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电影院时人流还相对混杂, 等进了放映厅,身边都是男女结对或者女生闺蜜相伴,他们这样两个男的, 确实格格不入。

  好在影厅光线昏暗,似乎并没人注意这特殊的一对, 温随毫无所觉, 席舟心里却有些忐忑。

  影片开演,以一幅唯美的小镇风光进入主题, 少女时期的女主跟比他年长的暗恋对象分别的伤感画面。

  这场电影的时间本来就晚, 观影过程中, 女生们抽泣的声音此起彼伏,但跟郑许然描述的一样,很多男伴在开场十分钟内就酣然入梦。

  大约坐在靠后一排的两人, 是难得没睡觉、甚至连个哈欠都没打的男性生物。

  席舟是因为从一开始,注意力就不在电影上面。

  而温随则确实认真,作为从没看过电影的人, 新鲜感肯定是有的。

  到三十分钟左右,全片第一个高潮来了, 像这种情感类文艺电影, 少不了作为卖点的吻戏和船戏。

  当场景开始渲染烘托气氛的时候,席舟就预感不妙, 他下意识转过去想要捂住温随的眼睛。

  小朋友不能看。

  可心里刚这么想,又一个念头冒出来, 他会不会其实多此一举?

  这该死地一秒犹豫,手只抬到过半。

  温随疑惑地看过来, 对席舟的突然靠近和欲言又止, 明显不知所以。

  “……”席舟尴尬极了。

  因为大屏幕里两位主角的嘴唇此刻已经碰到一起。

  温随半侧着脸, 眼角余光大约是瞥见少许缠绵光景。

  这少许究竟是多少并不确定,总之他的脸突然刷一下变红,以极快的条件反射速度,在暗到不见五指的环境里,连鼻子尖都红透了。

  席舟注视的眼神微微闪烁了一下。

  估计任谁看到这样的温随,都会忍不住调侃,都什么年代了,大男生纯情到这份儿上真的可能吗?

  但席舟想的却是别的,关于史书中那位一直未娶妻生子的少年将军。

  温随没看荧幕,已经别过眼去望向一边。

  前排角落坐的就是对年轻情侣,女孩靠在男生肩上,两个人似乎都有些害羞,但气氛却很甜蜜。

  换个视角,差不多也是同样情景。

  换……再换……

  才发现这整场来看电影的人,居然一多半都是男女成双成对。

  温随受到的冲击太大,可荧幕上缠绵戏没完,他眼睛无处可去,又撇向另一边——

  结果这一撞,就撞进席舟来不及收敛的、蕴着浓烈情绪的目光里。

  周围很暗,本该是看不清什么的,可不知是镜片反光亦或别的原因,温随竟觉得席舟的眼神异常灼亮。

  仿佛一枚火烛在心口烫印,以此为中,四周弥散,激起陌生而令人战栗的热流,一路直窜指尖。

  刚刚那只抬到半路的手,终究还是挡在温随眼睛前面。

  感受温热的鼻息和着睫毛的颤抖隐约扫过掌缘,席舟轻声道,“别看了。”

  语气不觉添了些许怜爱,像是要把什么仔细地保护起来。

  也不知是让温随别看电影,还是别看他。

  温随默默敛下视线,又觉得这样被席舟遮住眼……没来由地更加紧张。

  他拉下那只手,放下的时候却忘了松开。

  席舟能感觉到温随指尖都是汗,可能是手掌的汗,虽然不窥全貌,但他现在估计整个人都像一只蒸熟的包子。

  电影里那段戏份终于过去了。

  其实平心而论,这部片的激情部分并没有那么夸张,没有任何实际的音效,只有唯美的画面,和涓如流水般轻灵的钢琴伴奏声。

  和大多数以爱情为卖点的片子相比,这部尺度其实不算大,不过内容该有的都有。

  成年人间拉扯的爱情水到渠成,没什么可造作扭捏,但因为定位是文艺片,才多是用了隐晦的表达方法。

  可对温随而言,这已经跟看某种不可描述之书体验差不多。

  虽然他也从没看过,但军营跟寝室一样都是大老爷们儿,耳闻总是有所耳闻的。

  后来这影片也不大能专心看下去了,因为不止席舟走神,温随也开始走神。

  再后来,席舟注意到前座有个女生回头看了他们两次。

  “……”他对温随说,“我们出去吧。”

  “好。”

  温随刚答应,席舟就已经先站起身,他没像往常那样拉他手臂。

  走出影院,吹过外面的冷风,温随耳朵根那还是热的,对比空气的凉意,伸手一摸很明显。

  现在已经是深夜,两人坐在车里,商场的霓虹灯在后视镜中渐渐远去。

  越走,除了路灯别的光就越少。

  温随看着窗外,来时还谈笑风生,去时变成互比沉默。

  车载音箱里正播放着音乐,女歌手的嗓音很特别,温暖,又带着绵绵的悲伤,像一条丝线般柔软,不容抗拒撩拨人的心弦。

  “电影里那个女主角其实很适合这句歌词。”

  温随没说是哪句歌词,但重复的旋律又来到这个地方,他难得轻轻地跟了一下。

  “……勇气……”

  席舟目不转睛地望着前方的路,握住方向盘的手却紧了紧。

  唱完后,温随说,“她很勇敢,要是开始那个人能有她一半勇敢,也没后面的事了。”

  沉默半晌,席舟回答,“所以才叫电影,需要制造矛盾冲突,而且……或许那个人也有他想坚守的东西。”

  “可能吧,他自己不后悔就好,”温随不在意地一笑,“电影而已。”

  **

  十一月,J省青少年射箭冠军赛开幕。

  这次冠军赛,是J省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联赛之一,也是一年一度的省级射箭重要赛事,共有来自12个城市的12支队伍参与,参赛总人数150人。

  温随和袁锰代表陵州市参赛,赛场上温随也看到了席舟。

  他早知道他会来,这次算以对手的身份。

  因为沣市代表队里有他教的两名学生,席舟是作为副教练员跟队的。

  而这次许砾没出现,不知是不是跟上次比赛离得太近,还未调整好状态。

  整场下来温随仍旧表现不俗,最终获得男子甲组团体淘汰赛银牌、甲组个人淘汰赛金牌和个人排名赛金牌。

  体育道德风尚奖被陵州市运动队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运动员则是袁锰,也算得偿所愿。

  而沣市那边获得了团体淘汰赛金牌,和乙组个人的两块金牌。其中一块金牌得主也是席舟的学员,才十五岁的一名小将。

  温随比赛完回学校,还没进宿舍就被姚闵带去了办公室。

  “你先看看这份文件。”她明显非常着急。

  温随一看是份通知。

  [为更好培养储备后备人才,根据体育总局有关精神,经射运中心研究,拟借鉴其它项目选材方式,挑选一批热爱祖国、具有良好意志品质、身体形态和身体机能适合从事射箭运动、具有射箭潜质或天赋的竞技体育人才,参加本年度全国射箭青少年训练营的试训。试训优秀者,吸收参加国家射箭队相应集训。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这两天温随在那边比赛,姚闵心急火燎都是这件事,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这次试训是往年没有过的,主要针对的是非射箭项目的跨界运动员或在国家备案的专门训练机构学习射箭不足两年的新人。”

  姚闵激动得想敲桌子,“你看看,你正好符合这个要求。”

  所谓时势造英雄,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温随来了就什么都有了,这不是天降锦鲤是什么?

  “我们会向体育总局射运中心推荐你,但推荐不意味着就能选上,报名时间截止到12月15日,明年1月初射运中心将组成专家组最终确定参加试训人员名单,并对后续入选国家队集训进行选拔。”

  温随也很意外,“可能入选国家队?”

  姚闵按捺住激动,“只是获得参加国家队集训的机会,不是加入国家队,但相当于给你一个提升和展示的平台,你如果能通过选拔,以后正式招人肯定会比别人多出胜算。”

  “袁锰也能参加这个青训营吗?”

  “他不是新人,过两年期了,所以我才说,这是你绝好的机会,可一定要把握住。”

  姚闵又说,“不过袁锰可以报今年省队的冬训,我已经让他回家准备,明天他就直接去省队那边参加考核了,你们两个各自努力啊。”

  温随回去后又仔细研读了那份文件,报名青训营试训的条件是,18周岁以下,建议180cm以上。

  身体形态和身体机能优秀,有从事体育专项训练的经历和基础,适合参加射箭训练、具有射箭专项训练潜质。

  而且还要求,文化课全科及格,后续会组织专项考试。

  接到这份文件后,学校教务处高度重视,积极跟省体育局进行联系,提前取得各门考试科目的复习资料给温随。

  姚闵还将试训人员考核标准一并发给他,让他对标自身情况,这段时间重点进行针对性的强化训练。

  “席舟以前也参加过类似的青训营,还通过了考核,都已经进入国家候补第一梯队了……”

  姚闵刚说半道,发觉不妥,话锋一转道,“青训营试训应该不像正式青训营能直接和国家队接口,但教练是国家队的,你跟席舟问问,这方面他比我更能给你好的建议。”

  一想到要联系席舟,温随却犹豫了。

  自从上次生日后,两个人之间就像发生了某种变化。

  说不上具体哪里变了,还是会发微信,会打电话,会互相问候,但他心里就是莫名的有种不舒服。

  可正事重要,温随还是给席舟发去信息:[在吗?]

  回复得依然很快,内容是:[在,怎么了?]

  温随轻轻吸了口气,对,就是这样。

  源于字里行间和只言片语的变化,那种若隐若现的距离感。

  温随将姚闵发给他的通知转发给席舟,对方果然很快打来电话,“这是很难得的机会,支持你,争取要申上。”

  一到工作,又是那个不折不扣的席舟。

  “以往都没有过这样的试训,准确说跨界的试训曾经有一次,后来就断了,国家队应该是想要扩充储备力量,所以打算全方位挖掘人才了。”

  席舟关切地问,“你打算怎么练?”

  温随心里已经有大概的计划,“力量、平衡和柔韧,都需要加强吧。”

  对照标准,考察时专家组将重点对试训人员的力量、灵敏、协调、耐力、柔韧、平衡等素质能力进行考察。

  作为针对跨界和新人的选材集训,对射箭技术几乎没有要求,仅仅只会对各自基础稍加了解,不作为重点打分项。

  席舟飞快地又看了一遍通知,“你现在多高?暑假在箭馆测的我记得是……176?”

  “这回比赛刚测过,178了。”

  180cm的身高虽然不是硬性要求,但温随现在身高178,堪堪还差2cm。

  如果同等条件下,身高更高的肯定更占优势,全国范围人才济济,万一因为这点差距被刷下来,那未免也太冤了。

  席舟给他出谋划策,“可以做做引体向上,你现在长身体阶段,叔叔阿姨个子也不矮,2cm要长起来很容易,我觉得比起去年冬天,你起码已经长高10cm了。”

  “我原来哪有那么矮。”

  温随不满地嘀咕了一句,倒是因为席舟这话,想起之前他夜里腿抽筋,席舟叫他吃钙片,也说他是在长个子。

  那时候席舟站他对面,他还得仰头跟他说话。

  “你多高?”温随忽然问。

  “净身高189吧。”席舟说,“有阵子没量了,不过我这年纪也不会再长了。”

  “哦。”温随琢磨,如果他努努力长到180cm,那还是比席舟矮9cm。

  在外面打完电话回宿舍,温随从书包里找出尺子,手指掐住刻度,走到门口的穿衣镜前,将尺子竖直放在头顶,对着镜子观察。

  “随哥,你干嘛呢?”何宏宇现在也跟着袁锰喊他随哥。

  温随答,“我在看9厘米有多高。”

  “噗~”何宏宇笑喷,见温随还在认真地照镜子,压着笑问,“看出什么来了吗?”

  温随有些气不顺,“也没多高。”

  他拿下尺子,瞧着刻度上那几厘米,明明不长,可也不短。

  他都不知道自己究竟苦恼些什么,只是隐隐觉得,要是自己能长得跟席舟一样高,就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