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穿越重生>流放改造[种田]>第44章

  “老五,爹最近在搞什么名堂啊?稀奇古怪的。”

  沈余耸耸肩,“无非就是打开了新世纪的大门而已,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说完也走了。

  中秋过后第五天,就是税收的日子,一般这个时候庄稼都收了收了差不多一个月,也不存在什么庄稼还在地里收不起来税的情况!

  其实收税是中秋过后就开始了,并不是第五日,而是整个县衙门就那几个人,收了其他村子就到了沈村也就第五日了,年年都差不多,不是上午就是下午。

  若是一早,村中心的铜盆被敲响,那就是上午,若是下午,便是下午响。

  天一早,村中心的铜盆就被敲响了。

  一般情况下,村中心的铜盘很少被敲响,被敲响一般都是有大事发生,比如征税或者服劳役或者兵役之类的大事才会敲响。

  一般中秋过五天之后,听见铜盆响,一般就是征税。

  沈家也是热闹,大清早的就开始忙活。

  沈家地比较多,有近四十亩,其中有两亩是荒地,不用交税,真正要交说的是那38亩地。

  这个朝代的税收算不得的苛刻,也不是按他们以前古代的什么税来算的,而是上田每亩交多少?中田交多少?下田交多少?

  这边上田每亩交两斗,中田每亩交一斗五升,下田每亩交一斗升!这里面还有些讲究,上田那两斗必须是白米或者白面,下田和中田就不将就这。

  除此之外,这次一同征收的还有人丁税,户税。

  人丁税分两类,一类为三岁到12岁这种半大小孩,男童五文女童3 文!还有一类为12岁到68岁的成年人,这种不管男女,一律都是五十文一人,超过68岁的,不用交人丁税。

  户税也是分很多种,农户、商户、军户。无论哪种都分男户女户,则是当家是是男是女,男户每年交120文,女户则为100文。

  意思就是沈家除了交田税,还得教人丁税和户税。

  沈余在拿着一个碳条在那里算着,他们得交多少税?田税,上田八亩,一亩两斗,共交16斗;中田10亩,一亩一斗五升,共交15斗;下田18亩,一亩一斗,得交18斗!

  还有人丁税,未到12岁的小朋友七个,有个没到三岁,得交26文,成年的13和,一个50文,得交650文。

  加上户税,一共得交770文!

  看起来是不多,但是有时候运气不好沈家兄弟出去一月也就挣这么多,还有又是要征劳役,每户一人,也可不去,一人2两银子,若是遇上兵役,有钱给钱,一人15两,不二价!

  沈余深深觉得沈老头两夫妻能干,当初沈老头一走,沈老娘分了四亩中田,沈老头回来后,他带了二十多两银子回来,又买了两亩上田,两亩下田,又带着全家开荒,开了五亩下田,二十年时间,不光挣了这么大一份家业,还给几个儿子娶了媳妇,还养了这么多孙子,还不曾夭折过!

  这是了不起。

  沈老头不知道自家小儿子在那里敬佩着他,还在那里跟沈老娘说着话,“交了粮,我们就可劲儿吃几顿白米饭,今年啊,总算不用卖米了,这二十多年,你们娘几个没过上啥好日子,都抠搜着想存着买地,又要给几个大的娶媳妇,连件儿像样的布料都没有买一匹,等粮交了,你去买几匹布料,都做一身新衣裳,特别是那几个小的,你看看那得贵家的小云云,花花绿绿的穿的多好看!”

  “这可好,小丫也大了,是该做两身漂亮的衣服。”沈老娘回头看向沈鱼,“到时候也给你做两身,你长这么大也没穿过两身带颜色的衣裳!”

  “那我就多谢娘了!”

  “傻丫头,跟娘还说这些做什么?”沈老娘对沈鱼始终觉得亏欠,出嫁也就500个铜板和一个柜子,连匹布头都不见。别的姑娘出嫁,娘家基本上都会嫁一张床,再加一套床上的用品,或是被子或褥子。

  沈老头说,“我看刘二郎是个有成算的,大丫要跟着他也吃不到什么苦头,你跟着他好好过,将来不说多富贵,衣食无忧是不成问题的。”

  “我知道的,二郎对我很好!”沈鱼说道刘二郎,脸上露出羞涩的红晕。

  “爹,粮食都称好了。我们是不是现在就去?”

  “那好,我们现在就去。”沈老头站起身,超着粮食堆走去,开始吩咐几个儿子办事,“老大,你把大米挑过去。”

  “老三,你挑小麦。”

  “老三,你挑玉米!”

  “老四,你挑黄豆。”

  “老五,你……”

  沈老头想了半天实在想不到沈余能做什么?只能说你跟着去吧!

  沈家住在靠近村子外面,他们到的时候,村里的人基本上都挑着粮食到了地方,他们只能站在靠近外围的地方等着。

  可巧,慕景应该也是才到,就在他们的旁边不远的地方。

  一看见慕景,沈老头就觉得气儿不顺,他总觉得慕景在打他小女儿的主意。

  “慕景,你来来缴税啊?你不是没种地吗?”

  慕景倒是不在乎沈老头的黑脸,看见沈余对他笑,他也跟着笑,直直朝沈余走来,“我不种地,还得交户税和人口税呢!”

  沈余看见他觉得今日的慕景有什么地方怪怪的,怎么一直在笑?他怕看错了,揉揉眼睛,他仔细瞧了一遍,的确是在笑。

  “你最近遇到什么开心的事了?”

  慕景摇摇头,“没有吧!怎么了?”

  这就奇怪了,“没有你笑这灿烂做什么?你看村民看你都觉得好奇怪。”

  慕景一听脸都黑了,看着还一本正经,仿佛什么都没察觉的人不知道说什么好。

  他看向沈余,正准备说点什么,沈余已经转头看向村中心去了。

  话说,沈余还是第一次经历缴税,他们那个年代,他很小的时候,他们那边的农村农业税就免了,他就没有见过。这时候看着,难免觉得新奇。

  沈村长站在村中心,周围空了一个圈子,沈大伯站在中间,旁边还摆着一张桌子和几根凳子,有两个身穿枣红色皂吏服中年坐在一边,旁边还跟着两个二十多岁的小捕快,旁边还放着一个大箱子。

  沈余

  沈村长不知道跟那个征粮官说了什么?然后就见那个征粮官点点头。

  得了消息,沈村长拿了一个本子出来,然后就开始说话,“今日征粮,还是老规矩,上田两斗粮,中田一斗五升,下田一斗。”

  “待会儿我念到谁的名字谁就上来称粮食。现在我开始念名字。”

  起初下面还有一点嘈杂,当沈大伯开始说话以后,下面立马就安静了下来,等待着沈村长的点名。

  “沈大富,两亩上田,四亩中田,两亩下田,共交粮食……”

  村里的人对这流程都是熟悉无比的,动作飞快,那些捕快也不像电视里面的那样会从中搞什么动作,而是村里人将粮食用量器量了,然后就倒入他们准备的麻袋里,村人自己量,捕快稳着麻袋,配合得很是迅速。

  一户……

  两户……

  三户……

  ……

  沈余他们靠近中间的位置,大概过了一个时辰,沈大伯终于念到了沈老头的名字。

  “沈和,八亩上田,十亩中田,十八亩下田,两亩荒田,应交粮食……”

  说起来,沈家算是这个村的缴税大户了,每年都会交四五石的粮食,算是这个村的第二缴税大户,第一是村中心的沈逢书一家,他们家有祖上留下来的十五亩上田,又是四代单传,没有分出去给过,原本是二十五亩,后来陆陆续续卖出一些,沈余他们就在他们手里买了两亩。说起来还是有点怪,他们一家每代都会读书,却每每只能弄个童生,除了最开始出了个秀才外,再不见秀才。

  田税过后便是户税和人头税,那就是另外一个人负责了,他拿出一个簿子递给沈村长,让他照着上面念。

  沈大伯早就对这些流程熟悉了,拿过本子,“现在是人头税和户税,我念一个上来一个,先丑话说前头,自己把钱带足了,免得等下纠纷,耽误了差爷的时间。”

  “沈江你和谭木匠,沈大贵你们三个数数快,上来帮忙点数。”

  “沈大山……”

  这一忙就是直接到了午后才算完,家里的看热闹的女人也早就回去做饭了,这时候大家都有点饿了,沈大伯就让大伙儿回去吃饭。

  “好了,现在大家回吧!吃了饭当家那个来抽签。”

  其实交了税也不算完,还得留下三十人跟着征税官将粮食运会县衙,以前是轮着来,现在是抽签,也是防止有人勾结山匪,在队伍中做什么手脚。以前就地方就是如此,运送粮食的村人跟一山匪有点交情,无意中说漏嘴,山匪得了消息,提前埋伏好,并喊话那村民为兄弟,打乱了队伍的士气。让那只运送粮食的队伍损失惨重,粮食都丢了不说,只得一个捕快逃回了县衙,后来县令查出这事儿与那村民有关,便在那村里重新征收了田税。那一年那村里真是是惨,损失了三十个壮劳力不说,田税还多了一辈。

  自此,上面发了令,若是哪个地方再出这等事情,那个地方的税收连续三年加五成,算得上是很严重的连坐了。

  沈大伯又请了几个当差的去家里吃饭,跟着走了。

  沈余也要走,就听见慕景说,“余哥儿,你有时间吗?我有事跟你说!”

  作者有话要说:  终于要有点感情发展的趋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