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穿越重生>【推荐】大唐第一太子>第87章 得知消息的高句丽:??……

  立政殿。

  李承乾走后, 李世民笑着将一份奏本递给长孙氏,长孙氏看后直接愣住:“阿祥请缨前往突厥?”

  “承乾说得对,当年岳丈能分裂突厥一次,我们为何不能分裂第二次?东突厥这汗位当年可是始毕可汗的。始毕可汗死后, 其弟处罗可汗继位。可惜处罗可汗上位不足一年亡故, 这才沦落如今的颉利可汗。

  “但目前的二可汗突利乃始毕可汗之子,他当真甘愿一直屈居叔父之下吗?更别说, 处罗可汗也有儿子, 他们就没有半点别的想法?这其中种种矛盾纠葛, 野心野望都是我们的机会。就算不能完全将东突厥再度分裂,也能离间,使他们彼此戒备,然后令其内乱, 再逐个击破。”

  李世民低头,目光投向奏本,指了指上面长孙祥的名字:“这孩子有血性。”

  长孙氏却是微微蹙眉:“年少轻狂了些,他当此事这么容易吗?”

  李世民却不这么看,笑起来:“既然年少,哪有不轻狂。年轻人就该如此。你也莫认为他年轻就看轻他, 当年岳丈送公主和亲前往突厥腹地之时,年岁上同他现在也差不多。他有此志, 你应该感到高兴。”

  他拍了拍长孙氏的手:“放心, 他不是冲动行事。他与我说了许多。如何去往突厥,打算怎么做。虽说倘若当真入了突厥, 情况多变,如今所说可能都对不上,但至少看得出他有想法, 有自己的思路,也有强硬的决心。

  “自去岁开始,他帮着承乾开拓商路,接触了许多番商胡商,短短一年时间将承乾所创的腐竹豆皮等东西销往各国各邦,打通错综复杂的商贩关系,甚至手中有连通高句丽突厥的贸易线,这等本事可不是人人都有。或许他确实可以成为第二个岳丈。”

  话说到这个份上,长孙氏想了想没再阻止,将奏本放下:“看来二哥心里已有计较。”

  李世民沉默不语。是的。他已经基本同意了长孙祥的请缨。

  一来是就上述所言,长孙祥确实有才,二来是因为长孙祥出自长孙一族的身份。

  长孙一族不能唯有长孙无忌一人来撑,得有后继门庭者。长孙无忌的子嗣尚幼,往后能否有所作为暂且不知。其余后辈看来看去,也就长孙家庆与长孙祥最能拿得出手。

  并且这二人与长孙氏血脉还算亲近,关系也融洽,更何况在李承乾为中山王时,他们便是李承乾的王府属官,如今亦是东宫属官。

  李世民的态度已经明了,长孙氏抬眸:“二哥既然早有决断,为何还要承乾去想?”

  李世民莞尔:“承乾很聪明,小小年纪就已能想到远交近攻,离强合弱。他既然能想到岳丈身上,不如让他再想深一些。长孙祥就跟在他身边,当初打通商路之事还是他让人去做的。眼前便有这么一个合适的人选,他总不能看不到。”

  长孙氏顿了会儿,微微挑眉,眸中藏着几分李世民看不清辨不明的光亮:“那也得他愿意看到。”

  李世民:???

  数日后,李世民终于知道那天长孙氏眉目间的意味不明是什么意思。李承乾顺嘴提出一个想法,当场还答应得好好的说回头细想,转身就忘了。忘、了!

  啊,分裂突厥的人选?那是什么玩意儿,李承乾表示干我屁事。李世民等啊等,一直等着他来回禀、为长孙祥请缨,让长孙祥的这份功绩以及与李承乾的渊源更深一些,以便这份同盟更牢固,结果……结果就是没有结果了。

  李世民实在没忍住,前往东宫想看看这小兔崽子在做什么,却被告知“太子殿下去了司农寺”;李世民无奈,只能又派人去司农寺请,再被告知“太子殿下同司农寺卿与少卿等人下乡去了”。

  李世民:……小兔崽子一天天地怎么比他这个老子还忙。

  这话没说错,另一边的李承乾是真的很忙。根据系统所赠红薯种植说明上的记载,红薯可分为春种与夏种,而春夏两季种植接连在一起,时间上几乎没有什么间隔。

  也就说,春种与夏种加起来,换算成大唐常用计时法,从最早的二月底三月初到五月底六月初,至少三个多月,全程都可栽种。如今正是四五月份交接之际,夏种最为合适。

  唯一的问题是,红薯与土豆一样也会消耗较高的土地肥力,讲究固肥与轮种,且这个时节大多数地里都已种了东西或是刚刚收成,李承乾名下没有足够多的合适土地用于试种,唯有让司农寺出面,将条件写上,请符合条件的长安百姓自愿报名。

  事情安排下去,李承乾本以为对于这类新式作物,人们总会观望观望,哪知衙门刚发出公示,消息便四散开来,前来报名者络绎不绝。

  世家们议论纷纷。

  “你们说这红薯又是何物?”

  “谁知道呢,见都没见过。西红柿西瓜、辣椒土豆,现在又是红薯,也不知道东宫那位哪来这么大的本事,弄来如此多新作物。”

  “红薯可不是东宫弄出来的,是那群击退突厥的神鸟。突厥二十万军,眼看就要踏破京师了,突然飞来这么一群鹰鸟,这鹰鸟竟还带着许多粮种。你们觉得这事奇不奇怪?”

  奇怪,怎么不奇怪呢?

  有人感慨:“李家似乎真有点气运在身上,也不知道这回的粮种是什么,总不会也跟土豆一样吧?”

  此话一处,众人心头咯噔一下。又一个土豆?

  有人嗤鼻:“说李家有气运我是信的,若没点气运,如何能一掌天下。可要把那些鹰群说得神乎其乎,说是天降神鸟,我却不怎么信。你们不如先想想,这话最初是从哪里传出来。从彼时渭水的军营,从亲征那位的身边。

  “自古以来,哪个帝王继位不想搞点祥瑞,以证明自己是上苍指定的天选之主。更何况几个月前那场宫变名义上是前太子逼宫谋反,实则如何,聪明人一眼皆知。

  “甚至为了以防万一,当今这位手段何其狠辣,非但弑兄杀弟,还斩草除根。有这些事情在前,他只怕比任何人都希望有这么一场‘祥瑞’,把他干得这些事全都压下去。如今有了‘天降神鸟’,谁还会提他那些不光彩的过往?”

  众人默然深思,岂不就是这个道理吗?李世民好深的心计。

  也有人蹙眉:“鹰群围攻突厥营地之事,可不是常人能做出来的假象。”

  “何须是假象?譬如我今日出门,碰巧守株逮了只笨兔子,我见人就说,老天对我多厚待,我刚感觉饿了,想吃只烤兔子,就给我送来,都不必费力气抓,它竟自己撞树上晕了,让我白捡。

  “旁人听了会怎么想?会不会也觉得我运气确实好,得老天厚待?说得人多了,这么想得人多了,是不是也就越发像这么一回事了。你们怎知鹰群之事不是如此?”

  那人深吸一口气:“我们都不在军营,具体情况如何,都是通过渠道打听,虽弄明白了大概,却未必足够详细。从目前的种种迹象来看,这群鹰鸟不知出于什么原因,从何而来,但可以看出他们是带着粮食迁徙的。

  “突厥人是因为想射杀鹰鸟激怒了它们,从而引发群攻。结果害了自己,便宜了李唐。当然这是最浅显的,李唐在事后将鹰鸟塑造成上天派来帮助他们的使者。若往深处想,有没有另一种可能?突厥人为何愤而射杀鹰鸟?这里头是不是也有李唐的手笔?”

  李唐瞅准时机,接住鹰鸟给突厥招祸?

  这就纯属放飞思维阴谋论了。但越是阴谋论,越是有人相信。又或者说,阴谋论让他们更能相信,也更愿意相信。

  “若是如此,那这红薯?”

  “谁知道这群鹰鸟哪里弄来的红薯?不过这不重要,你们想想,土豆这等高产作物,世所罕见,古往今来上千年也就出过这么一回。他李唐还能一碰碰俩?更何况你们前头也说了,东宫那位弄出来的东西不少。西红柿西瓜辣椒等等,唯有土豆有此能耐,其他都没有。”

  众人恍然。是啊,其他可都没有呢。

  有人勾唇,又道:“确实如此,红薯如土豆一般高产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甚至能说绝无可能。但我们当中都有人将它与天降神鸟联系在一起,你们觉得民间会否也这么想?”

  大家互视一眼,都明白了彼此的意思。

  ********

  红薯试种报名点。自辰时初刻,报名点官人还未上值,大门未开,门口便已聚集了许多人,满满当当,一眼望去,只见人头攒动,好不热闹。

  “诶,吴大娘,是你啊。你也来报名参加红薯试种,你报名多少田地?”

  “三分。”

  “啊,怎么就三分啊。”

  吴大娘一拍大腿:“你当我不想多报点,我们家名下符合条件的只有这三分地,我能怎么办。对了,你们家呢?”

  “两亩。”

  吴大娘睁大眼睛:“如何这么多?这都什么时节了,你两亩地竟然还没种上东西?”

  “这不是本来打算今春种植土豆吗?可我们村运气差,上一批土豆种薯只分到一点,我们家抽签没抽中。”

  吴大娘不解:“既然没抽中,那也总要种点粮食吧,总不能就这么空着,这不是浪费土地吗?”

  “也不能这么说,我们家人口多,分的地也多。其他都种了粮食,这两亩是专门为土豆留出来的。听说土豆有春种跟秋种,就想着春种没捞着,秋种总可以。

  “而且我们早跟邻村说好了,等她们春种的土豆成熟,就跟他们买种薯,秋天直接种上。我们这么打算着,便决定先不种别的东西,也是怕先种了别的,会影响秋季栽种土豆。”

  吴大娘懂了,却还是惊讶:“你们这也太冒险了点。既已打算好了,为何不等过阵子秋季种土豆,还来报名参加红薯试种。这土豆的收成是大伙儿都看得见的,红薯是个什么玩意儿,能产出多少还不知道呢。你若是地少也就罢了,两亩可得好好考虑清楚。”

  旁听者中,不知是谁嗤了一声:“这位大娘,你就别替他考虑了。你这是纯属白担心,也不瞅瞅这红薯怎么来的。那可是天降神鸟带来的良种。神鸟知不知道!那是帮咱们打退了突厥的啊。

  “神鸟是上天派来的,它们带的红薯自然也是天赐下来的。天赐的东西能差吗?不说超过土豆,怎么也不会比土豆差,指不定比土豆还强呢。”

  众人一顿:“红薯能比土豆还强?土豆可是亩产三五千。”

  “老天爷给的东西能不强吗?看看神鸟多厉害。土豆能有三五千,红薯指不定能有五六千呢。”

  “五……五六千?这么多?”大伙儿张大了嘴巴。这是不是说他们来报名是最正确的选择?众人跃跃欲试,蠢蠢欲动。

  那人笑睨了吴大娘一眼:“所以你就别劝这位小兄弟了,这样的大好事,少上一亩少几千斤的收成,你这不是挡人家的道吗?”

  先前的汉子蹙起眉:“我觉得你这话不对。”

  那人一顿。

  汉子又说:“天降神鸟确实帮了我们,但若不是圣人本身厉害,突厥哪能因此就轻易退兵。神鸟是有功,但你把功劳全归于神鸟,而忽视圣人的努力,不好吧?

  “再说,就算全是因天降神鸟之故,为何会天降神鸟,还不是因为现在的圣人仁善,对我们百姓好,才能感天动地,让神鸟来助。那还不是圣人之故?

  “做人不能太贪心。神鸟已经帮我们这么多了,还给我们带来粮种。不管这粮种产量多少,情况如何,只需是粮种、能够吃,那就是大好事。你怎么能还奢求红薯一定要跟土豆一样呢?这不是那什么蛇什么象吗?”

  旁边有懂点学识的悄声提醒:“人心不足蛇吞象。”

  “对,人心不足蛇吞象。”汉子指了指报名点门口的公示,“不知道你认不认得字。但你既然来到这,想来也是报名的。会来报名,就算不识字,应该也听了官人们口述的公示内容。这内容是太子殿下写的。太子殿下都说,红薯试种,结果不定,请大家慎重考虑。

  “这说明什么,说明太子都不会那么贪心,拿到饼还嫌不够去想更大的饼。佛家还说什么贪嗔痴啥啥的呢,你这想法让神佛听了可不会高兴。”

  神佛不高兴?

  众人回过神来,纷纷双手合十告罪神佛。

  “各路大仙大神大佛,我们可没嫌弃红薯,不管产量多少,我们都不嫌弃。是这人嫌弃,对,全是他,不关我们的事。你们可千万别怪罪到我们身上。冤有头债有主。”

  那人:……

  “再说了,你们今天来报名点报名是冲着红薯能有土豆一样高产来的吗?你们若是这样,那也不配来了。”

  众人:???

  诶?咋就不配来了。

  汉子瞪眼:“你们自己想想,以往不管什么东西,哪样不是太子殿下身先士卒,全部试种成功了再给我们。西红柿西瓜土豆,这些种子种薯,朝廷收过一分银钱吗?没有。太子殿下忙来忙去,为的是谁,还不是我们。

  “既然这利总归是我们得的,那如今用得上我们,我们为何不上?我们要是都不上,红薯怎么办?留到明年得等多久?太子殿下是想让咱们百姓早点多一份口粮,为此劳心劳力。甚至为了以防万一,还提出倘若收成不好,由朝廷给予一定补偿。

  “太子殿下一片好心,方方面面都为我们考虑到了,但你们呢,一个个就想着红薯能跟土豆一样。那要是不能一样呢?到时候你们是不是还得怪神鸟给的不好,或者怪太子不该给你们试种?”

  众人一个激灵:“你放屁,谁他妈怪神鸟,怪太子了。”

  “既然如此,你们说什么产量?说个屁。反正不管你们怎么想,我是不看这个的。我阿耶说了,突厥人打过来那会儿,我们都没帮上忙。

  “太子殿下以前捣鼓那些东西,试种不管成不成功,所有风险都他自己担了。好容易这回凑巧他不便利,用得上我们,我们不能推三阻四,

  “我们既然手里有符合条件的田地,那就该上。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不论结果如何,我们都认。只可惜我家符合条件的就这两亩地,不然便是让我们家把所有田地都压上,我们也愿意。

  “不说别的。村里自打有了水车,不必像以前那般耗费劳力,我跟父亲兄弟几人地里不忙的时候,还能出去打打短工,或是去银月村等村子贩点腐竹豆皮来卖,总能赚点补贴家用。最多不就是损失这一茬收成吗?没什么大不了。朝廷既然需要我们,我们就上。”

  吴大娘竖起大拇指:“你阿耶说得对,大气,就该这样。朝廷需要我们,我们就上。就是这句话。”

  众人纷纷明悟:“对,这话说得好。我们今儿来这里,本也不是为了什么跟土豆一样的产量收成。朝廷照应,有需要,我们就来了。我们可没想那么多。”

  汉子轻笑:“那就还这么做,不要想太多。”

  众人点头:“是嘞是嘞。”

  转念一想,总觉得哪里不对,看向最先把红薯与土豆对标的人:“咱们虽然一直在闲聊,但谁也没提收成产量,就你提了。你说,你是不是就盼着这点收成呢?”

  “呦,你不会是冲着这点收成来的吧?合着要是没有跟土豆一样的收成,你就不搞试种了?”

  “那你还是别试种了。就你这样的,心不诚,也配给太子殿下效力,给朝廷效力?想要收成,回去等秋季土豆吧,那个保险,凑什么热闹呢。走走走。”

  “对,我们这么多人等着报名试种,可不差你一个。快走。”

  那人:……

  你们讲点道理,我可是在为你们说话。合着你们不想要跟土豆一样高亩产高收成吗?你们是不是傻,不知好歹!

  众人:我不听我不听。

  他们转头又继续闲聊起来。

  “你不知道,我家那兄弟,长得人高马壮,还盼着投军去杀杀突厥人呢,结果没成,现在还懊恼着。如今听说朝廷需要借用我们的田地试种,二话不说当场就说要参加,一定要参加。更被说试种所出全部我们得,产量太差还给补偿。那就跟更不用考虑了。”

  “是啊。我们家也是。哎,我们家怎么只有五分地能用,我恨不得搞他个五亩八亩的。”

  围观者连连相劝:“千万别,太子殿下说了,会派人考察是不是真的符合条件,你可别造假。”

  “我就随口说说,你们也当真。我怎么可能干这种事,给太子殿下添麻烦。这不是故意坏太子殿下的好事嘛。丧良心了才干。”

  听众们一一点头,是嘞是嘞,是这个道理。

  那人:……这波百姓有毒,带不动,带不动,完全带不动。

  消息传入世家耳中。世家人人神色肃然。不是因为计划失败,而是因为他们深刻意识到,李唐现今的民心已是空前高涨,而这种趋势或许现在还只存在于长安一城,但随着长安事件的蔓延,必然会扩展到天下各地。

  再有已然推广去南北的土豆与腐竹豆皮等物,以及即将要推广去的水车筒车。众人齐齐倒吸了一口凉气。倘若天下归心,万民拱卫。朝廷但凡有令,黎民无不尊崇,那他们世家的用武之地将越来越小。

  不,现在还不至于。所以他们一定不能让事情发展到那个地步。

  ********

  同一时间,天降神鸟,退兵突厥,赐下粮种一事也随风吹响各国各邦。不只大唐与东突厥这两个当事国在谈论。便是西突厥,高句丽,百济,新罗等也在谈论。

  对此,西突厥哈哈大笑:“颉利可汗自诩英明,势在必得,没想到偷鸡不成蚀把米,哈哈哈。枉他一直说自己多能耐,竟被几只鹰鸟吓住。嗤,窝囊!”

  颉利可汗:那不是几只鹰鸟,那是一大波鹰鸟,成千上万,绵绵不绝!

  西突厥:呵呵,这种现象我们突厥都不曾见,大唐会有?你说笑呢。怕不是你们自己怂蛋被吓懵了,就故意夸大其词吧。

  高句丽与西突厥的反应相差不大,一致认为鹰群或许有,但是绝不会像传得那么神呼,什么成千上万,绵绵不绝,不知数量庞大无法估量,甚至还懂战略攻击等等。这是什么天方夜谭。

  颉利可汗啊,大丈夫战得起就输得起,输就是输,何必给自己找这种借口。退一万步说,你要找借口,也找个像样点的吧,别把我们当傻子。

  颉利可汗:老子没找借口。老子说得句句属实!不信你们去打一场就知道了。

  西突厥;amp;高句丽:骗我们去给你冲锋陷阱,你好在后头坐收渔利,反过来抄我们老巢?阴险,狡诈!

  颉利可汗气成河豚。

  另一边的新罗与百济却非如此。

  新罗。

  真平王金白净正与众臣商谈此事。

  “大王①,不论神鸟带来的红薯如何,至少土豆高产之事已然证实。听闻大唐又造出了新式筒车与水车,若能得蒙大唐传授制作之道,赐予土豆良种,我新罗受益匪浅。”

  “大王,此言有理。我们现今上有高句丽,左有百济,这两者皆非善于之辈。唐国已现蒸蒸日上之景,便连突厥亦可轻易退二十万军,可见其势力雄厚。我们唯有得到唐国支持,才能与二者稍作抗衡。

  “若唐国肯援手帮助,我们便可利用土豆筒车水车,改善民生,存储粮草。他日对高句丽百济亦有反扑之机。”

  真平王金白净若有所思,此时长女金德曼出列请缨:“父王,我们与那边一直有结交友邦之举,前朝隋室是如此。后来隋室纷乱,李唐夺取江山后,我们亦是如此,前些年,父王还派使臣前去大唐进献。

  “我们有这个基础在。臣女想,只需我们表明态度,做到盟友之责,大唐不会拒我们于千里。臣女请亲去大唐,通两邦之友好。”

  金白净大惊:“你亲去?”

  “是。既是要求大唐相助,便该派身份足够者,寻常使臣如何能胜任?再有,到得大唐,事情如何发展,尚未可知,寻常使臣只怕有些事情也做不得主,有女儿在,会便宜些,也更能显示我新罗之诚意。”

  金白净蹙眉:“大唐土豆刚刚丰收,又刚刚做出筒车水车,此时前去,还是你亲去,会否目的太明显了些?”

  “父王多虑,大唐天子初登基,我们难道不该派人恭贺?更有天降神鸟之事,不论这个‘天降’的真相如何,大唐天子既然说它是神迹,那它便是神迹。大唐出此祥瑞,得此等上天眷顾之君主,更是一大喜事,是否更该恭贺?”

  金白净想了想:“好。”

  百济。

  听闻新罗打算派使臣前往大唐,百济王扶余璋轻笑:“新罗这是打算去攀高枝,给大唐当小弟呢。”

  百济也与隋唐有建立友邦,但这个友邦之下却同样藏着自己的小心思。

  臣子提议:“新罗既要恭贺大唐新天子,恭贺祥瑞神鸟,我们是否也该去一趟?”

  百济王凝眉思量。

  新罗想依附李唐,用李唐做后援辖制他们,这点自是不能让其如愿的。再有,此去是不是也可以借友邦恭贺之名探探土豆与筒车水车的真实情况,顺便看看李唐如今到底发展到哪一步?

  百济王扶余璋眼眸微闪,当即下令。去,新罗去,他们为何不去!

  得知消息的高句丽:???

  你们怎么回事!听到点传言就坐不住了?

  跟上跟上。这俩臭虫还不知道打着什么脏主意呢,他们既去了,我们绝不能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