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穿越重生>和离后被世子盯上了(重生)>第35章 世子,你来迟了些

  赵观南将剑一移开,县丞就彻底的瘫倒在地上了。

  他的视线不过往后一扫,其余众人唯恐自己会是下一个,顷刻之间都跟着服了软。

  接下来的事就变得简单多了,众人招供了这几年借隐瞒未报死去灾民的名字吃空饷的事,也招供了出了西南参与此事的所有州府的名单。

  县丞还交出了知县与祝天立关于所收赃银分赃的书信,甚至还说起了当年靖水断流之事,是知县当时收到了上方的命令故意令人在上游截流的。

  县丞最后惊恐的看着赵观南磕磕巴巴的还说,平越府死的那个被免职的官员是祝天立让人故意杀的。

  为的就是让朝廷派赵观南来查,目的是要在西南杀了赵观南,只是那个杀手的来历十分神秘,就连他们死去的知县都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更别提他一个小小的县丞了。

  在天亮之时,众人在供书上皆签字画押后,熬了一夜受了惊吓身心俱疲的众人才被将士们拖着丢进了县衙大牢之中。

  暮色已彻底退去,朝阳缓升,当第一缕阳光照耀在靖水河面波光粼粼之时,铁蹄飞踏齐整的停在了靖水城外的官道上。

  高暮云从青柳营中点兵后连夜又奔袭回了。

  已经连着熬了两个日夜的她,此刻不见丝毫颓色精神奕奕的高坐在白马之上。

  冷眼远眺平越府的方向,腰间别着的不再是往日常用的长鞭,而是一柄青锋剑。

  高暮云的手抓着剑柄摩挲着,这剑是父王送给她的及笄礼,取自雪山玄铁请当世名匠锻造而成,此前一直珍藏在房中,她明日便要让宝剑开锋,以狗官的血祭奠四年前死去灾民们的亡魂。

  收到将士禀报时,赵观南和俞秉文也正刚出府衙的公堂,二人并排朝外走着,因为县丞的最后一句话,俞秉文一直沉默着,他几次三番的看了看好友都欲言又止,眉间深锁着。

  “你老看我干什么?”赵观南倒是一脸轻松,起码熬了一宿总算还是问出了点东西,只是被俞木头看得有些不自在。

  “抱歉,当初要不是我向陛下举荐你,你也不会来西南,是我差点害了你。”俞秉文想不通那些人为什么要让赵观南牵扯进这件事中,还处心积虑的要杀他。

  毕竟漠北和西南二地,这一南一北的相隔数千里完全就是毫无半点交际。

  县衙外已备好马匹,赵观南听见好友略带自责的话,笑了拍了一下他的肩,“你说错了,我之所以来西南并不是全因为你的话,而是因为我的身份适合。”

  说着他停顿了一下,面色凝重了起来,“那个幕后之人他不仅熟悉朝局而且对于陛下心思猜的也是不差分毫。”

  好友最后的话也正是俞秉文最担心的,案情进展到现在,从京城查到西南,人是一个个的死了,可到目前为之正在在幕后操纵的人,竟还从未现身,案子却越查牵扯越广。

  俞秉文凝思着从别人手中接过缰绳,上了马和赵观南一起赶去城外和高暮云汇合,途中接上了早就在客栈外等候他们齐昭和贯珠。

  齐昭不会骑马,怕耽误他们的事,特地早早的就让贯珠在城中雇了辆双乘马车,跟着大队人马后头。

  从靖水县到平越一路急行军,路上修整是时间都极短,两日的路程缩减成一日不到,到达平越之时,城外残阳似火,整个天空烧得一片通红。

  整个平越四面城门紧闭,赵观南一行被拒在了城门之外。

  将士拿出令符高呼守城官兵开城门之时,被城墙上的人以天黑为由说看不清令符,不敢贸然放人进城,一切事宜待天亮之后再做打算。

  很明显城中的人是在故意拖延,气得高暮云直接破口大骂,但对方又未明确抗令,现在也的确过了关城门之时,他们也不好直接攻城。

  毕竟还是在大邺境内,两败俱伤伤的也都还是他们大邺的将士们。

  投鼠忌器,双方在城门外僵持下来,青柳营中的中武校尉对着城门的上的人劝降。

  由于赵观南在城门之上一直未曾看见祝天立,想到唐清和说的那本藏在祝家的当年真正的灾民死亡名册,这种穷途末路的时候他们拖延时间根本已经毫无意义,除非是在销毁证据或者人已经逃了。

  但祝天立是个孝子,他一个罪臣带着老娘出逃没有半分胜算,无论是哪种可能,赵观南都不想再等下去了。

  他策马走到高暮云身边交代说趁着天黑,待会他会偷潜进城中,若是半个时辰后城门上的守卫还是冥顽不灵,让高暮云带人直接破城门攻城即可。

  暮色四合中赵观南说完就消失在夜色中了,平越非边境城墙虽高但和边境诸城来比还是逊色多了,赵观南轻松的入了城便直奔府衙而去。

  以往此时还灯火通明的街市,今夜空无一人,街边所有铺子都大门紧闭着,还未到宵禁之时甚至连灯火都寥寥无几了。

  本该有官差值守的府衙大门此刻空无一人,赵观南起初以为是埋伏,可进了之后发现整座衙门内竟真的都空无一人。

  公堂之上散落了不少纸张,庭杖也横七竖八的摆着,看着像是人匆匆散去后的凌乱无比。

  赵观南见状忙走到后院,府衙他之前来探过好几回,并不陌生,整个院子静悄悄的,后院一片漆黑,但有间屋子此刻却正闪着细微的火光映照在窗户在。

  那个方向正是祝天立往日处理公务的书房,赵观南飞快到了房前一脚踹开了房门。

  暗幽幽的房间里面祝天立坐在火盆前将手中最后一卷书册丢进火盆后,抬头看着赵观南突然笑了:“赵世子,你来迟了些。”

  房间书架已然空了不少,火盆中满是黑色的灰烬,祝天立的脸在火光下不见丝毫紧张之色,即便已走入穷途末路却还似之前那个平越百姓口中人人夸赞的父母官,身着绯色官袍端正儒雅的坐在火盆边。

  他手中的那卷书册在刚进火盆之时瞬间就被火苗吞噬了,赵观南情急之下来不及多想一脚踢飞了房中的唯一光源处。

  霎时间带着金光灼人的灰烬飞散在满屋之中,星星点点的火苗落在屋中的各个角落,赵观南此刻才闻到屋中隐隐的硝石味,但已经迟了。

  火苗在落地的那一瞬倏地引燃了地上的硝石粉,一条条火龙席卷而来。

  在大火的照耀下赵观南清楚的看见刚才火盆之中最后被祝天立丢下的那卷的册子仅是头尾部被烧去了些,此刻掉落在离火苗不过寸步的地方。

  房中已是火海成片,祝天立依旧坐在原地,看着赵观南不要命的朝着那卷残了名册扑过去,嘴上挂着冷冷的笑唇边溢黑色的血来,随后头就低了下去,一动不动的任由火苗吞噬了自己的衣袍。

  赵观南及时救下了那本名册,回头一看祝天立人已在火海之中,他再也接近不得,门口处的火势尤其的猛烈,此时根本就出不去了。

  天干物燥全是木头的房子是极易引燃,但也脆弱,赵观南小心避开烈火,找到一处火势较小的地方,连踹几脚。

  木头随着高温的烘烤本就易脆,不过几下就被他生生踹断了,开辟出了一处逃生的缺口。

  被呛得不行的赵观南从火海里逃了出来,解开手中那卷从火海里救下的册子,面色一喜竟就是他要找的那本正在的灾民死亡名册。

  匆匆一眼扫过,看到最后之时脸上的笑意倏地突然僵住了,不敢置信的盯着上面的字,面色不断变幻着,随后将手中的卷册一收放进怀中,匆匆又朝城门口赶去。

  不过还未等他赶到城门,在半路上他就和已经进城了高暮云和俞秉文汇合了,甚至齐昭她们也进了城。

  原来就在他进城后不久,城门的守卫们终究还是顶不住压力,未等高暮云他们攻城,守卫就已将城门开了。

  此时众人汇合,赵观南忙吩咐青柳营的人赶紧先去府衙救火。

  而后兵分三路,他带着俞秉文朝祝家赶去,府衙被烧,祝天立已死,只希望能在祝家再找出线索来。

  齐昭带着高暮云去了普济堂,剩下的将士们全城搜捕平越府之中其他的涉案官员。

  一路担忧的齐昭带着高暮云才到普济堂外,大门蓦地就开了,长青快步跑了出来了,见到齐昭欣喜不已的问:“齐小姐,世子是不是带兵来了平越了。”

  今日下午一直守在普济堂外的人忽然全都撤了,入了夜后街上氛围更是异常。

  算算日子世子也差不多该回了,长青心中虽有怀疑,但也不敢离开唐清和身边一步,直到此刻见到了齐昭才敢确定,世子定是已经掌控了平越城了,否则他是不会让齐小姐再回平越的。

  齐昭点头回他:“是的,你们····”正要问他普济堂的事,忽然就见长青像是才看见高暮云似的乍然惊呼出了声:“郡主,您怎么也来了西南?”

  高暮云白了他一眼,“怎么这西南就你们来得?”说完一把推开了他就朝里面走了进去。

  本来今夜没砍成狗官就不爽了,刚才入城之时她想杀那几个城门守卫,却别那个呆呆的大理寺少卿拦了下来。

  说那些人还未审问定罪,死活不让她杀,现在怕她冲动连抓狗官都不让她去。

  来了这么个毫无她用武之处的地方,现在她只想找个椅子歇会,既然不让她砍人,那她还不如睡觉算了。

  长青被高暮云一凶,他尴尬的摸了摸脑袋,看着齐昭嘿嘿笑着:“齐小姐,你和郡主没发生什么事吧?”

  “没有啊。”齐昭狐疑的看他,不知道长青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只是继续问刚才被打断的话:“普济堂这几日一切还好吗?”

  “齐小姐放心,世子走后,这几日来上门来闹事的人都不曾有。”长青也觉得有些纳闷,那群人好像把普济堂忘了似的。

  离开的这几日齐昭唯一担心的就是普济堂里的众人,虽然知道赵观南分析没错,但毕竟已经撕破脸了,担心祝天立丧心病狂不顾一切的报复,好在只是自己多虑了。

  跟着长青一起进了普济堂,没看到高暮云,齐昭又去找了唐清和把祝天立已死的事和城中如今的情况告诉了他。

  这个不平静的夜里,大家都还没有睡下,唐清和听到消息后,先是不敢置信而后猛地起身狂奔至祖宗排位面前一直磕头,不住的说自己没做错。

  石大娘和老唐则喜极而泣的在院子里烧起了纸钱。

  俩人都哭的老泪纵横的,祭奠死去的亲人们。

  这个不眠夜里,大概只有高暮云因太累了睡得香些,城中鸡飞狗跳的闹了一夜。

  清晨高暮云扭了扭因在圈椅上歪睡了一夜酸涩不已的脖子。

  在院里活动了下筋骨问身边的随处得知赵观南他们一夜未来,齐昭也回了住处。

  知道眼下这普济堂中就她和一帮完全不认识的老老小小的,蹙了蹙眉现在才反应过来,这个赵观南昨夜明显就是故意支开自己的,还骗她说是保护重要证人。

  真这么重要,怎么现在连长青都走了,想明白了过来当即就去找赵观南去了,去了祝家却没找到了人。

  只见着了满院子哭丧的老弱妇孺们,听守在祝家的青柳营的人说,赵观南和俞秉文昨夜到了祝家不过半个时辰就去府衙。

  高暮云转身又去了府衙找他们,怎么说这事自己也是出了大力的,后续进展她必须得知道才行。

  不过一夜间就翻天覆地的平越城中,白日里街上行人少得可怜。

  甚至连许多商铺都没开张,齐昭带泽贯珠回了小院,推开房门才发现离开这几日桌上连丝灰尘都不见。

  想来定是杨嫂子这几日也一直在打扫着,当初离开的匆忙对她也没个交代,难得杨嫂子竟还一直打扫着。

  昨日赶了一天的路,晚上又在普济堂那边熬了一宿,此刻主仆二人腹中都饥肠辘辘的。

  齐昭和贯珠去了厨房想做些吃的,贯珠才生起火,大门这时被推开了。

  院中传来了脚步直直就朝着厨房而来,还在厨房门外杨嫂子见到蹲在地上烧火的贯珠,惊喜笑道:“真的是你们回来了,刚才听街坊说我还不敢相信。”

  本想着待会就让贯珠去找她来的,没想到这杨嫂子倒是消息灵通,她们才刚到家一会她就来了。

  “是,当初走得匆忙,忘记给您留个信了。”齐昭从布袋里倒出些许面粉在盆里,看见她来了停下了手中的事,面带歉疚的说道。

  杨嫂子跨进厨房,瞧见夫人此刻正歉然的望着自己,她走近爽利的接过齐昭手中的面粉袋子,让她去边上休息,笑的爽朗,“夫人定是有自己的事,嫂子明白的。”

  自己的工钱在月初就领过了,杨嫂子到不担心她们跑。

  而且那日早上她来时虽然院里空无一人,但她们连衣裳什么都东西都没见带走,只是几个房间都被翻得有些乱糟糟的,也不像盗窃什么的。

  毕竟贵重的东西都还在,当日她在院子等了一天也没人回时,还担心她们是出了什么事。

  在附近还打听过,但都一无所获,好在她们如今平安回来了。

  “对了,夫人当时可是惹上了什么麻烦才走的?当日我来时瞧见你们住的几间屋子都好像被人翻过。”

  屋子被人翻过,齐昭并不意外,好在那些人没点火烧了这处院子,不然她回来还得陪屋主房钱,“是当日是碰上些麻烦的事,劳烦杨嫂子辛苦收拾了。”

  杨嫂子加水和面,又问了她们想吃什馒头还是面条,听见二人都想吃面后,点点头,又欢欢喜喜的问:“那夫人今日回了,可是麻烦都解决了?”

  “是。”

  齐昭在边上帮杨嫂子打下手,简单的回了她句,杨嫂子见她没有多说,也不再问。

  过了一会儿,又和她说起了城中昨夜的事。

  说她们回来的凑巧,这一夜起来平越城如今已经大变样了,传闻昨夜淮南大营来了好几万人不知何故把新任知府祝天立给抓了,让她们这几日都少点出门,街上不太平。

  蹲着添柴的贯珠强忍着笑意,很想告诉她祝天立那个人面兽心的狗贼昨夜已经死了而不是被抓。

  但是又怕她追问,自己又不知该如何回她,只是一直在偷笑着,心情愉快的恨不能哼出个小曲来。

  外面艳阳高照,曾一度痛恨烈日的贯珠此时都觉得顺眼多了,石榴树上飞来了几只喜鹊叽叽喳喳的叫着。

  如今一切尘埃落定,拔除了西南的这群毒瘤,普济堂那边再也不用遭受压迫了,那四万冤魂也终于得以安息了。

  齐昭这俩日虽没怎么出门,但有杨嫂子这个本地通在,城中的这两人发生的事她也知道了大概。

  关于祝天立勾结西南各官员利用当年死去的灾民吃空饷的事暴了出来,起初还有些百姓不愿意相信。

  直到后来普济堂不少老人孩子去公堂上作证,和一些知晓内情有怨言也不敢说的苦主陆续去了公堂指证后,墙倒众人推。

  就连祝家的仆人也出来说当年就算是大旱最为严重之时,祝家鱼肉却也从未断过,众人这才明白他们是被狗官给蒙蔽了,这两日城中大街小巷内到处都是唾骂祝天立那帮狗官的人。

  杨嫂子这俩日也没少在齐昭面前骂他,尤其是官府还来人和她说了,她丈夫当年和所有莫名死的殓尸人极有可能也是死于这群狗官让人故意灭口的,杨嫂子对于这群狗官更是恨之入骨。

  只是除了已死的祝天立其余勾结之人都已经下了大狱,她的恨意无法发泄,便是这样她还是跟着不少城中百姓经常去那些狗官家门口扔臭鸡蛋和烂菜叶子,就是在扫地洗衣之时嘴上也没停过,一直在咒骂祝天立那群狗官们。

  贯珠两日也经常被她拉着听她怒骂狗官,起初还能陪着她一起骂人。

  但杨嫂子太有毅力了,到了后面贯珠都有些怕了她,在家中都不大敢出现在她面前。

  只是到了第三日下午,在杨嫂子依例又和那些人去丢菜叶回来后,就开始一声不吭的,甚至见了齐昭又立马把眼睛给挪开了。

  扫地的时候一直低着头嘀嘀咕咕的也不知道在念叨些什么,眼珠子开始频频往赵观南之前住的那间房中偷瞄。

  也不知道她在想什么?到了晚上做菜的时候,竟然都忘记了在菜里加盐。

  本来贯珠见桌上有自己喜欢的藕片迫不及待夹起就送了嘴里,可顿时就苦着脸看向心不在焉也在吃饭的杨嫂子,含含糊糊问:“嫂子,好丹啊。”

  “啊!”

  突然被点名的杨嫂子一惊,也不知怎地她立刻朝齐昭瞥去。

  齐昭夹了根青菜尝了后也轻蹙了蹙眉,而后笑着提醒她:“嫂子你忘记放盐了。”

  杨嫂子忙拿起筷子也尝了尝桌上的菜,一入口果然寡淡无味,连一丝盐味也没。

  “我这就去加点盐来。”她手忙脚乱的端起桌上的菜就去了厨房。

  贯珠看着明显有心事的杨嫂子,对夫人道:“杨嫂子,今天有些怪怪的,她下午还一直偷偷看了您好几回。”

  不仅如此,今天她突然就不骂人了,反而比之前还沉默了好多,刚才夫人只是说她忘记加盐了,她好像都被吓到了似的,整个人都奇奇怪怪的。

  天气热,一般傍晚她们都是直接在院子吃的晚膳,在石榴树下摆个小桌子,树上挂着灯笼,倒也看的清楚。

  齐昭看着厨房在热菜加盐的杨嫂子,她是侧脸在昏暗的光影下好像满带愁思,齐昭也不知道她不过是下午出去了一躺怎么回了变了一个人,准备待会还是问问她是不是遇上什么难事了?

  虽然还藏着心事,但杨嫂子做事一向麻利不过片刻的功夫,又端着已经加了盐的菜重新上了桌,才放下菜碟,还没坐下之时,院门又突然被人敲响了。

  这么晚了,一般就连隔壁来串门的孩子都不会来了,杨嫂子走上前去开门。

  贯珠正想着这么晚了会是谁还来,突然眼睛一亮,飞快起身在杨嫂子还没到大门前时,她就冲上前开了门。

  门外,夜色里赵观南站在外面,正抬着手准备再敲门时,大门就开了,贯珠见果然是他,高兴的朝里面喊:“夫人,是赵公子来了。”

  跟着后面的杨嫂子心头慌张的一跳,也不敢看他迅速的埋下头去,好在黑暗中也没人看见她那两条快要拧巴在一起的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