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穿越重生>穿越刘邦碰上重生吕雉>第130章 130章改道而入

  好在如今看得出来,刘季最不愿意的就是跟人正面冲突,也就意味着一旦项羽和他碰上,定然不会是刘季的对手。

  “叔父和亚父既然都觉得此人定要除之,何不直接地除了他。”项羽的确不喜欢绕弯子,不喜欢一个人直接了当的除去他就是了,毕竟现在的他们明明就有绝对的优势,想要对付一个刘季易如反掌。

  “你说出这样的话显然还是小看了刘季。刘季身边的人可不是只有一两个,你仔细的瞧瞧哪一个是省油的灯?”项梁一直都派人盯着刘季的一举一动,自然把刘季身边一个又一个的人都摸得一清二楚。

  也正是因为如此,项梁才会对刘季另眼相看,因为他不能确定刘季究竟是靠手下的人或是靠自身?

  今天几个回合下来,项梁可以确定刘季身边的能人不少,他的本事也是有的。这样的强强联手对于他们绝不是一个好消息。

  可是韩信这样了不起的人物,刘季为何无法驾驭?

  项梁心中起了疑惑,却是百思不得其解,“走,我们去见军师。”

  既然想不明白,项梁也不打算一人纠结,而是果断的去寻人指点,这一个人自然就是范增。

  项梁要研究刘季,刘季此时同韩王和张良一道退了出去,他这一回来一个人都没带,也敢在此处四下乱晃,胆子实在不是一般的大。

  韩王之所以会跟刘季一块离开,亦是有事相求。

  “楚王既然说出:先入关中者即为王。沛公想必会以此为目标。”韩王也不绕弯子,见四下无人,直接了当的说出这样的一句话。

  “不急不急,比起先入关中,还是先帮韩王夺回韩国的国都再做打算。”可惜刘季的想法一向和旁人不一样,他心心念念的都是张良。现在的情况是范增和项梁都想跟他抢张良,正面抢起来,刘季虽然有优势,但极有可能会让韩王和张良陷入困境,这可不是刘季所愿。

  思来想去,还是应该让他们把心思转到另一件更重要的事上,如此一来刘季才会有机会笼络人心。

  韩王的确很担心有了楚怀王的一句话:先入关中者为王。那么天下所有的义军都会朝着这个目标不断的前进。这样的情况下,刘季若是有野心,也定然会抓住机会牢牢的往前冲。那么韩国的事,韩国的都城,韩王在想借刘季的兵或者是项梁的兵达到他的目的,这两个人都可能顾不上他。

  万万没想到,刘季的想法和旁人并不一样,或许对于项梁来说打入关中成为王,那对他来说是极为重要的事情,可刘季却更愿意为了张良而费尽心思甚至放弃成为王的机会。

  “多谢沛公。”韩王亦是个聪明人,项梁或许有帮他之意,目的也是为了张良,可是同刘季比起来,那简直就没法比。

  刘季处处都为韩王着想,也处处都为韩国打算,甚至为此不惜得罪项梁也要将楚怀王请出来做见证。

  其实有了楚怀王代为见证,无论是刘季或者是项梁都肯定要行使答应过韩王的事,但这一个过程是漫长的,更可能发生极大的变故。答应下的事的确是他们亲口许诺的不假,却没有时间的限制。

  韩王其实一直最忧心的也是这一点,可是当着楚怀王的面,他却不敢提出这一点漏洞,心里再着急也不想得罪刘季和项梁。

  好在比起项梁来还是刘季更加靠谱,却也更加证明他们对张良的看重的意义并不在同一层面上。

  “不必道谢,我说了,待哪一日韩国的都城回到了韩王的手中,韩王再谢我不迟。”刘季大大方方的说出这样的话。张良在此时朝刘季提醒道:“秦军进犯之事,沛公不可不放在心上。”

  后院起火对于前线可不是一件好事,极有可能会给刘季带来灭顶之灾。张良小声的提醒,也是把刘季的安全放在心上。

  “子房,我方才在项梁公面前所言句句属实。我手中会打仗的人并不是只有一人,名声不显不代表不会打仗,所以就算秦军进犯,我也不必着急,不如我们好好的考虑考虑如何先夺回韩国的都城。”刘季的确心心念念的都是张良,张良这样的人才一定要牢牢的握在手中,不给任何人任何机会夺走。

  先入关中者则为王。不管项家的人里究竟哪一个知道未来的事,如今有了这样的一个口号,对于有野心的人来说,那都是一件他们必须要为此不断的前进而且必须要达到目的的事。

  >

  > 秦国的铁骑并不是摆设,秦国的将领也有许多了不得的人物,想要对付这些人进入关中必须要倾尽全力;那也就意味着没有其他更多的兵马可以应付别的事。

  有人提醒过项梁张良的重要性,项梁或者听进去了,却也不一定认为非得到张良不可。比起先入关中者则为王来,一个张良,一个无法帮韩王夺回韩国都城的人,任是有人将张良说得再好,再是天花乱坠也不比他们将真正的王握在手中更重要。

  “还请沛公到帐内一叙。”韩王没想到事情进展的竟然会如此顺利,刘季主动提出要为他们夺回韩国的城池,而且比起入关中来更为看重。韩王喜形于色,急忙的请刘季到帐中细说。

  刘季面带笑容朝韩王道:“行军打仗的事,还得请我家韩元帅来一趟。”

  “我立刻派人去请。”关乎切身的事情,没有一个人坐得住。韩王等得太久,奋斗的太久,一直达不到目的,现在有人愿意助他一臂之力,他是求之不得;所以费尽心思也要做到刘季的吩咐。

  “请。”韩王一边吩咐人去请韩信过来,一边请刘季进入他的营帐之内。

  刘季由始至终都是面带笑容进入韩王的营帐之内,看到韩王帐中堆了不少的竹简,刘季好奇地道:“果然是王室出身,就凭你这营帐之内的书籍,多少人趋之若鹜。”

  就像刘季作为一个平头百姓出身,手中并无藏书,就这样不知有多少人暗暗嘀咕,刘季走了狗屎运一步一步的成为了沛公;还能够和这么多王孙贵胄之后共处一室。简直让人无法想像。

  “这其中的书简若是沛公有看得上的只管拿去。”韩王那叫一个大方,刘季愿意出手相助,帮他打下王都,这对他来说是求之不得的事;在这样的情况下,刘季不过是想要些书,想要就只管拿去。

  “拿是不能拿的,让人为我抄录一份不知可否?”刘季也不是那种不讲理的人,为了达到自身的目的不管旁人。

  知识的传播可不是一件一朝一夕可以做成的事,他得到了也不应该夺取旁人的。

  “这有何难,我命人抄录之后,立刻与沛公送过去。”韩王听到刘季这不算要求的要求,毫不犹豫答应下。

  “来日攻下韩国的都城韩国内的所有藏书,还希望韩王能够不吝,尽数抄录一份给我,这就算是我对韩王的请求。”刘季语气中都是对攻下韩国都城的胸有成竹,提出的要求虽然小心翼翼的,却也透露出他对往后事情发展的高瞻远瞩。

  张良看着刘季的眼神再也不复之前的思量,而是透着肯定。

  能够遇上一个聪明人,而且是像刘季这样难得一见的聪明人;既有本事,也有远见,更懂得取舍;张良识得太多的人却没有一个能像刘季一样看重他,为他而诸多谋算。

  人生得一知己自当为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刘季从张良的眼神中看出了这样的意思,虽然觉得颇有些汗颜,却也高兴。张良实在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他是真想将这样的人收入手下,有这样的人相助,他将来不知可以省心多少。

  “沛公。”就一会儿的功夫,韩信被人请来,韩王就想起刘季和韩信闹出来的事,有些犯难地看向张良。

  张良虽喜于刘季对他的看重,却也没有忘记他的初衷,韩王依然是他的王,是他努力扶起的王。

  韩王心中的顾忌张良心知肚明,可却不能当着刘季的面将话说清楚。只能微微颔首让韩王稍安勿躁。

  就算心中再是不安,韩王也清楚不可能当着这么多人的面问出他心中的困惑,既然张良示意他没有任何问题,韩王也就不再多言。客气地请韩信道:“韩元帅请坐,请坐。”

  “来来来都是自己人,不必过于拘束,你且说说,我们若是想攻下韩国的都城,如何攻?要兵几何?”刘季也不跟韩信说那些客套话,招呼人过来,将事情要求告诉韩信。

  “张司徒以为呢?”韩信人是跽坐下了,却也没有忘记在这个时候提出他心中的疑惑,等着对面的张良给出答案。

  刘季对于张良的看重,他们这些追随而来的人感受得一清二楚,对于韩信来说,他也想亲眼看看张良究竟是不是个有本事的人。

  “其实我早有计划,只是手中的兵马......”张良的确擅长出谋划策,却不意味他也擅长领兵打仗训练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