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穿越重生>纨绔子的穿越历程(快穿)>第61章 被公主抢了妹夫(五)

  老爹怎么还是没忘了春闱的事儿?

  不过这个难不倒周安啦, 他好歹也是前世中过举人的人, 只是没机会参加春闱。他一直也好奇,自己的文章离进士有多远呢。

  “爹, 你出吧。”周安郑重说道。

  景安侯当年也是中过进士的人, 胸中自有文墨,当场出了一道考题给儿子。

  周安也不含糊, 差不多用了一个来钟头的时候, 把文章写了出来。郑重交给了老爹。

  周安意气风发地把写好的文章递给老爹, 景安侯接过来, 看了看,点了点头。

  “嗯, 尚可, 还要继续努力。”

  周安:“…………”老爹的话,结合前情,翻译一下就是:没啥大进步,中与不中犹在两可之间, 中也也是同进士, 还是继续看书吧。

  果然,他不能对系统要求太多。

  他本来以为就算没金手指,怎么着文采也该惊艳一下下的。

  其实他举人的水平肯定是有的啦, 毕竟前世他确实中过举人, 也是凭真材实学考出来的。他还以为自己能一鼓作气,拿下进士咧。

  想来当时太年轻,学的不够深, 后来又忙,没时间继续深造。

  不过没关系,那就继续苦读呗。反正学会了的知识是自己的。

  景安侯府毕竟是开国侯府,族里投放的教育资源还是很可观的。

  象周安一母同胞的嫡亲弟弟周宁,今年十二岁,他八岁就考上了京城的白云书院。十一岁的庶弟周宝,去年考进了京城的青山书院,六岁的庶弟周定,则在家里上族学,周安的一个族伯,一个老秀才在学里负责启蒙。就连三岁的庶弟周守,偶尔他姨娘也教他识几个字呢。

  景安侯府是有一个国子监名额的,不过这个名额一直在族里,由族里最聪慧的学子获得,今年在国子监上学的是周安一个小族叔。因为这位小族叔才十五岁就中了举人。

  周安以前也是考的白云书院,后来成亲,才不再读了。不过去以前的书院找夫子指点功课还是比较容易的。

  “爹,你放心吧,我肯定努力学习,将来光宗耀祖。”周安拍拍胸脯,郑重说道。

  景安侯听了,点了点头。

  下面首要的任务就是想办法把撮合大渣男魏扬和踩着他妹妹上位的御史大夫王仲元大人的孙女王如月,也就是这位前世的德妃娘娘了。

  王如月与周静同岁,之所以在周静成婚三年后才出嫁,是因为过上几个月,王大人的夫人就病逝了。王如月需要守孝三年。她本来定的是一位翰林家的嫡次子,结果这位未婚夫年初突然病逝了,于是,王如月多多少少的还是背上了“克夫”的名声,再定亲,找个门当户对的就不容易了。

  怎么撮合呢?

  私相授受啥的,周安觉得,太LOW了,当然,最主要的是风险太高。

  周家和王家没什么交情,要是私下传递,就要买通不少丫环婆子的吧。知道的人越多,风险越高。况且,要是败露了,他的名声可就臭了。

  如果他找人给两人传递消息,他们的第一反应都不用想,肯定是-“这事定有蹊跷”!

  要知道,身为权贵家的孩子,耳濡目染,官斗宅斗差不多都知道一点,警醒的很。特别是魏扬,前世能做出欺骗他们景安侯,后又能在已娶了妻室,还是高门家妻室的情况下,费心力勾搭上当朝嫡公主,而且还成功了的人,那心机,绝对不是一般人比的了的。

  周安决定,要玩就玩把大的。

  都在勋贵圈子,好些事儿打听起来还是很方便的。大户人家出行,基本上日程表都是多少天前就排的差不多了,特别是出门的事儿,不说人尽皆知,但是细打听还是能打听到的。这不,二十多天后,御史大夫家要去福林寺上香。巧了,越伯夫人那天也会带着家里的人去。

  其实说巧,也巧,终于碰上了。

  说不巧,也不巧,不如说,这么长时间后,周安终于等到两家行程重合了。

  那天,周安也早早的出了门,又找了个僻静的地方,装扮一番,找自己的贴身侍卫小方看了看,还别说,就是熟人,也未必能看出是他周安来。两人乔装后,直接去了福林寺勘察地形。

  大概十点左右的样子,魏扬那孙子来了。

  好,御史大夫家的马车也到了。

  至于王如月,也在。

  万事俱备,就欠他-------一首好诗了。

  古代文人都有个爱好,就是喜欢题诗。到哪处名胜古迹,一定要题一首。到哪个寺庙,一定要留下墨迹。

  象《黄鹤楼》《凤凰台》《题西林壁》不都是这么来的吗?

  不仅要题诗,还要分个一二三四五。

  象诗仙李白,当年登黄鹤楼,不就是“眼前好有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文人这方面的暗中竞争,还是很激烈滴。说是无硝烟的战场也不算言过其实。

  今天,他就要题诗一首。

  当天中午,周安偷偷溜到魏家住的院子旁边的走廊上,用魏扬的笔迹题了一首经典的诗。------魏扬的字体周安打听好了,差不多就是后世说的馆阁体,前世他还是练过这种字儿的。

  ------诗,是抄的是前世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王大人的经典名作《梅花》,起名《咏梅》。

  副标题,周安写的是:“-见御史大夫王大人嫡孙女有感”,--古代姑娘的名字,不会满世界宣扬的。

  不过“御史大夫王大人”,呵呵,满朝也找不出第二个来。相信大家不会弄错的。

  至于署名,只写一个“魏”字,那个“魏”右下部分,周安也没有写完。看上去象是被什么打断了。不过“魏”这个字比较特殊,和它长的像的字也不太多,大家一看,就知道是魏字。

  梅花历来象征高洁,是岁寒三友之一,又是抄的经典名诗,他也没说是魏扬写的,就看魏扬能不能抵住诱惑,会不会主动认领了。

  毕竟是经过时间检验,脍炙人口,留传下来的千古名篇哦,鱼饵他已经下了,愿者上钩!

  写一首诗也就几十秒的时间,做完了周安赶紧溜了。

  当天下午,知客僧慧生就发现了这首诗。

  慧生虽然不写诗,但是寺庙本来就是文人墨客爱聚集的一个地方,来了肯定就会有人留诗啊,他能做到知客僧,一定的诗文鉴赏能力还是有的。凭他的感觉,这首诗是经典啊,搞不好就是传世名作。

  慧生当下就去报告了方丈慧圆。

  “墙 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好诗啊,好诗!”

  慧圆边念边点头。

  他们寺庙里能出一首经典之作,说来也是一段佳话啊。也算是给寺庙扬扬名啦。

  虽然看的出来,应该是位书生遇到王大人家的孙女有感写的,不过诗写的并不是风花雪月,相反,把梅花的高洁写的是入木三分。

  这是以诗喻人啊,形容这位姑娘品格高贵呐。

  总之,这首诗无关风月,那个副标题问题不大。

  虽然不在红尘之中,不过慧圆刚才也听慧生讲了,世人认为这位王姑娘有点“克夫”。

  这首诗流传出来,说不得也算一段佳话,还能为这位王姑娘涨涨行情呢。

  慧圆立马吩咐,着工匠刻字。这么好的文,理应奇文共享,流芳百世。

  这么大的瓜,御史大夫王仲元的夫人肯定也吃到了。

  “竟有此事?”听到丫环过来汇报,王老夫人嘴巴差点张的溜圆。

  倒不是她没见过世面,孙女婚事有些不顺,这是事实 ,他们家老爷虽然做了御史大夫,但帝都城是什么地方?一个砖头砸下来,恨不得十个有九个都和权贵有关系。就是个看起来普普通通的商人,没准他老娘就是哪个权贵家里的奶嬷嬷,或者他七舅姥爷的大媳妇的娘家侄子可能和权贵有亲,他们府上还真说不上多显赫。

  现在是他们家看上的,嫌她孙女克夫,看上孙女的人家,她瞧不上。唉,她从小宠到大的孙女啊,没想到婚姻如此不顺。这些日子,她可是没少为这事儿发愁。今天来上香,也是想着在佛祖面前求个签,求佛祖保佑,赐孙女一桩好姻缘。

  听到这首诗,他就知道,她孙女要时来运转了。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好诗啊。

  更重要的是,看副标题,这首诗是为她的孙女所作,这是以花喻人,说她家阿月品性高洁啊。

  有这么首经典诗句打底,孙女的行情只会看涨,婚事,应该会顺隧起来的。

  真是佛祖保佑啊。

  王老夫人当下美滋滋地决定:再添两百两银子的香油钱。,

  同时她也琢磨了,这写诗的人是谁呢?凭这位公子的才华,就是不中状元,最起码二甲是妥妥的。

  如果这位公子尚未定亲,年纪合适,她也是愿意考虑他做她孙女婿人选的。

  说干就干,王老夫人立马着丫环叫来小沙弥,打听这首诗是谁写的。

  “这个,小僧还不太清楚。想是那位施主突然内急,署名写了一半,就走了。只知道姓魏。”八岁的小沙弥睁着大眼睛,认真的答道。他听师叔们说,那首诗写的可好可好了。他还问过师叔们,作者为什么没有名字,师叔们说他们也不知道。后来他想了想,应该是那位公子内急了,急着找茅房,不然,为什么留名只留了一半呢。

  王老夫人:“………”好好的一段佳话,为什么还插了个内急?好晦气。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阿筝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