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穿越重生>纨绔子的穿越历程之二 (快穿)>第60章 亲爹是赘婿中的败类(完)

  周安爷孙带人在南夷的一个三不管地带安顿了下来。

  南夷山地比较多, 每个部落都是有自己的族长。朝廷会委派安抚使,但是实际上朝廷对当地的掌控力度并不大。

  双方也算有默契,颇有些井水不犯河水的意思, 每年山民的部落会进上一些当地的特产,朝廷会给部落一些赏赐,维持着表面的平和。

  当地的税收主要是靠一些住在山下的汉人, 不过因为商业不发达,这些地方算是贫瘠之地,会来这个地方的官员也都是官场失意之人, 犯了错或者没有关系, 被远远打发过来的。

  大笔钱砸下去, 爷孙俩买了一座大山,山上修了宅院, 山上的防护弄得密不漏风。然后就是找一个场地把一些弓弩之类的制作出来。

  还有就是改造铁器的冶炼技术。在这个时代,谁掌握了最先进的治铁技术, 谁就能在争天下的时候占领先机。有句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刀好不好,很重要啊。

  另外, 又买下大片的田地, 修庄子,种植一些本地特产的经济作物, 还开辟了一条商道, 专门去各部落收集特产,给予不错的价格,卖到外地去。

  南夷雨水充沛,日照足,植物种类多种多样, 但商事一直不发达,好多外地客商,到南夷收特产都会特地压低价格。部落里的人对商事也没有什么经验,不答应吧,也没有更好的变现渠道,答应吧,也挣不了太多钱,也就勉强糊个口。但也没有别的选择,为了换一些粮油衣料等,最后还是只得把东西贱卖了。

  但周安不一样,他给的价格特别公道,走的是薄利多销的路子。一方面,他也是希望能尽自己的一份力量,让自己周围得人生活得更好。人活一世嘛,总要做点事情,证明自己曾经来过。二来,他也需要养望。既然想夺天下,现在手里没兵权,就只能先做这一步了。

  现在并不是造反的好时机,人总要趋从大势,天时,地利,人和,总要占一两样的。百姓都是喜欢安居乐业的,好多人的心理都是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顺势而为,事半功倍,逆顺而行,可能就要死无葬身之地了。

  虽身在南夷,周安还是关注着京城的消息的。

  比如皇上,差点被人……嗯,大家懂的。后来,还是左都御史王老大人挺身而出,揭发了事情的真相(皇上终于出名啦,威加海内哟);

  王老大人年迈了,致仕了(分明就是捉王八的事儿皇上心里有过节,看人家不顺眼嘛,就让人提前回家养老了);

  皇上新封的一个妃子玉妃的娘家妹妹喜欢上了郑国公的世子,皇上就私下把郑国公叫来就想搓合一下玉妃的妹妹和郑国公世子,郑国公可能是不乐意,儿子已经有娃娃亲了,还是门当户对的贵女,也觉得不好跟亲家交待,也有可能是嫌玉妃出身低,玉妃娘家只是一个七品小吏之家,确实不高就是了,就婉拒了这门亲事。结果,郑国公世子新婚不久,皇上就转头把玉妃的妹妹赐给了郑国公世子做贵妾(皇上这么多年来,一直不改初心,坚持奔走在给别人赐小妾的路上);

  购买的庄子越来越多,在这些庄子里周安也收拢培养了越多的人手。平时嘛,别人看着,就是佃农。也做些农活,但更多的时候,还是可以演练的。

  年底的时候,周安所在的州府派来了一名知府刘大人。也不知道刘大人是穷了几辈子了,到任就把苛捐杂税加了一倍。百姓是苦不堪言。

  这哪成?

  百姓们需要他的时候到了!

  周安直接带人拿下了知府及其手下。

  抓到一审吧,这位知府名叫刘枫,出身理国公府旁枝,还是十年前的进士。他有个嫡亲的妹妹,两个同父同母,叫刘莲,好吧,跟某种水果同名。

  刘莲嫁给了柳国公的嫡次子柳范。两人生下了一儿一女。也不知道怎么滴,柳范跟长宁长公主的小姑子,威远侯的嫡次女勾搭上了。两个可能是一见钟情吧,反正就是天雷地火。威远侯的嫡女,肯定是不能做妾啊。其实不能做妾应该还可以合离啊。但是这柳范呢,不走寻常路,刘莲就病逝了。在热孝期间,威远侯的嫡次女就进门了。

  本来,刘枫也没多想,后来外甥外甥女相继出了意外去世,他就觉得不对劲了,可能是渣男贱女没把刘枫放在眼里还是怎么滴,反正吧,就是四处漏风,一查就查到了,两个在刘莲活着的时候就勾搭在一起了。至于外甥女和外甥的意外,就更不用说了。人家威远侯的姑娘不想当后娘。也不想多个孩子来继承家业。

  刘枫就搜集了证据,告到了大理寺。按理说,证据确凿,接下来,就是天理昭昭的结果了。结果,威远侯找了大理寺少卿吴京山,压下了证据,又扫平了一些痕迹,找人不露声色地把刘枫调出了京城,来到南夷之地。

  一般到了这个地方的官员,除非有特别的机缘,否则再回京就很难了。其实路上,刘枫也是遭遇了几波刺杀的,有几个忠仆为了保护他没了。

  刘枫父母都没了,就只有这么个妹妹也没了,就有点恨。他之前找过柳国公,想着让柳国公帮他讨个公道。威远侯其实落魄了不少年头了,只不过是后来攀上了长宁长公主,家族出了位驸马,才在京城逐渐又站稳了脚跟。但是柳国公府不同,这些年来,家族在朝堂上还是有不少势力的。

  没想到柳国公顾左右而言他,不愿意伸这个手。他后来才打听到,原来是威远候把一个庶孙女送给了柳国公做妾。

  刘枫现在是回京无望,想为妹妹讨公道也没办法,这个地方又不容易出业绩,他就想左了,要不激起个民乱吧。一般民乱的话,都会三司会审,到时候他就跟三司的大人们讲一讲,威远侯的黑心往事。

  周安有点无语,心说,小子,你这是在报社啊。

  虽然这么做肯定不对,不过怎么说呢,不知人苦,不劝人善。周安也不知道,如果自己落到这个地步,也没这么多阅历,会不会想左,做下这样的事。

  仓檩足而知礼节。一个吃不上饭的人,你对他要求太多也没什么意义。

  当然,这并不代表周安会放过刘枫,有些事,既然做了,就得承担后果。于是,明面上的知府还是刘枫,暗地里做主的已经换成了周安了。

  周安承诺,如果他说的话属实,只要他老实听话,将来可以替他报仇。

  刘枫可能是真的有些麻木了,答应了周安的要求。

  于是,在周安的运作下,税不但减掉,还取消了一部分,同时大力发展经济。

  只有民生越来越好,将来收的税才会越来越多。

  要想富,先修路。在州府所辖各县,还展开了轰轰烈烈的修路活动。没事,周家有钱呀。

  再说,路一通,商事就会越来越活跃,收的税也会越来越多,补贴修路的费用。

  府底下的知县们也发现,随着路的修通,县里的财政收入都比以前多了许多。甚至,好多县衙迎来了送礼的客商。

  一般客商到了当地,总是要孝敬当地官员一些银两的,求罩嘛。但是以前商事不通,没人来,整得县令也没啥外快,现在不同了。就是一些衙役那里,也有人送礼哩。

  就这么着,凭着□□时代思维在冷兵器时代的绝对实力碾压,周安悄悄拿下了南夷不少官员,慢慢地把南夷当地的军政权把在了手里。

  能到南夷为官的,不管文武吧,都是在朝中不如意的,不然也不至于被人挤兑到这儿来啊。

  有些县里,就是想买只鸡都不好买。没有卖的啊。没办法,经济落后,县衙门口,连个小摊都很难见着,更别说商铺了。

  反正跟着周安干,最起码自己和家人都吃香的喝辣的,还能攒下一些,冶下百姓也满意 ,过一天算一天吧,活命要紧,大家都想得开。。

  周建成写信给了族长,只说是有要事,请族长带一些族里的精英过来一趟。

  两个月后,族长带着十来个族里的精英过来了。一听周安准备造反,当即吓破了胆,差点没背过气去。

  胆子也太大了吧,不要命啦。

  不过他们也不可能去告 发周安就是了。去告 了,他们就能落什么好吗?搞不好照样一死!还不如装什么都不知道。

  周安给族人介绍了一下目前的情况,询问大家的意思,留下来,他肯定是重用,这年头嘛,族人的关系还是很牢靠的,不说别的,这年头,流行族诛啊,法律,把大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最后是族长回去了,带来的人都留下了。

  周安已经走到这儿了,他们觉得,要是跟着走下去,搞不好就是一场合富贵。可出卖周安,还真不好说能落着什么。钱,周家是不缺的,上次周安给他们每家也分了不少,算是大家逃亡的补偿。如今,就差贵了。不如拼一把呗。

  主要是周安已经把南夷悄悄拿下了呀。南方半壁,算是基本到手了。基础都有了,他们这半道加进来,已经算是有些晚了,但好歹是族人,有上船的机会,要不然,人家还未必肯收呢。毕竟,他们文彩武功都谈不上,人望也没有。

  反正吧,跟着周安干就是了,要是人家把江山都打下来了他们再来投奔,到时候他们能不能得着好职位还真不好说。

  就算死了,反正家人还隐着姓埋着名在别处生活呢,也连累不着。

  又过了一年,威国公世子贻误战机,致使五万大军惨败,威国公府全族下狱,威国公世子嫡长子的家将魏洪,拿到了朝中户部侍郎沈战故意拖延粮饷的证据,一状告到了大理寺,刑部大理寺御史台三司要会审。

  周安觉得机会到了。这些年他也是密切关注朝中一些重臣和外戚的消息。

  周安立刻派族长的三儿子周进远带人乔装改扮进了京城。

  周进远带人赶到京城的时候,正好案子开审。

  只是,没想到,在开审前一天,几名关键证人相继被害。

  证人没了,审案就审了个虎头蛇尾,威国公府世子不能证明自己的怨屈,威国公被判满门抄斩,族人流放。

  周安这些年筹谋,在京城总是有些关系的。再说,底下也控制了不少官员,总有人在京城有个仨亲两好的。周进远先是走了关系,让威国公族人赶在主枝斩首前先被流放。

  这个流放时间,倒没什么拘气。早一点晚一点都没什么区别。

  一般这种情况,都是先斩首主枝,然后旁枝族人给主枝收尸,下葬后,再流放的。断头前还给吃断头饭呢,这种事,也不会有人为难。

  但是有不少人使了银子,让这些族人没有收尸的机会,有钱的话,刑部的官员们也不会不赚。

  于是,族人全部早早流放了。

  待族人出了城,周进远安排了人接应,再用城里的人手劫了天牢,把威国公府人救了出来。-----这是周安的意思,尽可能把威国公府救出来。

  倒不是说周安圣母,只是,威国公府自开国以来,一直驻守边疆,家族不少子弟都十来岁就去了边关,最后马革裹尸还,说是大庆朝的保护神并不为过。

  周安实在不愿意看着这样一门为国家流血又流泪的家族死于小人陷害。

  当然,还有就是,他都要造反了,也缺大将呀。威国公世子就挺勇猛的,他也很惜才啊。

  有了救命之恩,他收拢威国公府也很顺利,威国公也没有不寒心的,他们家族世世代代忠良,没想到,朝堂上有人放冷箭,上来就要灭他们全族。

  不造反还等着死吗?

  威国公府族人已经在路上被分散藏了起来。这几年周安在路上也早早安置了几个庄子,防备着有这么一日。

  威国公众人则被藏在京城一个宅子里。

  接着,周进远在京城撒了铺天盖地的传单,意思就是,威国公府被奸人陷害,而陷害威国公府的人如今就是在龙椅上坐着的那位。他觉得威国公府功高盖主,想除之而后快,这才让户部侍郎沈战下的手。

  --这话半真半假。威国公府有人陷害肯定是真的,但幕后之人是谁周进远并没有查出来,只是,证人在开审之前全都死亡也确实蹊跷,能做到在刑部天牢里不声不响地死人的,也不多。

  当然,关键是,这事最起码疑点很大啊,威国公府世代忠良,满门的性命 ,有三百多口人呢,押后再审也成啊,哪就直接抄斩啊。

  就算不是皇帝干的,他也知道幕后是谁,有心帮着遮掩 。既然如此,就背锅好了。再说,他们都要造反了,可不得给对手抹点黑锅。

  威国公这一归顺,也算是给大庆朝的老臣们一个模范带头作用。--只要你降了,我这里可能有你一席之地。

  同时,周安在南夷起兵,打得是“清君侧”的名义。

  不知道是不是攻心战术使得好,还是这位皇帝太不得民心,大家对皇帝这几年的表现太失望,还是大家对威国公府的遭遇兔死狐悲,还是威国公府威望高,还是因为他们的武器技术先进,反正吧,周安就顺利地一路打到了京城。

  到了京城的时候,皇帝已经从宫里逃跑了。周安顺势登基。封他爷爷周建成为太上皇。

  前朝末帝已经失势,周安找人查了下威国公府的事就容易了,还真让周进远猜对了。前朝末帝对威国公府忌惮,觉得他们功高盖主。

  周安有些无语。

  瞧瞧,现在不盖主了。就是主跑了。

  至于刘枫的事,周安没管,如今,威远侯府风流云散,想必刘枫知道怎么做。

  周安登基后,大封了各位有功之臣。

  威国公改成了镇国公。

  周进远封的晋王,老族长封的周王。。

  其他几个族人也都按功劳封了国公到伯爵不等。

  老族长做了宗正。

  族人也都挺高兴的。他们成宗室啦,以后没人欺负啦。

  虽然没得爵位,但是身份就不一样了,再说,老族长再德高望重不过的,没事多去老族长家里和各位封了爵的族人家里多走动走动才是聪明人呢。

  周安又过继了周进远正室刚生下来的小儿子取名周凌墨,养在宫中。

  周安亲自教养孩子,等周凌墨二十岁能独当一面的时候,周安退了位,把皇位传给了周凌墨,当起了太上皇。

  周安又观察了两年,周凌墨行事还是比较稳重,做事有决断力,周安很满意 ,离开了这个世界。

  “谢谢你啊。”原主道。

  “你确实得谢谢我,直接上来就能享清福啦,记住,不作死就不会死哦。”

  “放心吧,我以后就只享福,不理朝政就是了。”原主答道,对这块,他确实不太熟,还是不干预比较好,也省得伤了父子情份。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0-07-27 22:31:29~2020-07-28 22:54:43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于紫忆 5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