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穿越重生>穿越成先生家的小王爷>第一百六十二章 还真是 ...

  龙王爷有没有显灵不知道,尉迟兰觉得自己身边的竺年要显灵了。

  或许是气氛过于轻松,他下意识想,糕儿要是真的显灵,那是会显出一只胖狸奴,还是显出一块年糕,或是南地人偷偷拜拜的白胖娃娃?

  “噗!嘶——”

  向导不明所以,看了看瞧不出表情变化的尉迟兰,嘀咕了一句:“奇怪?难道是谁家的气逑扎破了?”

  竺年放下掐在尉迟兰后腰上的手,用眼神警告:不准笑!不准想乱七八糟的!

  尉迟兰低眉顺目地像个小媳妇:“走吧,既然来了,咱们也去拜拜。”

  越到龙王庙人越多,向导还在说“斩黑龙的小王爷”的各种事迹,从实际做的断案除恶,到毫不搭界的天气转暖,都按到了竺年身上。

  说得多了,连跟着的两名长随,都在心底点头。

  他们是从京城一路跟到沃州的,当然知道京城里怎么个大雪封路。

  别的不说,去坪阳县的那群公子哥,差点连过年都回不来呢。

  可巧,他们到沃州来,就一路格外顺畅呢?

  竺年听不下去:“这不是马上就要开春了,转暖不是应该的吗?”

  “那可不一样!”向导说道,“我虽然没读过多少书,也是知道要是老天爷看天子做得不好,才会又是大水又是大旱。”他压低了声音说道,“前头皇帝就是没下罪己诏,做错事情还不肯认错,老天爷显然是气急了,所以大月才气数尽了。”

  两名姜国长随觉得这话在理,脑袋跟着点了两下。

  向导注意到,觉得这两位小哥大概就是人严肃些,瞧着两位郎君年纪不大,两位小哥怕是长辈派来的。

  他带着人往前挪了几步:“可见啊,人都是有气数的。说句实在话,咱们小老百姓谁在乎皇帝姓什么呢?只要日子能过得下去不就行了?可是贵人们怎么一样呢?他们是老天爷看着的。老天爷也有喜欢的,不喜欢的。像前头那些个贵人,做的那叫什么事儿?还说是贵人呢,咱们小老百姓也做不出那样的事儿来。”

  长随们知道的显然比向导的要多得多,一桩桩的罪行写成了卷宗,放在大箱子里,已经往京城送了两趟,现在衙门里又攒了好几箱。

  竺年抹了把脸,一个字都不想再说了。

  他一个战斗在反封建迷信第一线的狂战士,就搞不明白他们这些人的逻辑,更不明白为什么他每次讲真话,都还能给他们添加新素材,形成更好的逻辑闭环?

  那些事情,应该是另外一个次元的竺年做的叭?

  好在向导认识庙祝,在挤到前面之后,被庙祝带着往前头去,倒也没好多少,只是能先上个香,又被带着从后面的小角门出去,免了和他人的拥挤。

  出了门去,人就少了很多,连呼吸都顺畅了。

  向导说了附近几个小有名气的游玩之处,又说了几个不错的吃食摊子,刚从龙王庙后头的窄巷拐到大路上,就指着斜对面一个摊子:“前头那不是焦大官人嘛,怎的亲自在这儿卖点心?”

  他语气中透着惊讶,脚下不慢,带着人就直接往那摊子边上冲,一边小声说道:“焦家可是鼎有名的大族。要不是遭了大难,见个人都难。焦家大娘子原先在城里有个点心铺子,卖得极贵,还不一定买得到。”

  距离不远,这地方说是大路,其实一半在阴暗的小巷子里头。糕点做得着实精致,价钱也着实不便宜。

  问的人多,买的人没有。有些小孩儿觉得点心好看,非得吵闹着要买的,很快被家长抱走。

  一双中年夫妇显然有些忧虑。

  竺年走近的时候,听到妇人说道:“要不我们还是便宜点卖吧?”

  男人叹气道:“本钱就那么多了,这些就算全卖出去,也就赚个几十文,还能怎么便宜呢?家里还有那么大一群人呢。”

  妇人跟着叹气:“京城来的老太太,还这也讲究那也讲究的,也不看看现在什么世道?就咱们家,有这手艺在,大不了入商籍,总能把日子过起来的。瞧着旁支的几个年轻人倒是还不错,还知道赚钱补贴家用。”

  两人说着,听到向导叫了一声:“焦大官人、大娘子。”

  两人赶紧收了话头,瞧见竺年和尉迟兰马上就满脸堆笑:“唉,可别这么叫啦,叫我焦大就行。两位客人可是要买点什么?要不先拿一个尝尝,用的料都是好的。”

  竺年是做点心的老手,连糕点的模具都是自己开的。尉迟兰顶多就只画个花样,糕点的技能树还没点亮。

  两人闻言也不客气。尉迟兰拿起就近的一个“苹果”,掰开和竺年一人一半吃了,内馅儿绵软带沙,透着苹果的酸甜:“好吃。”

  小苹果一个还不如竺年把玩的珍珠大,两人一人一半,刚尝了个味就没了。

  竺年价都没问,没找长随,自己从荷包里拿了两个小金锭出来:“把这些都买下,够吗?”

  这两人做点心的路数和他不一样。

  其实竺年做的更多的是追求材料和配比,大部分时候没那个耐心折腾这种太精细的几乎和真的一样的果子。

  两夫妻看他的衣着知道是富贵人,却没想到他出手这么大方。

  一个说:“够的够的。一个就有多了。”

  一个又说:“太多了。您少待,我去前头兑开了给您找钱。”

  竺年是内行,让他们把金子揣好:“值这个价,再便宜你们就亏了。这点心哪里是花钱就能买得到的?”

  单单做个形不难,难的是味儿还得正,但又不能真的是。不然干脆吃个苹果得了,干嘛非得吃面做的苹果呢?

  这其中的平衡就很难把握。

  既然已经买了下来,竺年把其中一小盒四个的拿在手上,和尉迟兰一人一半吃了个“核桃”:“大娘子娘家姓舒?”

  焦大娘子瞪眼“哎”了一声,显然是被说中了。

  这一下连向导都瞪大了眼睛。他只知道焦大娘子,可不知道她姓什么。

  竺年还想再吃一个,被尉迟兰扣上了盖子,交给长随拿着:“中午吃的还没下去,不准再多吃了。”

  竺年伸出去的手只能缩回来,接过长随递过来的帕子擦了擦手:“那就不差了。我家里长辈心心念念您家的手艺,都念了几十年了。”

  焦大夫妇面面相觑,惊疑不定地看着这位小郎君。

  几十年前,舒家的老人还在宫里头当御厨呢。

  那时候能吃到舒家老人的手艺,这位是什么来头?

  竺年尝过了这么好的手艺,也拜过了龙王,此刻庙会上的其它热闹已经吸引不到他,就问焦大夫妇:“两位可能移步详谈?”

  焦家在沃州城内原先也是个不大不小的家族,见过的世面多,此时并不露怯。

  向导也不清楚焦大娘子的娘家有多厉害,就近找了个还算不错的茶楼,要了一间包厢,点了店内的招牌和店掌柜一起送进来,再退出去。

  两个长随一个人在屋里,另一个人问掌柜要了一张凳子坐在包厢门口,免得别人打扰。

  向导瞧着小哥又是一脸严肃,满心困惑。难不成是要谈什么了不得的大事?

  焦家现在已经落魄了,还能有什么事情呢?

  屋内的竺年没卖关子,直接表明了身份,阻止了两位跪拜,开门见山地问:“不知道两位是否有意去南泉?”

  焦大夫妇面面相觑:“南泉是哪儿?”

  竺年就简单介绍了一下南泉,继续说道:“我高祖奶奶现在就住在南泉。她跟我提过几次您家祖上的手艺。”

  盛元长公主的名头,两位也是如雷贯耳。

  焦大娘子一脸荣幸:“能得盛元长公主亲眼,外祖父要是在世,肯定要高兴得睡不着。”在竺年的邀请下,喝了两口茶,也没清楚什么滋味,就感慨道,“外祖父只得我母亲一个女儿,就没在宫里头伺候了。”

  其实在御厨房里做事,倒也不在意男女。尤其是一些嫔妃,身边伺候的人里面,包括她们自己,也有不少能够拿得出手的精致菜肴。

  不过能够被外面人叫一声御厨,有品级的,还真就没有女的。

  焦大娘子的外祖父不做御厨,显然是不想让独生女留在宫中做个宫女。

  双方聊了几句,焦大把事情在心里面做了一番计较:“殿下盛情,我等心向往之。只是我家如今几十口人,要是去南泉,不那么容易。”

  若是在大月时期,焦家在沃州那是过得无比滋润,别说不可能举家搬迁了,就是让家中的姑娘嫁出沃州城都是不愿意的。

  但是现在焦家已经落魄到了当家人亲自做了吃食出来摆摊叫卖的地步,除了刚还回来的大屋,也没什么可留恋的。

  大屋能这么快还回来,还得亏了竺年。

  要是把大屋卖了,他们身边也能得一笔钱。南泉虽然远,但好的就是足够远,又有盛元长公主在,想来不会发生战乱。他们这几年实在是受够了,哪怕日子过得艰难一些,也好过兵荒马乱提心吊胆。

  竺年听说焦家人口多,眼睛一亮,问了焦大平日里读的什么书,提了几个问题,又问他们家子弟的功课。

  焦大老老实实都回答了,又说道:“我家另有一支族人,原先在京城的,如今来投奔我家。他们家的学问还要更好。殿下若是缺人使唤,您看您什么时候方便,我让他们来?”

  他自己的本事自己知道。别看他以前在大月也领了官职,但只是个散官,只是说出去好听,不用做什么事情。

  学问是谈不上,再宽容的先生也只能说一句基础扎实。吟诗作对一点不会,反倒是对吃食方面更感兴趣。

  京城里的那一支就不一样了,人家原先就在天子跟前伺候着的,虽然现在人脉是完全不能提了,但是学问和办事经验都是有的。

  再有一点,他实在是受不了那位老太君了。给他们家子弟找了事情做,早点分开过,眼不见为净。

  竺年眨了一下眼,嘀咕了一句:“嗯?京城,焦家?”他想起不算久远,却并不愉快的记忆。

  他说话声音轻,就只身边的尉迟兰听到,问了一句:“认识?”

  竺年喝了一口茶:“唔……还不确定。”

  焦大倒是真好心,约好了时间之后,第二天就亲自带着好几个男丁,特意到后衙来拜访。

  竺年一见人群中的一个,就笑出了声:“我就猜是不是焦夙,还真是!”

  后衙的正厅还算宽敞,焦家十多个人进来,加上竺年这边的人,全都有凳子座,也不嫌拥挤。

  被直接点了姓名的焦夙,整个人都是懵的,声音都在往天上飘:“还真是你啊?”

  焦夙是当年和竺年在京县玩得好的几个纨绔之一,曾经真心为了竺年考虑,带着人往京城本家去引荐,结果吃了个闭门羹。

  本想着找机会挽回,没成想事情接二连三,别说什么拉关系的机会,就是兄弟们再聚首的机会也找不到。

  京县受到的冲击不算大,但焦家本家是站在当时的大皇子宋淮一边的,要不是老太君见机快,差点被血洗。即便如此,他们京城待不下去,京县也待不下去,只能举家来投奔早就已经分了宗的沃州焦家。

  沃州焦家原本在京城的那一支看来,是不怎么争气的。平日里也就逢年过节派人往来一点礼物,算是还有这一门亲戚。

  这回拖家带口住进人家家里,老实说焦夙是看不上本家的那些个做派。

  他学问不行,做人还是比他们要强得多。

  只是他也是寄人篱下,也管不了本家那些个动辄“跟长辈顶嘴”的老家伙。

  纨绔的想法看脸色就知道,竺年笑眯眯地招呼他坐到自己身边:“咱们好久没见啦。待会儿你就别回去了,在我这儿住几天?就是别人的地方,没以前自家的地方舒坦,夙少爷且将就将就。”

  焦夙是性情中人,爽快道:“现在哪还有什么夙少啊。皋……再说您都住得,我怎么就住不得?一会儿我回家收拾些东西,再跟家人说一声再来。”

  他这么一说,竺年也算是知道了他的处境,显然不怎么好。

  想想被叫做大官人和大娘子的焦大夫妇都亲自摆摊卖点心了,焦夙身边连个使用人也没有,完全可以理解。

  竺年就说道:“也不用等会儿了。我叫人和你一起回去。伯父伯母哥哥和妹妹可在?许久没见,不妨一起叫来住几天。反正我也就过年这几天有空。”

  他这么说了,其他人完全说不出什么来。

  本来焦夙就是个纨绔,这段时间收敛了一点脾气而已,也不管自己全家住到朋友家里有多不合适,当下就兴高采烈地领着人回去收拾了。

  他家不是本家,和沃州焦家这边平素没有什么往来;在本家眼里,又觉得他们平时受了照顾,此时理所当然把他们当佣人使唤。尤其是他妹妹一家,都快被当做丫鬟婆子了。偏他们也不好说什么。

  亏得最近私驿通了,他摆摊给人写信读信还能赚几个钱。只是想单独另过,还不知道要怎么操作。

  老太君说了,现在这世道得抱团才好活,不让分家。

  他虽然对分家的说法不屑一顾,但也不好反驳。现在竺年开口,哪怕背一个上朋友家打秋风的名头,也好过待在本家手底下。

  尉迟兰就说道:“我让萍姐去收拾个院子出来。”

  得亏沃州的后衙被一般的衙门要大得多,禁军虽然担负了一点监视、看守的责任,但主要任务还是平叛,不好贴着他们的墙根住。

  他们也不想和上峰住得太近,不好进行休闲娱乐活动。

  等尉迟兰和焦夙前后脚走了,焦大才略显尴尬地把焦家众人一一介绍,着重介绍了其中一名年轻人:“这是本家的大郎,学问是很好的。还有几位本家的叔伯,也曾是正经的朝廷命官。”

  屋里只有一群二十来岁的年轻人,除了焦大之外,没有什么叔伯辈的。

  竺年就笑:“大佛看不上我这个小庙也是应当的。学问好的,就去候陛下那儿的缺。我就是给我家老人找个做点心的白案师傅。南地野人,可用不上大学问家。”

  谁还看不上谁呢?

  “本家的大郎”就拱手道:“殿下说笑了。学生刚从南地回来,气象不同别处。无奈时间有限,只去了梁州和建州,没来得及去南泉。若是有机会能够去南泉……”

  “你没机会。”竺年打断他的话,“我就实话说了,就凭你是宋淮的伴读这一点,我就不可能用你们家的任何人。陛下也不会用。你们这家人还真是哪里不太对,都这个时候了,还拿腔作势,果真体面。”

  竺年不去看他们青白的脸色,问焦大:“昨天我跟你们说的还算数,你们回去好好考虑。我大概还会再待上半个月。”

  竺年打发人太快,尉迟兰还在和萍姐说话,他就背着手溜达过来:“晦气。这家人到底是怎么在大月混得那么好的?”

  “凭出过一任皇后?这家仔细算来,还和你沾点亲戚。”尉迟兰随口一说,又交代萍姐,“把边上的院子也一并收拾了,也不知道他们家有多少人。”

  逃难的,拖家带口的,加上亲戚带亲戚的,人数少不了。

  竺年想到他家那位最糟心的焦姓祖奶奶,就脑壳疼:“我身上的蠢就全都姓焦!”想到焦家,他就忍不住吐槽,“这家人投奔什么亲戚,也不看看他们都做过什么。原先站了我那傻逼表哥不算,造反也犹犹豫豫,搞到最后亲和理两不沾。他们家还帮着傻逼表哥干了不少‘大事’,灭门了多少人家,估摸着没少搜罗奇珍异宝到自己家。不就是怕被报复,才没敢在京城待着嘛。

  我要是他们,换一些金银带着,哪怕是去海州,也比待在沃州强。买上一些地,趁着乱世改名换姓。要不了三代人,又是一个清清白白耕读传家的腐书网。

  难不成他们还指望着大叔叔会用他们?废帝心腹,还没被收拾,只是没腾出手来罢了。”

  萍姐不敢多听这些,匆匆带着人去干活。

  长随跟着,琢磨着怎么把这一长段话精简地记录下来,又问竺年:“傻逼是什么意思?是南泉话吗?”

  尉迟兰轻咳一声:“不是什么好话,不要学。”对竺年说道,“罚写三篇大字。”

  竺年不想练字,皱着脸:“我打三趟拳叭?”

  尉迟兰觉得也行:“那你顺便带着黑鸦和雪鸦出城跑一跑。焦夙那边有我招待,你放心。”

  “哎,行!哥,我走啦!”

  尉迟兰看着长随追着竺年飞快跑开,心里面琢磨了一下焦家的情况,面上让人从库房里搬东西过来。

  正忙着,焦夙带着家人来了。

  焦夙的家人果然不少,但也不多。

  焦夙的父母都在,有个哥哥,成家了,带着一妻一妾还有三个孩子;有个妹妹,带着丈夫,一个孩子,还有公婆和一个小姑子。

  使用人没有,行李也几乎没有。

  焦夙心大,焦家其他人,尤其是焦夙的父亲更是羞愧地满脸通红:“小儿不识体统。”又说,“我等就暂住一两天,等大儿赁到屋子,就搬出去。”

  显然他是没那么厚的脸皮,也确实是不想在焦大家,或者说是老太君手下继续过活。

  尉迟兰当然是让他们尽管放心住:“我近些日子一直在外奔波,各地还没恢复,这时候又上哪儿去找合适的屋子呢?不如安心在此地住下,总不差这几天。”

  焦夙心直口快:“是啊,爹。这会儿过年呢,经纪都没有,看房子也不方便。”

  焦父狠狠瞪了小儿子一眼,又对尉迟兰说了几句见笑。

  尉迟兰也不好多留,让他们认识了萍姐:“有事情尽管跟萍姐说。晚上等竺年回来了,再大家一起吃个饭。”

  焦父看尉迟兰走了,又和萍姐客气几句,请教了府里面的规矩,一条条用心记下。

  萍姐看着有些心酸:“阿伯不用这么小心。殿下和先生都随和,只要平时不去前面衙门打扰,日子随意得很。你看看这几个,进来之后都白胖了。殿下还给请了西席,孩子们一同去玩耍,就当多个玩伴也好。”

  焦父听得恍惚,等萍姐带着人走了一阵,看到自家“逆子”,下意识一把揪住耳朵才算回过神来:“我平时怎么教你的?大过年的拖家带口上朋友家打秋风?!你怎么认识这等大人物的?”

  焦夙被揪得整个人都斜过来,歪着嘴巴小声说道:“您也知道的,就是东风号的皋少。我哪知道他真是小王爷啊?唉,其实也猜到过,只不过不敢信。沈家应该清楚,那衙内不是把他爹娘接去西州了嘛。要不是小王爷是咱们兄弟,就凭沈老爹那做派,哪里还有命在?”

  焦父松开手,一脸严肃:“老大过来,叫三娘也过来。你把事情给我说清楚,东风号的皋少就是小王爷?”

  焦夙也不知道他爹问的什么是重点,就老老实实把自己知道的一些零散信息,包括曾经在本家那儿吃了闭门羹的事情一并说了:“老太君也不知道是拎不清还是管不住家了,明明是她要见皋少……小王爷,偏让我们坐了一天的冷板凳,可威风。您瞧瞧今天,本家那几个叔伯还摆着官儿的谱呢。难不成还指着小王爷三顾茅庐?也不瞧瞧他们有没有这能耐?”

  焦父没把小儿子的嘀咕听进去。

  倒是焦夙的妹妹三娘听完之后,立刻说道:“我们不能留在这儿。我们去南泉。正好大伯一家也去,咱们一起走,要快!”

  作者有话要说:  先生⊙ω⊙:突然发现一个问题。

  糕儿⊙△⊙:神马?

  先生⊙ω⊙:年糕吃闭门羹……糕怎么吃羹?

  糕儿(╯#-_-)╯╧═╧ :……大过年的,找打吗?

  先生>ω<:不,这是个严肃的问题。

  糕儿: o(╬ ̄皿 ̄)=○# ( ̄#)3 ̄)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