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性, 她就把他们之间的矛盾曝出来,就算是这东安王府和王御史家再使什么阴招,也要顾忌一些了。

  如果以后这两家亲自出手给他们国公府泼脏水,别人一看就知道这两家和他们信国公府有过节啊。如果他们暗中找其他的人出手,那他们也可以喊冤,说是被别人冤枉的。那朝堂上的同僚们也会多思量一下,不说别个,他们信国公府在朝中,确实有对家啊。比如 ,王御史和东安王府,很有可能就是他们陷害啊。

  还有就是,二儿子和王婉儿这事, 他们家如果不往外传的话, 王婉儿肯定也不会往外说,这是肯定的。但并不是说别人就不知道啊。最起码给他们写信的人对此就了如指掌。虽然目前来看, 这个人倒不象是要害他们的样子, 但万一对方是想放长线吊大鱼呢?

  留这么大个把柄, 如果哪天东窗事发, 到时候板子还是会打在她亲儿子身上的。真闹起来, 一个管束不严的罪名是跑不了的。

  这个罪名最后会是什么结果,就不好说了。

  皇上心情好的话,可能罚点俸?就过去了,要是赶上皇上心情不好,降职,降爵也是有可能的。真要是走背字,赶上皇上心情特别差的时候,被别的事牵怒夺爵也不是不可能。

  与其将来被动,不如现在主动处理----她可是把周老二往死里打的。这要是再说他们国公府没管束,那就真的冤枉死了。

  当然,要是周老二最后没死,那也是上天给他留了一线生机,只能说是天意如此。到时候就是皇上知道了,估计也不好再罚了。

  这事如果曝出来,她这个庶子衙门的差事可能就黄了,最起码两三年之内,估计只能在家吃自个儿了。

  但,那又如何?

  他自己惹的麻烦,这种结果也只能受着。

  那个写信的人真实意图他们有点猜不透,目测着应该是护着这个庶子的。不然,大可直接把庶子的行为曝光,没必要告诉他们啊。既然告诉他们就是为了让他们知道然后有个准备,掌握这事的主动权的。

  不过想来那个人对她应该也不会太多责备的。她只让人打了二儿子三十板子,可不是真的一百板子哦。有时候好多事就是这样,自己处置了,别人才不好说什么。不然,等别人提起来就被动了。这种处置已经是尽力在保护这个儿子了。

  *

  吃瓜群众都有经验,有时候,往往是听起来越离谱的事儿,反而越是真的。

  要是老信国公还在世的话,还可以称这位周二老爷一句国公府的少爷。可现在他爹没了啊,承爵的是他嫡兄,他早就被分出来了,只能算旁支。

  而且他只是个庶子,和现任信国公根本不是一个娘。

  还有,他已经成婚了啊,原配还给他生了个儿子。原配过世了,他现在只能算一个鳏夫。还是个有一个儿子的鳏夫。

  功名么,好象是只考中了秀才,然后靠恩荫在衙门里混了个六品,说前程什么的,就有点太遥远了。

  听听,一个要嫁入王府做世子妃的女人,居然会和这么一个人纠缠不清。简直是离大谱,离离原上谱。

  俗话说,无风不起浪啊,有风起大浪。大家觉得,这事儿啊,八成是真的。

  这么大的瓜摆在眼前,还等什么?当然是和左邻右舍认识的人分享这份吃瓜的快乐啊。

  京城的吃瓜群众还是很速度的,到了傍晚,差不多就传遍了京城的各个角落。自然,也传到了东安王妃耳朵里。

  东安王妃听身边的嬷嬷说到这个消息简直气炸了。

  什么,未过门的儿媳妇给他儿子戴绿帽子?

  事实上,刚开始东安王妃就不赞成这桩婚事。

  在嫡长子的婚事上,东安王妃早有打算,她相中的是长康大长公主家的二孙女。

  这个二孙女是长康大长公主的二儿子的嫡长女,两家本就是亲戚,这个女孩儿算是她看着长大的,从小就贞静贤淑,落落大方。长康大长公主府也有意看中她儿子。两家虽然没有说透,但也有点心照不宣的意思,就等着两个孩子大点再定下亲事。

  哪成想,没等两家定下来呢,半路杀出来个王姑娘,把她儿子迷得不要不要的,说什么都要娶回来做世子妃!可把她气得呀。这叫个什么事儿!

  她当然不同意了,只是没想到,儿子一直跟她闹,还以绝食相威胁。她这么多年就生了这么一个儿子,但使有第二个,她一定让世子换人做。这不是没办法嘛。最后也只得咬着牙同意了。

  没想到,这个没过门的儿媳妇今天就给她这么大一惊喜。

  不知道为什么,她是相信这个传闻的。

  这王婉儿能勾得她儿子非卿不娶,明摆着就不是什么安份的主儿。能勾动她儿子,自然也能勾动别人。

  还有就是,信国公府这些年在朝堂上已经边缘化了,虽然听说他们最近鼓捣出了一个什么水泥,但家主信国公也就升了个四品。还有就是他们王府和信国公府没怨没仇的,信国公实在没必要放这种消息恶心他们。

  如果是别人放的,按理来说,信国公府总要派人来跟他们解释一下的。但是,她并没有见到信国公府的人来,也没有见到拜帖和信件什么的。还个带话的人也没见着。

  还有就是,那位周老二有没有被打个半死,应该很容易就能查得出来的。要是假的,应该早就被人戳穿了。那消息传到她耳朵里,应该就是有人造谣,然后被大家揭穿啥的。

  而且,从行为上来说,老信国公夫人明摆着是想用庶子的性命平息各方的怒火嘛。

  出了这种事,御史肯定要参一本信国公治家不严的。信国公可是刚被皇上亲口点了外任,才刚半年吧,要是被叫回来,也挺打脸的,估计连皇上都得跟着丢人。现在当事人周老二已经被打个半死了,省得说信国公不管束家人了吧。

  而且,人都就剩一口气了,估计御史也不好参他了。就是参他,皇上能怎么着?打个一百个大板?问题是人家老信国公夫人已经打过了呀,这周老二能不能活还不一定呢。再打好象也确实有点不合适了。顶多就是罢免他的官职,让他回家吃自个儿去。

  就是他们贵为王府,也不好找上门去了。没准周老二马上要咽气了,他们找过去,正好周老二咽气了,那周老二就不算是他嫡母打死的,而是他们东安王府逼死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