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穿越重生>穿越成先生家的小王爷>第一百五十章 驻京办事处 ...

  当天晚上,一群御厨在竺年的指挥下,做出了一席全鱼宴。

  新鲜的鱼肉鲜甜,还带了一点脆,非常好吃。

  姜卓却多少有点食不知味。

  他把竺年在宫中又留了几日,见他还是每天无忧无虑在宫中驾着那辆格外平稳的新马车,像个讨人喜欢的小孙子小儿子一样,拉着太后和皇后满皇宫溜达。

  大月的这座皇宫是在原来玢朝的皇宫的基础上建造起来的,已经历经将近两百年。

  不断的兴修,让这座宫殿规模无比庞大。

  太后自从来迁都之后,身体就有所不适,很少离开自己的宫室,有了新马车之后,倒是跑了许多地方,瞧着精神也好了许多。

  御医在最近一次诊脉后给停了药,笑道:“太后身体可算是大好了。”

  竺年在边上坐着,听到“大好了”三个字,想到自家大好了的蛮蛮,有些不自在地挪了挪屁股。

  太后听得高兴,拉过竺年的手拍了拍:“亏得我们家糕儿,带着我这个老太婆到处跑。”

  “您岁数又不大。”竺年满脸诚恳地不以为然,“您别老待在屋里,多走走,多吃饭;多吃饭,自然身体就好了。”

  小小的六皇子面有菜色地趴在竺年腿上:“糕儿哥哥,我也想多走走。”

  全家都去钓鱼,就不带他。被抛下的小皇子觉得很不开心,更不开心的是他还得做许多功课。

  竺年把小孩儿抱到腿上讲道理:“你还小呢。小孩子不能多走走,要挨揍的。”

  六皇子歪头不解:“为什么呀?”

  竺年就把他小时候因为多走走挨揍的事情说了几件,又比划:“这么长,这么粗的藤条,打人可疼了!”

  六皇子一脸敬畏。

  晚上,姜卓准时下班,又到太后宫里头吃饭,看到竺年把姜戈顶在脖子上疯跑。

  姜戈手上还拽着一只怎么都飞不起来的小纸鸢。

  他还没说什么,就见竺年手一伸,把姜戈抱下来放地上:“我说吧,你爹肯定会来蹭饭的。”

  姜戈到底年纪小,跟着竺年玩了几天,人也活泼起来,看到姜卓没以前那么拘礼,冲上前去伸手要抱:“父皇一起吃饭!”

  姜卓心里面觉着不应该,未来的储君已经六岁了,怎么还能抱呢?手上动作却一点没迟疑,直接抱在手上:“戈儿饿了吗?”

  “不饿!”又小声道,“有一点点饿。”

  姜卓只觉得忙碌了一天的疲惫被小孩儿软软的声音直接给赶走了,不由得笑着把小孩儿一路抱到了餐厅,对竺年指指点点:“瞧瞧你,多做朕一人份的饭菜是多为难?”

  “谁叫您吃得多!”竺年跟在两人身后,“我今天还做了芡实糕。刚出锅的可好吃啦,太后娘娘说您忙,不让打扰,都分完啦。”

  姜卓一个皇帝,什么新鲜的好吃的没吃过,当然不会馋一块芡实糕。但是听他这说话的语气,就心底泛酸,又问:“你这一天到晚就琢磨吃的,就没别的事情可做?”

  “不就是因为没什么事情做,才尽琢磨吃的嘛。”竺年一点都不掩饰地露出无聊的表情。

  姜卓把姜戈放下,让他先去坐好,站在门口对竺年说道:“你要是嫌宫里头无聊,明天就回家去。太后喜欢你,有空多进宫里来陪陪她。”

  竺年就看他,过了一会儿才应下:“是不是我把常王的宫室占了,他不高兴了?”

  “和他有什么关系?”姜卓没好气地拍了他一下,“不想回去就继续住着,没人赶你。不过一号码头那里不能耽搁。”

  “噫——”竺年拖着长长的调子,往门里一蹦,“太后,您看您儿子,就想着欺负我这样的小孩儿!”

  太后就拉着他在自己身边坐下:“瞧瞧你都和你皇叔一样高了,还小孩儿呢!”又拍了一下走到身边的姜卓,“你都多大年纪了,稳重些。”

  姜卓看着餐厅里的一屋子热闹,再看看热闹中心的竺年,心里不知道多少次想:这怎么就不是朕的儿子?

  吃过饭,众人散去。

  姜卓在太后这里多坐了一会儿,让人搬了一些奏折过来批阅:“您这儿凉快,我在外间不打扰您。”

  太后就轻轻拍了他一下:“哀家还怕你打扰呢。”又问,“糕儿回家去了?”

  “是。”姜卓放下笔,“武陵侯一家灭门的事情都处理完了。”

  太后让宫女在边上摆了张椅子,坐下了问:“南王府?还是竺年自己派人动的手?”

  太后不理朝政之后,宫内就剩下这间不大的书房。

  几盏琉璃灯,将室内照得通明。

  烛火稳定,一点都没有被风吹动的跳跃。

  姜卓说道:“事发的时候,竺年在宫里,尉迟兰在兵部,他们身边都是朕的人,能派谁去动手?”

  “所以,真的是他们派人动的手。”太后语气肯定,听不出半点生气,甚至还笑了两声,“小伙子气性大,这是不满你这个皇叔没给他讨公道呢。”

  竺年被行刺,地点就在京郊,还没有多郊,就在京城城墙外面没多远。

  刺客的手尾做得再怎么干净,姜卓要调查,也一定是能够查清楚的。

  虽然花费了一些时间,但最后非常确定是武陵侯派人动的手。

  若非所有证据都指向武陵侯,他是不相信武陵侯会是凶手。

  可武陵侯的脑子就是和正常人不一样。他动手的理由也很简单,就因为他宠妾生的儿子搭上了原工部侍郎的线,也承担了一部分皇陵的工程,不仅指着皇陵捞钱,而且还已经准备好了找到机会就把他儿子安排进工部,盯上的还就是都水监的职缺。

  谁能料想会从天而降一个竺年?

  竺年还“不讲规矩”,直接把工部的脸皮都给撕了下来。

  既然竺年挡了路,那就把竺年给除了。

  姜卓其实还挺喜欢武陵侯这种脑子一根筋的人,没那么多心眼,人实诚。

  在发生这么严重的事情之后,反正也没酿成什么后果,他就训斥了一顿,让他闭门反省,准备让他那个不省事的宠妾生的儿子出来,交给竺年了结掉这件事。

  没想到,他前脚刚作出安排,后脚武陵侯一家就被灭门。

  “他这气性可真不小。”顿了顿,又补充,“心眼也多。”

  太后又笑:“还长得俊俏,还孝顺。在宫里这些天,就伺候我这老太婆了。一日三餐加两顿点心,都是他亲手做,还带着哀家到处玩儿。再多玩几日,我这‘哀家’也哀不下去了。”

  姜卓跟着笑:“他倒是真有耐心。”

  太后说道:“哀家在宫里也没什么事情做,想着干脆认糕儿做干孙儿,皇儿说可好?”

  姜卓没想到太后会说这话,心里面也明白做出这样的安排,并不是太后真的有多喜欢竺年,更多的是表达一种让步和安抚,是因为他在武陵侯这件事情上处置不当:“您既然这么说了,儿让司天监去算一下日子。”

  竺年还不知道自己要多一个干奶奶,出了宫之后知道尉迟兰这几天住在城里,就直接回了家:“可算回来了。我都把皇宫逛了好几遍,没什么地方好玩的了。”

  尉迟兰把他从马车上抱下来,闻道他衣服上的油烟味:“宫里头还缺厨子?还得你掌勺?”

  “赶着回家没换衣服。”竺年把尉迟兰推开,往内院走,“自己做的对胃口。皇叔家里的御厨就喜欢整大块肉,大热天的吃不惯。我不在家,你有没有好好吃饭?还苦夏吗?”

  房里的浴池很大,尉迟兰就和竺年一起洗了个澡,身体力行地表达了自己确实有好好吃饭。

  “这几天待在家里,不用去兵部熬着,舒服多了。”

  倒也不是兵部针对尉迟兰,而是整个兵部的办公环境都差不多。尉迟兰哪怕被可以边缘化,他的品级在这儿,该有的都有,甚至每天还有冰盆可以降温。

  现在京城做卖冰生意的人多了两家,买冰也不是很困难。虽然依旧是普通百姓消费不起的价格,但是兵部财大气粗,完全没有问题。

  作为一个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气候凉爽的西北的人,面对今年京城格外反常的酷热,尉迟兰还是只想待在内院。或者是梨园精舍那儿也不错,河面上吹来的风很凉爽,还能下河游水。

  竺年这个南地人,还是从小生活在非常南方的南泉的人,感觉倒是还好:“等明天去码头那儿,我找个地方让人修个水池子泡水。”

  尉迟兰觉得没必要:“等修完,天都凉快了。现在各处工地吃紧,哪来那么多人力物力修水池子?小心那些老家伙又参你一本。”

  “有什么关系?他们参他们的,真把我参下来,正好在家里躺平。”竺年翻身趴在铺了凉席的床上,想到全是混凝土和水泥的工地就觉得热得受不了,“上什么工地?我情愿在家写功课!”

  尉迟兰一听,顿时抬手摸了摸竺年的额头:“没发烧啊?热糊涂了?”

  竺年用脑门把他的手顶开:“你明天也得去兵部点卯,要是没事做,就帮我改戏文。”

  “好。”虽然他在兵部没什么人管,但是身后长随可一直跟着,也没法做什么正事。改戏文,总好过对着尉迟邑的脸。

  两夫夫短暂消失了几天后,一切又恢复了正常。

  只除了竺年还是抽空让人在自己的梨园精舍的院子里,挖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水池子。池子里贴满蓝白色的瓷砖,瞧着就沁凉无比。

  在他身边伺候的一干从护院到侍从,谁都想着去池子里泡着,只是没得允许,不敢下去。

  然后竺年玩耍了没几天,家里的新泳池就被一群小萝卜头给占领了。

  对竺年来说没有一点危险的水池,对小孩子来说,还是有点危险的。他只能站在池子里,看着一群皇子皇孙在里面扑腾,时不时还要被不知道哪儿来的水花溅一身。

  姜卓姜崇两兄弟都在,可惜两人都是旱鸭子,自己还拿着一个木盆捣腾。

  姜卓明显要更好,已经敢把木盆推开了,试着自己游两下。

  姜崇已经差不多放弃了,干脆坐在池子边上,把脚泡在池子里,吃着冰镇的葡萄,十分惬意。

  没一会儿,尉迟兰就过来把竺年捞了起来:“凉面做好了,吃一点,再睡个午觉。”

  姜卓见两人就这么走了,回头看看自家一群娃,再看看姜崇:“这小子……”他本以为竺年已经够没大没小的了,想不到尉迟兰平时不显山不露水的,竟然这么目中无人。

  张茂实弯下腰来说道:“陛下,几位小殿下也该起来了,太凉了不好。”

  姜卓自己没什么感觉,再一看自家小孩儿皮都泡皱了,赶紧像薅萝卜一样,一个个把一群小孩儿薅起来,交给宫人们打理。

  宫中也有很大的浴池,比这个小池子还要大许多,但从来没这么一家人玩耍的。

  姜崇已经琢磨着等一号码头这边工事结束,也让人在自己家挖一个。不然小子们他可以领出来,姑娘们可没这自由,在外面可不像家里能随意一些。

  中午,一群人就随意吃了点凉面,吃完也不讲究,把几间屋子里的家具都给撤了,拿竹篾的凉席铺上就滚成一地。

  姜卓行军打仗都没这么睡过,头一次竟然睡得还挺沉,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听到有声音才慢慢醒过来,睁眼就看尉迟兰把他最小的只有三岁大的侄子姜沙抱在怀里小声哄:“你爹爹和伯伯还没醒呢。叔叔带你去洗脸。”

  小孩儿不知道说了什么,就听尉迟兰说道:“好,晚上放烟花玩。”

  姜卓看他把小孩儿抱走,又重新睡过了过去。

  晚饭很丰盛,充满了许多南地来的食材和水果,又在夜色中放了烟花。

  姜家人当晚也没回宫,就继续很不成体统地打地铺睡了一晚。

  等第二天一早,许多人见一长溜的马车离开梨园精舍进了皇宫,再多方打听,才知道是陛下和陈王一家带着小皇子小王爷们直接就住在了竺年家里。

  许多自诩为姜卓心腹的重臣,尽管心里面明白这其中的弯弯绕绕,也免不了心里酸溜溜的。

  毕竟谁不想和皇帝搞好关系呢?

  谁的大腿也没皇帝的粗呀。

  当然,大臣嘛,都是体面人,都是要脸的;但是其他人可顾不上。

  大部分人连皇帝的面都见不着,更别说是去抱皇帝的大腿了。对他们来说,南王世子已经是了不得的大人物了。而且那么大一个一号码头,每天来来往往的货物不提,光是里面这些人的吃饭问题,每一天每一顿都是一笔极其可观的费用。

  一号码头还没造好,周围卖菜卖鱼卖各种东西的应有尽有,各种小吃摊贩生意也是红红火火。

  最近天气热,卖个凉席的都赚得盆满钵满,甚至都能到梨园精舍看房了。

  这么大的利益,眼红的人自然不少。

  姜国的门阀世家南迁的不少,其中主要都是一些大家族,但也有不少依附于他们生存的小家族,还有一些大家族中的旁支等等。并不是人人都能上得了庙堂,能够钟鸣鼎食的。大部分人还得自己讨生活。

  还有一些曾经大月的贵族,如今落魄了,但日子总要过下去的。类似薛家这种连姜卓都要给几分面子的大家族毕竟有限,大部分都是生活无以为继的。

  只要拉得下面子认真来找工作的,竺年倒是真的还挺欢迎这些人。毕竟这年头文化人不多,世家出品,不能说品质有保证,至少比一般人要从头开始教起要强些。

  工部不做人,没给他安排哪怕是一个管理人才。

  他的东风号还没恢复,也不好做得太出格,手边能用的人是真的不多。

  另外还有一些就是卖竹篾老板这样的南地商人。他们有些本身就是走的南北交流的半官方渠道,既然到了这边的地头,来竺年这边“拜码头”很正常。

  竺年没空一一接待这些人,但也不能对这些人的一些实际困难置不理,琢磨了一番,干脆找上了姜卓。

  御书房里,姜卓喝着茶:“什么东风,把咱们家糕儿给吹了进来?平时不叫你不是不来嘛?”

  这小子无事不登三宝殿,顶多就是往太后那儿送点吃的。

  “皇叔,您把原来武陵侯的那栋宅子给我呗?”他眨着眼睛一脸诚恳,“反正那宅子死了那么多人,您也不好送给别人。我不嫌弃。”

  姜卓端着茶杯的手直接就停住了:“你不嫌弃,我还不嫌弃呢!皇城下的那么大一栋的宅子,谁不稀罕?”

  “噫~”竺年拖着长长的尾音,“我又不白要您的宅子。宅子还是您的,我就免费帮您看着。”

  “说到底还是你吃亏?”姜卓没好气,放下茶杯,“你是不够住吗?要那宅子来干嘛?”

  竺年就说道:“您看,现在那么多南地来的人进京游玩、求学、做生意、走亲戚,总会遇到很多困难。我想着弄个南王府的驻京办事处,好负责这方面的事情。”

  姜卓迁都不久,但是这段时间得益于和竺年的相处,深刻认识到南地的各种物产的丰富。

  如果只是一些吃的用的也就算了,想想他抛开脸面硬从竺年手里抢的马车,他就无比心动:“那朕也去梁州开一个办事处?”

  “行啊。”竺年一口答应下来,“那咱们说好啦。您快写个旨给我,我好派人……您给我派人去收拾。”

  姜卓还真就亲自写了旨给他,都没让大学士拟:“你没事也写信回家,让人多送一些那什么橡胶来。”

  “哦。”竺年回答得很敷衍,过不了几天,他就让小张公公送了一车香蕉进皇宫。

  小张公公亲自当车夫拉着满满一牛车金黄的香蕉,还有各种形状奇怪的水果,把一本不算薄的册子呈给背着手的姜卓:“殿下说,橡胶暂时没着落,就送了香蕉来。这是殿下写的这些水果的吃法。”

  姜卓挥了挥手:“臭小子,拿了朕这么大一座宅子,就换来这点果子?”

  皇后把册子接过来,做主把满满一车的水果分了,等人都走了之后,才拉着他坐下:“可不是这点果子。他不是没再说刺杀的那档子事了嘛。他只寻你要一栋宅子,已经是大方了。他又不差那点钱。”

  刺杀竺年的事情,武陵侯是直接动手的那个。但细究起来,谋划这件事情的人,可不止一个武陵侯。如今还关在天牢里的那位工部侍郎,背后可是有一长串的人,都脱不开干系。

  姜卓想说什么,见皇后已经照着册子,掰了一根香蕉下来剥了皮开始吃了:“你不剥给朕吃?”

  皇后就把已经咬过一口的香蕉给他:“那臣妾再剥一个。”

  姜卓接过来吃了,总感觉有哪里不对。

  竺年那边则一点不客气,拿住姜卓御笔亲书的旨意,先去工部要人改房子,又让如今常跟在他身边伺候的小张公公安排人来收拾。

  这回工部没人敢再推三阻四,飞快得安排工匠和必要的建材来。

  武陵侯府在住进去之前刚改过,房子还很新,只要改掉一些不符合形制的地方就行了。

  倒是洒扫花了些时间。

  竺年拒绝了什么高僧、老道、仙人来做法事,让人专程从南地送来了一船柚子叶,泡了把整个宅子上上下下擦了一遍,又把一些看不顺眼的花木铲了,和梨园精舍那边一样,种了许多香草。

  竺年的动作很快,驻京办事处几乎眨眼间就运转了起来。

  按说办事处开在这种地方,应该没什么人知道。但是他直接写了份公告,让人在南货店和码头、城门这类人流众多的地方张贴,还专门派人摆了桌子解说这个驻京办事处的用处。

  总结一句话:南地人,有困难找驻京办事处。

  这就很容易理解,其他地方,尤其是姜国故土的那些人也很容易学。

  京城,自古以来就是天下钱粮汇集之地,是利益根本所在。

  他们才是正经姓“姜”的,总不见得让一群南地野人先咬上一口。

  南地那种烟瘴之地拿出来的不过是些鲜花果子,再就是一些奇技淫巧的小玩意儿,哪有他们姜国产出的实实在在的皮毛、粮食、药材等物来得实在?

  唯一不好的是,他们没能耐搞到那么大一栋宅子,但是在京城弄一间不大不小的宅子当办事处不难,顺便还能安置些到了年纪无所事事的族人。

  一时间,各地的驻京办事处,如雨后春笋一般长了出来。

  也不知是凑巧还是商量好的,大都开在东市附近的一个坊内。

  于是奶茶铺最近多了一批出手豪爽的客人,天天都点许多昂贵的冰品,每天都会推着车挨家送上门。

  有些原本没打算花这个钱的,看别人点了,若是自己不点的话,岂不是没面子,聊起来多丢分,也跟着点。

  今天冰奶茶,明天水果刨冰,后天冰淇淋。每一样都有各种口味,完全吃不过来。

  竺年就很满意:“瞧瞧,这些人有的是钱。吃进肚里,钱放我兜里,不比成天招猫逗狗的强?”

  尉迟兰正低头给一本名册包上书皮,写上编号,听着笑得手抖:“下一步还想让他们怎么掏钱?小心你皇叔把你重新逮回户部去。”

  “琉璃窗可以开始卖了。新式的减震马车,陛下用了都说好。牙膏比牙粉更能有效保护牙齿。等到入了秋,各种果酱果酒也可以开始卖了。”竺年掰着手指头算,十分美滋滋,“让我去户部也没用,我只会给自己家挣钱,倒是可以帮着别人家花钱。”

  作者有话要说:  糕儿o(* ̄▽ ̄*)ブ:全天下存钱最安全的地方!

  糕儿╰(*°▽°*)╯:我兜里。

  姜大叔叔(#‘′):你是户部侍郎,是给我赚钱的!

  糕儿(’▽′)ψ :没有啊,我这个编外的侍郎,肯定是只管花钱的。

  糕儿(‘▽′)ψ :您就说您花得开不开心叭!

  姜大叔叔(#’′):本来挺开心,听你这么一说就不太开心。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