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穿越重生>穿越成先生家的小王爷>第二百一十七章 糖块外交 ...

  糖这种东西,能够快速补充体力。

  在体力消耗巨大的军队中,是非常受人欢迎的东西。

  譬如在如今宋觉率领的五十万军队中,南地军队最让人羡慕的,就是他们配给的糖,还很多。

  宋觉一开始还以为只有神火营的配给多。

  毕竟作为一支杀伤力巨大的精锐部队,配给多非常正常。

  像他自己率领的军队中,骑兵要比步兵的配给多,精锐要比普通士兵配给多是一个道理。

  南地军队倒也遵循了差不多的规则。但人家其他配给少的部队,那少也是看和谁比。

  类似油盐酱醋这样的调料,每个营的伙头兵们都会隔五天到仓库去领一次。每次领完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做各种糖。

  伙头兵们还振振有词:“糖放久了受潮,还是做成糖块耐放,吃起来也方便。”

  于是各种芝麻糖、花生糖、栗子、松子之类的坚果,乃至于菊花、玫瑰、薄荷之类都被做成糖块。凉透了之后切成拇指指节大小的块,用米浆纸包起来,再用牛皮纸一封封装好了,给下面的士兵发下去。

  汾州兵的好日子没过两年,见识少正常。

  阳州兵向来富裕,也没见过这架势。

  熊北北管的那些营地日子不上不下,背后是南王府,起码盐和糖不缺。但毕竟往来交通隔了老远,到底没有实现吃糖自由。

  吃人嘴软。

  五十万军队之间的相处,就透着糖块的甜。

  宋觉本以为得花上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指挥得动这支庞大的军队,没想到磨合的速度非常快。

  等竺年在汾州休整完,顺便押运一堆物资到银城的时候,正赶上午饭。

  一群人正在排队打红烧肉。

  队伍里说什么口音的都有,甚至还有人教安昌话的。

  竺年混在队伍中,跟着打了饭,快吃完,才被收到消息的宋觉逮了出来。

  竺年小声叫了一声“姨夫”,下意识把还剩下两块红烧肉的饭盆往自己身边拢了拢:“姨夫也来吃饭啊?”大锅烧的肉好吃,他排队好久才排到的。

  宋觉看着很久没见的大外甥,简直气不打一处来。啊?他还稀罕那两块肉?!

  两人大眼瞪小眼看了一会儿,宋觉才坐下:“怎么不先来见我?”怎么两块红烧肉就稀罕成这样,瞧着也不像瘦了。

  “有人交接就行了。我也不知道您在哪玩儿。”五十万人的军营,这要是都驻扎在一起,铺开得多大一片地才行?分开了几个地方驻扎,也绵延不知道多长,让他上哪儿找人去?

  宋觉听着他说话熟悉的调调,也算是松了一口气,让他赶紧把饭吃完。

  很多士兵不认识竺年,但都认识宋觉。

  坐得近的听清楚他们说话,才发现刚才身边坐着的竟然是南王府的小王爷。

  竺年两三口把饭吃完,跟着宋觉出去,一点都不意外地直接走到自己原先住的小院,熟门熟路在凉亭下的躺椅上坐下:“姨夫这些天住这儿啊?怎么不住隔壁?那边比这儿大呢。”

  “你以为姨夫岁数大到分不清住哪儿舒服?”宋觉在边上的躺椅坐下。

  马上就有人端来茶水点心。

  现在的局势不紧张,两人都还算悠闲。

  喝了两口茶,竺年缓过了一点,把自己知道的消息一条条和他交换了一下。

  得亏宋觉定力了得,才没从躺椅上弹坐起来:“没对上尉迟邑,运气不错。”

  打仗磨砺的机会多得是,没必要一下就去碰硬骨头,除非真的是绕不开。

  竺年“唔”了一声,又问他这边的情况。

  宋觉当然比宋卢知道的消息更多更精确一些:“我这边五十万,姜卓那老小子带着兵守在距离一天外的地方,怕是晚上都睡不好觉。

  熊北北带着人从东州出来,已经清了一些地方,不过没怎么守的样子,和驻军来回绕。要是再绕上几个月,大概驻军就要被他吃没了。

  尉迟兰额外留了一批人在东州、林州一带,不知道要准备做什么。”

  竺年本来有些饭困,听到尉迟兰三个关键字,立刻精神了一点:“应该是准备对付那些趁机搅浑水的。原来禁军……就是施闲那时候的禁军,不是逃了一批人嘛,后来人不见了,本以为是隐姓埋名或者远走他乡了,没想到和天罗教混在了一起,借着天罗教的壳子干了不少事。先前我把人追进了迁山,反正就这个方向叭。

  他们人少,直接正面打是不可能的,肯定是想着在后面渔利。这些人平时藏得深,也不知道在哪儿,他们要是这回跳出来正好一并收拾了。”

  迁山地势险峻。有着南王府和东州、林州的大笔资源的投入,熊北北才能在迁山建立起几个略有规模的营地。

  但像这次拿出来的十五万那么多的新兵,绝不是几个营地就能培养出来的,主要还是依托了林州新城。

  当然,人家条件艰苦一点,并不表示不能住人。再说迁山两边,人烟稀少的地方多得是。很多村落和集镇,一年到头也没有什么对外交流。发生了什么事情,外人根本就不知道。想藏匿几十万军队不可能,但零零散散藏个一两万人,真没什么问题。

  一两万人,在这种广袤的地域,尤其是以平原为主的地形打正面,差不多等于送菜;但要在后方搞搞破坏捡捡漏捅捅刀子,那还是可以做到游刃有余。

  若是没一点防范,那绝对会被恶心得够呛,甚至还会把自己长期经营的后方拱手让人也不一定。

  毕竟是禁军出身,这群人的军事素养极高,破坏性绝不是天罗教那种散兵游勇能比的。

  除了大月禁军残部之外,包括东州在内一直有各种奇怪的势力。他们成大事的本事没有,但浑水摸鱼的本事还有点。

  竺年又说了宁州、鹤州一代:“那边也有类似的。不过那边更复杂一些,大月禁军的残部有一些,只是日子更不好过。除了姜国一直在对他们清剿之外,有沃州那边老世家们的势力也在对他们进行挤压。先前开了一道口子,让他们往西南去,不知道他们跑了没。总之,西边问题不大。”

  宋觉一听,微微皱了皱眉:“你们有防范就好。江州和萍州情况不妙,不过你最好抓紧去一趟沃州。”

  “沃州怎么了?”竺年直接就坐了起来。

  “沃州百姓自发把沃州占了。江州萍州没怎么守,不知道南王府怎么想的,只等那边军队折返,沃州就要糟糕了。”

  竺年这下彻底坐不住了,站起来就要往外面走:“硬顶什么。”

  百姓自发组织的反抗,非常容易造成一个最不好的结果——屠城。

  作为统治者,只要老实本分干活的百姓,都是百姓。

  说句不好听的,黑羊白羊都是羊,产毛产肉产奶都是给自己的,都是好羊。

  但要是羊群死活不从,那既然怎么都不能为自己所用,统治者可没有耐心来“教化”百姓,往往就是直接屠城,从别处迁来更听话的绵羊。

  宋觉一把就将竺年扯回到躺椅上:“稳重点。”

  竺年就用一张冤种脸看他。

  “啧。你要是我亲儿子,看我不把你摁在长凳上打屁股。”宋觉说完,到底也觉得不妥。竺年虽说是晚辈,却是他认准的未来的皇帝。既然是皇帝,那君臣之分还是得有的。不能拿家里的那一套放在前面。

  至于真正的南王竺瀚,他没什么接触,自然谈不上忠不忠的。

  竺年这辈子当晚辈当习惯了,现在都二十多岁了,还时不时被人叫个小名,以为真要被姨夫打屁股,瞪圆了眼睛整个人都往后仰了仰:“我爹娘都不打我。”

  宋觉本来都把气给压下去了,听他这么一说,“腾”地气又窜起来:“你以为我不知道你?你爹娘能打你?就是他们两个没数的,把你小子给惯坏了,什么事情都敢扔给你。要不是有你高祖奶奶在,你小子不是要翻天?!”

  镇北王府和南王府的情况,相似之处还是很多的。

  单纯从一个当爹的立场,他觉得南王和南王妃夫妇两个简直了。小孩儿丁点大,交给隔了几辈的老太太领。哪怕盛元长公主确实身体很好,但毕竟精力有限,怎么可能把一个皮孩子完全看住?

  等后来多了女儿,竟然还想得出来,把小女儿扔给大儿子带。

  不过也亏得是给盛元长公主带,没给孩子们的亲奶奶文阳公主带。不然竺年就不会像今天这样性格仁厚,早就横行无忌了。

  竺年下意识把脑袋垂得低低的,咂摸了一下,慢吞吞伸出一只爪子掰指头:“已经把二姨夫的天翻了,现在正准备去翻父皇的天。”

  和驻军对接完的李曲找过来,门口还没进,就见宋觉手上一根刚折下来还带着两片嫩叶的葡萄藤,在空气中抽地啪啪响。竺年被追得满院子跑,眼看着就要冲出大门,被李曲他们挡着,一飞身上了墙,就跟个真正的狸奴一样,在窄窄的围墙上跑得贼快,骂骂咧咧:“那么大块头,好几个!堵在大门口干嘛!”

  宋觉年纪比竺年大了一倍,但习武之人,体力还没到衰退的时候,但也做不到像竺年这样轻盈地在墙上跑,举着葡萄藤骂:“臭小子,给老子下来!”

  “我不!”竺年对自己住过不短时间的小院可熟悉了,沿着围墙两三下就跑到了后院作坊的屋顶,盘腿坐下挑衅,“您火气小一点,我又不是第一天这样了,您习惯就好嘛。卧槽!”

  李曲都不知道自己背着的弓怎么到了宋觉手上,一群人鸡飞狗跳。

  宋觉最后捉了竺年,伸手特别凶狠地在他衣服上拍得啪啪响:“翻天?就会翻天?就你能翻天?你怎么没把老子的天也给翻了?当初假作宋浮来骗,是不是也打得这坏主意?”

  竺年毛都没弯一根,叫得鬼哭狼嚎的:“姨夫,我错啦!”

  有些旧账不能翻,乖乖认错撒个娇就过去了。

  糕儿超懂的!

  一群人特别无语地看着两人一番作态,恨不得把白眼翻到天上去,干脆自己在凉棚下重新摆了桌椅,商量去沃州的事情。

  要带多少人?带哪些人?

  走什么路线?后勤怎么解决?

  预案得准备两套……

  等宋觉和竺年闹腾完,他们这边已经把方案商量得差不多了。

  竺年拿着记录扫了一眼:“行。那一会儿早点吃饭,早点休息,咱们子时出发,动静小一点。”

  宋觉是喜欢靠着自身实力刚正面的人。当然要实现这点,前期肯定需要采用各种办法。

  竺年则始终是个机会主义者。

  这就造成他的亲卫营也是相同的风格。

  奇袭、绕后、偷袭、佯攻、埋伏等等,充斥着亲卫营的作战生涯。

  别的军队尽量避免的夜间行军,对他们来说也是家常便饭。

  夜间行军的危险性,一是晚上看不清楚地形,容易发生意外;另外一点就是在缺乏肉蛋奶的时代,夜盲症非常多,军中也不例外。

  这两点在竺年的亲卫营中,都是几乎不存在的。

  论吃得好,亲卫营敢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夜盲症压根就不存在,反倒是得注意肥胖率的问题。

  当然,冷兵器时代,胖一点未必是件坏事。适当的肥肉更能有效发挥威力。

  譬如宋觉、姜卓、竺瀚,这三个差不多年纪的人,表面上看都不胖,都是高大但不算魁梧。实际上三个人腰间都是有点肉的。

  这可不是中年发福,而是出于武功的发力需求,也是在短兵相接的时候,能够更好的保护内脏,和肌肉虎的胖肚皮一个道理。

  而且由于这个时代的人,普遍身体素质不太行,冷兵器作战又非常耗费体力,所以细分到每一次作战的时间并不长。

  猛将都是使用刚猛的重兵器,争取一板斧下去把人直接给砍死,而不是你追我跑你我追追跑跑。

  这和竺年的亲卫营完全是两个路数。

  竺年会更注重耐力,而非爆发力。

  一个军队的基本构成不同,就导致了作战风格的区别。

  哪怕宋觉,也不可能带着竺年的亲卫营去冲锋陷阵。不能说真就不能这么干,真要冲阵,竺年的亲卫营表现也未必会很差,但这种方式绝对不能发挥出这支军队百分百的实力。

  不同的军队,不同的作战风格。宋觉只会把尽可能多和准确的情报告诉竺年,而不会去干涉他的具体作战。

  想要在沃州有所作为,光靠着竺年的亲卫营是不够的。李曲他们商量出的方案,是带上十万熊北北在林州训练出来的新兵。

  能够从熊北北手下被认证合格的,哪怕是新兵,各方面素质素养应该都没什么问题。

  不过竺年没耽搁,带着一众人去预计要出发的军队那儿转了一圈。

  一群新兵见竺年来,纷纷不淡定地挺起胸膛,恨不得学黑猩猩一样锤锤胸口,才好展现自己的强壮。

  竺年大致看了看,其中各级带队的将领大部分都是熟面孔,显然这支军队虽然没真正经历过战阵的菜鸟居多,但有经验的老鸟的数量绝对不少。

  他们正在这边操练,神火营的将领跑了过来:“小王爷,也带我去吧!”

  竺年断然拒绝:“不了。你留在这里,和对面好好玩耍。”他的亲卫营里连爆米花的家伙什都有,可见是不缺鸟炮的。

  点完兵将,简明扼要地开了个战前会议,竺年就回去小院了。

  剩下更多的细节,自然有人会做好,不需要他多费心。

  等回到小院里,他不太想睡到一半被叫醒了吃饭再继续接着睡,就拿了一本手札继续看。

  宋觉扫了一眼他上战场还不忘带的一箱子书,见他没反对,就随便拿了最上头的一本来看,立刻大惊失色,把书放回去,不敢再翻阅。

  竺年还觉得奇怪:“姨夫不看吗?”

  宋觉脸色依旧不好:“我可不是你,没想着翻天。这些东西就没必要看了。”

  这些都是当皇帝要懂的东西。他又没想着当皇帝,要那么懂当皇帝做什么?嫌脑袋太稳吗?

  “哦。”竺年也不强求,看他这样大概也知道自己看不懂的地方,宋觉应该也没办法给他解惑,只能把问题攒起来,等以后见了先生之后再问。

  先生要是不知道的话,他们还能相互商量。

  竺年翻过一页,突然问:“姨夫知道我家先生在哪儿吗?”

  “你说尉迟兰?”宋觉和尉迟兰的联系其实还颇有一些,但要说现在尉迟兰的踪迹,他还真不知道,“要不我给你猜一猜?”

  竺年就把自己知道的一些零碎消息说了,一边说还一边拿了一张纸画舆图。

  宋觉就指着北方一东一西两个方向:“他既然先前在黑荥关,又没去沃州,那就是出关了。你从北面过来没见着人,那无非就是东西两个方向。往西是常水一线,你把常水军主力都差不多搞定了,常水本地守军孱弱,这时候过去不会耽搁太长时间,等于捡个便宜。当然,再不耽搁时间,也是时间。

  眼前的情况,能快一点,自然是更快一点的好。所以我猜尉迟兰会往东,直接把整个姜国都给扫了。”

  “啊?可姜国好大地方。”竺年这次把卫州占了,虽然没怎么打,但时间都花在路上,这还是大平原,可见姜国原先的地盘有多大。

  “为什么先生不能守着黑荥关,去西州那边把地盘巩固下来,形成对京畿的包围圈呢?”

  宋觉就给他分析:“西州那边有外族。当地确实有守军,但是不能动,除非他们想开关放外族进来。那边的外族搞点偷袭是可以,但不像是姜国那种讲道理的,比安昌还不如,肯定不能让人进来。说实在的,守边这么多年,除了像我这样和天家有关系的,不然是不太在意皇位上坐着的人姓什么。”他看竺年拿小眼神瞅他,火气又上来,啪啪拍桌子,“宋淮叫我姨夫,你也叫我姨夫,有区别吗?你不比他强?”

  胖狸奴得意地抬了抬下巴:“那我肯定不能输给大表哥啊。”

  宋觉哼了一声,继续说道:“要你是主帅,那大概率是会把周围可能存在的威胁处理干净,再把姜卓慢慢围死。”别看竺年这小子表现出来各种阴谋诡计,但整体战略非常稳。他这段时间在银城,除了练兵,还好好研究了一下竺年过去指挥的几次战争,发现竺年太稳了。

  稳得连伤亡人数都低到不可思议。

  同样的,他也研究了一番尉迟兰。

  “尉迟兰的性子和你不一样。他可比你凶得多。北境尉迟那个狼窝里出来狼王,可不是什么狼崽子。姜卓敢把他在京城关那么多年,他不把姓姜的祖坟刨了都算客气。也不知道姓姜的,是不是真信了他在京城风花雪月的那一套。”宋觉说着下意识看了看眼前乖巧白嫩的竺年,怎么看都是个乖小孩,“真不知道你们俩成亲这几年,你有没有被欺负?”

  欺负了,欺负得可凶了!

  竺年微微瞠目,耳垂烧火,面对长辈不足以言道,含糊着过去,又说:“先生不会去刨人祖坟的。”

  宋觉刚想说他就这么一说,不是真觉得尉迟兰会做事这么绝,就听竺年说道:“我已经把夕照原给炸平了。”

  一个祖坟不能刨两次。

  宋觉看着面前的乖小孩儿,眨了眨眼。

  他这是看走眼了?

  嘶……他对竺年看走眼不止一次了。

  先前他还笃信这小子是西王的儿子呢!

  这小子本就不是什么良善之辈。万万没想到,他一把年纪,竟然被这小子花言巧语骗了一遍又一遍!

  竺年不知道宋觉怎么不吭声了,把已经画了许多标记的舆图又仔细研究了一番,发现尉迟兰把整个姜国旧地短时间内全都荡平,还真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东部茅家、西部卫家,加上中间的上都,已经被占了下来。

  有三个支点在这里,又有汾州和阳州的策应。

  卫州都有尉迟家的养子在军中,那另外的地方有没有?

  但只是扫一遍又怎么样?得占下来,才能算是自己的地盘。

  他们有这么多人吗?

  作者有话要说:  年糕(~ ̄▽ ̄)~:白、软、糯叽叽~

  糕儿(~ ̄▽ ̄)~:乖巧~

  胖狸奴(~ ̄▽ ̄)~:可爱~

  嬉王(~ ̄▽ ̄)~:我杀人不眨眼哒~

  先生(/≧▽≦)/:亲亲抱抱举高高~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