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穿越重生>穿越成先生家的小王爷>第二百四十九章 流言 ...

  尉迟兰做了水果馅儿的年糕,然后和果果一起驻扎了一天厕所。

  竺年和其他人都没法理解这种馅料,也只有竺年却不过夫夫情分吃了一口,倒是没事。

  转天,他亲自做了个水果蛋糕,才把尉迟兰继续创新的念头给压了下去。

  水果蛋糕这种东西,不管水果好不好吃,只要五颜六色的,看着就很好看。

  然后竺年和尉迟兰就被抓壮丁了。

  宋婉表示:“你们都闲着有空当厨子了,那肯定是有空做事的。”

  原本预定去阿达鲁的行程被拖延,宋果果小脸都瘪了,现在看到御书房里多了两张熟面孔,就感觉分外精神:“堂兄,芳哥!”

  竺年看着他已经和成年人差不多的桌椅,把小孩儿提溜起来比划了一下身高:“小子长得真快。当年我头一回带你在御书房里,才只有这么大一点。”

  宋果果已经不太记得小时候的事情了:“那么小吗?”

  “是啊。”竺年转头问尉迟兰,“三岁?”

  “是那个时候。不哭不闹,就是转头就睡着了。”尉迟兰笑着拍拍宋果果的头,让他坐回到自己位置上,“现在不用跟你挤一个位置,可以自己单独坐了。”

  新京的皇宫建筑翻修过几次,原先是碍于工匠短缺和工程时间,大致的样子还是保留了皇家建筑的风格,但更像是个毛坯。后来增加了一些园林景观,目前更多的是作为皇宫内一处游玩的地方。

  现在的居住的房子是采用的钢筋混凝土的框架结构,类似抱月居那种,是由两座分开的半圆形四层楼房组成。

  一边是宋婉他们生活的地方,另外一边是办公的地方。

  郑锦也站起来行礼。

  他的位置在宋果果后面一点,两个小孩儿占据着宋婉身后靠近内侍的位置,那是一个相对不起眼的角落,摆明了就是旁听的。

  竺年和尉迟兰的位置就不一样了,不用宋婉指,就往她身边一左一右坐下。

  这时候新京的朝臣陆续进来。

  竺年也不好说什么,就等宋婉最后到了之后,就开始开小会。

  新京的管理相对简单,但毕竟也是一片极其广袤的土地,且以平原为主,有少量的山川丘陵,且全年没有寒冷。生活方面的问题比起内陆地区要少很多。

  问题少,不是没有。

  单纯从生存角度来说,新京的生存环境比大部分大梁的地区都要好很多。

  炎热湿润的环境,大片肥沃的平原,人们甚至不需要耕种,就能从大自然中获取足够生存的食物,而且种类丰富。

  像是之前竺年说过的一年三熟的水稻,尉迟兰只有到了新京之后,才有了真切的感觉。

  新京的行道树都是各种果树。和上都那边摘樱桃还能搞个节日不一样,这边的果子熟透了掉在地上,人们都懒得去捡。

  衣物的功能更多的是蔽体和美观,而不是保暖。

  内陆说起来也流行了好几年的短袖短裙的装扮,到现在偶尔还会被老学究指指点点说伤风败俗。

  在新京,多的是穿着背心短裤短裙到处跑的男男女女。

  但海外十六州,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医药。

  炎热湿润的环境不仅滋养了丰沛的食物,同样也给疫病带来巨大的生存传染空间。

  宋婉对于海外州郡开拓步伐的放缓,除了受限于人力物力之外,也有这方面的因素。

  竺年和尉迟兰他们听了半天会议,结束后又直接在御书房里办公,等中午吃过饭一边遛弯一边闲聊才说起这方面的话题。

  “是不是还会乱吃东西?”

  宋婉一听,就想看怪物一样看了一眼竺年:“你不在海外待着,知道的倒是不少。”

  竺年歪头看了她一眼:“我又没派人过来打探消息什么的。南地西南那边也这样。”应该说情况要更加严重。

  南地西南,靠近交沱附近,气候和新京很类似,但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适合耕种的土地很少。人们一年四季都从大山里获取食物。

  在生物学发展到他上辈子的程度,人们的步伐遍布五湖四海,知道趋同进化。

  但在这个生物学刚开始起步的阶段,人们对生物的认知很多都是用人命填出来的。

  这种东西是祖祖辈辈常吃的,就是能吃的。

  另外一种东西能不能吃?有可能吃坏了吃死了,才知道不行。

  更可怕的是在生物多样性格外丰富的热带地区,两种完全不一样的东西,不管是动物还是植物,都有可能长得一模一样。

  若只是一个好吃一个难吃也就算了,就怕一个没毒一个有毒。

  新京医馆里,经常住满了被毒蛇毒虫咬伤,误食有毒动植物的病患。

  新京条件当然是海外十六州里最好的。

  在新京以外的地方,肯定不会所有的城镇村集都拥有干净整洁的道路,完善的下水管道;不会有人严格执行卫生标准,也不会有人去扑灭蛇虫鼠蚁等等。

  能够放到御书房里讨论,当然不是让他们去给治病。

  “修筑水坝,疏浚河道,规范化种植,提高产量,开发一些耐保存的水果方式。茶叶种植也可以尝试。排水管道铺设,可以让犯人优先去做……”

  尉迟兰打断他:“让当地人自己做。自己辛苦劳作的才会珍惜,别人送上门的,很多人都不当一回事。”

  “啊,也对。”升米恩斗米仇,“顺便以工代赈。”

  宋婉听着就对他们说道:“那你们就去干吧。”

  “嗯?”竺年一激灵,“可我们是来玩的呀?”

  孙子来奶奶家玩耍,奶奶应该准备好多好吃的,孙子只需要叫一声甜甜的奶奶就行了呀。

  宋婉伸手朝宋果果勾了勾。

  宋果果会意地递上家法。

  海外的大臣们就看着他们的太子殿下,刚到新京没几天,就被稳重的太后娘娘追得满园子乱跑。

  “太后和太子的感情真好。”

  “太子殿下来了之后,太后变得随和了许多。”

  “……你当着她的面这么说试试?”

  “……反正太子殿下比太后随和多了。”

  “太子一来就待在船厂,今天头一回在御书房,好不好说话的,还得等以后具体再看。”

  “太子的面相一看就随和,倒是姜王,我瞧着总觉得有些害怕。”

  “可能是有杀气吧?听说姜王率领百万雄兵,手下杀了几十万人。”

  “啊?姜王长这么好看,一看就是名门公子,还领兵打仗?”

  “名门公子怎么可能封王?王侯都是打出来的。”

  有人嘀咕了一句:“不是因为他是太子妃嘛。”

  海外十六州人口少,周围没有任何足以匹敌的势力,官场环境也相对单纯。

  换做在大梁内陆的官场,绝不会有人把这样的酸话放在明面上说,背后嘀咕两句还得关上门。

  可偏有人这么说了,还真有人赞同,甚至表示:“太子妃也得是姜王那样的人物才行啊。那等样貌,整个新京也找不出来。”

  他们并不避讳这样的事情,就像宋华,难不成真就是因为他是贵族出身的国王,才得到了宋婉的青眼?还不是因为长得好嘛。

  新京的大部分官员都没去过内陆,对大梁的官场和势力缺乏认知,以为尉迟兰就是和宋华一样的人。

  当然,这只是他们一厢情愿的认为。事实上宋华也不是什么以色侍人的人,他的等识见识人品都是非常好的。只是他人比较佛系,非得让他当国王也行,但不当国王最好,最新等术研究,才是他最喜欢的事情。

  宋星几乎就是他的年轻加强版。

  对于一些沉溺在自己思维里的人,要是凭借着容貌能够上位,同样是一件非常值得炫耀乃至于荣耀的事情。

  “姜王确实才貌出众,但都已经这个岁数了,哪能比得上年轻人呢?”

  有这样想法的人不少,于是在竺年和尉迟兰离开皇宫,前往十六州考察建设的时候,随行的人员中有许多年轻的男男女女。

  竺年和尉迟兰都没多想,没有这些人,队伍中的年轻人也很多。

  本来新京的人口就非常年轻,整体教育水平比大梁内陆要落后很多,压根就没什么老学究存在。

  吴灲这样德高望重的老人家,简直走到哪里都要被人膜拜。

  高深的道理在他口中变得通俗易懂,每一次对话都让人醍醐灌顶。没用多久,这位“散养”的小老头,就在新京收获了大量的拥趸。

  此次出行,他身后也跟了不少年轻的追随者。

  对比之下,跟随着竺年他们的年轻人,就显得不太显眼。

  就连他们自诩出色的容貌,在竺年和尉迟兰两张脸的对照下,也显得和旁人没什么区别。

  竺侯看出来了一点,但他不说,整天笑眯眯的。别人也不知道他的本事,看他经常跟竺年说话,就以为他是竺年的随侍。

  他也不解释。

  倒是竺年在第二次从他手里接过餐食的时候,就觉得奇怪:“你没事干吗?抢小厮的活计?”

  跟在身后拿着托盘端上一大盘饭菜的亲随没好气地抱怨:“竺侯大人非得在边上添乱。”

  要知道他们这些亲随,能够真正跟在竺年和尉迟兰身边伺候的时机并不多。

  想要跟随两人天南海北跑的,哪一个不是学习了各种技能,从人堆里拼出来的?

  竺侯都已经当了大官了,为什么还得跟他们抢工作?

  还干不好!

  竺侯被抱怨了也还是一脸笑,招呼自己学学生郑锦过来一起吃饭:“哎呀,不干活哪好意思蹭饭吃?”

  他们这会儿在一处驿站落脚。

  海外十六州,几乎每天中午前后会下雨。官道旁的驿站未必很大,但基础设施都是有的。

  他们也习惯在这种时候避雨顺便吃饭。

  他们一群人坐在一起,分餐但不分桌。

  其他人看过之后,想到自己差遣竺侯干活,顿时有些后怕。

  他们没觉得是自己做错了,反而觉得内陆人心眼多的很,肯定是在太子殿下面前说他们坏话呢。

  几个人凑在一起嘀嘀咕咕说小话,看看同桌吃饭格外显眼的两个小孩儿。

  宋果果不用说,这小孩儿已经到了不让人叫小名的年纪了,见过宋华的人,都能一眼看出两人的血缘关系。

  郑锦比宋果果大了两岁,十二岁已经有了一点小少年的样子。

  他跟着竺侯去了很多地方,小小年纪已经见识了许多人一辈子都不会见到的山川人文,像是一块被水流不断冲刷打磨的玉石,正在逐渐显露出沉稳内敛的气质。偏偏他年纪确实很小,又带着点天真无邪的样子。

  他和尉迟兰沾了一点亲,眉眼间和神态上略有几分相似。

  两人坐在一起的时候,就像是一对父子。

  几天后,竺年就听到了谣言:“不是,阿锦是亲戚家的孩子。”

  他刚开始只以为是有人单纯误会,没做它想。毕竟考察水利设施,基本都行走在荒无人烟的山林里,每天住宿都得靠帐篷,时不时还要淋一场雨。

  吴灲小老头进林子前就缩到城里去了,打死都不进山。

  竺年和尉迟兰是队伍中武功最高的。

  竺年打头阵,尉迟兰殿后,分得很开。

  竺年还沉浸在找回野王的荣光的错觉中,等到晚上扎营休息的时候,又听到一耳朵,才皱眉:“你们两个过来,瞎编排什么?”

  什么叫偷生了一个儿子在外头,什么又叫提早养了个自家子侄给太子收了巩固地位?

  在山林里行走,对体力消耗非常大。

  竺年开着挂,虽然探路消耗最多,但是还好。身边的杂务又有亲随处理,到了目的地之后,两手一摊就行。

  这会儿他正在给两个明显体力不支的小孩儿按摩放松肌肉,免得第二天酸痛到走不动路。

  尉迟兰则在观察地形布置营地,薰撒药草药粉,驱赶一些蛇虫鼠蚁没在跟前。

  两个被叫来的年轻人,也不知道是傻大胆还是缺心眼,被叫到竺年跟前,还觉得是自己的机会到了,压根都没察觉竺年的怒气,反倒朗声说道:“郑锦和姜王长这么像,年纪也对得上,肯定是姜王的亲生儿子。殿下可别被姜王骗了。”

  “姜王身为太子妃,不守礼数,在外头生下血脉不明的子嗣,还妄图蛊惑殿下。殿下可千万不要被骗了。”

  亲随听了大怒:“胡说八道什么!”

  竺年简直要被气笑了,情绪拉高到一个点之后,反倒平静下来:“你们怎么知道这些的?”

  两个年轻是真的胆子大,见竺年反应平静,就觉得自己说出了真相,还得意地对着亲随抬起下巴“哼”了一声:“大家都这么说。”

  竺年就让他们把“大家”找来。

  队伍中的人很多,来源也分了几拨。

  有竺年他们自己从内陆带来的匠人学者大夫工兵;有新京方面安排的熟悉当地情况、水利和着意培养的官吏,以及新京大学的学生;有吴灲的一些追随者等等。

  除了这些人之外,随行还有保障安全的军队、侍卫,保障后勤的随从等等。

  很多人觉得想在这么多人中间,找到谣言的源头很难。

  但其实远没有想象中那么难。

  什么话是听谁说的,追溯到底,总有源头。

  甚至于,谣言在流传的过程中,是哪个环节添了什么油加了什么醋,也一清二楚。

  尉迟兰带着人把营地周围的危险因素排除后回来,就看到营地一片肃静,还以为出了什么事情,赶紧飞奔到竺年身边,见他好端端坐着,低声问了一句:“没事?”

  “没有,一会儿就吃饭了。你先歇歇。”竺年轻轻握了一下他的手。

  尉迟兰见竺年还有个笑脸,略带疑惑地看着面前一群神态各异的人,也猜不出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干脆去问营帐里的两个小孩儿。

  竺年对着尉迟兰的时候还能有一点笑,等回转过来的时候,脸上已经没了表情:“饭吃得太饱,还是活太少?”

  满天星斗下,营地的篝火猎猎。竺年的声音像是从地底深渊而来,伴随着从不远处河流上吹来的夜风,透着一丝丝入骨的寒气。

  “郑锦出身京城郑氏,父亲是京城大学的先生,母亲是江州林氏。八岁就已经学全了考官需要的本事,其后足迹遍布大梁南北,提出的策论改善了数地的民生。考虑到他年纪小,才官绶从五品。你们这些人,应该都做过京城历年考官的卷子?说说都考了几分?”

  在如今大梁的官吏体系中,五品是道坎。

  五品以下,官员只要不犯错,在岗位上矜矜业业,可以熬资历升迁。

  五品开始,那必须是人中龙凤才行。

  十二岁,从五品,话本都不敢这么编!

  新京这边不是基础差,是完全没有基础。完全照搬内陆地区的选拔制度是不可能的,所以这边的考官的卷子都是另外出的,考题内容结合了当地的一些实际情况,当然考试难度也降低了很多,非常多。

  新京大学的先生水平就要差很多,这些学生大部分连看懂考题都难,更不知道怎么解题。

  当然,追求还是有的。

  天才也还是有的。

  新京的优秀学生,是有机会被推荐进入京城的相关大学学习的。

  但是竺年说的这些,完全颠覆了他们的认知。

  郑锦在他们看来,只是一个长得不错,沉默寡言的小少年罢了,还一天天跟他那个毫无存在感的先生在一起,一天到晚也不知道在琢磨什么。

  这时候尉迟兰已经知道了全部事情,带着在帐篷里听了全场的小孩儿出来。

  郑锦还是一脸不悲不喜,瞧不出生气。

  宋果果显然就要外向得多:“造谣诽谤,罚钱三百以上三千以下,在公告栏公示一个月,罚徭役十二个时辰至一百二十个时辰。造谣诽谤天家,罪加三学,可徙三千里,拘役五年起至死罪。”

  他虽然外向,却只是把律法说了一遍。

  他并没有看不起别人学识差,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拥有类似他活着郑锦这样的教育资源的,全大梁也找不出几个。

  但郑锦依旧是其中的佼佼者。

  他早两年连郑锦怎么个厉害都不知道,只到了这段时间跟着竺侯一样学习,才明白其中的差距。

  说白了,他的本事现在给郑锦当个小跟班,人家还得嫌弃他本事不行。

  这些人加一起,学识和本事哪一样都比不上郑锦,凭什么这么编排?

  再说他堂兄人是很坏很讨厌,但不傻好嘛!

  芳哥要是在外面偷生了一个儿子,现在说不准两边还打仗呢。大梁哪会有什么姜王?

  要说到芳哥,那更是不可能。他一个小孩儿都知道大伯和大伯娘,包括奶奶,都希望两人分开,甚至退一步两人后宅里添几个人生几个娃。

  但两人眼里面都看不见别人。

  这会儿在新京已经收敛很多了,当年他在上都,这两人就跟吸铁石一样,一靠近就黏糊在一起的。

  还什么靠着子侄巩固地位?亏他们想得出来。

  宋果果虽然地位高,但是年纪小,被娇宠长大的孩子,才刚刚接触权力没几天,哪怕说得再义正辞严,别人也不怎么当回事。

  竺年看着这些面上惶恐嘴上认错,但明显并不以为然的年轻人,固然感到愤怒,但更多的是失望:“按律处置。”他叫来跟着过来闲着没事当护卫的朱小飞,“绑了带走,先收在这边的牢房里。正好过几天要修水坝,人能够用上。”

  朱小飞这一路有些无所事事,现在找到事情做,跟个店小二一样吆喝了一声:“好勒!”

  竺年被逗得笑了笑,站起来看着沉下来的夜色,问走过来的竺侯:“贵官,你说我花费这么大的人力物力,就是为了养出这么一群不知所谓的废物的吗?”

  贵官是竺侯的字。

  竺侯拍拍自己的学生,让他去准备吃饭,对竺年说道:“平庸之辈最多,废物倒是不至于。殿下从小就对我们说,天生我材必有用。我们这些孤儿才能有今天,不管是做官还是做个工匠、农民,都能养活自己、家人。考官,只有考过了才能当官,本来就不是人人都能考上的。玉石应该镶嵌在冠带上,普通的石头也有石头的去处。”

  竺年对他微微拱了拱手:“是我着急了。”

  “那我点醒了你,是不是晚上给我做顿好吃的?”

  “行,你想吃什么?”

  “我瞧着这边鱼又大又肥,来一顿水煮鱼?”

  尉迟兰也是无辣不欢的人,立刻说道:“我去抓鱼,行李里有干辣椒、辣椒酱和泡辣椒。”

  一些新京的官员,看着他们觉得不起眼的普通随从竺侯,竟然指使太子给他做饭,再看看很快空了一半的营地,学会了闭嘴。

  有个从京城跟来的学生忍不住说道:“那不是什么随从,是竺侯大人,太皇太后的学生,太子府詹事,三品。”将来是要当宰相的。

  作者有话要说:  猴儿⊙ω⊙:普通猴儿。

  猴儿⊙ω⊙:普普通通随从。

  亲随(×_×):别,普通随从不会连这点活都干不好!

  猴儿o(* ̄▽ ̄*)ブ:虽然我不会干活,但是我能吃啊!

  猴儿ヽ(??▽?)ノ:糕儿,给我做点好吃哒!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