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穿越重生>我在古代搞现代化建设>第67章 商船

  大豆油一上市,第一时间就引起了极大的关注。

  像这样和百姓息息相关的民生用品,的确比多了一样食品,传播得更快。

  特别是……价格!

  因为太过低价,还引起了不少人的怀疑。

  但一问,才知道,最近出的凉菜系列,皆是用的这种大豆油。

  凉菜独特的油香,不少人也是知道的,第一时间就有不少人购买了一些回家试试。

  当然,大豆油是生油,在购买的时候,会被告知在热锅里面烧一会儿,弄成熟油才能食用。

  大豆油有多香?

  乌衣巷又新出了一种极为火热的美食,从这种美食中,完全能看出大豆油的好处。

  那就是……烧烤!

  烤串,作为火遍大街小巷的美食,以前只有动物油,烤串十分的不合适。

  但现在有了大豆油,莫少珩第一时间就弄了出来。

  烤上几串烧烤,放在牛皮袋里,边吃边逛乌衣巷,为这条街道又平添了几分热闹。

  除了烤串,还有一种特别漂亮的小吃也弄出来了,糖葫芦。

  北凉有一种红色的,有些酸涩的果子,正好是这个季节成熟,上面裹上一成糖衣,漂亮到了极点。

  一串串的,插在特制的小木架子上,由小货郎抱着架子,走街串巷,“糖葫芦呢,买糖葫芦!”

  每次声音一起,后面准能跟着一群小朋友,口水流个不停。

  酸酸甜甜的味道,加上漂亮的外表,的确十分满足小孩子的口味。

  热闹到了不行。

  除了食物,还有一种小玩具也上市了。

  莫少珩觉得,他的小货郎没有什么娱乐,专门准备的。

  虽然在小货郎心中,他们一天没事就看看三街之战,好玩到不行了,因为他们都是早上九点开始工作,中午吃完饭能休息两个小时,晚上五点下班,玩的时间特别多。

  的确是一个小玩具,一只小陀螺。

  北凉产桑麻,将桑条上的皮剥下来,绑在小木棍上,用力地在陀螺上面一铲,陀螺就会马不停蹄的转动起来。

  找一个人少的地方,一群小货郎围在一起,中间的陀螺转得飞快。

  欢笑的声音也像陀螺一样,怎么也停不下来。

  这小玩具好使,连豆子都能将它铲得动起来。

  玩具虽然小,但带来的欢乐却不少。

  比如豆子,哪怕他不铲,拿在手上都能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

  见人都要说上一两句,“这是我们世子,怕我们小货郎没有玩具,才弄出来的。”

  “可好玩了。”

  赵景澄等学生就有些眼巴巴的了,“这个陀螺,真的就只有小孩子玩啊?我们这么大的就不能玩了?”

  还有点羡慕呢。

  凉京城一天一个样,似乎随时都会出现一些稀奇的玩意一样。

  此时,莫少珩正带着赵景澄他们去牧场。

  牧场的牧童要迁徙了,他得去看看。

  来到牧场,牧童们已经在整理行当了。

  莫少珩吩咐了几句管事,一定要注意迁徙路途上的完全问题。

  路线早已经确定,也派人远途探过路了。

  准备妥当的话,应该没有问题。

  等莫少珩吩咐完,外面赵景澄等人已经玩疯了。

  知道他们看到了什么?

  小猪仔,满地满地的小猪仔。

  实在太多了。

  这都是他们牧场自己的猪下的,一胎能生十来个,一年能有三胎,由此就可知,这些猪仔有多少了。

  当然,这也是因为还没有达到草原的容量的上限,等容纳量达到顶峰的时候,自然就需要控制。

  赵景澄愣是抱着一只都不敢动的小猪仔,“哈哈,还是小的可爱。”

  他的小猪猪长大了,简直无法直视,但小的时候,看上去可聪明了。

  莫少珩以前说过,牧场总有一天会达成“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盛景,现在牛羊的数量虽然也多了起来,但还达不到这种效果。

  但小猪仔,却是漫山遍野都是了。

  那场景看上去极为的夸张。

  莫少珩看了看草原的情况,周围的确被吃得快秃了,剩下一地的草根,浅浅的。

  只要有这些草根植被在,明年春天,又将是一片茂盛的绿色。

  因为它们不缺肥料,这些牲畜会为它们提供天然的肥料。

  因为北凉天气的原因,哪怕养这么多牲畜,草原上的味道其实也不臭,因为很快就晒成了没什么味道的屎饼。

  算是一种天然的循环吧。

  当然,不能让它们将草根都供出来吃了,不然会破坏植被,长此以往,草原都会受到破坏。

  若想长期发展,就必须严格执行迁徙计划。

  莫少珩又去看了看新买的鸡鸭。

  一只只小鸡小鸭,正欢快地在草原上扑杀昆虫。

  赵景澄等:“……”

  像这么毛绒绒,黄嫩嫩的小家伙,他们估计也没怎么见过。

  特别是一大群一大群地,看上去心都化了,太治愈了。

  小鸡仔活泼好动,小鸭子摇摆着小屁股。

  “我们要养这么多啊?”

  莫少珩点点头。

  有场地,现在榨油制作豆粉剩下的豆渣也有,自然也可以将鸡鸭大规模地养起来了。

  “哈哈,每次来到草原,感觉都好开心。”

  玩得畅快。

  莫少珩心道,估计跟旅游差不多吧。

  不同的心情,看不同的风景。

  等回去的时候,天都快黑了。

  现在是秋末,莫少珩还有一件大事情要做。

  一是,他的蜜蜂又可以分箱子了,一群学生还在等着分了箱,他们也养蜜蜂。

  赵景澄和范慎是最先分到的,他们现在养的蜜蜂都产蜜了,没少在其他学生面前炫耀。经常带一点自家产的蜂蜜,来给大家尝尝,羡慕死其他学生了。

  现在好了,又分出好几箱。

  二是,莫少珩准备大量收集野花种子。

  什么样的花种都收,不过得分门别类好。

  倒不是因为等蜜蜂多起来,需要大片大片的花海,因为城外的槐树林,完全满足养蜜蜂所需。

  他收集这么多野花种子,是因为他准备提取香精,制作香皂和提取色素,开染布厂。

  无论是香皂和染布,都需要太多的花了,只靠天然的野花的话,完全不够。

  他得种出花海来。

  现在洗脸还用的肥皂呢,莫少珩总感觉怪怪的。

  莫少珩收集野花种子,可惊讶住了不少人,因为收购的价格可不低。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专门组织人采集的话,太费精力了,只得发动周围的农户一起帮着收集。

  但农户也有事情忙,不可能闲得没事干,漫山遍野的等野花的种子。

  所以得花钱购买,他们才会上心才会有动力。

  野花,在凉京百姓看来,虽然漂亮,但是没什么用不是。

  又被莫少珩的大手脚惊讶了一番。

  不过效果还算不错,莫少珩就在城门口设置了一个收购点,前来卖花种的络绎不绝,有的农户收集得多有的收集得少。

  莫少珩来者不拒。

  也亏得他镇北王府世子的身份,不然城门的守将早赶人了。

  现在他们凉京的城门口热闹到了不行,每天都有来自各地的运鱼的鱼车,送去三街之战的鱼府做成鲜美的食物。

  隔三岔五,一群群的猪牛羊,往东市赶。

  现在又有了收购野花种子的摊位。

  城内的热闹也不逞多让,因为……科举洲试开始了。

  上一次还是各县的学子前来郡试,现在已经是各郡的读书人前来洲试了。

  相信其他洲也一样,都在迎接着本州各郡的学子。

  能走到这一步的学子,随便叫出一人,都是当地的才子了。

  所以,等他们进城的时候,还引起了好大的轰动,特别是一些特别出名的学子,连入驻的酒楼都张灯结彩的。

  科举之风,恐怕超出了朝廷上的贵族的想象,在百姓之中掀起了前所未有的浪花。

  一群读书人进了凉京,第一时间就是不适应。

  生活方式的不适应,因为和他们以前的地方太不一样了。

  还有就是风气的不适应,连乱丢个垃圾,感觉都会损了人品。

  都是奔着仕途去的,这些方面多少都必须注意。

  还有就是那群无处不在的小学生,让人耳目一新。

  他们对这些小学生也不陌生,因为……上次郡试的策论题,就是义务教育。

  能通过郡试之人,多少都对义务教育有些了解,哪怕当时不了解,仅仅凭自身强大的才华通过郡试的,后来也会因为此题了解一番。

  这些小学生,就是义务教育法的产物了吧。

  说实话,上次的考试,他们多少对义务教育产生的影响还有些模糊和未知。

  但现在,他们看到这些小学生,才真正明白,义务教育的意义何在。

  就像是一只庞大到无法想象的巨轮,将凉京推向了和任何城池都不相同的高度。

  凉京的百姓,都对他们天天都见到的小孩的改变,看在眼里,感到惊讶。

  更别说,这些突然入京的读书人,恍然间见到这些彬彬有礼,行为准则如同先贤书籍中刻画的一般的小学生,此时的震惊了。

  义务教育,在凉京试行的效果可见一斑。

  赵景澄等,也拿着纸笔,去采访那些读书人中的名人了。

  莫少珩都为被采访的人担心,读书人多少心里都是有些骄傲的,要是傲慢了一些答了什么不该答的问题上了报,在洲试中又没有达到同样的效果,怕是无脸见江东父老。

  凉京城的热闹,被科举洲试推向了高峰。

  等张榜那天,不仅考生和他们的家人父母去看榜了,凉京的好多百姓也去看了。

  在他们心中,能上榜者,能被称为天上的文曲星都不为过了。

  莫少珩听后也是觉得好笑,若这都是文曲星了,那……等京试的结果一出来,在京试中脱颖而出的读书人又该被称为什么?

  当日场面之热闹,竟有史官去现场做了笔录。

  莫少珩:“……”

  等以后,诸国商人前来,估计凉京又将上一个新的台阶。

  此时的凉京,在凉京百姓看来,已经是他们前所未见的景象了。

  莫少珩也在为诸国的商人入凉京做准备,大力生产着纸笔书籍,糖。

  赵景澄他们府邸,也派人去了其他洲,开拓他们的工厂,莫少珩从自家的厂子里面派了老人前去协助,技术支持得到位。

  不出意外的话,来年,就要尝试在其他地方推行义务教育了。

  赵棣最近也特别忙碌,因为……不知不觉,运河已经修了两年了。

  莫少珩还专门去问过赵棣运河修建的进度。

  赵棣说了一句,“今年冬,应该就能修到凉京城外了。”

  莫少珩都惊讶了好久,但仔细一想。

  修到凉京城外,也不过是计划中运河的一半工程,还会继续修下去。

  修一条运河,四年的时间,也差不多。

  不要忘了,是举一洲之力在修建,参与的工人不是任何朝代抓壮丁的人数能够比拟的。

  惊讶肯定还是要惊讶的,也就是说,来年的时候,他们城外就要有一条运河了。

  运河的好处实在太多了,除了灌溉周围的田地,它还是最好的运输途径。

  古时候山路崎岖,除了官道,其他地方都不太好走。

  可以说,河运在古时候,比陆运要方便得多。

  莫少珩想了想,不行。

  他得提前准备着。

  莫少珩说道,“你下次去看运河情况的时候,将我也带上。”

  赵棣一愣,莫少珩以前不是都不过问这事吗?有时候说起,也就随口说上两句而已。

  不过,现在运河已经修过来了,去看看也用不了几天的时间。

  莫少珩想去看运河,为什么?

  他想借助河运,就得知道运河的宽度还有深度,才能弄出合适在运河上运行的商船。

  “择日不如撞日,不如我们今天就出发?”莫少珩说道。

  赵棣:“……”

  你这简直是说一码是一码,毫无征兆地突然就热心起来了。

  莫少珩:“好歹你也是修建运河的主官,怎么能这么不关心!”

  赵棣:“……”

  他一天处理一大堆关于运河的文书,这还不关心?

  得,让准备准备,亲自去看看呗。

  莫少珩的这次出行来得突然,所以除了赵棣,南一,还有护卫等,也就没有其他人了。

  赵棣也以为,这一去也最多不过来回不到一月的时间,他向朝廷给莫少珩告假,也是告的一个月的时间。

  结果,整整去了两个月。

  莫少珩在工地上呆得都不想走了。

  等回来的时候,都已经是冬末了。

  莫少珩一回来,就对赵棣道,“我准备建一条商船。”

  “噗!”

  赵棣愣是将才喝进嘴里的茶都给喷了出来。

  “当真?一条商船的花费估计都赶得上建一工厂了。”

  而且,北凉少河流,并没有建大型商船的经验,倒是南离,河流众多,听说画舫商舫特别流行。

  比如,他们现在建设的这条运河,就是从通往南离的一条大河引流。

  那条大河名叫济河,面积之庞大,站在河边看对岸,都是模糊的,勉强只能看见对岸的人影。

  凉京离那条大河的距离可不近,修两年修到凉京,还是因为这条运河,是前朝的前朝已经修建了好几年,修进北凉不小的一段距离了,前朝的前朝还因为修这条运河,直接被推翻了,最后不了了知。

  莫少珩点点头,“我们现在修的运河,是按照以前的运河的规格来修的。”

  “我考察了这么久,足够一条大商船运行。”

  “以前北凉无这样能运行大商船的河流,所以从来没有考虑过河运。”

  “但……你想想,这条运河沿途经过我北凉三个洲,光是将商品卖到这三个洲就已经十分有期待了,更别说,运河直通济河。”

  “济河下通南离,上通楼兰古国。”

  “诸国的商人和外域商人,不惜跋山涉水都要买我的商品回去卖,可见其中的利润,我们如果有了一条商船,开辟出来商路,节省了爬山涉水的运输费,岂不是能更赚。”

  赵棣:“……”

  说得好像颇为有理。

  “不过光是修商船的花费就是不菲。”

  “运行商船的花费更是巨大。”

  古时的这种远航的商船,顺水也就罢了,如果是逆水,因为没有动力发动机,都是通过水手一起划桨。

  一条商船,光是水手的人数,都是无法想象的。

  莫少珩笑眯眯的,花费不菲他当然知道。

  莫少珩让人将府上的账本拿来,“我们来理理账。”

  赵棣一愣,自从将账本交给莫少珩,他就没怎么管账了,他也只知道,欠了朝廷不少钱。

  结果这一理账。

  赵棣都有些愣,因为除了按时需要归还朝廷的钱外,竟然还剩下了好大一笔,完全足够修建一条商船的了。

  莫少珩说道,“怎么样?”

  都看着他花钱,却不知道,也在不停的进账。

  光是批发给加盟商的商品,都能赚一大笔。

  加上牧场的盈利也是极大的,没看到赵景澄等一个个现在富得流油,分红都分得乐开花了,还有闲钱去各洲加盟纸厂这些。

  赵棣:“……”

  他也想过会赚钱,没想到这么赚钱,这还是纸笔厂和印刷厂因为投资修建还没有回本的情况。

  得,有钱就去折腾吧。

  只要别饿得讨口就行。

  其实,他有时候就觉得,像莫少珩这么折腾,要是没点商业头脑,真得讨口不可,到时候只有去圣人那里讨饭吃了。

  莫少珩要修商船的消息,很快就传得沸沸扬扬的。

  没办法,修一条商船,光靠镇北王府的工匠就完全不够了。

  莫少珩甚至还高价请来了一个匠师,这人曾经在南离呆过大半辈子,专门修商船的。

  古时的商船大都是木质结构,如果用铁的话,消费实在太高了,也因为太过笨重,水手未必能逆水划得动。

  别看木质结构的船,其工艺也是超乎想象的,古时的战船就不说了,光是商船,都有远渡重洋的能力。

  当然,也不全是木质的,一条普通的船,都要用三千铁钉呢。

  商船的话,也会加一些防撞的铁皮。

  莫少珩对这门工艺不是特别熟悉,但他会提需求啊。

  老工匠姓徐,看着莫少珩的需求图:“……”

  “世子,你这该不会是想在河上修一栋楼罢?”

  莫少珩问道,“这样不行么?”

  “行倒是行,只是没人这么修。”

  样式有些像南离的画舫,就是庞大了很多,对坚固程度的要求更是大了好几倍。

  莫少珩笑道,“能行就成。”

  “修船有什么需要尽管提,我会让人尽量满足。”

  老匠人:“……”

  百姓都传开了,莫少珩这败家子,欠朝廷的钱都还没有还上,又开始败家了,他们觉得,迟早有一天,莫少珩得将赚的钱全败光。

  一般人,都无法想象,莫少珩能多花钱。

  赵棣对此是最有发言权的,因为他能看到花费的流水,他现在开始有些心如止水了,都不是钱,是数字。

  无论如何,在质疑议论声中,莫少珩的商船也开始修建了。

  花费也的确跟流水一样,莫少珩看着都心痛。

  想一想以后的效益,这才好受了一点。

  时间一转,竟然快到京试了。

  凉京的百姓都有点懵,也有点激动。

  也就是说,他北凉,最厉害的读书人要齐聚凉京了。

  从古至今,从来没有听说过,有什么朝代,能将举国最厉害的读书人齐聚一堂的。

  光是想想,都兴奋得不得了。

  这将是北凉最盛大的盛事了吧。

  其实何止他们,朝廷的大人也同样的兴奋。

  当初,也仅仅是在脑海中的科举之景而已,但现在……整个北凉从千军万马中杀出来的读书人,都要来到凉京了。

  文教之盛,举世难见。

  而赴京赶考的读书人,何尝不是抱着一颗激动的心情。

  无论是出身寒门,还是贵族家的读书人,走到这一步,被称一声北凉名士都不为过了吧?

  以前,独居一方,多少有些井底之蛙的感觉,现在走了出来,大开了眼界,原来北凉其他地方,还有很多,像他们一般读书这么厉害的。

  的确有一种涨了见识,从新认识了一番的感觉。

  更何况……

  一但通过了京试,他们就是……圣人门生了啊。

  哪怕入仕仅仅是一个小小的官员,但和其他官员能一样吗?

  他们是圣人学生,他们的老师就是当今的圣人,去到哪里,哪怕对方的官职再高,敢忽略他们这个身份?

  寒门将一跃成为凤凰,贵族家里出了一个圣人门生,也将荣耀四方。

  凉京上下,无论是百姓还是百官,都在以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心情等待入京赶考的学生。

  这一等就到了冬末。

  而今年,还有一件极为特殊的事情。

  今年是圣人的寿辰。

  用现代人的话来说,就是本命年,四十之寿。

  皇宫之中,已经匆忙地准备了起来,准备宴请四方。

  市井之中,似乎也沾染了这等喜气。

  如果时间不差的话,圣人的寿辰,刚好是在京试之后的几天。

  同时也是过年的时节。

  三重的喜庆呢,所以凉京一片的欢腾。

  莫少珩就有些发愁,他这官儿吧,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圣人会不会邀请他啊?

  能被邀请进皇宫参加寿宴的,自然不可能是所有的官员。

  不上不下的官员最是纠结。

  不过也没纠结多久,寿宴的帖子就到了。

  莫少珩去找赵棣,因为他是第一次参加圣人的寿宴,不知道要送点什么。

  赵棣达到,“不能奢侈,但越有意义的越好。”

  莫少珩,“为何?”

  不应该精心准备?毕竟这么难得的一次抱大腿的机会,说不得准备的礼物合了圣人的胃口,以后仕途就畅通了。

  赵棣古怪地看了一眼莫少珩说道,“圣人讨厌奢侈。”

  像莫少珩这样的,以前就是拿来杀鸡给猴看的标准。

  莫少珩:“……”

  只需要有意义的礼物么?

  他得好好想想。

  莫少珩闲着无事,去了一趟乌衣巷。

  豆子等一群小货郎也喜庆到了不行,因为全城的人都高兴啊,大家都喜气洋洋的,脸上都堆着笑意呢。

  再说,他们最喜欢过年了,一天天都期盼着过年呢,因为世子说了,今年还一起吃杀猪饭。

  他们现在都还记得,去年过年,那一大桌子吃都吃不完的美食,全都是肉。

  莫少珩一到,豆子就跑了过来,豆子现在长得乖巧得很,特别的惹人心疼,“世子,我今天吃饺子了,猪肉馅的,我一个人吃了好大一碗。”

  莫少珩笑了,揉了揉豆子柔软的头发,“真是个宝贝儿。”

  豆子不知道为什么,眼睛却突然红了,眼泪一滴一滴的往外面滚。

  莫少珩一愣,“这是怎么了?”

  豆子擦了擦眼泪,“以前从来没有人叫过我宝贝儿。”

  莫少珩:“……”

  看似不起眼的一点关心,对这些缺少关怀的小货郎来说,却是最能让他们触动的。

  莫少珩看了看周围一大群小货郎,果然一个个都是渴望的眼神。

  莫少珩说道,“大家都是宝贝儿。”

  “都是重要的人呢,以后得过得好好的。”

  周围汪地就哭了起来。

  他们比豆子懂得更多,他们以前为了讨一点吃的,被人辱骂过,被人殴打过,见过太多的冰冷。

  几曾何时,也能……也能被人捧在手心上,被叫上一声宝贝儿了啊。

  莫少珩:“……”

  怎的就哭成了一大圈。

  说道,“现在可喜庆着呢,别哭了。”

  看着着实惹人可怜。

  想了想,道,“你们现在比我凉京的孩子还幸福,你们想不想在今年圣人的寿辰上去见一见圣人?”

  哭声愕然而止。

  连豆子的小嘴巴都忘记了合拢。

  见……见圣人?

  豆子:“……”

  就是,去年来他们宿舍,还看过他臭袜子的,他们北凉的圣人啊。

  想想都还有些羞耻。

  他们今年也可以见到圣人吗?

  那也太幸福了,北凉的大官儿们都见不到圣人呢。有些不敢置信,“真……真的吗?”

  莫少珩点点头。

  他已经想到了送什么寿礼了。

  不过需要一段时间的准备。

  莫少珩又让人去将他的学生找来。

  基本同样的话,“想不想参加圣人的寿宴?”

  一群学生都惊呆了:“……”

  估计除了赵景澄,他们也是不可能进宫参加寿宴的,他们长辈根本不可能带着他们一个孩子去。

  “可是……我们没有请帖。”

  莫少珩一笑,“我有。”

  “我可以带你们进去。”

  “不仅你们,我还能将两百个小货郎一起带进去。”

  一群学生:“……”

  带一个人进去,已经是天大的恩赐才可以。

  还……还能带两百个小货郎?

  这不可能吧?

  怎么可能做到?

  莫少珩笑道,“这就得看你们努不努力了。”

  接下来的时间,每一天,赵景澄等学生都偷偷摸摸地跑到燕王府来找莫少珩。

  莫少珩让人将院子腾了出来,一天弄得动静颇大。

  赵棣都不知道莫少珩在干什么,来看了几次,都被莫少珩轰了出去,说是以后就知道了。

  搞得神神秘秘的。

  隔一段时间也去一趟小货郎们的仓库。

  每次都是等小货郎们下班了过后,都在的时候。

  莫少珩还开始向各府借一些小孩穿的铠甲,贵族家的小孩,小时候其实都穿过这样只是款式像铠甲,材料却完全不是铠甲的衣服。

  就想现代的孩子,多少都穿过小军装一样。

  或许穿两次就没穿了,压箱低了。

  正好被莫少珩借来用用。

  一天神神秘秘的,赵棣狐疑到了极点。

  到底是在干什么?

  时间过得飞快。

  北凉各地的读书人,也都陆陆续续进了凉京。

  各酒楼的生意,好到了不行。

  但让人意外的是,没有人涨价,反而对这些读书人特别的优待。

  不仅不会因为没赚到钱而懊恼,而是以入驻的读书人的数量的多少骄傲到了不行。

  古时,商人的生活看上去或许不错,但地位稍低。

  或许平时唯利是图,但对于这些各地来的文曲星,多少还是有些敬意的。

  特别是,要是他们酒楼能出一个天子门生,他们估计都得放鞭炮庆祝一番。

  他们都想好了,如果他们酒楼真出了个天子门生,他们也在门前挂一块门匾。

  天子门生入驻过的酒楼。

  这一招还是跟莫少珩学的,莫少珩的食坊前面,那块写着“圣人都觉得好吃”的牌子还在那呢。

  吸引了多少生意啊,又荣光又有面子,还赚钱。

  所以别看他们现在没赚这些读书人的钱,但算盘打得精着呢。

  除此之外,还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经常有富家府邸的妇人的马车停在客栈外观察一阵出入的读书人。

  不露面,不出声,看似也就路过或者停留。

  凉京百姓:“……”

  莫少珩:“……”

  榜下捉婿啊。

  别以为这是一句笑话,是真的有凉京富家府邸打着这一主意。

  要是他们眼力好,给找到一个好女婿,女婿当了官,他们就从富家直升仕官之家了,一举破了阶级。

  莫少珩:“……”

  也不知道是谁想到的,别说这心思玲珑得着实让人称赞一声。

  莫少珩只想着科举让人突破阶级的限制,但也有人研究出其他门道来。

  这种事情,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别说官府管不着,莫少珩更管不着了。

  所以在考试前,经常“路过”学子居住的酒楼的马车就实在有些多了。

  一时间成了凉京人热门的话题。哪个学子长得好,哪个学子素质高,哪个学子有才华,就差将别人祖籍都翻出来谈论了。

  莫少珩:“……”

  果然,无论现代还是古代,八卦之心都一样浓烈啊。

  莫少珩也当看个乐趣,一起热闹呗。

  凉京城中的气氛,推到了最高点。

  这一次的京试很快也开始了。

  莫少珩参与了这次的出题,所以依旧不能监考。

  有些可惜,没能看到贡院中学子考试到底是如何场景。

  他的马车也就在外面路过了一圈,没有靠近。

  因为根本靠近不了,太多人在外面等着了。

  莫少珩摇了摇头,等着也没用,又不能帮学子考,再说,三天后才放榜。

  不过,他现在在寒门中的名声十分的高,若是不表现一番,似乎也不合适。

  干脆龙飞凤舞的用那独特的字体写了一帘子,让南一贴在贡院墙上。

  南一这去贴帘,贴到了考生出贡院,人太多了,挤都挤不进去。

  南一摸着额头的汗,“太可怕了,差一点都将我挤坏了。”

  “他们怎么能无动于衷的这样等这么久?”

  莫少珩心道,因为期待不同。

  这一点苦,比起入仕和家里出一个天子门生比起来,算得了什么。

  科举影响之大,哪怕朝廷上的贵族发现了他们的利益可能会受到极大的波及,也无力回天了。

  因为天下人都不会让科举终止。

  有些事情一但跨出了一步,就已经不可能回头。

  贡院出来的学生,一出来就看到了墙壁上贴着字联。

  估计都想着三日后,就是这墙上张榜的地方决定着他们的荣辱了吧,不免会下意识地看向这个方向。

  只见字联上写道,“书山有路,学海无涯,心存高远,其志不坠。”

  “祝愿诸生,寒窗苦读在昨日,金榜题名看今朝。”

  出来的学子,手都握紧了。

  多少年的苦读,终于有了期盼。

  金榜题名看今朝。

  其实,莫少珩还含了一层意思,学海无涯啊。

  考试考完了,但学子们不会急着离开凉京,还得等放榜。

  每一日,贡院前都挤满了人。

  莫少珩:“……”

  科举是他弄出来的,但看到这一幕,又心生凄凉。

  人,活得太辛苦了。

  上了这一艘千帆竞流的船,恐怕就再也下不来了。

  虽然这是推进北凉的快速发展,但……

  莫少珩一叹,去了一趟国子监。

  他能为这些在科举中沉浮的学子们做的,也就这些了。

  三日后,莫少珩也十分好奇,谁会取得榜首。

  要知道,这次的题,哪怕是他,看着都有些触目惊心。

  举全国之力,取一人之才。

  万众的瞩目,他值得拥有,这次科举后,按照规定,得三年后才进行下一次科举了,除非有特殊要求,圣人加试恩科。

  总的来说,这次取仕,一共会录取一百人。

  人数已经不少了,这是因为,要推行义务教育,需要不少有才学的官员,前往各地,最终朝廷才决定,这一届科举,朝廷录取一百人。

  莫少珩本来准备让南一这小机灵鬼去看看榜的,结果看着窜动的人头,还是算了,他直接等结果吧。

  现场说不出的沸腾。

  特别是在金榜上找到自己名字的,无论名次如何,都激动到了极点。

  圣人门生啊。

  那场面,是无法形容的。

  更别说,通过了京试,会……面圣。

  这将是何等的荣耀,这或许是他们这一生唯一的一次见圣人的机会,但也足够了。

  贡院前,现在唯一的问题是,人太多了,很多参考的学生……没有挤进去,看不到榜。

  所以,一种新的职业自动诞生了,有在前排看清名次的,赶紧想办法往外面挤。

  “季李,季李,你在哪里,你名列榜首了。”

  “季李好像在喜来客栈。”

  莫少珩听到的时候也是一愣。

  季李?

  那个寒门?

  莫少珩曾经在县试的时候说过,若是季李能在以后的郡洲京试中,都取得榜首,被称一声寒门第一人也不为过。

  没想到……!

  还真是让莫少珩都惊喜了一把。

  自古才子出寒门啊!

  这一下寒门要崛起了。

  他将成为所有寒门子弟的榜样和目标。

  人一但有了目标,会变得完全不一样。

  莫少珩之所以惊讶,是北凉寒门子弟读书太不容易了,如果他记得不错,季李还因为没书看,经常跑到他的图书馆看书。

  这人的学习能力,恐怕有些恐怖。

  莫少珩有些感叹,看上去明明是一个有些安静的年青人,没想到却是一个宝藏。

  下面的名次,就多被贵族子弟占据了,稀稀拉拉的有一些寒门,但名次不高。

  这也是可以想象的,贵族子弟的资源得天独厚。

  但只要有科举在,至少他们的起跑线,不考虑外因的话,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在同一条线上了。

  有人悲喜有人愁。

  比如,有消息传出,仕子面圣,圣人决定安排在寿宴上。

  当真是喜上加喜,能吃一次圣人的寿宴,这是什么概念?没看到莫少珩一开始都在担心圣人不邀请他。

  愁的人,就是那些落榜的人了。

  人生一大喜事,金榜题名在今朝,人生最大的悲哀,金榜之上无姓名啊。

  不过,才愁苦,金榜旁边又贴了一告示。

  “国子监招聘公告?”

  “国子监要在京考的学生中招聘一些助教?”

  嘶!

  国子监是什么,那是北凉最好的学府,里面的学生全是达官贵族的子弟,甚至连皇子都在里面读书。。

  就算没能入仕,进国子监教书也行啊。

  哗然。

  莫少珩看着好笑,好差事的确是好差事,但要是遇到像赵景澄等这样的学生,有得他们痛彻心扉的时候,估计都得震惊,同是读书人,差距怎么就这么大。

  不要怀疑,像赵景澄这样的学生,国子监还有……很多。

  仕子们在激动地等着面圣,参加圣人的寿宴。

  莫少珩也在等着,带着赵景澄等学生,还有他的两百小货郎,给圣人一个惊喜的生日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