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穿越重生>纨绔子的穿越历程(快穿)>第57章 被公主抢了妹夫(一)

  周安这次穿越的职位倒是不低, 是个侯府的世子爷,也叫周安。出生于景安侯府,景安侯府是开国侯府, 子孙一直争气,家业兴旺,是大辰朝的顶级勋贵。

  周安他爹周朋, 有两个嫡子三个庶子, 还有两个庶女。

  周静的心结就在庶妹周静身上。

  周静的姨娘是周安母亲的陪嫁丫环,当年景安侯夫人怀上周安时候侍候了景安侯, 后来生的周静。

  周静长大后,嫁的是越伯府的世子魏扬。

  按理来说,伯府世子, 一般会娶个嫡女做世子夫人, 才是门当户对 ,毕竟世子夫人以后会是越伯府一族的宗妇 。

  只是越伯府早已败落,这些年, 越伯倒是能上朝,但是也只是上个朝了, 在朝中就没有发言过。倒不是说谁不允许他发言, 而是因为没有实职,有时候说句话可能就要得罪人呐。一般事不关已,这位伯爷肯定是高高挂起了。

  当然,越伯也知道自家的情况,夹着尾巴做人, 朝中还真没人太注意他们家,自然也就不需要他发言了。

  越伯来景安侯府为嫡长子求亲周静的时候,景安侯是犹豫了的。

  不说别的, 你们越伯府,好多年在朝堂上没动静了啊。

  先说越伯本人,在朝中连个实职也没有。魏扬也只是中了秀才。就是族人,官职最高的,是晋地的一个县令。

  结亲,本就是结两姓之好。你越伯府,在朝中连说话的地儿也没有,这 就只有你求我的份啊,我可沾不上你啥光。

  不说别的,你家嫡长子的世子之位都没下来呐。就象他们家来说,长子周安可是小时候就封了世子了。

  景安侯心里不乐意这门亲,于是,婉拒了越伯府,当然,话说的还是比较好听,长女已经嫁出去了,身边就这么一个闺女了,夫人说想多留几年。

  老话说,“好女也怕列郎缠“。越伯被拒绝后,并不气馁,再次上门拜访,表示会把周静当亲闺女之类的,好话反正是说了一堆。

  他也不是一个人来滴,还带了儿子魏扬。魏扬也一再表态,会好好地对待周静的,一生一世一双人。

  当然,魏扬原话不是这么说的,不过意思是这个意思。原话是说“若得阿静妹妹为妻,魏扬此生绝不另纳妾室,若违此誓,天厌之!”

  古时候,大家会誓言还是很看重的。这天要是厌了,轻则丢官罢爵,重则…………可能是族诛之祸啊。

  要知道,这可是越伯府的下任继承人发滴誓言呐。而且得到了越伯府的家主,现任越伯的认可。

  景安侯听了就有点心动,景安侯是个慈父,对儿女们都挺关心的,也希望女儿得个好亲事。现在男人哪个不是三妻四妾的,就拿他本人来说,姨娘就三四个。不过男人都这样,自己恨不得妻妾成群,但是都希望女婿能一心一意的对待自己女儿啦。

  景安侯就思考着,要是越伯府真能这么对自己的女儿,这婚事结也不是不能结。

  周静毕竟是个庶女,嫁到勋贵人家做宗妇身份确实有点不够看。她能找的要么是门户相当的人家的庶子,要么是低嫁给寒门举子进士的或者一些小官家里做长媳,要是在勋贵中间找个不承爵的嫡子,也不是找不着,不过只能找条件差点的。特别优秀的,不好找。

  可这些人,也不一定就不纳妾啊。

  越伯府是有些败落,不过是这些年族中在官场上没人,没人就说不上话呗。可要是周静能生下孩子,好好培养,将来长大了中个举人进士的,他们景安侯再拉外孙一把,说起来也就起来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不是谁家都有个爵位的,越伯府的爵位也是世袭的呐。将来外孙当个伯爷也不错啊。

  当然,景安侯留了个心眼儿,为了堵住魏扬话里的漏洞,又加了一句“那通房外室呢?”说白了 ,妾室是有名有份的,你说不纳,那没名没份的呢

  “若得阿静妹妹为妻,魏扬此生绝不另纳妾室通房外室,若违此誓,天厌之!”魏扬也是个爽利人儿,当场就举着手把誓言从新发了一遍。

  景安侯抚须大笑,连连点头。不错,魏扬这小子,头脑挺灵活的。又有如此诚心,算了,成全他吧。有这样的女婿,女儿将来也不会过的差。将来女儿生下外孙,长大成材后,和他们侯府的表兄弟之间守望相助,也不错。

  就这么着,景安侯合计合计,给了庶女丰厚的陪嫁,周静嫁进了越伯府做了世子夫人。

  有魏扬的誓言打底,景安侯府又是当权侯府,按理说以后应该是夫妻和顺一生,白头偕老的结局。

  只是,皇天不肯隧人愿。

  周静嫁给魏扬的前两年,从伯府陪嫁的下人嘴里传来的消息可以知道,夫妻俩是相敬如宾。过的是非常不错。魏扬有时候出门的时候还给周静带回来点首饰啥的。东西值不值钱的先搁在一边,就凭这份心意,就很难得。

  周安做为世子,是挺关注出嫁的姐妹的。他亲娘并没有生女,两个庶姐妹的姨娘也算安份,庶姐周丹庶妹周静出嫁前也没少给他做个荷包衣服啥的。不就是希望以后出嫁了能得他这个未来的侯府继承人照看几份嘛。

  东西他都收了,他也不介意投桃报李,有时候陪嫁的下人回来侯府办事的时候,总要让人问一问姐妹们情况的,他也怕两个姐妹报喜不报忧。

  周静婚后第三年,魏扬考中了进士,景安侯府还没来得及为女儿女婿高兴,就得到了一个噩耗----魏扬被当朝皇后所生的嫡公主淑贞公主看上了,死活要嫁。

  虽然如此,景安侯府也没太在意,以为魏扬应该也会婉拒。毕竟,“天厌之“的誓言仿佛就在昨天啊。你魏扬不要命啦。

  公主虽然要下嫁,不过男方毕竟已有妻室,妻室也不是没名没姓的寒门女子,御史台就不答应。

  皇后知道女儿要嫁一个有妇之夫,也很生气,当然不答应了。她实在是不丢不起这个人。

  只是,收拾也收拾了,女儿以死相胁,执意要嫁,皇后能怎么办?

  当然是成全她啊。

  于是,一道皇后懿旨下来,淑贞公主成了魏扬的妻,周静 被贬为妾室。

  其实,如果你当公主的夺人正室之位,大可以让原配合离啊,一别两宽,各生欢喜。等过个几年,风波平息一点了,周静嫁到外地,就算景安侯府有不满,最多私下发几句牢骚,事也就过去了。周静又不是那种没根基的寒门女人,要是个平民人家的女儿,估且认为在大宅门里好歹能有个安全保障,在外面恐怕被人欺负了啥的,也算你当公主的最后一点良心。可问题是 ,人家周静有父有兄,并且对她都不错,愿意庇护她啊。

  你抢了人家夫婿,却不让人家合离,这不纯粹恶心人吗?

  再想一想人家当初发的誓言,呵呵,好象还真没违背呢。人家说的是不另纳妾室,可没说不另娶,不贬妻为妾呢。

  景安侯府如何能忍?

  可再不忍又能如何?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 ,莫非王臣。周家又能如何?

  太子颇有贤名,还是这位夺□□的公主的同胞兄长,周家根本没有一争之力。

  皇室公主,夺人正室之位,说起来,御史台也不是没努力过,有良心的御史,和一些想上史书的御史也是有的。只能说,那界御史的战斗力太差了,御史台的老大王仲元又是太子的老师,和东宫关系极近,其他几位皇子对上太子,也没有一战之力,再加上可能大家都觉得 ,这也不算影响社稷的大事,皇上又有心为爱女庇护,最后,这事在朝中就这么稀里糊涂地过去了。

  周静受了这种打击,一病不起,没两年就过世了。

  一直到太子当朝,又崩了后 ,也就是这位淑贞公主的侄子当朝后,魏扬的长孙女,被当朝承恩公的大儿子家嫡出的二孙子杨瑜求娶,这个庶出的孙子,不学无术,还是青。楼赌场的常客。淑贞公主哪里乐意哟,直接就把媒人骂了出去。

  结果人家杨瑜直接把人劫到了承恩公府,直接洞房。淑贞公主自然不会善罢干休,告到了太后那里,只是 ,人心都是偏的,太后自然是向着自家的侄孙,直接给两家下了道赐婚的懿旨。

  淑贞公主头一次尝到了懿旨的厉害。

  淑贞公主,这时候应该说是大长公主了,也只能硬着头皮认了。这时候已经不是她爹当朝的时候了,连亲哥也不是,而只是他的侄子 。

  后来杨瑜又为了一个小妾,失手杀死了淑贞公主的长孙女。

  从小在自己身边长大的孙女,被人抢亲,本来就够打脸的了,结果,还被人一 剑捅死了,淑贞大长公主哪里能忍得下 ?她直接穿着朝服哭上了金銮殿。

  此事也引起了宗室的众怒,为了不寒了宗室的心,杨瑜被皇上流放三千里。

  自此,越伯府和承恩公府就此结仇。两家人就此干上 了。

  一个是当朝太后的娘家,一个是一个侄子当朝的大长公主,差不多就是掌权派对板凳派了。结果不问自明。来淑贞大长公主生的三个儿子,陆续被人在官场上使绊子撵回了家。长孙回老家祭祖的时候出了意外而死。

  这一切自然是周安的手笔。周安买通了一些人,多次装做无意中在杨瑜面前夸赞淑贞大长公主的长孙女的美貌,引起了这位承恩侯府老夫人的宝贝孙子的注意。淑贞公主如此做贱他们景安侯府,做贱他妹妹,君子报仇,三十年四十年都不晚啊。特别是后来他得到的一些消息说明,魏扬在此事上并不无辜。刚开始周安还以为魏扬是迫于皇权才妥协的,后来才发现,淑贞公主是魏扬有意接近,当初淑贞公主的侍女还收过魏扬的银子帮两人传过信儿。

  这时候,他已经白发苍苍,子孙满堂,只是,他可爱的小妹妹再也回不来了,他们全族受到的羞辱,也没办法抹平啊 。

  如果能重来的话,周安的愿意是希望周静能有个好姻缘,还有就是,希望太子最好不要继位。

  作者有话要说:  每次写完一个故事 ,就不知道下一个故事要写什么。

  想完一个梗就觉得,哎呀,这种人,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要什么来生啊,多少个来生也是这个德性,不行,不行,PASS。

  有的就觉得,哎呀,这个我可以写出来,但是,这种情况,以我的智商也不知道怎么应对,那写个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