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古代言情>不准和我抢男人>第37章 强墨十册

  楚云祁这几日甚是忙碌,整日里待在楚王宫的工匠作坊里,楚平来找他的时候,楚云祁身着短褐,头戴苍巾正在削一段伽沱木。

  “平哥。”楚云祁抬头看了一眼是楚平,笑了笑道,他手里的活没停。

  楚平站在一旁看着楚云祁忙活,笑道:“谁能想到震慑中原各诸侯国的楚王不但亲自为昭文君取琴材,亲自为他做古琴呢。”

  一提到苏珏,楚云祁整个人都温柔下来,他用度量尺量了量削好的伽沱木,没有正面回应楚平的调侃。

  他将伽沱木翻到背面一面凿“龙池凤沼”一面道:“琴长三尺六寸六分,象三百六十日也,上圆下方,法天地也,龙池凤沼,象上山下泽也。”

  楚平笑了笑,挽了宽袖上前帮着楚云祁和漆,他将鹿角霜和生漆合在一起,木棍轻轻搅拌着,一时间两人都没有再说话。

  楚云祁斫好伽沱木后,接过楚平和好的髹漆,一层又一层仔细地刷在琴木上。

  他做的很是仔细也很是认真,第一遍灰须粗而薄,待其干透以后,楚云祁拿过旁边放着的粗石约略磨平后。

  第二遍用中等粗细的灰,此时的灰漆要均匀且厚,待其干后再不厌其烦地磨平,第三次用细灰,待其干后,楚云祁撒上水再用粗石细磨,如此这般反复上灰反复磨平,直到琴面平正如砥时,楚云祁才满意地结束了髹漆。

  接下来是在琴一弦外的琴面上装徽。楚平将楚国卞玉打磨好的十三徽递给楚云祁,楚云祁伸手捻出最大的七徽装在琴面中央,随后将渐小的六、五、四、三、二、一徽和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徽一次装上。

  待一张琴做成,已是夕阳西下,楚平长叹一声说:“世间情深莫若吾弟与昭文君矣。”

  楚云祁一面调弦,一面道:“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只为博褒姒一笑,我却没勇气将他从墨国唤回来,更没能力护他一生平安喜乐。”

  清越远逸的琴音在屋内响起,衬的楚云祁的声音带着深深的无奈和失落,楚平眼神闪了闪,他拍了拍楚云祁的肩膀,沉默不语。

  墨国。

  苏珏身着一件金线滚边的月白色深衣坐在灯下执笔在帛纸上写道:“墨国都咸宁,地方七百里,有郡县陇西、北地、巴郡、临晋、南郑等三十六郡,要塞武关,城路在谷中,深险如函,其中东西十五里,绝岸壁立,岩上柏林荫谷,殆不见日,关离咸宁四百里,日入则闭,鸡鸣则开,第二离关,自离关至咸宁四百九十里,各国入墨必经里关,且多从山中行,自古便为险关矣,第三临晋关,第四商塞,此为墨地考。臣绘墨地山川图、河泽图、百民图、地形图以及行政图,现与臣所写《强墨十册》一并由驻墨楚使带给我王。臣苏珏顿首。”

  苏珏在写这些的时候不断地咳嗽着,这几个月的长途跋涉彻底让苏珏本就虚弱的身体垮了下来,他不得不频繁停下笔伏在书案旁咳嗽喘气。

  曲云坐在他对面一脸担忧地看着苏珏,穷山恶水的墨地让苏珏原本温雅的眉眼间带着病态的沧桑感,曲云目光落在苏珏执笔的手上,沉重地叹了口气。

  自家公子善琴,有多爱惜自己的手可想而知,然而现在这双手布满了新旧伤痕,不知何时才能恢复。

  苏珏咳罢,拿过书案旁曲云沏好的茶,抿了一小口,又开始写。

  等写完这些后,苏珏仔细将帛纸卷好放进铜管内,又将大大小小的地图整理好后,才长舒了一口气。

  他揉了揉眉心,抬头看了眼窗外的弦月,几不可闻地叹了口气,转头对曲云说道:“明日我要进宫,这些东西务必秘密送到楚使手中,切记切记。”

  “知道了。”曲云点了点头。

  苏珏舒了皱着的眉,唇角带着些许浅笑,他垂眸轻声道:“听说他率楚军于宋卫重镇崇江大败两国联军,还真是有王的样子。”

  “夜深了,公子你今早睡吧。”曲云叹了口气,要不提醒他,估计苏珏又能坐在这书案旁到深夜。

  “好。”苏珏应了一声。

  翌日。苏珏身着金线绣绘凤凰图纹的白衣进宫面见墨公。

  “先生请坐。”黎漠伸手做出一个“请”的动作,笑道。

  “主公请。”苏珏拱手行礼。

  黎漠笑了笑面南在草席上坐了下来,苏珏这才在他对面坐下。

  “先生这几月可有什么收获?”黎漠问。

  苏珏从书案上的一对书简中拿出最上层的一卷,缓缓展开后推至黎漠面前道:“臣今日进宫便是要为主公讲一讲这《强墨十册》。”

  “黎漠洗耳恭听。”黎漠老鹰一般锐利的目光落在书简上,眼神闪了闪郑重道。

  “第一是为墨职官。”

  “臣详细了解了我墨国的职官后深觉墨官职太多,众臣权利太过分散,不利于主公决策是实行,故臣将墨职官做了调整,中央官职有如下:首为相国,墨执柄之官,辅佐国君治理邦国,第二国尉,为墨最高武职,第三御史,专管记事之事,第四师傅,为太子等王子教学,第五客卿,以待自诸侯来者,第五上卿,第六宗祝,当为奉常属官,主祝告神袛,第七廷尉,掌邦刑,第八将军,高级武官,第九中大夫令,主管论议……”

  “如此这般将墨官职化为三十一位官职,从国中,国外招揽贤士,给予其恰当职位,使得众才各司其职。”

  苏珏修长的手指指了指竹简上的内容轻声道。

  黎漠聚精会神地听着,点了点头,示意苏珏继续向下说。

  苏珏合了书简放在左手旁,接着从右手边拿出第二份竹简,打开递过去继续道:“第二乃土地管理。”

  “臣在走访墨国时发现,我国还是采用商制的井田制,国人只耕国田,这样致使大量的土地荒废,故我墨常有饥馑之民。”

  “解决此问题的办法臣在书简中已列出,现在臣为我王详细解读:第一废除井田制改为阡陌制,将土地固定分配给百姓,允许土地私有,建立阡陌为田界,一人耕百亩,二百四十步为一亩,田界为陌,十人耕千亩,田界为阡,当然若是私自移动阡陌者,当罚;”

  “第二,重视土地开垦,鼓励百姓精耕细作,主公不想做一简单计算,墨现有土地九万顷,除去三万顷的山川、村落,还剩余六万顷耕地,若百姓精耕细作,亩收可增加粟三斗,如此我墨国饥馑之民便可消除矣,我王也可下令规定百姓在其住宅周围和田边地埂多中瓜果蔬菜,充分利用空闲之地,尽地力之教;”

  “第三增加农耕人数,我墨地广人稀,主公不妨招徕楚人,使其定居墨国,为我墨国耕种田地。此外我王还要尽量削减商人、开旅馆之人,此类人最是害农,强迫其从事农业,使其不得游食;”

  “第四专山泽之利,管山林之饶;第五,我王下令耕者必有镰、耜、耒、铚、铫等农具,且田地须深耕,定期要施肥与除虫。”

  苏珏的声音很轻很柔,黎漠听着听着思绪便飘忽起来,他盯着苏珏修长的手指,心底涌起一股冲动,想要紧紧抓着他的手,暖在心尖。

  苏珏说完后,见黎漠仍盯着竹简,便轻声唤道:“主公?”

  黎漠回过神,抬头对上苏珏的眼眸,笑了笑道:“先生请讲。”

  苏珏点了点头,将第二份竹简缓缓卷起,打开了第三份竹简,他宽袖掩口轻咳了几声,续道:“第三乃铁器、铜器以及手工作坊的管理。”

  “我王必须设置专门的部门来管理这部分,来为我墨提供充足的兵器,臣已经在竹简中详细写了该怎样管理这些部门的方法,以下便不赘述了。”

  “第四为商业管理。第一置市设官,在较为大的城市划出一定的范围作为市,且市区有一定的规模,我王设置一定的市令、市吏进行管理;第二颁布标准的度量衡,我王须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臣建议我王可使用楚之度量衡;第三我王定要重农抑商。”

  “国家储备种子,以防奸商抬价,重要生产部门划归朝廷管理,我王可下令凡墨官职人员的平日常用器物专由官服打造,商人不得买粮,提高酒肉税收,加重此二种课税,禁止商人开设旅馆,废逆旅则奸伪之民不行,逆旅之民无所食,则必从事农耕,加重商业税收,对商人仆役必须从军,将商家人口登记在册,分配徭役。以上种种均为重农抑商之法。”

  “第五兴修水利。我王要设立专门的水官,以管理水道,且水官须在冬日巡察各地的提防,若是发现需要维修之处须及时向朝廷报告,维修之事可主要放在春日农闲时进行。”

  “第六编记人口。每年秋后我王须对我墨国人口进行排查,派遣一定的官员检查户口和土地,核实人口数量,并分别统计男女老幼的人数。”

  “第七修官道、直道等交通运道。臣以为,我王可修越关山入楚之道,于道路上设置传遽,为物资转运以及运输人员休息之处,并派人专门管理。”

  “第八租赋管理。征收地租以粮食为主,其次是牲畜的草料,一人耕百亩,亩产一石半之粮,百亩为一百五十石,交十一税,即为十五石,若我王觉此税太轻,可在此基础上增加税收,征收户赋以家庭人数为准,男子服役年龄为二十岁,六十岁免其徭役,关市之征须多且重。”

  “第九墨兵制。现设兵种有:步卒,车兵,弩兵,骑兵以及水兵五种。其中我王须从步卒中选拔精锐士卒组成‘篡卒力士’,此士卒可以直插敌阵而擒获敌军将军矣,步卒须穿战甲,执长兵,战袍及膝,袍外长甲护腹,车兵戴长冠,分为著甲的御者以及左右两名著甲车士,弩兵以租踏张硬弩或直立张轻弩,骑兵穿短甲,著长裤,牵马,水兵乘船作战。”

  “第十奖励军功、军队调动以及士卒训练之法。此法臣已在书简中详尽描述,我王按照臣所写照做便可。”

  苏珏将《强墨十册》为黎漠讲完已经是第二日的深夜,期间两人短暂用餐后便又开始翻阅这些书简,缓缓合上最后一卷竹简后,苏珏长舒了一口气,他的声音带着沙哑,如画的眉眼间沉着深深的倦意,他轻揉眉心,微微低头,垂眸休息。

  黎漠抬头看向苏珏,蜡烛橘黄色的灯光映在他的脸庞,恍若画中仙般缱绻着儒雅,他修长的手指轻搭在眉心,眼眸半合,如鸦翅般的眼睫在眼底投下浅浅的影子,遮住了如水的目光,薄唇微抿着,恍若谪仙,纤尘不染。

  黎漠就那么痴痴地盯着苏珏看着,想要将眼前人印刻在心里一般,黎漠不自觉地吞咽了一下,鬼使神差地伸出手想要轻抚眼前人打的眉眼。

  苏珏抬头正好看到他伸过来的手和近乎痴狂的眼神,他皱了皱眉,向后仰了仰身体,抬高声音唤道:“主公,臣可以退下了么?”

  黎漠回过神,他慌乱缩回手,看向苏珏的眼神带着些许歉意,他直起身拱手行礼道:“黎漠代墨国谢过先生,即日起,先生便为我墨国相国,主持变法一事。”

  “臣定不负君命。”苏珏起身向黎漠行大礼道。

  作者有话要说:  文中《强墨十册》的内容是笔者将《战国制度通考》的内容进行浓缩之后概括的,详情请参考该书。