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穿越重生>穿越成先生家的小王爷>第一百二十七章 消食遛弯 ...

  援军不知道地雷,溃逃的残部是知道的。

  他们近一段时间,见识了太多南军的花式进攻方法。出城的兄弟没有一个能够准确预测自己怎么死的。

  看到地雷两个字,他们还没开口就抖若筛糠,用一种阴恻恻的语调解释:“阳海军借天兵,能借天威地力。”

  援军将领听得眉头皱起来:“说人话。”

  什么天兵天将的。

  阳海军要是真有什么借天兵的本事,哪还能等到被他们占了半个阳州才用出来?

  打仗不行,逃跑第一名的参军支支吾吾地说道:“阳海军不知道从哪儿调来了一支援军,人数十万。有一种地雷,埋在地下,人或马踩上去,就会炸开。”他肢体动作夸张地比划了一番,“炸成肉块,四分五裂。”

  援军一众听着,眉头皱了皱。

  哪怕是在战场,死伤多半是刀箭伤。真正死无全尸,无疑是一种非常惨烈的死法。

  残部参军继续说道:“另有一种天雷,敌军称之为神火炮,往往从天而降,城墙不可防,触之即死。”他吞了吞口水,“也、也是四分五裂,不得全尸,且死状多有焦痕,有若被天雷劈过。”

  雷击而死,是小概率事件。但军中人多,总有人真的见过,起码也听人描述过这种死亡的样子。加上最关键的恐惧心理,哪怕不像也像了。

  一众将领们越听越觉得离谱:“怎的还有这种事情?”

  “你别是为了逃命胡编来骗我们的?”

  “不敢不敢!”残部参军一叠声地否认,眼泪鼻涕流在了一处,直接跪地讨饶,“下官绝不敢有半字撒谎,实在是天兵……不可测。”

  一众将领见问不出什么来,只能让他离开,又去叫来了其他残部士兵一一问询,得到的答案竟然都差不多。

  他们从一开始只当参军吓破胆夸大言词,到半信半疑,到最后把视线落在了一直放在主将桌案上的木牌上。

  “所以,如此威力巨大且不好探测的东西,他们干嘛特意插一块牌子提醒我们?”这没道理啊。

  “哼!无非是故布疑阵。涉阳关前那么大的地方,他们总不能全都布满地雷。他插一块牌子,不就是想延缓我们攻城的速度嘛。”

  姜国对涉阳关外的土地,是打了不知道多少年交道的,再是熟悉不过。而且在座的都明白,打仗是要花钱的。这么一个显然只能发动一次的地雷,哪怕造价再怎么便宜,要是铺满那片巨大的空地,花费不知道要多少。

  “哪怕是故布疑阵,里面也一定有真的。我们也不知道哪些是真,哪些是假,得一一排查。”总也正中阳海军的下怀。

  这是阳谋,但他们并没有妥善的解决办法。

  有人甚至懊悔起来:“早知有这种布置,就不应该把那些外族杀绝。留着他们的命,去探地雷,倒是刚刚好。”

  其余人听着,并没有觉得用人命去趟地雷有什么不对。

  别说是对于外族,就是对同族如大月南地这等野人,他们也打心眼里不把对方当同类看待。

  再说,既然外族有胆子违抗,自然就只有死路一条。能够留着他们趟地雷,让他们能够多活几天,已经是他们的仁慈。虽然现在他们并没有表达这份仁慈的余地。

  “要不然,我们去抓一些外族来?”

  “外族住的地方穷山恶水,不好走。现在前线吃紧,我们没时间去抓外族。”

  “那就只能用笨办法了。既然地雷是触之发作,就用投石机。多取砖石树木。”

  众将无奈:“是。”

  主将说的容易,但砖石树木可不好取。

  据说涉阳关外原先是一片森林,但是连年战争,将这个地方变成了一片平地。别说是树木,最近一段时间连翻践踏之后,草都不见几根。想要取石头和树木,都得上山砍伐。

  说起来他们面前的蒙山、涉阳山都是山,可哪怕不提山林本身的危险,他们也得有能够开采大量山石和砍伐树木的工具才行。

  他们是军队,又不是采石工,更不是伐木工。

  但哪怕不是主将的命令,摆在他们面前的也确实只有这么一条路可走。

  他们立刻亲自去往匠人的营地,把人叫起来,连夜打造合适的工具。

  随军的匠人们有苦难言:“这需要炉子……”铁锭也不够。

  匠人话还没说完,就被一名将领一鞭子抽倒在地:“让你打就打,哪儿来那么多废话!赶紧做,要是天明看不到足够的工具,你们知道自己是什么下场!”

  匠人们全都跪伏在地上。

  等将领们走了,才有匠人敢起来,赶紧把倒在地上的同伴扶起来,解了衣服,看到那道狰狞的伤口,全都倒抽一口冷气。

  有一名匠人从身上拿出一个药包,小声说道:“我有药,先把伤口洗干净。”

  “哪儿来的?”

  “那些外族尸体上摸来的。”

  “瞧着不像是外族的东西,应该是大月的。”

  “不管是谁的,有药总比没有好。”

  受伤的匠人忍着疼:“你们别忙活了,我这条老命去了也就去了。你们赶紧把他们吩咐的事情办了,不然全都要遭殃。”

  匠人们说话间,已经把伤口清洗干净,搬到了一卷铺开的草席上,还垫了一件衣服:“总也耽误不了这么点时候。我们也不知道这是什么药,尽人事听天命吧。”

  说着,他就打开药包,把药粉均匀地撒到伤口上。

  也不知道是因为处理及时,还是伤口确实不是很深,流的血不多,药粉没有被冲走。

  匠人们没时间耽搁,只能尽力用手头的材料去打造需要的镐子和斧子。

  学徒们也忙着搬运材料。

  外面秋雨冰凉,他们连一顶挡雨的斗笠都没有。

  有几个年纪小的,几趟来回就冻得嘴唇发白,被一个匠人叫住:“且缓缓,去看看大师傅如何了?”

  匠人们所在的帐篷会比其它的帐篷大一些。受伤的匠人被安排在一个最不显眼的角落。

  学徒们走过去,认真探了探匠人的额头,确定没有发热,又看了一下伤口,突然跳起来跑去对忙碌的匠人们说道:“大师傅的伤口不流血,结痂啦!”

  “真的?!”众人一惊,赶紧放下手头的活跑去看。

  发现果然如学徒所说,虽然结的痂显然还不是很牢固,怕是动一动就会崩裂,但真的是有明显愈合的迹象。

  他们又检查了一下呼吸,发现匠人真的是睡着,而不是晕厥,让开一段距离之后,才小声庆幸:“看来这一关暂且过去了。”

  “这药是真好。回头我再问问那几个负责收尸的,不知道还有没有。”

  收尸这件事情,在军中有点两极分化。

  忌讳的人觉得沾染死气大凶。战场本就凶险,要是再碰到这种大凶的情况,怕是没法活着回去。

  不忌讳的人觉得是个肥差。他们尽可以把除却身份证明之外的东西,全都收归己有。当然轮到匠人们收尸的,只有最普通的士兵,最下级的军官都会有专人来负责检查。除了兵甲必须上交之外,其余的……其余的其实也没什么东西。

  谁上战场也不会把金银细软带在身上。倒是像匠人这样的群体,不忌讳从死人身上扒衣服,洗洗干净多少能用。

  茅军援军没有发觉,在他们彻夜忙碌的时候,涉阳关这边也没闲着。

  一些艺高人胆大的工兵,在夜色中摸出去一大段,在白天插牌的地界以北,又埋上了许多地雷,每一个都做了精细的伪装。

  他们人数不多,布置极快,身穿黑色雨衣,在雨中穿梭,连自己人都没几个知道。

  城门开了又关。

  城墙下就有人准备好了东西,帮他们把雨衣脱下来,又去把琉璃灯放到一旁,递上烫热的姜汤和热面。

  几个工兵灌了一碗姜汤之后,才松下劲,坐在城墙下的门洞里笑:“你们竟然在这里开起了小灶。”

  伙头兵在行灶前忙活:“是小王爷让送来的,我们自己可没这个胆子自作主张。”

  “上头值夜的兄弟们辛苦,谁能想今天晚上会一下这么冷,得吃点热乎的。”

  工兵们快速吃完,招呼了一声就重新披上雨衣,提起琉璃灯回去自己的营房。

  琉璃灯拳头大小一盏,里面点着蜡烛,外圈用铁条做了个“笼子”,笼子顶上支着一把黑色的小伞,外围有几片可固定可掀起的黑色雨布。全都放下的时候,琉璃灯只能照亮跟前一小块地方,光线不会往上和周围发散。隔着今天晚上这样细密的雨幕,加上外面的平地又不是真的找平过的地面,多少有一些起伏,茅军哪怕偶尔会朝着这边看,也很难发现。

  现在他们把雨布全都掀起,几盏琉璃灯放一起,周围照得一片通明,那光线比气死风灯要强多了。

  “蜡烛烧久了,琉璃容易碎。得再想想法子。”

  “蜡烛也不好。点一次,那蜡烛油就把琉璃薰黑。”

  “沈少爷现在回东州了吧?还有元姑娘,要是都去梁州研究所,是不是能进度快一点?”

  “别想了。听说研究院的人来了东州,正在抓紧研究神火炮和鸟铳、惊蛰什么的。蜡烛还能指望一下元姑娘,琉璃这方面短时间内指望不上沈少爷,还不如盼一下琉璃工房里的匠人是不是会突然搞出一个好方子。”

  “那也难。他们现在连望远镜里的琉璃片都得碰运气才能烧出来。平板的整块琉璃也做不成。”

  “至少现在气泡已经差不多没了,也没以前那么容易碎。”

  “听说海外研究院整了个新材料……唉,不知道咱们这辈子能不能去研究院?”

  由于这一次行动难度大,而且下午刚布置了大量的陷阱和地雷很危险,出城的人都是工兵中的骨干,放在哪里都要被叫一声大师傅。

  “我们应该没问题吧?顶多三十、三十五,就要回城里。”

  南地的军队改革已经进行了很多年。

  在以前大部分士兵,除非死了或者残了,才能退伍,否则就是一辈子参军。不发生战事的时候,生命安全倒是问题不大,但是没有补贴,日子过得十分紧巴。要是遇上个喜欢捞钱的上峰,一年到头能不能见着铜钱都不好说。

  现在按照规矩,普通士兵三十岁,技术士兵三十五岁就能申请退伍。若是体能可以继续打仗,薪响会更高一些。退伍的士兵会由南王府来安排出路,可以直接转入军队相应的文职岗位,可以经过培训之后回到相对安全的老家工作,或者也可以选择类似峪州军营那种配套的小镇。

  退伍士兵还能根据入伍年限和军功,每年领到一笔费用,虽然不算多,但也不无小补。

  目前这个政策推得还算井然有序。传统的一些军营略有阻碍,但是在竺年一手建立的工兵营已经严格执行。

  几个人聊了几句,刚有了一点睡意,听到有人敲门,门一看,发现是竺年的一名亲卫:“是不是殿下不放心?我们做事妥帖,放心吧。”

  亲卫看着黑黢黢的屋子,手上提着一个光线微弱的气死风灯,一言难尽:“不是这个。大师傅们办事,殿下没有不放心的,就是拿走的两盏琉璃灯要还回去,殿下要点着写功课。”

  琉璃灯这种东西,原先只有极富贵的人家才有。宫中都未必有能有多少盏,绝不是进军营的东西。

  现在琉璃灯,起码在他们这边不算太稀奇,但也不多。

  他们这次行动,为了保障安全,必须每人配一个,其中两盏是找竺年借的。

  但是,用一下自家小王爷的东西,怎么能叫借呢?

  他们又不是胡乱用,也不是卖了换钱中饱私囊,他们也是有正经用处的啊。

  大师傅就不是很想还:“殿下在屋里,点个蜡烛不就行了?现在琉璃灯外面的笼子罩子都做好了,再拆下来多麻烦。”

  亲卫抿了抿嘴:“要不您自个儿去和殿下说?”

  大师傅就只能磨磨唧唧地把两盏琉璃灯连着笼子罩子,一起交给了亲卫。

  亲卫发现,大师傅们不仅给琉璃灯做了笼子,连提竿都是特意做的。

  涉阳关城里的房子,经过连续几次战争,损毁了不少。为了让尽可能多的士兵住进营房里,竺年自己居住的房子只是原先算是“城主府”边上的一栋小楼。

  他不住城主府,其他人自然也不会去住,只作为开会办公的地点。

  再说城主府白天才被挂过人头,晚上就住进去,不说吉利不吉利的问题,也有些膈应。

  关城内房屋建造简单,好一点的用砖石,差一些的就是土坯,只要没遭到刻意破坏,都很牢固。

  亲卫回来的时候,开门的亲卫给他指了指二楼:“直接上去吧,殿下还没睡。”

  小楼里住着的不仅是竺年,还有几名亲卫和银鱼的人,挤得满满当当。

  亲卫踩着木质楼梯往上,看到竺年的房间里点着火把,不知道哪儿来的风吹得火焰飘摇。八个银鱼的人和竺年一起席地坐成一个圈,中间摆着涉阳关的沙盘。

  这九个人都是个顶个的武学高手,一个主要负责生活方面只能说粗通武艺的亲卫的步伐,根本不能瞒过他们的耳朵。

  亲卫一上楼,就看到九个人全都真·火眼金睛地看过来,感觉压迫感极大:“殿下,琉璃灯要回来了。给您放哪儿?要点上吗?”

  “点上吧。唷,这挂钩做得不错,正好挂上面。”

  银鱼立刻就现拉了两根绳子,在沙盘上方交错。

  琉璃灯往上一挂,光线顿时稳定了许多。

  红三软绵绵地开口:“把火把灭了,我们拉着琉璃灯看看阳光。”

  见几个人开始重新讨论起来,负责值夜的亲卫就径自下楼去,隔一段时间上来添一轮热茶。

  时间堪堪到子时,楼上的小会才终于散去。

  这时候雨还没停,但显然已经变小了,等到天亮,雨就彻底停了,就是温度急剧下降,像是一夜之间就到了秋天。

  站在城墙上,能够清晰看到茅军的营帐。只是他们显然没有立刻进攻的打算。

  竺年看着小地图上茅军行进的方向,嘴角微微勾起:“嘿嘿。”

  跟随在他身边的熊北北在作战玩脏活上面,一点都不会比竺年差,都没问竺年怎么布置的,而是问了一句:“您怎么没自己去?”

  他们摆下了这么明显的阵仗,茅军的行动完全可以预料。那么,他们这边就能很容易做出针对性的安排。

  竺年慢悠悠地伸了个懒腰:“急什么?现在外面地上这么湿,路也不好走。走叭,先去吃个饭。”

  熊北北疑惑:“你不是刚吃过早饭?”

  “消过食了,我可以再吃亿点点。”

  然后竺年吃过饭就不见了人影,连熊北北都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出去的。

  他检查了一下军营,发现和他一起消失的,还有不少人。

  杨十郎颠颠儿地来找竺年,就问他:“你们家小王爷人呢?”

  熊北北就说:“不在吗?大概出去消食遛弯了吧?”就是一起消食的人有点多,遛的弯……很弯。

  竺年这次带在身边的全部的银鱼、斥候队伍,以及几十名斥候预备役。

  这些预备役是从这次战争中脱颖而出的好苗子。不得不说,平时训练是一回事,临场发挥是另外一回事。

  有些人平时看着似乎也就那么一回事,虽然也很厉害,但瞧着也没有那么突出。但是一到了战场,心态好坏的差距就瞬间体现出来。

  用竺年的话来说,那就是有临危不乱的大心脏。

  总计不到两百人,行进在涉阳山的森林里,脚步顺着风,动静小到连警觉的小兽都难以察觉。

  竺年瞧着这些预备役,眼睛都笑弯了,像是个看到沉甸甸麦穗准备收割的农夫。

  果然,战场才是最好的老师。换做平时要挑出一名斥候苗子都不容易,哪能一下收获那么多。

  不过要是每次都能出现那么多好苗子,他的钱大概就会不够花。

  斥候这全套装备的配置不便宜,还费工费时,许多都是根据个人习惯定制的。

  这些预备队暂时没这待遇,只能凑合凑合。

  预备队的人可不这么想。

  他们之前在军中其他部队也是精英,各种装备也是部队里最好的,他们也知道全军个人装备最好的就是斥候,本以为双方差距会有,但绝不会太大,没想到真正加入斥候营,他们才发现装备的差距哪里是差不太大,根本是差得大了去了。

  这种差距不是说,他们作为部队精英穿的铠甲,用的刀箭会比斥候差;而是斥候使用的各种武器装备,要比他们多非常多。这就要求斥候对各类武器都精通。而且作为斥候,他们不仅要具备军队集团作战的能力,而且也要注重单兵作战的能力。方方面面都和作为普通部队精英有很大区别。

  他们此前已经进行了一系列斥候的训练,今天还是第一天正式上战场。

  虽然战场还没见到,反倒连着爬了两个时辰的山。

  走在最前面的竺年,往后抬了一下手。

  不需要一个字的沟通,全员就地隐藏。

  再经过几个简单的手势,各个编好的队伍,按照指示的方位分散开来。

  前方正在砍伐树木,发出巨大声响的茅军,根本就没想到会有一支南军会出现在这里,只一个照面就被放倒,连声音都没发出来。

  他们没有多做停留,直接往下一个茅军的聚集点摸了过去。

  和伐木同样,采石也会发出巨大的声响,更加有利于南军的隐蔽。

  最先察觉不对劲的,是把临时作坊搬到山脚下的匠人们。

  匠人作坊无疑也是会发出巨大噪音的地方,也不知道是谁,突然说了一句:“怎么山上这么安静?”

  为了方便运输和节约时间,他们选择的伐木和采石的地点,都是就近。虽然这个近,也没有特别近,但他们多少能够听到动静。

  已经清醒,但还不能正常参与工作的大师傅,对匠人们比划了一下,果然没有听到山上有什么动静。

  他随军经验丰富,脸色一变:“不好,山上出事了!”

  另一名匠人上前问道:“我们上去看看?”

  “不!”大师傅一口否决,突然下了个决心,“山上肯定有埋伏,我们上去就是送死。回去找救兵……”

  大师傅的话没说下去,临时作坊里的哪怕是年级最小的学徒都知道,回去的唯一下场就是被杀死。或许不会马上就死,而是像大师傅这样被抽鞭子,但总讨不着好。

  “大师傅,都这时候了,您说,我们都跟着!”

  大师傅果决道:“赶紧收拾点轻便东西,我们逃!往东,到姜国管不到的地方去。”

  作者有话要说:  大师傅⊙ω⊙:琉璃灯就放我这儿叭。

  糕儿⊙△⊙:不要,我要写功课呢。

  大师傅⊙ω⊙:你可以白天写。

  糕儿⊙△⊙:白天我要去打架。

  大师傅ˋ﹏ˊ:我去替你打架。

  糕儿( ̄ω ̄):没法替,你又打不过我。

  大师傅:ˋ﹏ˊ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