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穿越重生>穿成薄情书生郎>第72章 流放三千里

  自从昭烈帝说了在开救济院后,户部就如丧考妣。为什么呢?以前他们户部多风光啊,走到哪就是被人捧着的。

  虽然昭烈帝上位后,时常受到胁迫但他们还是风风光光的。

  可是自从柳应渠出现后,他们户部拿出来的钱就比前几年多了。堤坝,混凝土,粗盐改造,救济院哪样不要钱。这救济院陛下以前没想起来,怎么柳应渠去当起居注才没几天就有了,这个死奸臣。

  户部尚书的身上的肉都少了几斤,他们户部的钱都是挤出来的,全体吃青菜。

  “听说没?柳应渠带着一群书生去给救济院的小乞丐上课去了!”

  “他疯了?!还是这些书生吃饱了没事干。”

  “去给乞丐上课,这是傻子吧。”

  “吃力不讨好的事。”

  ……

  这几日救济院的事情在朝中还是有些关注,这事在户部流出去了,户部的官员纷纷用看傻子的目光看柳应渠。

  “一个修撰不去好好整理国史,非要去弄什么救济院,还要祸害跟他一起的读书人,这人心思莫测,实则自私自利!”

  “就是,他好好当一个修撰就好了,没事想什么点子,真是伤风败俗,身为读书人怎么能和乞丐沦为一伍。”

  有些官员议论纷纷,要是柳应渠在他们面前,他们就能指着柳应渠的鼻尖骂得他狗血淋头。

  “别说是小乞丐了,有些人还把自己的孩子送进救济院里听课,自己带着饭盒去听课……”

  在内阁之内王和明拱手:“陛下,柳修撰这事是自愿参加,这是大大的好事,很多读书人以后是要做官的,让他们教乞丐,也是了解民情,为民做事。”

  这事立马引起了昭烈帝的注意,他心中感叹,柳应渠不愧是他看重的人,然后立马给柳应渠撑腰,下了一道旨意表扬柳应渠包括和他一起在救济院教书的书生们。

  “他们的名字去找柳应渠要过来。”

  庞全很快就回来了,昭烈帝把这道旨意发下去。

  皇帝的支持和圣旨带来的力量是巨大的,直接引爆了整个读书人群体。

  谁读书不是为了做官,得到皇帝青睐,现在皇帝下场支持柳应渠的行动,还把和他一起的读书人稍上了,这不是在皇帝面前混了一个脸熟。什么名气能有让皇帝下到圣旨的名字大,他们的名字在圣旨上啊!

  这估计能说上七八辈子了,还能祖孙代代相传。

  你们祖父哈,以前也是上过圣旨的人,还是表扬呢。

  这旨意一出,朝中有意见的官员们哑口无言,心里泛着浓浓的酸意,像是吃了十斤柠檬一样。

  这柳应渠凭什么让陛下这么维护他,他才进来翰林院几个月,以后待久了那还了得。

  这升官不是坐鸟一样嗖的一声往上冲。

  酸死了。

  “柳修撰还是沈大人的亲戚吧,还是关系很亲的那种?”一个官员不确定的说。

  这么一说他们就想起来了,这柳应渠的夫郎是沈忧的亲外甥,要是柳应渠在翰林院待满了三年,或许不用三年他就能和沈忧联手了。

  这朝廷上还有他们这些勤勤恳恳,老老实实的官员存在吗?!

  “柳修撰有什么……那啥没?”一个官员说道。

  柳应渠有没有黑料。

  找,他们不相信这人就没有黑料!柳应渠怎么可能是清清白白的!

  皇帝旨意传到救济院的时候,范义还在救济院里教书,他是京城本地人,家中也有人在朝中当官。

  他看着救济院的五十几个人变成了一百个人,然后还在变多……嗯,他们自带了饭盒。

  “圣旨到!”太监尖锐的声音划破了天际。

  范义哆哆嗦嗦的跪下去。不会是要被骂吧,范义后背发凉。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表扬?是表扬啊。那没事了。

  范义拿着圣旨反应过来,心中一阵狂喜。

  他的名字让陛下知道了,陛下还下旨夸他,瞧他的名字在前面,范义眼珠子已经粘上去了,一点也不想移开。

  太监等了好久没等来打赏,然后不耐烦的看向范义,结果差点把他吓得跳起来。

  范义拿着圣旨笑着无声的落泪。

  太监:“……”溜了溜了。

  这道圣旨的影响力还在不断的扩散,在周边的郡城得到消息后,读书人疯了,他们疯着要去给人上课,还自带干粮去。

  

  柳应渠摸完鱼,偷偷的从袖子拿出一张饼来吃。

  他一边吃一边看书。这几日收到了刘夫子和云夫子的信,对于这两位恩师,柳应渠还是很尊重的。

  刘夫子先是在信中表达了对他的关心,吹了一会三元及第,柳应渠直接跳过看见一个“但是”,他的心才落地了。

  在历史中的状元也有落得不好的,你在朝中要小心谨慎,不要强出风头,风头太盛,容易折腰。虽然为师不觉得你有什么风头。

  但还是要小心,你大师兄院试考完就被一个老鬼忽悠去军营了,你以后有机会还是去看看你大师兄,为师还是念着你们两个的。

  对了,你在我这做的试卷哈,我卖给书店的人了。

  柳应渠无话可说,熟悉的热血上头的感觉又来了。

  他面无表情的打开云夫子的信封,云夫子的风格很严谨,先是恭喜他就一句话,然后嘱咐他不要放下书,不要骄傲自满,踏踏实实的升官,从六品还是有点低了。

  柳应渠叹口气,他只是觉得从六品的薪水有点低,才二十九两银子。

  昨日老婆给他买了一块玉要了三千两银子。

  先混着吧。他是混子。

  “柳兄,大事不好了!”颜台慌慌张张的跑进来。

  “颜兄,出什么事了?”柳应渠放下国史,心中有些疑惑。

  “柳兄,沈大人下昭狱了,听说江南的贪污案就是沈大人犯下的,陛下大怒直接把沈大人革职查办。这事还牵扯到其他两位重臣,现在三个人都下了昭狱。”颜台快速的把话说完。

  柳应渠脑子转动起来,在原著中舅舅也是江南的贪污案,三百万两银子消失不见了,结果在沈忧的府上找到了三百万两银子。

  这次怎么还会这样,这事不是已经过去了。除非……除非是舅舅自愿的。

  “剩下两位重臣是谁?!”

  “江卓大人,齐京大人。”颜台想了想。

  对了,这两位大臣,在原著中舅舅只带走了一位江卓,现在连着带走了齐京。

  以一带二。

  柳应渠冷静下来,这事没有翻案,只能把江南的案子查清楚才行,那么舅舅是要流放三千里,在路上就被人刺杀了,这就是原著的结局。

  “今日是不是户部给陛下汇报账的日子?”

  “对,我刚才还看见户部尚书带着人去了盘龙殿。”颜台很佩服柳应渠现在也这么冷静,他瞠目结舌。

  粗盐改造能给户部赚多少银子?柳应渠起身坐在桌子上想了想,粗盐改造在京城中已经初见成效,柳应渠下值后发现傍晚的时候就有人买盐,尽管每次都买得很少但也比以前好多了。

  京城中各大酒楼里也换上了精盐。

  柳应渠从国史中抽出一张图纸,这是他从青国离开后就在画的图纸,总有一些想法对不上。

  这是强弩,柳应渠画的强弩可以连续十连发,戴在手上很轻巧,要是涂上毒威力更大。一只短箭可以刺穿两个人的喉咙,极大的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攻击性。

  在夜晚刺杀和突击的时候也是一个好利器。

  他没去想其他的,低头认真的继续画图纸,脑海里进入了高度的运转,手上落笔不断。

  画毁了十张纸,柳应渠游走在国史馆,在某一本国史中简单的提到过强弩,不多但现在可能会给他更多的启发。

  他对国史馆的框架结构和书本的摆放如数家珍,很快柳应渠就在茫茫国史中找到了那本书。

  在外面翰林院里也听说了沈忧的这件事,他们纷纷称奇,心里有些恐惧和愤怒。

  “三百万两银子,沈忧也太贪了。”

  “这江卓和齐京也不是好东西!”

  江卓是内阁中的次辅,相当于是大昭的副宰相,齐京是江南郡的转运使掌握江南郡的钱粮。

  他们三个人合伙吞下了江南的六百万,导致很多流民饿死在路上,这桩贪污案震惊整个朝野。

  一个副宰相,一个阁老,一个转运使三个人竟然把江南的流民当成了踏脚板,多数流民饿死在路上,江南每年的税收上来是最少的。

  可江南有水米之乡的美称,就是这么一个环境优越的地方还有流民和贼寇逃窜,每年还要京城给银子去赈灾。

  六百万的银子,这相当于是大昭半年的税收,这还是要在大昭风调雨顺的情况下才能实现半年六百万的银子。

  在沈忧府上发现了三百万,还有五十万在副宰相江卓府上,齐京的房子在江南郡,现在已经派人去江南搜查他的房屋。

  “这是畜生才能做出的事!”

  “沈忧,江卓,齐京这三个人必须以死谢罪!”

  朝臣们在吵,内阁里也在吵,和沈忧关系好的王和明没说话,只要在大臣们说到杀了他们三个人时,王和明这才抬起头来。

  “陛下不可,这事还未定性,臣认为还需要再商定。”

  “王大人你和沈忧的关系是好,但这是国家大事还请王大人不要带私人情绪,沈忧自己已经承认了,王大人还要为这个奸臣狡辩吗?”内阁大臣咄咄逼人。

  昭烈帝也认为沈忧不会做出这样的事,下昭狱已经是为了堵住他们的嘴。江南的贪污案太大了,昭烈帝怕兜不住,他目光一沉,看向了站在内阁最前面的温得儒。

  “吵吵吵,你们当内阁是菜市口?!”

  内阁朝臣们憋红了脸。

  庞全战战兢兢的从外面走进来:“陛下户部尚书求见,这季的财政要算一算。”

  “让他进来。”昭烈帝对户部尚书看顺眼了一点。

  “臣参见陛下。臣和户部的官员通宵计算,终于算出来了,户部这季的收入比之前多了三成!其中有三成来自粗盐改造的收入。”

  户部尚书解释道:“臣等把盐分成三等,最次等的盐价格降低,薄利多销,其余两等盐也有很多人买。”

  赚钱的活,工部改造技术,户部去销售,虽然工部最近很讨厌但这事做得户部很满意。

  昭烈帝听了这话面色一缓:“很好。”

  户部尚书呈上账本,昭烈帝翻开了一下确实比之前高了三成。

  “天佑大昭!天佑陛下!”户部尚书不怕死的拍了个马屁。

  昭烈帝懒得跟他计较。

  户部尚书退下后,内阁大臣们再次吵了起来。

  大臣激动道:“这是死罪!要是不是死罪!何以向天下黎民交代!”

  “臣附议!”

  “臣附议!”

  ……

  “陛下,柳修撰求见!”庞全再次打断了内阁的争吵,顿时有些大臣看这个死太监的眼神都不一样了。

  庞全哭丧着脸。

  昭烈帝目光深沉,瘫在椅子上坐直了身子:“传!”

  柳应渠穿着绿王八色的官袍在一群绯色官袍里格格不入,他老老实实的行礼。

  “臣柳应渠参见陛下。”

  “起身,柳卿找朕何事?”昭烈帝态度温和。

  要是户部尚书在这怕是要哭晕过去,内阁大臣们用隐晦的目光打量这位年轻的柳修撰。

  “臣画了一张强弩的图,这强弩能十连发,臣想献给陛下。”柳应渠拱手说。

  强弩能够支持三连射已经是好的,柳应渠竟然能画出十连发的强弩,这工部尚书的位置坐不稳了。

  这个时机太微妙了,沈忧才刚下昭狱,柳应渠就献上了强弩,这是在献媚,为了保全自己,现在应该要和沈忧撇清关系了,这操作他们都很熟悉。

  昭烈帝连忙让庞全拿上来了,昭烈帝说不出的喜欢:“柳卿做得很好,柳卿当赏,当大赏!”

  柳应渠不卑不亢:“陛下,工部做出的筒车是臣在清水县时画出来的。”

  工部尚书说起筒车时只是说了,是当时来京城赶考的书生说的,他记下来就让人去找工匠打造出来,这一直还不知道是谁制造出来的。

  昭烈帝的眼神越发温和了:“柳卿朕知道了。”

  “混凝土,粗盐也是臣说出来的。”柳应渠没干过这事,这样像是在讨要功劳,他有些羞赧:“陛下还未给臣奖励。”

  昭烈帝心中莞尔一笑,他正准备让庞全去把他早就准备好的圣旨拿上来……

  “陛下,臣想求个恩典。”柳应渠深吸一口气突然跪了下来。

  昭烈帝看向柳应渠突然心中砰砰直跳,他有些唇口舌燥,胸膛里的心鼓胀,昭烈帝龙袍下的手握紧了。

  王和明本来因为柳应渠求赏的行为没有再去看,现在猛然抬起了头。

  内阁大臣们心中也有不好的预感。

  不可能,怎么可能,柳应渠不会这么做的,他的这些功劳能升官,何必跟着沈忧一起烂下去,何必背上骂名,何必毁了自己的前程!

  昭烈帝:“柳卿,你说。”

  柳应渠起初是不习惯去跪人的,他郑重地把头磕在地上。

  内阁中没有一丝声响发出来,只有他把头磕在地上的声音清楚的在朝臣耳边回响。

  “沈大人的案子臣听说。臣无法接受,也不想接受。”

  跪下的柳应渠看上去并不比任何人要低,他的脊背挺得很直,像是墨竹一样,宁折不弯。

  “于情沈大人是臣的舅舅,是在臣初到京城后细心教导臣的人,相当于是臣的老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臣不敢忘记沈大人的恩惠。”

  柳应渠的声音落地有声,他的容貌俊美,不卑不亢。

  “于公臣相信沈大人的为人绝不是会贪污的人,绝不会把数万流民的生命当做踏脚板!所以臣请求陛下可以把臣的奖励换沈大人一个清白,一个活命的机会,能让沈大人幽禁在府上。这就是臣想求陛下的恩典。”

  柳应渠深深的跪伏。

  内阁陷入了一场寂静中,柳应渠的功劳能升多少官,这是有的官员一辈子都无法积攒的功劳,就这么给了?!就这么给了?!!柳应渠是傻子吗?!

  沈忧这案子洗不清,他才二十岁,还是三元及第的状元,还有这么多的功劳,为什么要趟这趟浑水。

  他怎么敢?!

  “臣不同意,柳修撰的想法太过异想天开,这完全是把天下黎民没有放在眼里,银子是在沈府找到的,贪污是沈忧自己亲口承认的,这还能有假?!”

  “陛下,千万不要被柳应渠蒙蔽了,沈忧当杀!”

  “柳修撰这么快来给沈忧说情,恐怕柳修撰和贪污案也有非同一般的关系!”

  “臣附议!”

  “臣附议!”

  昭烈帝没有去看大臣们,他看向了还跪在前面的柳应渠。

  “庞全去把朕要给柳卿的圣旨取过来。”

  庞全连忙去找圣旨递给昭烈帝。

  昭烈帝拿着圣旨扔进了火盆中,火星一点一点吞尽了明黄色的布料。

  “朕同意。”

  拿你的爵位来换沈忧。

  柳应渠,朕没有看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