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家不缺钱,宅子铺子地的也不少,丫环仆从不缺,对方又是大庭广众下救了他儿子,于情于理,哪怕为了面子,他都是要重谢对方的。

  只是,他还没有开口提怎么谢呐,没想到,对方先提出了要求。

  “小友,你救了我儿,就是我一家的恩人,从这里距京城虽说不近,但二十来天的路程足矣。你想好了,以后要用这个两清吗?”

  小男孩的爹不由问道。

  他家不缺钱,不然也没有闲情带着夫人孩子丫环的出来逛糕点铺子。能用银子解决的问题,当然不是问题。何况一趟去京城的盘缠,也不是什么大钱。

  只是,他怕这个小乞丐没成算,就为了去京城见见世面,就轻易把这么大的恩情抹杀了。

  “我可以资助你读书,科举,就算是将来考不中,也可以找个铺子做帐房,或者学一门手艺,你将来也好家立业。”

  “杨大老爷愿意资助你读书,多好的事啊,赶紧谢谢杨老爷。”糕点铺子的掌柜也觉得小男孩的爹这个提议不错,连忙推了周安后背一把,示意其赶紧把事砸瓷实了。

  “等你长大了,中了举人,有的是去京城的机会。”既然是资助他读书,科举,以杨老爷的身份来说,当然包括笔墨纸砚,夫子的束脩,什么考试结保的钱,科举的盘缠等等。

  当然,还包括读书期间的吃穿住行。

  周安心里还是有些暖的,他当初救人当然没想太多,只是,不想看到一个鲜活的生命就在他眼前逝去。

  他当众提出要求,就是想着,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这位杨老爷总不好拒绝一个刚救了他儿子性命的恩人提出的还算合理的而且他完全有能力做到的要求。

  不是他非要施恩求报。到什么山唱什么歌,有多大能力办多大事儿。

  如今,他正是缺钱的时候,再讲什么清高,纯粹是矫情。何况,他提的要求并不过分。最起码,从这夫妇二人和孩子,以及带的丫环的穿戴上来看,一趟赴京的盘缠,对他们来说,绝对是洒洒水了。

  而且,对这位杨老爷来说,能用钱了结恩情,那肯定是赚到了。

  他的要求,对彼此来说,绝对算是双赢了。

  周安摇了摇头 “多谢大叔好意思 ”

  “我救了令郎,算是举手之劳,按理来说,是不该求回报的。可大家也看到了,小子遭大难,流落此地,我确实是有紧急的事,要去京城。”

  杨老爷一听,也明白了。这小孩话里话外,是说他是有些来历的,只是出了一些意外,才会到这里。

  如今去京城,多半是去投靠亲友,或者,有可能小孩就是京城人氏。最起码,京城里应该有愿意收留他的人家。

  “既然如此,我这就安排家里的护卫送你去京城。”杨老爷爽快答应。

  他家里不缺护卫,分出两个人去送这小孩去京城一趟就是了。

  “不用那么麻烦。”周安摇了摇头,伸手一指,“前面不远处就是振远镖局。我想找镖局的人护送我。”

  要是护卫背了主,半路上起了什么坏心思,想把他卖了,只要回来说安全送到了,杨老爷也未必有机会知道真相。

  就算知道了,家里的仆人之间联络有亲,想处置这个,那个来求情了。到时候怎么样,还真说不好。

  他并不想横生枝节。

  相对来说,镖局要安全得多。能开镖局的,特别是有实力开分号的,都把镖局的名声看得大过天。如果镖师真敢对顾客起了坏心思,但使被东家知道,绝对是死无葬身之地。

  镖局都靠信誉揽客,但使有一点不好的风声传出来,镖局的生意就不好做了,破产也就是一眨眼的事儿。搞不好还要面临大面积的赔偿。

  这种局面是东家绝对不能容忍的。这也就倒逼东家更加关注客户安全问题。

  当然,这也只是相对来说。

  但如果在这两者之间选 ,他肯定是选相对安全的。

  “我这就随小友去镖局,路上的盘缠我也一并包了,到时候务必让小友一路上吃好住好。另外,我再帮小友买几身衣服。”

  杨老爷大手一挥,豪情万丈地道。

  “如此,就多谢了。”周安拱拱手。

  “爹爹,我也去。”杨老爷的儿子急忙拉住他爹的手,跟在后面。

  “都去,都去。”杨夫人点点头,跟在后面。

  于是,周安一行人在大家的注视当中,走出糕点铺。

  周安走在最前边,杨老爷拉着儿子,杨夫人,在两个丫环的簇拥下,向镖局走去。

  糕点铺门口,看得大家是一阵唏嘘。

  “刚才实在是太惊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