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古代言情>游刃>第十章 

  京都昨夜落了第一场雪,整晚北风不绝,文渊阁顶的琉璃瓦上覆了层银披,黛色鸟雀停在枯枝上,喙上带着一抹鹅黄,是这幅笔墨萧疏的画卷上唯一一点亮色。

  文渊阁内温暖如春,铜炉中的银骨炭烧的通红。

  当今圣上朱祁镇不过十岁,阁臣议事冗长枯燥,他小小的身子端居御座,不动不闹,只是已神游天外。

  良久,阁臣议事的声音停止,铜壶滴漏声便清晰在耳。王振小心地将票旨理了理,便把最后一本奏折与其它奏章归拢在一处。

  杨荣苍老声音缓缓道:“请陛下圣裁。”

  朱祁镇尚带婴儿肥的小脸上茫然了一下,回过神来,立刻颇有风范地下令:“批红吧。”

  王振应道:“是。”便有小太监将奏章票旨分到各秉笔太监手中,由他们朱笔批红。

  今日议事已毕。

  杨士奇、杨荣、杨溥便起身向皇上告退,朱祁镇心里念着一会去和小太监击球玩耍,心中急躁面上却沉稳:“退下吧,雪厚路滑,王公公,你去送几位大人。”

  王振颔首:“遵旨。”

  几名小太监取来披风为三位老大人穿上,服侍杨荣的那小太监不小心压住了杨荣的胡子,王振忙走过去拂开那小太监,斥道:“笨手笨脚,还不滚开。”

  杨荣性情温和,看那小太监年岁不大被训地可怜,便道:“王公公不必动怒,不妨事。”

  王振亲自为杨荣系好披风,陪笑道:“阁老宅心仁厚。”

  三杨出了文渊阁,王振一路将三人送到宫门前,姿态小心谦逊,杨士奇、杨荣与杨溥对他印象颇好。

  待送完了人,王振便欲去伺候朱祁镇,走到半道上刚刚那笨手笨脚的小太监凑过来附在王振耳边说了两句,王振脸色一沉,甩袖和那小太监去了另一边。

  司礼监。

  脚踏下跪这那名小太监和一个中年男人,王振坐在榻上一脸薄怒,冷冷道:“弄死林寔的时侯你们夸下海口三个月就能拿到书信,现如今都过去六个月了,信呢?”

  那中年男人姓马名顺,是王振的亲信,他跪伏在地擦了擦汗,没什么底气地说:“禀督主,实是林寔奸滑,陈希风又是个死守忠义的蠢货不肯交信,于谦派出的人武功厉害,金钱权利美色都不能收买。”

  王振一脚踢翻了脚踏,怒道:“一个死人、一个养尊处优的少爷、一个不知哪儿来的刀客就叫你们这么为难,我要你们这群狗东西有什么用?要是真让于谦拿到那封信,到时候便是我侥幸不死,你们也得死!你们收买不了,那于谦怎么就能叫他做事?”

  小太监与马顺急忙磕头,一叠声道:“干爹/督主息怒!”

  王振不语,神情阴沉。

  那小太监悄悄抬起头看了一眼王振,小心地道:“干爹,那个陈希风的老子不是做着江西按察使吗?不如,您给陈琦使点绊子让他敲打一下陈希风?”

  王振“呸”了那小太监一脸,斥道:“使你个头!江西按察使也是一方封疆大吏,陈琦之前虽然不站在我这里,却也不站在于谦那里,我要是真这么干了就是脑子里有屎!年初的时候太皇太后就有诛我之意,幸亏皇上拦下了,今年暗杀林寔弄死鲁穆已是铤而走险,要是再惹陈琦一状告上来,那我这一年对着那三个姓杨的老东西卑躬屈膝百般讨好的功夫就白费了!蠢货!”

  小太监谄媚道:“干爹英明,干爹英明。”

  马顺又道:“那不如让东厂——”王振直接一脚踹在马顺心窝上,马顺忙闭嘴又向后膝行了两步。

  踹完这一脚王振像是怒气稍平,他抓起小几上的茶盏喝了一大口,将茶杯往几上一拍,道:“东厂的耳目盯紧了他们,但不能插手,我刚把东厂握在手里,有的是人在等我出错,绝不能在此时留下把柄!陈希风别杀了,信一定要拿到,传令给赵若明,江湖人交给江湖人去治,这个治不了就找更厉害的,开春之前此事必须了结。”

  小太监与马顺应道:“是。”

  杭州,云消雨霁。

  艮山门前车水马龙、行人如织,城门守卫盘查完厉家商队,便挥手放行。厉家商队长长的车马向艮山门外缓慢移动,陈希风、陶仲商、赵若明三人混在商队之中,骑着马装作随从。

  吴二娘子一顶轻便小轿停在街边,掀起一半车帘注视车队顺利出了城,心中松了一口气。车队已不能见,吴二娘放下轿帘,低头看了看掌心那张写着“赵若明可疑”的纸条,轻轻叹了口气,喃喃道:“多事之秋。”

  出城之后,陶仲商三人与厉家商队同行了两日,便在官道一条岔路上分别,一路向北而去。

  陶仲商还是一贯地寡言少语,看陈希风与赵若明时如看两个大累赘。赵若明与陶仲商共事已有一年,对陶仲商的脾性算是有些了解,便只当看不见。陈希风虽然之前挨了踹和陶仲商相看两厌,但也被救了几次,自觉恩怨相抵还是恩大,就也不在意陶仲商的态度,反而还常引着陶仲商闲聊,饶有兴致地问他些江湖上的事情。



  陶仲商自然不想理陈希风,但扔了赵若明也不能扔了这个少爷,只好忍耐,有时候陈希风问的问题的确有趣,便也答两句,结果就看见这少爷还专门找出纸笔记录下来,也不知道他想干嘛。

  转眼便是冬至。

  这日在凤阳城换了新马,吃过一碗羊肉汤,三人便出了城继续赶路。骑马走了快三四里路,就见前方横着一条大河,水面平阔波浪汹涌,河前簇拥了不少商旅行人,却无人过河。

  陈希风与陶仲商对视一眼,在彼此眼中看到疑惑,赵若明开口道:“上前去去问问吧。”

  陈希风翻身下马,道:“那我去。”言罢,便把缰绳塞到陶仲商手里,不等陶仲商说话就挤到人堆里去了。

  这条河是凤阳到徐州的必经之路,河上一座铁索桥连通对岸,桥前里三层外三层拥了不少人,陈希风凑到一个书生装扮的年轻人身边,客气地问:“打扰,兄台,请问你们为什么不过河呢?”

  那书生神情愤怒又焦急,见了陈希风稍稍压了火气,回道:“公子不知,那桥前有一个武功高强的胡僧拦路,不许我们过桥,说是除非一个叫任不平的人来了才放行,他说那任不平此时就在凤阳城中,已经有人骑马回城去找人了,公子若是要过河,也略等一等吧。”

  作者有话要说:

  = =这几天没什么手感……我或许该试试写写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