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穿越重生>纨绔子的穿越历程(快穿)>第96章 遇到一个二百五爹(十)

  马氏走近了, 先看了儿子一眼, 确认儿子还算安全, 这才心里稍微轻了一口气。

  她能在嫁进来后把周大生吃的死死的, 手上自然是有两把刷子的,嘴皮子非常利索,上来就来了一波回忆杀,深情地讲述了她嫁到周家后和继子相处的点点滴滴, 以及对周安如何如何地视如已出。

  马氏这番话说的魏氏族人一个个是直翻白眼儿, 就连周家的族长周万程,也忍不住嘴角直抽抽。她嘴里那个“慈母”,是他认识的马氏吗?

  这知道的,明白她这是在给自己找理由辩解, 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她在参加慈母表彰大会, 还做为优秀代表发言呢。

  说完后,马氏接着又解释了一番读书的事儿。

  “各位魏家的叔叔大爷,说起来, 真不是我不想让安儿读书,只是, 安儿成绩没有则文好,周家家境如此,也只能供得起一个,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好多家里不富裕的不都是这样的吗?”马氏柔声说道, 脸上露出几分惋惜之色。

  一时间,有些吃瓜群众还真被马氏带进了沟里,不由点头附和。是啊,没错,家里穷点的,都是供念书念的最好的那个啊。

  “打住,打住,马氏,你说的那是一个爹娘生的,人家是粥烂了在锅里。”魏林松冷哼一声,“我们魏家的外孙子,和你儿子,既不是一个爹生的,也不是一个娘生的,不管你嘴上说的如何漂亮,我魏家的外孙子没学上,你亲生的儿子有学上,我魏家的外孙子穿着的差,你亲生的儿子穿的好,这是事实吧?”

  “则文要上学,总不能穿得破破烂烂的,也有辱斯文不是。就是先生也脸上无光啊。”马氏一摊手,理所当然地道。

  “这么说,你是承认你儿子上学的钱还有穿的衣服都来自我魏家的嫁妆了。”魏林松冷笑一声,“我魏家的嫁妆,是给外孙子读书用的,可不是给你马氏养儿子的!你儿子想上学,可以!先把我们魏家的陪嫁还回来!”

  魏林松挥了挥手,道:“乡亲们,大家说,嫁妆是干什么用的?不就是想让自家闺女外孙子外孙女日子能过的好一点吗?要是嫁妆最后都落到一些不相干的阿猫阿狗身上,又有哪户有女儿的人家敢陪嫁妆?就算是他马氏的儿子学习好,也吃不着别人家的嫁妆,大家说是不是啊?”

  这些被马氏带到沟里的吃瓜群众一听,又点了点头,这话确实有道理啊,就算你比别人读书厉害 ,谁让你姥爷没给你留下几亩田呢?

  马氏一听,把嫁妆田还回去,这怎么成?她还指着地里的收成养儿子呢。只是,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她也不好说不同意。

  毕竟,不是她自己的东西不是。要是直接拒绝,大家就会彻底倒向魏家,情况将会变得对她大大的不利。

  不过这也难不倒她,上来一个推字诀,说自己做不了主,得等周大生回来拿主意。心说,等周大生回来,老娘一定要好好的吹吹枕边风,是你魏家的陪嫁田又如何,你魏家的外孙子以后还得在老娘手下讨生活呢。

  “别跟我来这套,你就说吧,我们魏家的陪嫁田是还还是不还?我们魏家的外孙子,你们供不起他读书,我们魏家供!想着让你儿子喝我们魏家的血,也要问问我们魏家答应不答应!”魏林松举了举手,“今天,我们魏氏一族也把话放在这里,只要马氏不还我们魏家的嫁妆田,不管哪个私塾,敢收他杨则文,就别怪我们魏氏一门上门做恶客!”趁着人多,魏林松也赶紧放话。

  这句翻译一下,就是:收了杨则文的私塾你等着,我们肯定让你开不下去!

  魏家的一个机灵的小青年还配合地上前踹了杨则文一脚,以资震慑。

  “马氏,既然你儿子这么厉害 ,有举人状元之才,你们母子当初怎么就被杨家扫地出门了呢?当杨家的人都是傻子不成,放着举人老爷状元老爷的族人不当,也要把你们轰出来?”魏林松质问道。

  其实杨家人也不能说薄凉,俗话说,救急不救穷,家家都不富裕,别人也不可能委屈自己的儿女去养活他杨则文不是。

  杨二柱一死,马氏家里没了顶梁柱,再加上办丧事也花了不少钱,马氏选择再往前走,也是没办法的事。杨家也没有从中阻拦,当然也谈不上轰他们出来。

  只是,如今,杨则文入了周家的族谱,自然就相当于从杨家的族谱上被“轰”出来了。

  当然,可能杨家族谱上还有他杨则文的名字,并没有去掉,可是,当着周氏族人的面儿,他们敢这么说吗?他要敢这么说杨家族谱上还有杨则文的名字,周家人就能当场生吃了他们母子!

  也就是周万程这个老匹夫太不讲究,才能随随便便地让一个没血缘的人入了族谱,但使讲究点的家族,就是养继子没问题,但是入族谱就算了,族谱不是想入就能入的。

  族长能给杨则文上了周家的族谱,自然是顶着不小的压力的,今天要是当着这么多人的面爆出来杨则文有两套族谱,这和当众抽族长嘴巴子有什么区别?

  大家一听,哦天,又是一个新瓜:原来这个马氏的亲儿子的成绩有水分呐。

  “魏老哥,不如这样,你们看哈,今天呢,大生也不在家,地契呢,肯定是在大生的手里的,马氏也是真做不了主,不如大家先去我家里坐会儿,说起来咱们两家都是亲戚,又有安哥儿这个孩子夹在中间,想必你们也不愿意让安哥儿为难是不是?不如啊,等大生回来,你们两家人坐在一块儿,好好地商议这件事,好不好?不看别人,咱们就看安哥儿!”周氏族长巴不得的看魏家人吃瘪,这打架跟打仗也差不了多少,也讲究个气势,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嘛。他巴不得把战线拉长,多折腾魏家人几回呢,于是眼珠一转,笑呵呵的劝道。

  没准过一阵儿,魏家人就会发现,因为忙于找他们周家的麻烦,结果没时间上工,家里也没了收成,到时候家里且有的吵呢。嘿嘿,那画面想想就挺美的。

  耗吧,看谁能耗!

  虽然代表魏家发言的一直是魏林松,但是周万程也知道,魏家的话事人,还是魏家的老族长---魏林松他爹,因此,这番话他是冲魏老族长说的。

  同时,也是暗示魏家人:周安可是捏在我们周家人手心里的,要是真为了他好,你们就老实点!

  魏家老族长又不傻,自然也听出了周万程的言外之意。心说,安哥现在就在我们魏家,我们心里踏实着呢。倒是你,拿了马氏的银子,最后没办成事儿,看你怎么收场!

  就是因为你无德,我们魏家马上就要多一个作坊了,谢谢!

  魏家老族长虽然心里淡定地很,但是,并不同意周万程休战的提议,他瞥了大儿子一眼,微微的向右摇了摇头,还是旁人不细看还注意不到的那种幅度,意思是不同意!示意儿子继续叫阵。

  其实他也知道,周大生不在,今天的事儿是不能有个结果了。但是他们这一趟也勉强算达到了预期----想必他们这么一放话,但使脑袋清醒点的私塾先生,都不会收杨则文了。这事本来就是他们魏家和周家叫劲儿,傻子才会跟着瞎掺和呢,又没什么好处,何况这事本来就是杨则文一方没理。

  反正这事一天不解决,杨则文就一天没学上。

  但是我们安哥儿,马上就要去读书了,看你们急不急!

  事情现在就僵在周大生这块了。周大生不在,其实好多议题进行不下去,只是在原处打转。

  但是魏家老族长并没有提叫周大生回来的话。

  这就涉及到一个打架的气势的问题了,反正魏家老族长觉得,把周大生叫回来这事儿,得周家人自己张罗。

  这不明摆着嘛,谁提这茬谁就得出人出力去镇上找人。

  周家人要是不主动张罗,他们是不急的。

  反正被人堵家门口的不是自己,他们不怕丢脸,他们老魏家就更不在乎了。

  再说,率领这么多人堵周万程门口,他们老魏家的气势已经展示出来了,何必再去镇上拎人,倒显的他们老魏家咄咄逼人呢。

  至于老族长为什么也不接受周万程的建议呢?

  一来,他们要占据打架的主动权,总不能被周家牵着鼻子走吧?这两方打架也好,打仗也好,有时候,就是一步让,就要步步让了,这肯定不行。他们还准备借此一架,打出魏家的威风来呢,也好震慑一下老魏家那些有小心思甚至私底下有了小动作的女婿们。要是别人说句好话,他们就退了,谁还会把他们魏氏一族放在眼里?

  更何况,周万程这句话笑里还藏着刀呢!

  至于二来么,说起来,这么多看热闹的群众,都是跟着他们老魏家的队伍过来的,或者说,是由他们老魏家才聚集在一起的。

  如今,事情还没有解决,特别是连个大致的方案都没拿出来的情况下,他就愿意退一步,明显是败人兴致啊。大家正看的津津有味儿呢,结果,别人哄两句,你就鸣金收兵,这不招人恨吗?

  吃瓜群众心里肯定嘀咕啊,大伙儿是看你们雄纠纠气昂昂地来,觉得你们有气势,有料,一定会打出气势,打出风格,打出水平,打出一个公道来,这才愿意跟过来给你们捧场的,何着最后就放个蔫屁啊?像话吗?

  到时候,拉仇恨的就是他们老魏家了。

  就冲着大家这么捧场,他们也要把今天的架打满全场!也不枉大家来这一趟。

  当然,同时也向外界再次表达了他们全族一心,誓要拿回陪嫁田的决心。

  于是,魏家族人轮番上场,和马氏进行了一轮轮的车轱辘似的对话(撕逼)。

  再说李家佐的邻村----王家集,早上村里一块空地上,出现了三个陌生的小伙子,都是二十郎当岁,眼睛里都特别有神,其他一个小伙子手里还拿着一面锣。

  “当!”锣一敲,回声立刻传出去好远。

  当下立刻有不少人呼拉拉地围了过来。

  敲锣是这年代发布重要信息的前奏,有锣声的地方,基本上就有重大消息发布。

  有时候,是衙役发布的官府的最新消息,有时候,是里正公布的十里八乡的紧急布署,有时候……………就是卖艺的来了。

  卖艺的锣声一响,就是跟当地村民找个招呼,告诉大家:嗨,我们借贵宝地耍上两场,有钱的来捧个钱场,没钱的来捧个人场呗。

  这年月,要是想看唱戏的,都得村里集资或者村里的大户花钱去请,反正就是出了钱才能看。但是街头卖艺的就不一样了,特别接地气,没钱没关系,捧人场也是可以哒。

  几声锣敲下来,立马就聚集了几十号人,这就可以开始了。

  “各位父老乡亲请了。”魏成坤向周围拱了拱手,算是致意。“今天我们别的不讲,就讲一讲李家佐村,对,就是咱们村子隔壁那个李家佐村的真事儿。话说…………”魏成坤就开始绘声绘色的跟大家讲起周安的遭遇来。

  今天他们族里出动了一群人浩浩荡荡地去为周安出头,动静不小,想必过不了一两天,十里八乡的也就都知道他们魏家和周家撕逼的事了。

  除了李家佐村民外,吃瓜群众基本上都会是得的二手消息,为避免大家以讹传讹,传出什么对他们魏家不利的消息,不如他们主动爆一手瓜。

  这样,也显得他们清白磊落不是。

  历来都是受委屈的闹事,哪见过得便宜的主动找麻烦?

  坚决不给马氏和周家人颠倒黑白的机会!

  当然,还有就是,这也算是给十里八乡的教私塾的先生们科普一下两家撕逼的起因经过,顺便,再为周安赚取一波同情分。

  至于这样以后,杨则文的面子和周家的面子往哪搁?

  管他的,周家当初这么做,也没考虑到他们魏家的面子啊。

  同时也是给魏家的女婿们瞧瞧,那些有小心思的,得注意了,慢待了我们魏家的姑娘,小心我们全族出动也要盘你!

  一个上午,三人互相换班,一人讲一场倒也不累。

  只是,万万让他们没想到的是,中午他们准备打道回家吃饭的时候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场子旁边的地上多了四十来文钱。

  三个人不禁有些感动,多好的乡亲们呐,下午他们一定以更好的状态回报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