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古代言情>是,陛下>第71章 距离

  韩佑一晚上没睡好,闭上眼睛就是夏司言的样子。他变了好多,谈判的时候那种轻松惬意游刃有余不知是什么时候练出来的,身上竟找不见了从前的影子。

  离开京城前的那一年,韩佑有意疏远,每次夏司言想找借口跟他单独相处,他总是想尽办法躲开。那个时候从没怀疑过自己做这件的对错,以为分开就能解决一切问题。

  他知道自己想要的东西太多,贪念太重,拿不起放不下,什么都想抓在手里。而面对一团乱麻的问题他又无力解决,最终很窝囊地选择了逃离。

  原本是打定了主意三年期满要上书请求留任菖州的,奏本的内容都已经在心里反复酝酿多时,这个念头从他第一天到菖州就没断过。

  然而最开始的坚定在漫长而孤独的时间里渐渐动摇,回去和留下的念头又在心里拼命撕扯。

  离开夏司言的时间越长,心里滋生的思念便越发浓烈。

  翌日,韩佑很早骑马出门去了关市。这时街上人不多,快走到关市门楼时,远远地看到夏司言他们几个人也骑着马迤逦而来。

  夏司言穿了一件黑色金绣长袍,在早晨的阳光底下隐约透出些龙纹,看起来高高大大,英气逼人。

  跟他并骑而行的是细葛布元青色直裰的唐侍郎。

  两人正并肩说着什么话。说话的时候唐侍郎微微侧身向皇帝靠拢,然后又因为皇帝说的话笑了起来。

  两人虽并没有过分南风知我意亲密之感,却看得韩佑心中一酸,闷闷地很想掉头就走。

  夏司言见韩佑勒马停在关市的门楼下面,便加快速度过去,把唐若清落在了后头。唐若清也没有跟上,转而和后面的同行侍卫聊了起来。

  这时一队货运马车从他们之间经过,夏司言眼睛一直看着韩佑,等那些马车走过了才缓缓骑马到韩佑身边。韩佑要下马行礼,夏司言制止了他,轻声说:“今天是微服出来的,不要叫我陛下。”

  韩佑低头道:“是,陛下。”说完又觉得自己有点傻,抬眼看到夏司言在笑他,顿觉窘迫,把脸转到一边,耳朵有些发烫。

  关市的两个市监已经等在门口了,他们下马后把缰绳交给吏员去拴马,市监就迎了上来。

  市监不知夏司言的身份,都求教地望着韩佑,等韩佑介绍。韩佑看到夏司言似笑非笑地看着自己,从刚才就一直在狂跳的心脏始终难以平静。

  他只跟夏司言的目光接触一瞬就马上错开了眼,见唐侍郎也看着自己,便小声向市监介绍说这位是京里来的唐大人,这次来是微服巡视,叫他们不要声张,礼数尽可以免了。

  皇帝虽气势看起来更强一些,但毕竟年纪轻,又有一种漫不经心的感觉在身上,让人以为他只是跟着一起来玩儿的公子哥。于是市监就把唐侍郎当成了这次来的头号人物,先一步引着唐若清进了关市里头,韩佑就陪皇帝走在后面。

  韩佑刚来的时候洛映城还只是边境上一个很不起眼的小县城,因为饱受战火摧残,这里原本的居民都逃难到了别的地方。韩佑花了两年时间,在这样一座废墟上建起了边贸市场,而随着边贸的繁荣,这座城池才又渐渐有了人气。

  如今洛映城关市已经是附近几个国家规模最大的边贸市场了,韩佑离京时说他要在这困境中为昭国谋得一线生机,他说到做到。

  早晨是关市最忙碌的时候,装卸货物的马车来来往往,时不时又有伙计扛着东西从他们身边经过,有时东西太大了还会碰着人。

  几个身穿坎肩背心的伙计露出被太阳晒得黝黑的膀子,抬了一个巨大的木头箱子从旁边的店面出来,转弯的时候那木箱的拐角差点撞到韩佑,皇帝拉了他一把。

  手掌从手臂上滑下来,轻轻握了一下韩佑的手才放开。夏司言穿的衣服袖口是收起来的,而韩佑的袖子又挡不住两个人。韩佑听见自己心跳声震耳欲聋,转头去看皇帝却见他严肃得不行,好像刚才的触碰都是错觉。

  前头两位市监在给唐若清介绍关市的情况,唐若清听得认真,偶尔开口提几个问题,说话的声音时不时传到后面来。

  夏司言和韩佑两个人越走越慢,渐渐地听不见前头的声音了。

  韩佑以为皇帝说的看看关市就是在门口的几个区域转转,没想到皇帝跟着走了这么远。越往里走,道路越显得拥挤,两人的肩膀和手臂被挤得一次又一次碰在一起。

  韩佑想起那年中秋他们也是这样走在大街上,红裙面纱的夏司言第一次牵了他的手。

  那天夏司言说如果他们能一直这样走下去就好了,他回答说前面就要走到头了。

  一语成谶,他们没能走过那一年的除夕。

  夏司言一路沉默,不知道在想什么。韩佑跟想他说说话,但是分开的这几年时间好像是一把钝刀,在他们之间砍出了一道天堑,除了听说的和写在奏折上的,彼此没有任何交流,以至于现在连个闲聊的话头都打不开。

  介绍一下关市的情况?

  抑或是聊一下跟百洄的生意还做不做?

  好像什么话题都不对,这些都不是韩佑想聊的。

  -

  夏司言看着规模这么大的关市心里有些震撼,虽然他已经在邸报和韩佑的奏折上了解了一些边境贸易的情况,但看着白纸黑字的感觉终究是不那么直观。

  他以为洛映城关市和京城的西市差不多繁华,而眼前却是望不到头的商铺和如水流般源源不断进出的货物。

  繁忙的关市为陷入战争和灾荒的昭国赢得了一线生机,也给夏司言极为重视的巨炮和火铳提供了保障。

  作为昭国皇帝的夏司言觉得韩佑做得很好,而作为喜欢韩佑的夏司言却只有心疼。

  其实中间不是没有机会见面。虽然昭国惯例,凡中央朝廷为特殊事项外派的官员不用回朝述职,但是皇帝每年还是会召一些官员回去,大都是在京中有家室的,用皇帝特令召回的名义让他们好回京跟家人一起过年。

  这两年夏司言每年都会召一些官员回去,但次次都故意把韩略过了。而韩佑每次给燙淉他呈的奏折他也没有单独回复过。

  他那时候心里带着对韩佑的怨恨,以为冷漠可以抵消,就这么把韩佑扔在边境两年多。夏司言掐着掌心,暗骂自己如何舍得。

  从北门进去到南门出来他们走了整整一个时辰才走完,韩佑很惊讶皇帝会对这些感兴趣,竟仔仔细细地把每个区域都逛了一遍。

  他们出去的时候吏员已经牵了马过来等他们,唐若清却还有些意犹未尽,小声地向皇帝请旨留下来查看关市的经营情况,皇帝准了,他便又回到了关市里头。

  夏司言让侍卫牵马,和韩佑并肩顺着鼓楼大街走。

  “那个唐若清,”夏司言忽然说,“现在在户部做侍郎,你得空的时候指点一下他。”

  这是要重用的意思,韩佑点点头,“好。”

  “之后他就接替你管理关市。”夏司言说这句话的时候眼睛看着前面,不敢看韩佑的反应,他甚至不敢说唐若清接替你留在菖州,你跟我回京去。

  他吃不准韩佑肯不肯回去。

  若是韩佑再来一次什么感陛下圣恩,要肝脑涂地、效死以报,他就……他也不知道那就怎样。

  他只能随韩佑的意,韩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韩佑听完这句话却接收到了别的含义——唐侍郎会留下,那说明皇帝对唐侍郎没有的意思。虽然觉得自己小心眼得莫名其妙,但确实又一下子松快不少,以至于忘了问,他接管关市之后我做什么?

  不知不觉走到了头,拐进巷子口就是韩佑的住处,他这才反应过来皇帝是在送他回家。

  跟京城的韩府比起来,这里的住处实在称得上简陋。小小的门脸隐在一棵大槐树后头,走进院子一眼能数清楚这里有几间房。院子里搭着一个葡萄架,葡萄架下面摆了一张小书桌。院子里晒着尿布和小孩的衣服,看起来就是一个寻常百姓家,任谁也不会想到一个正二品的朝廷大员住在这里。

  韩三从屋子里出来便看到他们,赶紧叫芸娘和韩月辰来给皇帝磕头。皇帝让随行侍卫拿了一锭银子赏给韩月辰,芸娘和韩三都有些不知所措。韩月辰倒是大方,从侍卫手中接过来,又飞快地跑到韩佑面前,献宝似的双手捧高了,要交给韩佑。

  韩佑哭笑不得,把银锭拿给芸娘,又吩咐她倒茶,跟着皇帝进了院子。

  夏司言看到这样简陋的住处先是觉得让韩佑受了委屈,忽而又想到让韩佑受这个委屈的人就是自己,在关市那会儿产生的内疚和心疼又更深了一些。

  韩佑跟在夏司言身后,没料到夏司言突然停了下来。他也急急地止住脚步,抬头看夏司言。

  “先生,”夏司言回头看他,眼眶发红,低声说:“我不会再让你失望了,跟我回京吧。”

  --------------------

  在别人面前:朕要去追媳妇儿!(嚣张脸)

  在老婆面前:回来我身边好不好?(哭唧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