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穿越重生>千江不渡(穿越)>第38章 格物学

  药房在北厢右侧, 原是张成家的大厨房。

  正对门贴墙摆着三个朱红色实木药柜子, 揽月一直精心维护,除红漆剥落了些许之外,未见虫蛀、破损的迹象,抽屉的密封性竟然也不错, 几个格子里都装满了药草。

  进门右手边, 摆放着高大的木质搁架,其上陈列有药瓶药罐、银针小刀、勺子斗子碾子等器具。

  进门手边, 还有一个小门,走进去就是丹房。房里两面开窗,东侧一片黑黢黢的, 窗台已被烧毁, 台前摆着一个铜雕炼丹炉。

  铜炉的外层排布着通风管, 下方有通水及排水管道, 侧面被炸开了一个大大的裂口,很容易看清炉子内部的三层结构。

  周不渡从前总以为炼丹炉就是一个大鼎, 方士把材料一股脑扔进去胡乱烧,这时才知道, 丹炉设计复杂精巧, 兼具美观与实用性。

  “天地为炉兮, 造化为工;阴阳为炭兮,万物为铜。”揽月略作介绍,“丹炉很有讲究。最上层代表天, 开九孔, 通风, 象征天上的九星;中层代表人, 开十二门, 有放料口、排渣口等等,象征十三辰;下层代表地,开八达,可用来控制、调节火候,象征八风。”

  周不渡边听边点头,观察到丹炉内壁有不少药粉残留,不由好奇:“小月姑娘,你……之前在炼什么丹?”

  揽月:“就是炸炉子那次吗?照着古书里的方子,混合了硫磺、硝石、松脂、猪大肠,说是能做出来一种雪白的长生药。”

  烧出来的大概是氧化砷及金属砷,白是白,但长生就别想了。

  周不渡直摇头:“那东西吃下去还能不死,差不多也成神仙了。”

  越千江不懂化学,但以史为鉴,还是很拎得清的:“据说,唐朝皇帝因为服用丹药被毒死的就有六个。”

  秦始皇服丹亦未能长生,多少皇室宗亲都被毒死了。乐观些想,这世界虽然玄奇,但总还讲些道理,部分物理规律符合周不渡原先所知的科学。

  他附和道:“不错,小月姑娘往后若再炼出丹药,自己可千万别乱吃。”

  揽月:“我记着了,你唤我作小月就好。”

  丹房的下层是地窖,存放着紫元君这些年搜罗来的炼丹材料。

  周不渡略作盘点,发现存货颇丰。

  虽然“五金”里只有少量的铜、铁、锡,但“八石”里的丹砂、硝石、雄黄、雌黄、硫磺、云母、空青、戎盐齐全,硝石存量很大,另外还有不少明矾。

  周不渡跟揽月交流了识别金石的方法,着重强调毒性,为她纠正补充了不少知识。

  三人便开始清点整理、分类标记。

  要说这金丹黄白术,真是科学与玄学结合生出的畸形儿。

  古人相信事物的变化符合天地自然之道。一物可变为他物,故点石亦可成金。一物的性质可转移至他物之中,因真金不怕火炼,所以,服用黄金便可获得黄金的不朽。

  他们还认为,物的变化需要漫长的时间,但利用丹炉模拟自然造化,就能将千百年时光压缩于丹药之内,服之便可夺天地之造化,使人长生不老。

  这“以人力夺天地造化”的精神令人敬佩,丹道里蕴含的一些朴素思想也并没有错,研究出来的蒸馏、干馏等制备技术不失为当世先进。

  可惜,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方士们脑洞大开之后就走上了奇怪的道路。

  比如说,他们发现了金石大都有毒,亦知硫磺、硝石混合容易燃烧失火,但仍然幻想着通过烧猛火把金石里的毒性杂质除掉。

  当下最流行的“还丹”就延续了这种思路。东晋的葛洪提出“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原成丹砂”,虽然他还原出来的所谓丹砂应该是氧/化汞而非硫化汞,但肉眼分辨不出,人们单看那东西的颜色更为鲜红夺目,便以为炼出了更加纯粹的丹砂。后人又研发了小还丹、大还丹、龙虎丹,甚至是变化、还原无数次后的九转还丹,稀奇玩意儿让人匪夷所思。

  周不渡在地窖里待了不多时,感觉呼吸都不太顺畅了,出来之后,便请越千江在药房的外墙上刻下两行大字——

  “五金八石皆是假,万草千方总是差。”

  揽月颇为不解:“你们不炼丹,要这些东西做甚?”

  周不渡早就想好了说辞:“小月,我不懂道法,但略懂格致之学,众物皆有表里精粗,明物之理、通物之变,而至于实用。此法颇为复杂难懂,短时间内也很可能看不到好处,却总比炼丹来得强。”

  他想说的是西方科学,但当下的“科学”指的是科举之学,未免混淆概念,只能另行取名。虽然格物致知在儒学里的含义跟科学不同,但古义新解,精神还是有些贴近的。

  揽月:“格什么?怎样格?”

  周不渡:“万物皆可格,最基础的方法是实验。观察、分析,归纳、推理、演绎,检验、修正。循环往复,去伪存真,掌握物质的规律及变化。”

  研究科学的方法很多,引入公理化体系为时过早,从实验入手,古人应该比较容易接受。

  揽月半懂不懂:“我笨得很,你说得却比炼丹还玄乎……”

  “你是仙女,不要妄自菲薄。先试着格一格么?”周不渡想做的太多了,但条件有限,当以实用挣钱为先,“入伏之后,天是越来越热了,冷饮肯定有销路,我们一起尝试用硝石制冰。”

  ·

  昨晚逛夜市,周不渡尝过荔枝凉水,说是“凉”的,其实就是刚打上来的井水,至于冰镇饮料、沙冰小食之类则完全没见到。

  因此,他认为卖冷饮是个好商机。

  但制冷总是比制热困难。

  科学上,热量可以自发地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但制冷是吸热反应,比放热所需的活化能更高。

  在周不渡那个时代,已经有磁制冷、声波制冷等高端技术,再往前些,制冷通常要用到半导体、压缩机、冷凝器之类的器械,至不济都得用液氮做制冷剂。

  然而,这些东西要是能做出来,并投入使用,他还用得着卖冷饮?

  玄学方面,万物皆因炁而生,阴阳之炁结合,自然万象应运而生。修真者或是通过祝祷祈请风雨雷电,或是靠自己存神炼气,同天地交感,调用真气,方可使动静相磨而化火,燥湿相蒸而生水,水火相搏而成云,巽水向日而化虹。说到底,大家都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自己并不能生产制造什么。

  而且,用法术弄来东西的皆非凡俗之物,往往带有某种神秘力量。就拿陈十四惩戒杨悉檀时用的“雪山水”来说,水柱阴气森寒,能让人生病、使火不生、使灶不热,食品安全隐患太大,可不能随便拿去卖给别人吃。

  所以,等到大堆硝石摆在眼前的时候,周不渡就打起了化学制冰的主意。

  据说华夏人从唐代就开始用硝石制冰了,这虽然很可能是没有史料证明的谣传,但仅从理论上考虑,仍不乏可行性。

  硝石原本是很值价的,拿来制冰未免浪费。可惜,当今朝廷管制火器,这东西作为制造火药的重要原材料,已经不允许民间私自贩卖了。

  周不渡见揽月不说话,怕她心疼,便送了她同款笔记本和木壳碳芯笔,说:“硝石值钱,但卖不出去,不如物尽其用。这两样工具给你,学我的方法书写,记录、做账都很方便。今日所用的东西都是暂时借用,赚了钱之后如数归还。”

  揽月:“哎!你们是来帮忙的,哪用得着这样计较?”

  “但我看你似乎仍有顾虑?”周不渡问。

  揽月:“我是在想呢……”

  唐朝至今,用硫、硝、木炭制火药及烟花的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了,书里也记载了制备硝石“仙水”的方法,炼丹的道士多少都清楚硝石的性质,知其在助燃、溶于水时能让水温降低。

  故而,她闻言不惊,只是半信半疑:“这么热的天,把硝石扔到水里,估摸着还没有刚打上来的井水凉呢,更莫说结冰了。况且,硝石水又黄又涩,味道可不好。”

  “你真尝过百草啊?”周不渡哭笑不得,千叮万嘱她以后别再乱吃东西,“你很聪明,说得也没错,温度的确达不到冰点。所以,我们要设计一个多级制冷过程。”

  ·

  揽月:“温度?过程?”

  周不渡并不急着解释,先回到炼丹房,请揽月烧开水,取出少量朱砂,研磨成细粉,同时,请越千江祭出天书,找到孽镜台,提神笔挑出些许琉璃,画出一个具支烧瓶、一大一小两个烧杯。

  “这真是暴殄天物了,我得少用点儿。”周不渡挺心疼的,他可还没忘记被“讨债鬼”入梦的经历,“幸好炳灵君已经打道回府,否则怕是要气死在这里。”

  越千江:“放心吧,师父跟他说好了的。一来,你我有天书神笔在手,随时都能让镜台恢复原样。二来么……”

  “二来?”周不渡问。

  越千江理直气壮:“我觉得孽镜台放在九幽地狱或许更有用。”

  周不渡:“……”

  揽月磨好朱砂。

  周不渡挥笔,直接将赤红的粉末收进天书、灌入烧瓶,把瓶口封好,略作改良以通气,取将出来,用长铁钳夹住,架在外面院子里的空地上,准备煅烧。

  但在行动之前,他有片刻迟疑,条件太简陋了,他不确定直接加热会不会使烧瓶炸裂,二则是担心汞中毒。

  杨悉檀从护心镜里探出脑袋,小声说:“区区凡火,怎奈何得了昊天大帝的造物?”继而教周不渡画了一道火焰符。

  周不渡不懂符咒的运行原理,但想试试,于是摆好烧杯,让众人站远,一笔凌空画符。

  落笔,业力红光显现。

  一团赤焰飞射至烧瓶下方。

  不久,火灭,水银冷凝。

  周不渡把烧瓶整个收入天书,并放入一小颗铁疙瘩,挑、抹、勾勒,画成一支略长的温度计。

  在现实世界里搞化学反应,用天书神笔做物理改良,这科学加玄学的,实在让人精神分裂,但也是真的方便管用。

  周不渡已经不深琢磨了,为揽月简单讲解了温度、气压之类的基础概念,拿着新鲜出炉的温度计,分别测得沸水、刚从天书里取出的雪山水的温度,算好等分,画上刻度。试着测了测自己的体温以做检验,三十六度五,误差不大。

  烧杯有了,温度计也有了,零度的雪山水、硝石、井水都够用,丹房里有杆秤、戥称,但要做实验,还得有一个计时工具。

  周不渡想了想,跟揽月打商量,让她自个儿拿温度计去尝试测量,自己则同越千江翻开天书,把破损的丹炉利用起来,收入书里,加以改造。

  这些天,他陆续画了轮椅、机械外骨骼、种种符箓,对法宝的使用日益得心应手。之前用神笔画东西,取出天书之后还需要在现实世界里好好打磨,这会儿却是笔随意动,造物精度堪比3D打印。

  他要画的是一座时钟,不涉及化学及更深层次的变化,简简单单的形变,不会消耗多少精气。

  但见神笔舒展,一丝发千毫,细描摹、精勾勒。

  框架、支柱、螺丝垫圈、齿轮、发条、连接杆、偏心套组、擒纵机构……大大小小百来样零件,画好之后,直接在书页上操作组装。

  继而把成品取将出来,装配调试,套上木壳,略作装点。

  指针转动,一座旧式机械台钟问世了,非但表面光滑、线条流畅,而且内蕴神力。

  “这玩意儿可真精密。”杨悉檀的魂体绕着座钟飘荡。

  真说起来,多思多虑虽是周不渡的毛病,却也是他的优点。对什么都多看一眼、多琢磨一番,精益求精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因此,他至今仍记得儿时跟列昂尼德合力制作的玩具机械钟表的模型图样。要不是没有合适用来做游丝的钢材,他甚至能画出机械表,直接拿去贩卖倒省了事。

  因为没有玻璃做隔板,机械钟正面的表盘直接暴露在空气中,杨悉檀便教周不渡画了两道防腐、防磕碰的符,分别刻在表盘及背板上。

  那边,揽月已经做完基础测量。

  下凡的仙女到底是比常人神思更加清明,她自身亦是勤劳聪慧,学得很快:“室温二十八度。我按你说的,备了一碗熟水,有二十三度;备了一碗井水,有十六度;静置了一碗雪山水,最先是零度,而后温度升高,目前测出来有三度。你做了个什么?现该如何?”

  周不渡夸了她几句,但机械钟的原理有些复杂,来不及讲了,只能先简要说明时钟的用法,讲解质量、容积、溶解度,继而做实验。

 

 

    第一回,先测溶解度、计算溶解热。

  拿一个烧杯,分别做三次,在等量的三种水里加入硝石粉末。

  烧杯上有刻度,装水很简单。

  越千江催发内劲,随手一震,硝石碎块瞬间化为齑粉,都不必用碾子磨了,硝石粉末就这样得来。

  周不渡把一杆坏掉的秤改良成吊式双盘等臂机械天平,教揽月称量读数,搅拌均匀,计时,测温。

 

 

    第二回,测试用水浴法降温。

  拿大小两个烧杯,分别做三次,在大烧杯里盛雪山水,加入硝石粉搅拌均匀,得到饱和溶液。继而,按照先前算出的溶解热,先后在小烧杯里盛少量、适量、过量的熟水,放入大烧杯中,计时,测温,观察过饱和溶液的析出。

  可以看到,硝石的溶解度随水温下降而降低,随着水温下降,硝石会析出;硝石溶于水后,最多能使水温下降十度,只有雪山水结了冰,而且,天气热,回温比较快。

  经过粗略计算,把一升水降温至结冰,至少需要一公斤硝石。

  实验做完,跟理论推算的误差不大。

  接下来,便可尝试大批量生产。

  揽月又有疑问:“一定要用烧开的水,是什么讲究?”

  这该怎么说?古代只有富人喝茶时烧热水冲调,老百姓都是直饮河水或井水的,虽然这时候还没有工业污染,但细菌无处不在。

  越千江:“佛观一钵水,四万八千虫。”

  周不渡才意识到,之前师父给自己喝的都是开水,想来是在周温嵘身边耳濡目染的缘故。

  他点点头,道:“差不多就这意思。自来都说病从口入,拿出去卖钱的东西,谨慎为上。”

  揽月:“雪山水不能用么?”

  周不渡:“那水是你祖师奶奶施法……送来的,来源不明,内蕴神通,只怕会让顾客吃坏肚子。”

  揽月:“……”

  这个“送”字用得就很妙。

  揽月原以为他们能隔空取物,真从雪山上弄来了刚化冻的雪水,没想到,这些原来是用巫法里的雪山水法弄来的,那可是专门用来作弄人、让人生病的玩意儿。可祖师奶奶为什么要“送”他们这玩意儿呢?有些事,还是不要细想了。

  总之,未免雪山水影响顾客健康,真正制冰时并不能用。

  答疑完毕,周不渡做了个小设计。

  先找来一个木桶,盛井水,再在木桶里放入一个大铜盆,盛入加了盐的井水,继而,在大铜盆里放一个小铜盆,盛入在井里静置降温过的熟水。

  工序则是先往木桶里加入硝石粉至饱和,待到大铜盆内井水降温后,再往其中加入适量硝石。

  如是反复两次,大铜盆里的水降到了零下四度,因为加了盐的缘故,冰点降低,即便低温也不会轻易结冰,但可以使小铜盆里的熟水迅速降温,最终表面结冰。

  越千江全程都没有疑问,周不渡让他做什么就做什么,看见硝石制成的冰,也没显出惊奇。

  揽月欢喜之余,在笔记本上做计算,犹豫着问:“这消耗有些大,造出来的冰却不多,只怕硝石不够用。”

  周不渡:“把硝石水烧干,可以回收再利用。”

  这方法虽然缓慢,但安全环保。作为原材料,自家院里的井水是免费的,地窖里积压着卖不出价的硝石可以反复利用,只要把制好的冰收入天书,就完全不需要担心保存的问题了。

  “见叶落而知秋之将至,这实在是……”揽月对着笔记本里预先算好的数据,核查硝石的用量、在水中的溶解度、降温与结冰的时间,几乎可以说是分毫不差的。

  她既惊奇又兴奋,但并不是因为在夏日里制出的冰。

  实际上,她的关注点早已不在硝石制冰上了,因为她看得很明白,制冰之法是“末”,其“本”在于“格物”之学,就算是天底下最高明的法师,都不可能通过卜筮算出这样精微的事物。

  法宝、神通,不是她想要就能得到的,但格物之道看起来似乎没有那么玄奇,她想试试,于是,旁敲侧击:“不渡,你怎么什么都知道?不会也是天上的神仙下凡,还带着前世记忆吧?”

  神仙不至于,带着前世记忆却是真的,周不渡有一瞬间的慌乱,但看越千江并不在意,才假作从容,笑说:“哪儿来的那么多神仙下凡?格物么,及之而后知,是人的智慧。”

  “师兄能不能教我?”揽月的求知欲完全被激发了,“可我是一介女流,连学堂都没上过,就怕白让你费心劳神……”

  揽月惊叹周不渡的神异知识,周不渡则惊叹于她的思想开放、聪慧过人,自然不愿见良才被埋没。

  但社会对女性长达千年的偏见,不是三言两语就能纠正的。周不渡并不急着说什么大道理,只道:“格物最忌人云亦云,到底是不是男尊女卑?你且学且看,亲自去验证。你的天赋本就很好,既有学习的意愿,日拱一卒,相信功必不会唐捐。回头我整理一些适合入门的资料,刚做的仪器都送给你,机械钟可以拆开玩玩,做来简单,别怕弄坏。”

  揽月连声称谢。

  正巧,轻云送完药风风火火跑回来,交钱给师姐。

  揽月看了一眼,都不用点,便知道:“怎么少了十二文?”

  轻云东瞧西看,梗着脖子,有一下没一下地比划,好久才说清楚,大意就是,老刘的病刚好,他夫人又病了,他就说,算了吧,左右也没几个钱,但刘老说账不能赖,非要给他,他才勉强收了一半。

  揽月就说罢了,但抓着他干力气活,两人一道制冰。

  周不渡从头理了一遍,优化了制冰的工艺流程,让两个少年只需按程序流水线作业即可。

  诚然,他可以用天书神笔走捷径,但把理论和实操教授给普通人,让技术能被普及并广泛应用,才是他的真正想看到的结果,为此多费些时间精力都无妨。

  ·

  时间到了正午,越千江又陷入僵死,直接在药房里打坐。这会儿,他僵死时已经能留下些许神智了,可以将天书悬于掌心,等冰制出来,就机械性地挥手把东西收入书中储藏。

  周不渡得空稍歇,望着师父发呆。

  越千江的脸孔没有显著的地域特征,立体又流畅,深邃而不幽黯,自然天成,恰到好处,闭目,是烟波江上、远山叠翠,睁眼,是朗月清风、天水一色。

  周不渡突发奇想,捏了捏越千江的手指头,感觉这“重塑的肉身”跟正常人的似乎并没有什么差别,只隐约带着一股清幽莲香。

  未免想入非非,他开始给沈浣川做眼镜。

  法宝在手,先从孽镜台上取出少量琉璃,稍费些精神,绘成两张完全相同的非球面原始玻璃镜片,一为试手,二为观察。

  天书页面上显示了使用者能想到的所有数据——这是一块常见的原始玻璃镜片,直径75毫米、中心厚度1.5毫米,屈光度600出头。

  周不渡细看了几个比较重要的项目。

  仅从成分判断,孽镜台上的琉璃跟普通无铅玻璃差不多,但先前做成烧杯,用火烧都没炸,不知道是杨悉檀的符好,还是这玻璃奇特?

  现在做成镜片,玻璃的折射率能达到1.8时,阿贝数有37,不仅清澈透亮,而且轻薄清晰。

  美中不足的是莫氏硬度为5,可能容易磨损。但考虑到还能刻上符文为其“附魔”,耐用性和安全性都没什么顾虑,反倒方便打磨做造型。

  可惜,没有验光器械,暂时只能凭印象估算。

  好在镜片不费料,用完了还能收回去。

  周不渡便先画了六套屈光度600以上的镜片,再用木头画成可调节的插片架。收笔,把东西包在袖子里,附在越千江耳边道了声去向,旋即起身前往书斋,准备给沈浣川验光。

  作者有话说:

  注1:硝石制冰,一无可靠文献记载、无明确出处;二实验证明很难(中学实验用的并不是KNO3)。理论上制出冰水混合物可行,但操作复杂/消耗太大/无法在夏天制造出大冰块,用多级制冷+玄学辅助,就当它可以啦XD

  注2:手搓座钟,可行。

  注3:手搓眼镜,问题不大。

  注4:“五金八石皆是假……”by张三丰。

  ·

  小周:芜湖起飞!

  揽月:……他好像真的想教会我。

  师父:小场面,习惯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