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穿越重生>流放改造[种田]>第161章

  “场地弄好了没有?”

  “人都齐了?”

  “炮仗准备好了?”

  ……

  终于, 百货商场热热闹闹的开了张。

  四月初九, 是请师傅算过的日子, 最近最好的黄道吉日了。这天, 天公也作美, 晴空万里,虽有一丝暑气, 也很快被吹来的凉风驱散。

  不得不说, 这日子选的还是挺好的。

  沈余搓搓手,已经准备数钱数到手抽筋。这里面, 东林县发展很快, 他的厂子和民生商行都在大量招收人手, 地里的粮食收获也很不错, 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余钱。

  手里有了钱, 人们的第一件事就是买买买买买, 当没有良田可买,又出现了一些实用且实惠的东西, 这个时候人们往往控制不了自己的双手。

  沈余也是鸡贼, 他还搞了一次员工福利。他打印了一些九折券、八折券,他名下的店铺都有,给他手底下的所有员工都发了一张。他们采取的是抽奖制,一人三张,能去他名下三个铺子去买东西都算九折。至于能抽到哪个铺子,就看他们的运气好坏了。可不是这样的吗?面条的九折,有肥皂的九折多吗?又温水瓶的九折多吗?

  沈老四看见他这样, 让他把家里的调料和蘑菇也都加上。因为作为曾经没钱的一伙,他深深的明白,有些时候便宜一些,就会有很多人买。

  沈余也知会了刘二郎一声,于是三人都搞了一批八折券和九折券。比如说什么买了多少,就能抽奖,抽中了下次来买就是八折九折。

  打得就是这么主意。

  刘二郎去年买的红薯不多了,今年就组织了他们村和附近几个村的人种红薯,他一文一斤的收,明年红薯粉的产量会加大不少。

  不说这里,话头又回到了百货商场那边。

  沈余的百货大楼修了近一年,该知道的都知道了,只是不知道修来做什么的?如今,消息一传开,大家就忍不住去看热闹。

  那么大一个建筑,加起来都有半个县城那么大了,对他好奇的人不在少数。

  初九才开张,初七初八就有人到了县里。这个时候也不是很忙,地里都忙活的差不多了,人们也有这个时间,到处走走。

  说是初九开张,初八人们就把摊子摆上了,小吃摊子也已经支上了,清一色的蜂窝煤炉子,伸缩桌,身上穿的衣服也是统一制式。

  这些都是沈余训练了两三个月的人,找的也是附近村里的人,他给说了做法,愿意学的就到他那里去报名,然后帮他干三个月的活,他也不收他们学费

  九点开张。

  然了炮竹,拉了横幅。

  沈余怕人多出意外,把那一溜侍卫为全部都请到了这边来镇场子。

  寻常的纠纷他是不怕,怕的是那些来捣乱的人,伤到了人就不好了,砸坏了那些玻璃,他就更心疼了。

  说是数钱数到手抽筋,但是这都是铺子里面的那些人的事儿了,一通下来,压根就没有他什么事。

  干脆的,沈余就拉了慕景去逛商城。

  这里的商城与前世都没有什么区别,一楼的都是些笨重的东西。比如各种机器,压榨机、棉花机、纺纱机、飞梭版本织布机、两轮飞车、三轮车、脱粒机。有新老款式,光民生商行的商品,第一楼他们就占了四分之一。

  原本沈余是想去逛小吃街的,但是看看那边人头窜动的人群,默默的打消了主意。同时也觉得,其实他们这里也挺有钱的。

  小吃卖得不会,贵的就是鸭血粉丝汤,八文钱一碗,汤汤水水的,够一个成年人吃上八分饱了,还有麻辣烫,烧烤,几文钱到几十文,随便你吃。便宜的就是葱油饼,一文钱一个,还有烧饼,有肉有素。旁边铺子里面还有米花糖,鸡蛋糕……。都是些没有见过的食物,但是窜出来的香味,馋得人直流口水,让人想掏出手里的小钱钱。

  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看这烧烤架,上面的烧烤直流口水,“娘,我要吃那个。”

  妇人问了一下价格,发现价格并不贵,而且还是肉的。想了想她家的条件还不错,她男人在民生商行干活,一个月好几百文钱呢!两串肉才5文钱,就数了十个铜板过去,“来四串,给我挑肉多的。”

  “好咧。”那人麻利的接过铜板,从摊子上拿了四串肉串烤上,上面的肉都是切得均匀的,哪里有什么大小之分?但是做生意嘛,就是让客人买得高兴。

  这样的情况还不少,出来看热闹的,大多数手里有点钱的,没钱的也没空出来逛,都去挣钱了。

  沈余闻着空中的烧烤味,虽然也想去凑凑热闹,但是看着人多,他也不想挤,就打算去二楼看看。

  二楼大多数都是服装,布店,他的肥皂铺子或者胭脂水粉铺子、保温瓶,干面条……

  总之二楼三楼是不卖吃的,一楼才是吃的天下。

  沈余还在一边修了很多木椅,板凳,逛累了,还能休息一下。

  这个时候还早,来的人大多都被楼底下的小吃给吸引住了,真正往二楼的人不多。但是,沈余手底下的那些员工都是知道他们自己生产了什么的,所以坚决抵制了一楼的那些美食,发了疯的往二楼跑。他们可是知道那些东西产量不多,要是抢完了,他们怎么办?他们手里面还有这些商品的折价券呢!

  大概人都有一种从众心理,看见人家往二楼三楼跑,那些之前没有目的的人也不例外,也跟着往上面走。

  沈余还没有清闲多久,下面的人就上来了,有认识沈余的,跟他问了好之后又急急忙忙地朝着他们目的地赶去。

  也有人不明白的问,“兄弟,你们在跑什么呀?”

  “买东西,东西不多,要是被之前的抢走了,我们怎么办?”说完匆匆的又跑了。

  那些人莫名其妙,买什么东西用得着这么抢的吗?那些肥皂香皂的不都是摆在那里,等着人们去买。

  就有人解释道,“不是那些寻常玩意,他们应该是去买保温瓶,搪瓷杯,干面条,那可是好东西,一共也没有做出多少来。”

  “保温瓶?搪瓷杯?干面条?这些都是什么?”

  “就是一种水壶,能够保温,水装进去好几天都还是热的。搪瓷杯就是一种好看的杯子呗,外面还有花,可漂亮了。干面条就是面条,十分方便,不用人合面,水烧开,放下去煮熟就成。”

  围观的人不少,很快就有人对这些东西感兴趣了,也就跟着去凑热闹。

  看着那些人的方向,季二娃高兴地搓搓手,柳四哥可是说了,他今天就负责在这里讲解,要是货物卖断一种就给他200文钱,卖断10种,就给二两银子。

  沈余在二楼的楼梯旁边看见了跟他们回来的那几个商人,他们的货物此时就摆在展台上面,也有人在问着价格。

  几个商人跟他一起回来,怎么可能不打听他的情况,他的身份自然就瞒不住了,看见他过来,纷纷见礼,“见过侯爷。”

  沈余让他们免礼,然后问道:“几位生意如何??”

  “不错。”几人都是笑的模样,证明生意还不错,他们赚到了钱。

  不说沈余这边如何?之前答应了,他们又临时反悔的那些人,可是肠子都悔青了。

  不管之后能不能行?反正沈余都说了之前半个月免费给他们使用,然后半个月之后才会收租金。他们大不了在这里摆上半个月,又不碍事。光是今天的人流,就注定赚得盆满锅满。

  事实的确如此,沈余赚了个锅满盆满。晚上的时候,他熬夜算了一下成本,草稿纸都不知道用掉了多少张。

  “最终的纯利润为八百多两。”

  沈余看了好几遍,发现的确没有算错,他一把抱住慕景,“啊,慕景,咱们发了,发了。”

  慕景摸摸这个性子还没有定下来的小爱人,对于今天能挣这么多钱,他也十分意外。

  但是很快,沈余就冷静了下来,“也就今天这么一天,那些东西我们可是准备了好久的。”

  的确就如她说的那般,今天是第天开张声势闹得十分大,人流量超过了以往,不知道多少倍,所以才会有这么高的挣头。

  今日他们谁都没有回去,好几家人就在沈老头那里挤了一晚上,沈余问刘二郎,“二郎,你挣了多少?”

  “我不多,也就三十多两。”刘二郎觉得最初跟着沈余混的决定十分正确,虽然他的三十两在沈余的面前不值一提,但是他在镇上开了一年的铺子也就挣了五十两多点,今天挣的是他好几个月挣的,扣了成本,还有十七两多点儿。

  看他喜形于色,沈余忍不住给他泼了冷水,“也就今日的生意好,以后就没这个可能了。”

  “知道知道,今日也就是开张,所以生意才这么好,我都有有打算的,我的红薯也不多了,最多还能打3000斤粉。”

  那就是还有一万多斤红薯了。

  沈余问,“那也卖不到新的红薯下来,考不考虑做点儿别的?”

  刘二郎相信沈余不是只是这么单纯的问问,凑上去问,“五哥,你又有什么主意?”

  “你可以做米粉。”

  “米粉?什么是米粉?”刘二郎听名字猜想应该是用大米做的。

  “用大米做的粉,与做红薯粉差不多,不过这个是将大米磨成浆,蒸熟,在刮成丝。”沈余想着用刮的太麻烦了,就说,“我回去供房那里,让他给你弄一个刮丝的机器。”

  “这个感情好。”但是回头一想,又觉得过意不去,沈余都把做红薯粉条的方法教给他了,现在又教他做米粉,几个舅兄他们会不会有意见?“五哥,这不太好吧?”

  “没有关系的,你在那里卖东西,还能给我加点人气。”

  “老五,我呢?也给我想个办法呗!”沈老四在一旁听了半天,早就眼馋得很了,这个时候就迫不及待地开口了。

  “放心,少不了你的。”沈余可是早就打算好了,“你这里可以做酱料,不是家里的那种酱,而是掺了辣椒酱的豆瓣酱,这个做起来有些复杂,得在讨论研究一下。”

  沈老四忙问,“是得好好研究,我看着二柱的酱油就不错。”

  大家挣了钱,精神都有些兴奋,就有些失眠睡不着,但是说了一会儿话,呵欠就跟着来了。

  沈余跟他们说了一会儿话,呵欠一个接着一个,就有些受不了,开口赶人,“你那个跟二柱的不太一样,今天先回去,我们明天再说。”

  “啊,那老五,你们去睡,我也去睡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