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穿越重生>穿成薄情书生郎>第59章 殿试

  柳应渠在书房里拿着书看,他把刘夫子和许夫子交代给他的书已经全买了,现在除了吃饭和睡觉就一直待在书房里看书。

  门外还是燕长戈守着,完全没有可乘之机。

  柳应渠唉声叹气。

  他昨日睡觉时想了想,大昭朝是时常发大水,洪灾过后很多百姓流离失所,然后会出现瘟疫,还有洪水会冲破堤坝,把粮食全淹没了也会闹饥荒。

  他从前看过一些混凝土,需要水,水泥,石子,沙混合,但最让他头疼的是他已经把这混凝土的比例给忘记了。

  当时只是自己感兴趣去看了一眼没想到这么快就会用上。

  他想用混凝土来做堤坝,这样在夏季就能缓解一些洪水的侵入。

  那只好自己边配置比例一边计算了。

  捡一捡以前的知识。

  还是要去书店买一些这方面的书来看。

  正好每天写策论写累了,写累了就可以玩一会沙子。

  柳应渠推开了门。

  燕长戈腰间带着长剑:“姑爷去哪?”

  “我去书店里买书。”柳应渠觉得燕长戈真的不用这么盯着他,咸鱼害怕。

  春季多雨,细雨蒙蒙,柳应渠是撑着伞打算出去。

  沈清梧正坐在马车上,他掀开车帘就看见了柳应渠,他连忙说道:“柳郎,你去哪?”

  “我去一趟书店。”

  柳郎这也太努力了,沈清梧心里还是念着他:“我们今日去买胭脂水粉,你坐上来。”

  有马车坐当然要坐上去了,柳应渠应了一声就上马车了。

  在马车上还有柳云华和柳云愿坐在一旁。

  “大哥,云愿。”柳应渠说了一声就掀开车帘看了看雨中的京城。

  “二哥,在这里有什么事做没?”柳云愿是一个闲不住的。

  “云愿你可以跟着我去酒楼里看看。”沈清梧正好想一个人陪着。

  柳应渠知道柳云华不爱怎么说话,就跟着他聊聊村子里的事。

  柳云华:“村子里的万婶子一直还想着你,说你是她看着长大了,没想到是文曲星下凡,早知道就应该沾沾喜气。”

  “大哥回来后,我运气就特别好。”柳应渠笑了笑:“考了三次不中,大哥一回来我就中了。”

  柳云华红着脸摆手:“这是应渠自己有出息。”

  到了胭脂铺子,沈清梧拉着柳应渠不放:“你陪着一起进去,等我们买完了再去书店嘛。”

  这胭脂水粉买来不仅给自己看,还要给柳郎看,有个男人站在一旁提个建议也是好的。

  柳应渠衣袖都差点被拽下来了:“好好。”

  在胭脂铺子很少有男人进来,还是一个目若朗星,面如冠玉的玉面郎君。

  沈清梧把柳云华和柳云愿带着过去挑选胭脂水粉。

  柳应渠跟着在店里转了转,里面的小盒子很多,沈清梧抿了一下口脂,唇色丰满带着水润。

  “柳郎,你来看看!”沈清梧心里得意。

  柳应渠一看就是读书人,他走路不徐不慢的到了沈清梧的跟前,他看了一眼,笑了笑:“好看。”

  沈清梧心里高兴,把腰间的铃铛波动了一下。

  他今日的头饰只用了一根发带绑着,把他那张相貌出众,风华月貌的脸显露出来了。

  那发带是红色的,今日柳应渠的发带也是红色的。

  “这位公子好好看。”

  “还陪着人来胭脂铺——”这位夫人的话还未说完,她就捂住了嘴巴。

  柳应渠突然凑近沈清梧,伸出微凉的指尖擦了擦沈清梧唇角的口脂,沈清梧心跳扑腾扑腾的跳。

  他笑了笑:“口脂有点出来了,现在这样就更好看了。”

  沈清梧的耳尖红通通的,他拿着小镜子手指用力,把小镜子对着自己。

  只听见了自己的心跳声。

  只看见了脸颊上爬上来的红晕。

  脊背出现一丝颤栗的感觉。

  沈清梧实在是冰肌玉骨,裸露在外面的雪白脖颈还泛着红。微微薄粉敷面就瑰姿艳逸。

  柳应渠手指无意识摩挲了一下:“你不是还要试一试其他的吗?”

  “当然了。”沈清梧拿着小镜子满意的看了看:“一个怎么够。”

  这也不算是一个了,在梳妆台上放都放不下了。

  柳应渠跟着沈清梧一起转,柳云愿和柳云华也挑选好了,在一旁坐着休息。柳云愿眼中带着笑:“二哥每次带回来的胭脂该是二嫂选的。”

  “这个怎么样?”

  “好看。”

  “这个呢?”

  “好看。”

  柳应渠看不出什么,他完全是一个直男审美。

  他看着沈清梧的脸色,连忙找补说道:“人好看涂什么都好看。”

  沈清梧扬扬下巴,还是谦虚了一下:“柳郎就会骗人。”

  柳应渠没当真。

  三个哥儿买好了胭脂水粉,那胭脂铺的老板看着柳应渠眼底还有些脸红。

  柳应渠长得太符合众人对美男子的期盼了。

  他扶着沈清梧上马车:“你们先回去,我去书店。”

  书店离胭脂铺不远,撑着伞走一会就到了。

  “柳郎,好好努力。”沈清梧大声说:“考探花!”

  柳应渠心里无奈:“知道了。”

  书店里的人不算多,马上要殿试了估计考生们都是在家复习。

  柳应渠在书店里挑选了几本就去结账。

  他拿着书回书房里,还找蒋罗罗要了小口袋的沙子和石子还有泥土。

  蒋罗罗在家里相当于是管家,他听见柳应渠的要求就去办了。

  怎么感觉姑爷怪怪的。



  他把这件事给沈清梧说了。

  “估计柳郎压力太大了,玩一玩泥土怎么了?”沈清梧也没多想,心里更对柳应渠钦佩了。

  蒋罗罗:“……”

  这难道不是很怪吗?

  哪个正经人会去玩泥土。

  “少爷呀——”蒋罗罗特别像是怕沈清梧被柳应渠的美色冲昏了头脑,他连忙要劝上一劝。

  “哎,柳郎最喜欢这个口脂,我之前感觉他的目光灼热了一下。”沈清梧捧着脸笑,完全是一副坠入爱河的恋爱脑。

  他闭嘴行了吧。

  “罗罗,《俏探花》最新出的一本买来没?”沈清梧伸出手讨要,凤眸里满是期待。

  蒋罗罗从怀里拿出那本《俏探花》:“少爷,赶得巧这正好是最后一本。”

  “《俏探花》果然卖得好,谁不爱《俏探花》呢。”沈清梧连忙翻开起来,看见柳二的名字心里就高兴了。

  蒋罗罗:“少爷,我看有一本卖得也挺好的,我走的时候还听见掌柜要补。”

  沈清梧从话本里抬起头来感兴趣的问:“是什么?”

  “好像是《俊状元》。”

  沈清梧不感兴趣:“状元哪有什么俊的,还是探花好看,我对状元一点也不感兴趣。”

  “不能仅仅因为是状元就买吧,这真是太肤浅了!”

  沈清梧非常的清醒。

  蒋罗罗无话可说。

  

  在内阁里除了沈忧外,其他的内阁大臣都要写出自己策论题目,然后让皇帝进行挑选。

  昭烈帝坐在椅子上,凌栾把大臣们的策论题目呈上来了。

  他心里叹气,没有沈忧在感觉这些内阁大臣的策论题目应该不会符合他的心意。

  他懒懒散散的挑选题目。

  很多的策论都是农政的,这算得上是大昭朝的老传统了。

  昭烈帝偏偏把农政的题目略过去了。

  他才是二十六岁的年龄,还是一个少年皇帝,他伸出手指拿者一篇策论看了起来,心下有些满意。

  一看这策论的出题人是王和明。

  他轻咳一声:“朕选好了。”

  内阁大臣也不知道皇帝选中了谁的,就由吏部的官员去准备了。

  吏部尚书是昭烈帝提拔上来的,现在是很想在皇帝面前表现一番站稳脚跟,再说这次殿试出了什么问题,他第一个遭殃,怕是脑袋都没了。

  “是,陛下。”

  内阁大臣还没有散去,立马又讨论起政事起来。

  “陛下,青国下个月会派大臣出使大昭,还要礼部多做准备。”

  “这件事就下旨让礼部尚书多费些心。”

  “陛下,身为皇室宗亲要去祭拜祖庙,陛下要早做准备!”

  昭烈帝:“这件事让礼部尚书去办!”

  “陛下……”

  “礼部尚书去办!”

  礼部尚书幸好没在内阁,不然要气死。

  礼部在殿试本来就很忙,他们要布置考场还有一些杂七杂八的事情都归他们管,吏部只是去把试卷出好。

  现在还要加班,忙上加忙,礼部尚书一口老血要吐出来。

  王和明身为一个阁老,心里也有些心虚,但没办法事情堆在一起了就只能让礼部的官员们辛苦辛苦了。

  很快殿试的日子就到了。

  柳应渠穿着新衣走到皇宫门口排队。

  颜台今日也是打扮得很风流倜傥,很多的书生还有的搽了粉。

  殿试在集英殿里考,在进考场前书生们都提着自己的考篮,不过他们可以不用吃馒头了,宫里会给他们准备吃食。

  紫禁城里侍卫站立在两侧,腰间都挂着刀,怪吓人的。

  太监们也在一旁帮忙着。

  这就不得不说殿试的规矩了,在前两轮是要脱衣检查的,毕竟是读书人对这当众脱衣还是挺让人羞耻的。

  但这是要进宫了,万一考生中有人作弊或者胆子更大要对皇帝不利,这太危险了。

  但在殿试中是沐浴更衣,其实就是当众脱衣换了一个名字,去皇宫免费沐浴再穿上统一的衣服避免作弊。

  柳应渠和其他考生穿的新衣只是图一个吉利。

  在皇宫还给考生专门留下了帘子,考生进去后沐浴完后就可以出去了。

  “颜台,柳应渠,谭恒,王灼清,陶然……考生们先进去。”

  他们进去后有太监进来伺候,实则就是看谁身上有没有痕迹,有没有作弊。

  “柳公子这边请。”

  柳应渠吐出一口气脱下了衣服,全脱完了这才进了浴桶里。

  太监是没有家伙的人,看见柳应渠的家伙免不了有些羡慕。

  这位公子看上去君子如风,身体修长有力,但也称不上是一个精壮的汉子。

  没想到……

  柳应渠沐浴完后穿上衣服立马走出去了,心里还是有些羞耻。

  颜台和谭恒出来的时候也是有些怪不好意思的。

  等书生们穿上统一的衣服后,就有人带着他们进入了集英殿。

  昭烈帝坐在主位上看着这些小虾米进来。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起来吧。”

  “各位都是大昭的国之栋梁,殿试是选拔英才的地方……”这声音听着低沉年轻。

  昭烈帝讲了一通很官方的废话,底下的考生们都穿着统一的衣服,他瞧了瞧。

  最前面的会元长得挺好看的,长得好看的人昭烈帝总会多瞧几眼。

  每日上朝都是一些老头子也是有些看腻了。

  这家伙装了一会儿就让考生准备答题了。

  柳应渠第一次见皇帝,他用余光悄悄看,皇帝站得太高了,他只能看见一角的龙袍。

  等考生们开始答题后,昭烈帝就摊在主位上了。

  内阁大臣们眼皮跳了跳,在考生面前还是给皇帝一点面子。

  在集英殿的帘幕后小太子伸出一个脑袋探头探脑的。

  “父君,我怎么不能去里面?”

  唐清说:“你父皇让你只是看一看,你去前面去看这是坏了规矩。”

  昭烈帝能让太子来这边凑凑热闹,总之已经算不错了。

  小太子站在这后面根本就看不清考生们,不过他也感受到了集英殿里紧张庄严的气氛。

  就跟他面对讲师是一样的。

  小太子就扒着帘子看。

  他看见自己的父皇懒洋洋的走下去了。

  就一点严肃的感觉也没有。

  昭烈帝下来看看考生们怎么答题的,王和明的策论题目是帝王之心。

  这策论的题目太符合他的心思了,他立马就选下了。

  这题却把考生难住了,他们准备的都是农政,还有的针对昭烈帝对军事的看重,还去看了军政的书籍。

  这帝王之心他们也不知道怎么答题。

  王灼清抓着头发实在想不出来,他灵机一动,帝王之心就是农政之心,这样他学过的知识就能用上去了,还学会了融会贯通。

  其他的考生还在思考,幸好殿试有一天的时间,他们还有很充足的时间来思考。

  柳应渠也犯难了。

  除了王灼清下笔如有神,其他人都还在思考。

  王灼清满脑子都是早考完早轻松。

  这一下就把昭烈帝的目光吸引过来了。

  昭烈帝站在王灼清面前,瞅了瞅他的考卷。

  王灼清下笔瞬间就慢如乌龟,战战兢兢起来。

  这可是皇帝啊。

  昭烈帝看了王灼清的考卷,看见了农政,他心里有点好笑。

  这也能扯上去!

  昭烈帝在心里给王灼清狠狠的记上一笔。

  昭烈帝就站在王灼清面前停留。

  杨长修用眼神示意昭烈帝,昭烈帝这才放过了可怜的王灼清。

  王灼清又可以了,下笔如有神!满脑子又是早考完早出去!

  他去看谭恒,毕竟是兵部尚书的儿子,昭烈帝对谭恒也有印象,以前宫宴的时候他爹就带着他来参加宫宴。

  那时候还小呢。

  其实昭烈帝也才二十六岁,不过他是这大昭最大的辈分。

  君父。

  谭恒也下笔了,昭烈帝看了一眼点点头,这还是没有胡扯。

  昭烈帝又连着看了好几个考生。

  把考生吓得战战兢兢。

  王和明也有些无奈。

  昭烈帝把颜台看了又把顾焕崇看了,终于要回去了,他停在了柳应渠的身边。

  柳应渠早就被刘夫子训练出来了,刘夫子最喜欢站在他后面,柳应渠一个眼皮也没抬,手都没抖一下。

  昭烈帝:“……”

  昭烈帝又去瞅柳应渠的考卷,然后震惊住了。

  他看看考卷又看看柳应渠认真的俊俏脸庞,实在是不能把这篇文章和柳应渠这个人联系起来。

  这人怎么这么会拍马屁!

  前面一大段就是皇帝怎么怎么的好,怎么怎么是真龙天子,天子承天……

  然后昭烈帝越往下看,眼神就越深沉。

  他甚至想把柳应渠的考卷拿在手中仔细的看。

  他脑海里闪过一个念头。

  这人必须留!

  昭烈帝在这边看了好一会儿柳应渠的考卷,心里的吃惊也越来越大。

  柳应渠越写越投入,他渐渐忘记了自己还是在殿试,他渐渐忘记了他还是一个考生,他只是想把这篇文章写好。

  现代的知识和从清水书院开始学习的知识结合在一起,他是站在古代和现代的交接点,他的头脑越来越清晰。

  笔墨间关于大昭的宏图渐渐铺散开来,而这一切是以帝王之心开始。

  昭烈帝回到了主位上,他低头沉思起来。

  小太子在帘幕后什么也瞧不见,他感受着集英殿的气氛,抬头懵懵懂懂去看看自己的父皇。

  唐清说道:“太子,该走了。”

  “知道了,父君。”

  小太子牵着唐清的手,他再次回头看了看集英殿这才收回了眼神。

  直到中午柳应渠这才停下了笔,皇帝也离开了。

  有宫人把吃食放在他们身边。

  昭烈帝走进内殿:“会试前十的试卷给朕看看。”

  杨长修眼中闪过一丝惊讶:“是,陛下。”

  昭烈帝竟然是要看会试的试卷。

  考卷由礼部保存,所以这又是礼部尚书的活。

  礼部尚书还在忙,简直是忙得跳脚。

  “大人,陛下要看会试前十的试卷。”

  礼部尚书只能让人去把会试的考卷找出来。

  昭烈帝拿着这会试前十的考卷看。

  看见了柳应渠的考卷,之前是杨长修和他说过,现在看柳应渠的文章更有深度。

  “好了,你们也去用膳吧。”

  “臣等告退。”

  昭烈帝也饿了,他打算去唐清那蹭饭。

  

  在集英殿的考生们战战兢兢的吃饭,顾焕崇态度自然,他吃了一会儿用余光打量了一下集英殿,金碧辉煌,集英殿聚集大昭的人才,收拢于朝廷。

  顾焕崇心里心潮澎拜,他那时在集英殿里用余光隐晦的去看过昭烈帝,昭烈帝很年轻,年轻的皇帝会有很长的时间在位,太子之位已定,但太子还小暂时也不用担心夺储。

  这是适合他们这些年轻的臣子大展身手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