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古代言情>是,陛下>第54章 妥协

  傍晚,韩佑用过饭坐在书房写字,门房通报李恬和王文思来了。

  李恬往韩佑家跑惯了,人还在院子里,声音就先一步到了书房。他现在虽然是韩佑的下属,但两人在衙门里一向都装作不熟,私底下仍是不分上下的好友。他大声喊着韩佑的表字,推开了书房的门。

  韩佑把笔搁在笔山上,笑道:“我还在想你们俩什么时候会来。”

  “我们昨晚听说了你的事立刻就来了,你们家韩三说你进宫去了。”李恬在挨着书桌侧面的椅子上坐下,愤然道:“六科廊那帮家伙太不是东西了,见过给人当狗的,没见过当狗当得这么大张旗鼓的!”

  韩佑问他:“你都不问问我真相是什么?”

  “这不是明摆着背后有人搞鬼吗?但凡长了个脑子的人谁会信那个啊!”

  “陛下是什么意思?”王文思问。

  “陛下也是这么想的,昨晚我们把可能做这件事的人列了个名单,陛下已经着人去查了。”

  李恬敏锐地察觉了他话里很不韩佑的地方。他说的“我们”应当是指他和皇帝,但是以韩佑的谨慎程度,绝对不会在人前说他和皇帝是“我们”。

  没有人会说自己和皇帝是“我们”,韩佑说得太自然了,自然得李恬觉得很不自然。

  王文思毫无所觉,蹙眉担忧地说:“官营的事情其实我也觉得景略你有些操之过急,为陛下扶植新的文官集团固然重要,但是完全把那些世家得罪了也不是个办法。现在他们这么做多少有点狗急跳墙的意思。”

  韩佑没有说话,他也知道他有点急了,可是他心里总觉得不着急的话可能会来不及。至于来不及什么,他自己也说不清楚。

  “如今各部各司支持你的人都递了折子,”李恬对韩佑说,“今天下衙的时候我去通政司看了一眼,有一百多封,比弹劾你的多。”

  一次针对韩佑个人的弹劾,在一些势力的推波助澜下变成了新旧两党的交锋。

  韩佑站起身捏了捏鼻梁,无奈地叹口气,“事情越来越复杂了啊。”

  “还有个事儿,”李恬接着说,“我听说今日陛下宣了京中八大经商世家进宫,说是准备授予他们官商特权,成为官营专卖的分销商户。”

  盐、铁、茶、酒、丝绸、瓷器六大禁榷,由朝廷掌控贩卖,择商户分销,是韩佑和皇帝一早就商量好的。招募一些民间商户进来,在管控下包买包卖,这样朝廷既可以控制源头、把定价权牢牢抓在手上,又不用承担售卖环节的成本。

  但是由哪些商户来分销,夏司言就和他产生了分歧。韩佑倾向于降低门槛多发钞引给小商户,令民众得利。而夏司言则想卖出少量的天价钞引给几个大商户,这样不仅能大幅度提高国库收入,还能让那些大商户为朝廷所用。

  两人立场不同,各执己见,都想说服对方。有一次说着说着差点吵起来,于是问题就搁置了。

  在之后的廷议中韩佑依然坚持了自己的想法,当时夏司言也并没有说什么。

  再之后就出了这件事。

  李恬知道韩佑一向不主张给予那些世家大族更多的特权,见他脸色不太好,便说:“这也是为了解决眼下这个棘手的问题,皇太妃这事儿不能拖,越拖今后越说不清楚。”

  韩佑点点头嗯了一声,陛下决定的事情,他说什么也是徒劳。

  三人又说了些别的,没过多久,听到远处隐隐约约传来谯楼报时的钟声,已经是亥时了。

  李恬和王文思站起身告辞,韩佑把他们送到前院,李恬站在垂花门前拍了拍韩佑的肩膀,说:“别送了,外面凉你仔细又受风寒。上次中毒到现在也没过多久,你瘦了好多。”

  韩佑见李恬说完这话又欲言又止地看着自己,好像是还有话要说,韩佑问他怎么了,他又说没事。

  回书房的时候,房中那盏素白绢面的宫灯不知怎么的突然灭了,韩佑转身想出去叫人点灯,在昏暗中撞进一个温暖的胸膛。

  “你……”话刚开了个头就被堵住了嘴巴,鼻息间全是夏司言的味道。韩佑一整天的焦躁神奇地被抚慰了,他顺从地仰着头,张开嘴巴让夏司言吻他。

  许久之后两人喘着气抱在一起,夏司言闭着眼睛把头埋在他颈窝,低声说:“想你了。”

  “我也是。”韩佑回答。

  黑暗中,夏司言的手臂收紧,把韩佑勒得生疼。

  头一天晚上没有得到答案的问题让年轻的皇帝忐忑了一整天,生怕韩佑骨子里那种文官的执拗劲儿又来了,要跟他上书自请离京之类的。

  今天他在文华殿跟京中那几个世家大族的家主谈了一整个下午。

  与那些老狐狸交涉是件很费神的事,他腾不出念头来想韩佑,之后又设宫宴款待众人,他陪着坐了一会儿,直到现在才抽出身来。

  出宫前他特意让冯可去书房看了内阁送过来的折子里有没有韩佑上的,冯可说没有,他才放心出来见韩佑。

  这时听韩佑说出“我也是”三个字,夏司言悬了一天的心终于落回胸腔里。

  抱了一会儿,韩佑抚着他的背说:“今晚不能呆太久,明天一早要上朝,我不用去了,陛下还要去的。”

  “先生在想什么呢?”夏司言低低地笑,哑声道:“呆那么久是想做什么?”

  “做什么?”韩佑借着窗外的光看皇帝令人心动的轮廓,故意问他:“陛下今天接见京中八大商户,还嫌不够累吗?”

  “你知道了?”夏司言啧了一声,“谁那么大嘴巴?”

  “陛下,”韩佑放开他,劝道,“他们为达目的用这种手段来胁迫朝臣,甚至连皇太妃都被拉进来做人质。若是陛下妥协,他们就会认为这个方法可行,今后再遇到问题,他们回回都会这样干。”

  “先生太小瞧我了,”夏司言把他的手握在掌心,“今天我只是把他们叫进宫敲打一下,给点望梅止渴的梅。最后当然是谁听话谁有糖吃。造谣弹劾你的事情,他们哪些人参与了,破晓还在查,可能要过个几天才有结果。这几天时间,够他们几家人自己勾心拉锯了。”

  听他这样说,韩佑便知道夏司言心里已经有了决断,只好叹口气问他:“盐铁专营还是照旧,剩下的四大禁榷,陛下准备怎么分呢?”

  “茶和丝绸京中地区本不出产,收购和长途运送都是费财费力的麻烦事,交给地方去管,中央派榷茶使、设织造局,再让那些官商负责贩运和分销。”

  不论是长途贩运还是大宗包买包卖,都是只有财力巨大的世家才做得起的事,只是这么一来,官营这盘菜除了最大的一块分给了朝廷,剩下的就是世家大族的,普通商户最多只能在世家大族的桌边分一些残羹冷炙。这跟韩佑最初的设想已经背道而驰。

  夏司言知道韩佑在想什么,紧接着便补充道:“酒和瓷器可以划一部分出来,由朝廷直接发钞引给小商户。但大宗长途贩运,还是要靠大商户来做。”

  韩佑心里叹气,这件事发生得太是时候了,他本来还可以再坚持一段时间,等到第一季的商税收回来了,他就可以想办法说服夏司言。眼下这样被动,又牵扯了皇太妃,他便不好再固执下去了。

  夏司言走到书桌前坐下,又抱他坐在自己腿上,跟他紧密地贴在一起,“我不是不想听你的,只是眼下朝廷没有那么多银子。”他顿了一下,说:“俞嗣献又发了捷报回来。”

  话只点到这里,韩佑就知道他想说什么。最近半个月,俞嗣献连着发了两封捷报回京,两次规模不小的战斗昭国都大获全胜,朝中一片欢腾。但是紧跟着捷报来的还有申请军需粮草的折子,那些捷报背后可都是白花花的银子,作为户部尚书,韩佑欢喜不起来。

  夏司言搂着他的腰,把下巴搁在他肩膀上,轻声说:“先生,父皇没能做到的事,我想做到。”

  这才是他心里最真实的想法。

  北昌那些年太过凶猛,两任皇帝都对他们的铁骑束手无策。朔帝打了七年,勉强打出个平手,已经算是战果丰硕了。夏司言年幼登基,七年傀儡皇帝是他父皇给他的桎梏。他隐忍谋划,把高擎赶出了内阁,而现在他急需一个证明,他要证明他是比朔帝更值得追随的皇帝。

  所以仗还要继续打下去。

  韩佑有一肚子的话可以劝诫夏司言,可是夏司言抱着他,语气那样委屈。他动摇了一瞬,差点被哄过去,终于还是平淡地问:“陛下也准备打七年吗?”

  “三年,”夏司言这一次没有跟他争执,坦率地说:“北昌老国王去世后,北昌皇室为争夺王位已经死得差不多了,只剩下一个出身低微没有继承权的小儿子。现在他们国内一片混乱,钟离伯丘是老国王的弟弟,野心比能力大。他之前一直在帮老国王做一些不干净的事情,但是治国不行。要不了三年,他们就被拖垮了。”

  “可我们自己也拖不起。”

  “给我三年时间,”夏司言咬着他颈侧的软肉,“打败了北昌,我们就打通了跟百洄国的经商通道,把我们的茶、酒、丝绸、瓷器,往百洄卖,再经过百洄卖到更远的地方。换回来银子去建你想建的家,好不好?”

  韩佑知道他的陛下是在给他画饼,但夏司言就是有这样的魔力,画饼都画得动人,韩佑再一次被说服了。

  夏司言顺着他的脖子咬到他的耳朵。韩佑耳朵最敏感,他扬起下巴喘了一下,夏司言又掰过他的脸跟他接吻,吻得又凶又狠,好似一种报复。

  “你昨天吓坏我了,”吻够了,夏司言才哑着声音控诉,“我到现在都心神不宁。”

  韩佑被吻得发软,闭着眼睛靠在他身上,问他:“什么吓坏你了?”

  “你把手从我手心抽开,我用了那么大的力气都握不住你。那一刻你是在想怎么离开我对吗?”

  夜已经深了,外头走廊上的风灯被下人吹灭,书房里又暗了一层,四处黑团团的,寂静无声,好像世上只剩下他们两个人。

  韩佑站起来转过身,面对面地在他身上坐下。捧着他的脸,用额头找到他的额头,抵在一处,声音轻得像呓语:“不会离开你。”

  “还有呢?”夏司言也把声音放得很轻。

  “还有对不起,不再放开你的手了。”

  夏司言沉默地看着他,在黑暗中用手指描摹他的情态。摸到他唇边,指尖撬开他的嘴唇。韩佑很顺从地让夏司言把食指伸了进去。

  他的舌头很湿很软,很听话。

  夏司言呼吸乱了,把手指从他口中撤出来,按着他的头向下压,再一次重重地吻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