴之下拍板做主让她嫁给了武承嗣。岂不是生米煮成了熟饭?这个小太妹的阉人方案也不知道执行地如何了?形势急迫啊!

造神运动持续了十几天,刘冕也只得跟着武则天每天在洛水边进行那些无聊的祭拜。期间也没有见到上官婉儿。看来她回老家祭母走的时间还挺长,到现在仍没回来。

时间过得挺快,眨眼间刘冕就上了半个月地班了。唐胡虏和鲁友成从长安派人送来信说,那边的事情一切进展正常。长安的三家大商人都很合作,按太平公主吩咐的借出了七千余匹好马,商队已经组建了起来。太平公主封存在万年县仓库的绸缎,其数量之巨只能用惊叹来形容。他们已经在着手装车准备转卖了,同时也开始联系各地的米市。

看来商队的事情已经没有什么是值得操心地了,刘冕暗自欣慰。

这天下午,刘冕照例去仙居殿接班换防。他带着几名千牛卫备身来到殿前,恰巧看到上官婉儿也从殿外朝里面走。刘冕便准备上前打个招呼。不料上官婉儿朝他这边瞟了一眼后,颇为冷漠地脚步不停就朝前走。

刘冕不禁愕然怎么了?才几天不见,就变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