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穿越重生>纨绔子的穿越历程之三(快穿)>第36章 被养歪了的侄子(一)

  周安这次穿的是大辛朝西北边关一个叫临川县的小县城里的一个小地主家的二儿子周安。周家祖上是京城人氏, 周安他太爷爷那辈迁来西北的,听说,这位曾祖父当时年轻气盛, 得罪了京城里一个权贵, 这才跑到西北避难的。当时出来的太仓促,身上只带了一张一百两银子的银票, 路上又花销了大半, 到了西北,置了处四合院,就不剩什么了。好在周家他爷爷比较持家,老人家没的时候,传给周家他爸的家业, 除了那处四合院外,还有一百多亩地的地契。又经过周安他爸多年的努力, 周家的四合院换成了三进的宅院, 地也变成了两百来亩。周家两代单传, 到了周安这辈, 人口才算兴旺了起来。周安上面,还有一个大他十岁的哥哥周轩, 下面, 还有一个小他两岁的弟弟周诺。周轩十六岁那年,和一个姑娘刘言一见钟情。打听到姑娘的名字后,周轩红着脸,央父母去刘家提亲。周安父母一看儿子心有所属,也颇是高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嘛。就着人打听了下, 刘言家是县城下面红河村的,她爹是个老秀才了,刘氏上面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两人都已成家,刘言是家里的老小。家里种地为生,有十亩地,三间房子。刘家在村里的名声还不错,没有苛待儿媳妇,也是疼女儿的人家。刘言,村里说起来,也是说这个姑娘是个秀外慧中的。要说唯一不好的,就是家里穷了些,一大家子七八口人,只靠十亩地过活,刘言他爹还要读书,家里应该没有积蓄。不过话说回来,周家说是地主之家,也就是家里有两百多亩地罢了,也算不上什么大户人家,再说,现在这年头,也讲究“高门嫁女,低门娶妇”。既然儿子喜欢,那就请媒人去提亲呗。当地农户之家嫁女儿,聘礼一般是五两到二十两银子不等。这个就是看女婿家条件了。一般人家,都是五两,绝对拿得出去。赶上夫家宽裕,愿意给儿媳妇做面子的,给十一两,,说是十里挑一。夫家条件非常不错,又特别看中儿媳妇的,给二十两的也有。二十两,在当地就能置六七亩地呢,半副家业都能置起来了。因为娶的是长子长媳,周家给了三十两。很快,周家热热闹闹地把新媳妇娶进了门。不知道是不是地皮没踩热的原因,刚开始,新媳妇还挺贤惠的,过了没一个月,就开始出幺蛾子了。吃穿那叫一个讲究!

  就拿穿衣来说,刘氏要求一个月要做四套衣裳,还必要当地知名铺子衣锦楼做的,买回布料子自己缝都不干。不给买就闹腾,要回娘家!

  吃的,顿顿要有肉,而且,每天必要炖一锅鸡汤的。不给买,就闹腾,要回娘家!

  周家也就是个小地主之家,全家还有五个下人,都指着地里的出息过活。一家一年的收入也就大几十两。诚然,比起一般的人家,周家的条件算好点的,但也没有说天天鸡汤的地步。衣裳肯定是每年换季都要做的,也没有说每个月都置装的。像衣锦楼的衣裳,最便宜的,每件也五百文呢。再说,周家也不是就周轩一个儿子,是三个!就按一年一家九十两银子收入算,等三个儿子都娶上媳妇,平均到每个儿子手里也才三十两。要是刘氏一个月光置衣服就花上三四两,一年光她一个人,置衣费就要花掉周家一半的出息了。这哪里糟得住哟!

  周家老两口没有不生气的,按说你刘氏以前也就一乡下姑娘啊,家里一共才十亩地,家里人口也不少,当年在娘家的时候,你们全家,包括你那个中秀才的爹,都要下地干活的。也没见你日子过不下去,我们周家,好歹还有五六个下人,地还都是租出去了,你来了也没有在吃穿上亏待过你,怎么日子就过不下去了?

  当下老两口就找到刘氏娘家,必须得给我们个说法!

  刘氏娘家爹妈一听,也挺尴尬的,他们也没想到,女儿这么作啊。“亲家,女儿我是交给你了,该打就打,该骂就骂!甭客气。”刘氏爹娘能说什么?亲家,不行,你家就把我女儿休回来吧?

  想的美!

  当然是把球踢回去了。反正周家也不能把他们家女儿打坏了不是。刘氏呢,就跟弹簧似的,周家一强,她就弱了。好了没几天,就又犯了,开始生病,反正吧,还是暗暗地要求提高生活质量。周安他娘气得直抹眼泪,他们家也不是那种刻薄的人家。大家在一个锅里吃饭,从来没有说过吃什么背着儿媳妇的。家里做衣服,有他们的,也有儿媳妇的,也从来没说,家里人做衣服用好料,给儿媳妇差点的料子的,从来没有过。怎么儿媳妇就感觉委屈了呢?

  要说,这是哪家高门大户的千金,兴许是从小养娇了,可是,他们娶的,说起来是个秀才之女,其实实质上,就是个农户之女啊。彼此拉锯了这么两回,周家他爹就怒了,这种儿媳妇,周家实在要不起,实在不行,就休妻吧,你不是喜欢回娘家吗,干脆,回去就别回来了。其实不只周安他娘疑惑,周安他哥也挺疑惑的。还记得那年,烟外晓寒轻,你我在郊外相遇,那时候的你,嫣然一笑,找动了了我的心。怎么现在,就物是人非了呢?

  不管怎么说,爹妈总是亲的,可能是家里条件不够好,两人没有白头到老的缘份吧。总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她把爹娘气死,周轩也下决定休妻了。刘氏天天这么闹腾,他的精力都牵扯在这上面,实在受不了。这边周家终于下定决心休妻了,结果,刘氏有孕了!

  周家就说了,这个孩子,你要是愿意打就打,周家给你出笔营养费。再另外给你十两银子你回家就是了。刘氏当下就抹着眼睛,低头向公婆认错。希望看在她肚子里孩子的份上,饶了她这回。以后她一定好好和相公过日子。刘氏哭得那叫一个凄惨,这下,就算为了孙子,周家也不好说休妻了。总不能让孙子流落在外不是。再加上刘氏说了几句软话,周家老两口也算是有个台阶下了。只盼着,儿媳妇能把毛病改一改,小两口好好过日子就是了。半年后,外敌扣关,攻破了西靖关。当地强制征调民夫人伍,周轩军书上有名,应召入伍。这一仗,一下就打了两年。期间,刘氏生下了周轩的儿子周浩晨。周轩因为做战英勇,升到了百户,周家也算是成了官宦之家。战争结束,周轩荣誉归来,当天晚上,一伙流寇潜入周家,周轩为了保护家人,被流寇一刀扎入胸口,当下就没了性命。在街坊四邻帮忙下,三个流寇被捉住,送到了衙门,判了斩立决。抱着死去的周轩,周家人的眼泪都快流干了,自从周轩从了军,家里人没有不提心吊胆的。好不容易盼到他平安归来,结果,就出了这种事。办完周轩的葬礼后,周安父母就大病了一场。周轩没了,就涉及到刘氏的去留问题。周家的意思呢,刘氏要是愿意为儿子守着,她们自然是支持的,家里肯定不会亏待这个守节的媳妇的。要是改嫁,也可以,他们还可以再陪送二十两的嫁妆。不过孙子是他们老周家的香火,得留下。这年月,一般儿媳妇改嫁,也是夫家和儿媳妇双方友好协商,一般公公婆婆愿意养,婆家又有条件的,孩子都是留给公婆。这也是当地习俗了。刘氏抱着儿子,哭得死去活来的,说愿意为周轩守着。周家父母也很动容。儿媳妇以前的事儿都过去了,就凭儿媳妇愿意守节,他们也要好好待这个儿媳妇。没想到,没半年,刘氏就攀上了西北边关的副将葛洪亮葛将军。至于怎么攀上的,周家也不太清楚,反正吧,就是有一天,刘氏就抱着儿子说要回娘家,周家派了仆人和车送他们娘俩回去的。说好了三天后周家派仆人和车去接人,结果,刘氏不见了。非但刘氏不见了,老周家的孙子也不见了。这下周家不干了,刘氏嘛,周轩不在了,她要另嫁也是她的自由,我们管不着,可我周家的孙子,你总得给我个去向吧?

  别到时候把我孙子卖了!

  那可是我们周家的骨肉!

  要说不出来,咱们就去见官!你卖别人家骨肉是犯法的知道不?

  刘家只得说了,他们闺女再嫁了。周安父母当下就惊呆了,这………我们也说了,不拦着她改嫁,只是,也太快了吧。我们家轩儿刚没了才半年,你家闺女才个夫孝都没守吗?

  这话一出来,刘言父母当下脸也红了。周安父母又问,刘氏改嫁到哪里了?

  刘言父母就说了,嫁的是边关的大将,葛副将。你改嫁了没必要把我大孙子带走啊。周家老两口一听,就急了,辗转找到了葛府。葛将军的夫人接待了老两口。这下周家才知道,原来刘氏不是正妻,是给人做妾的。这位葛夫人叫来了刘氏,这事儿闹的,你说怎么办吧?人家孩子亲祖父祖母找上门来了。哪知道刘氏当下就抱着孩子大哭,说葛夫人容不下她。周安父母这才发现,人家刘氏,肚皮已经鼓了起来。不用说,应该是这位葛将军的种了。你肚子里又有了,晨浩可能就照顾不过来,不如让我们带回去,当然,你是孩子的亲娘,随时都可以去看望孩子的。周家父母就跟刘氏商量。刘氏不说话,就是大哭。然后,就是周家两口被随后回家的葛副将客气地请出了府门。说是请,其实,好吧,差不多就算是赶出来的。只是语言上客气了一些。周家肯定是不希望孙子留在将军府的。按理说,葛将军府上,是比他们周家条件要好很多。可刘氏毕竟是个妾室啊,他家孙子要是留在葛府,算是寄人篱下,哪如在自己家里自在?

  还有就是,,越是高门之家,后宅争斗越是激烈,刘氏突然进了门,还怀了将军的骨肉,夺了将军的宠爱,别的妾室能不恨她吗?他们并不想看到孙子成为葛府后宅斗争的牺牲品。还有一点就是,刘氏有点…………怎么说呢,性子不大讨喜。孙子毕竟不是葛副将亲儿子。要是刘氏肚子里那个,说难听点,长大了再不讨喜将来也有人捧着,可他们孙子亲爹姓周,要是被刘氏教得不大讨喜了,将来如何在社会上立足呢?

  周家就想着,把孙子要回来,一定要把孙子要回来!

  一个是前百户之家,现在百户去世了,算是平民之家。一个是边关副将家,两家一对上,谁输谁赢可想而知。想把孙子抢回来哪就那么容易了。回家的路上,周安他爹正好碰到当地总督大人来劳军。周安他爹突然就想起来,哎,好像十几年前,有个举人,欠他一个人情来着。那个举人,和这位总督真像。一打听,嘿!两人是父子。虽说施恩不图报,不过,为了孙子,也顾不得那么多了。再说,他们这也算合理要求。周家当下备下礼,递了帖子和当年的信物到总督这里。周家满心希望都在总督大人这了,一个举手之劳,张张口,就能还一个人情,这笔买卖多合算啊,相信总督大人应该不会拒绝的。哪里想到,人家总督大人就是不走寻常路呢。最后总督劝说周安父母放弃孙子的抚养权,说孩子在葛家可以受到更好的教育,吃穿上也不会受亏待的。还说葛副将的正妻无所出,身子骨不大好。暗示他们刘氏极有可能扶正。你孙子又不是被卖了,是去当三品大员家的小少爷去了。周家还能怎么着?只能回一句全凭大人吩咐。没办法,人家说是商量,其实就是等着同意的,哪里有别的选项。后来葛夫人去世,刘氏确实是因为生子扶了正。哪里想到,刘氏也是狠心,根本不让他们见孩子,后来甚至给孩子改了姓,周浩晨变成了葛浩晨。除了安慰自己说人家葛副将是拿孩子当亲生的看待的,周家还能怎么着?

  周浩晨长大了,强抢了一个民女。好巧不巧得,这个民女是荣王遗失在外的嫡女。一个郡主,还没来得及还珠,就被逼死了,毫无悬念地,周浩晨被判斩监侯。周浩晨押往京城的时候,周安和弟弟打点了押解的官差,一路同行照应着侄子的吃喝。这个侄子,自从小时候被他娘带着离开周家,被他娘教得和他们也不亲。他们也曾经想过,在哪里偶遇,不过他们就是个平民百姓,一个三品大员家的公子的行踪,也不是他们能打听得着的。这次,算是他们第二次见面。周浩晨一见两位叔叔如此待他,也很感动,也说起小时候他娘就跟他说,周家人对她不好,也不喜欢他这个没爹的孙子,说他克亲,他心里赌气,才不愿意亲近周家人的。周浩晨行刑后,周安带着弟弟,收拾了侄子的骨灰,悲伤地回了家。看到孙子的骨灰,周安父母大受刺激,流着眼泪说对不住死去的大儿子,没几天就过世了。。周安穿过来的时候,正好是周安父母要孙子无果,刚从葛府回来。子不教父之过。上一世,侄子没人好好教育他,才最终走了弯路。原主的心愿就是能把侄子抢回来,好好教育他,希望他长大能成材。作者有话要说:不知道为什么,这次没有上本写得顺,经常这个故事完了下一个故事就知道写什么。还有,军书上有名,我感觉这句话总是哪里不通顺的感觉,我琢磨了一个钟头,又不知道怎么改。这句是根据军书十二卷来的。不过辞里那么写,感觉没问题,单独拿出来,说军书上有名,是不是怪怪的?

  -

  突然想起了一个套话,记得小时候看包拯还是所有的古装剧来着,然后有个大人,叫来自己的心腹,问“平时对你如何?

  下面心腹就是套路答:大人待我恩重如山!

  然后这位大人就会问:下面有个任务交给你,巴拉巴拉的。然后心腹就会说”愿为大人肝脑涂地!

  说起来,感觉多少年前的古装剧里,好像都有这段对话。无论是正直的官员想让下属去查探什么,或者有些官员想让下属去做坏事,都是先叫过来问这句话。现在好多年没出现过了。-----

  感谢在2020-10-18 01:01:44~2020-10-20 22:36:54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橖鷬6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